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第二语言习得(第四版)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专著,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可以极大地满足读者的求知心态。

作者:[美]苏珊·盖(Susan M. Gass) 徐锦芬
定价:180
印次:1-2
ISBN:9787302544722
出版日期:2020.06.01
印刷日期:2021.12.06

本书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权威专家Susan M. Gass权威著作,囊括了迄今为止二语习得领域内几乎所有主要理论和研究热点问题,详尽分析各种理论框架下的研究成果,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最权威的著作之一。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理论与实践结合,以丰富实例来阐述抽象的理论;在语言风格上,浅显易懂,具备科普读物的特征;在章节安排上,也有很强的逻辑性,理论介绍、案例阐释、总结要点,环环相扣,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more >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概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为独立的学科大约是在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期, 主要探索人们如何学习第二语言,但现在它早已超越传统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日益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迄今为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如Stephen D. Krashen(1981)的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与二语学习》),Susan M. Gass(1994)的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第二语言习得概论》),Rod Ellis(1997)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研究》),Kees de Bot、Wander Lowie and Marjolijn Vespoor(2005)的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第二语言习得高级教程》),等等;而在具体领域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著作和期刊论文更是不胜枚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专门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者和他们的丰硕成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才呈现出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一门自主的学科,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是否具备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Gass(2008) 认为,经过40 多年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学科,有完备的研究体系。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什么?各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从不同视角给出了理解。Ellis(1999)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不仅要研究学习者习得的内容和方式,而且要关注个体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体现出的差异,以及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效果。Gass(2013)则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应该探索“学习者在与第二语言接触有限的条件下,是怎样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还有哪些没有学会;为什么大多数二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不能与其母语水平相媲美,但有的学习者又比其他的学习者学得好”。她进一步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出更深层次的任务:第二语言习得中第二语言的规则与本族语的规则是否相似?是否存在普遍的语言范式?等等(p.3)。从两位专家的解读不难看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所关注的是学习者从接触二语语料输入开始,到能够输出二语话语的整个过程。研究者不仅要能够观察、描述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而且要能够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些现象做出分析并给予合理解释,为二语的学习和教学的实践提供规律性参考。 毋庸置疑,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具有跨学科性特点,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背景或实践需求出发,来探讨“人们如何学习第二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便显得异彩纷呈,而且在当前学科融合日益成为趋势的背景下,研究热点也呈现出跨学科的特性。有学者对国内外近十年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进行综述后发现,尽管语言形式教学、词汇教学依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但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和语言政策等宏观的外部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开始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关注(王立非、江进林,2012);同时,显性知识、元语言意识和元语言知识等内容习得的受关注度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此外,学者们也开始重视学习认知过程的动态性特点。数据统计表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分布在“学习者内部因素”“学习者外部因素”“课堂教学”“学习内容”和“中介语”等五个领域,体现为词汇习得、语言运用、社会环境、任务型教学、学习者互动、音位意识、教师教育、话题熟悉度、纠错反馈、语言发展等近20个热点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内容的跨学科性也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换言之,研究的视角不同,研究者所采取的方法必然会有差异(王璐璐、戴炜栋,2014)。我们可以分别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等视角为例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方法做简要分析。以语言学理论为视角的研究者常将第二语言习得等同于二语语法习得,因此语法判断测试(Grammatical Judgment Test, GJT)成为这类研究中获取数据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者常根据需要灵活设计研究,如对低水平二语学习者采用可接受性判断(acceptability judgments)、对错判断(true-value judgments)和句子配对(sentence matching)等任务复杂度较低的提示应答形式,对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则采用诱导模仿(elicited imitation)、结构式诱导(structured elicitation)、句子拼接(sentence combining)、图画描述(picture description)以及故事讲述(story telling)等任务复杂度相对较高的提示产出形式。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认知心理加工机制及影响这些机制的因素。心理语言学家所持研究目的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会有差异,比如,采集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加工表征数据常使用反应时(reaction time)作为加工指标;要探索加工机制,则要设计启动实验(priming)诱导被试对目标项做出反应以产生启动;而探讨二语加工技能和策略等问题时通常采用词汇联想(word association)的任务设计以分析学习者的语义网络和心理词典结构;探究个体差异对加工的影响时研究者多采用自控速度阅读、眼动(eye movement)等在线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词汇判断(lexical decision)、动窗(moving window)等。以社会文化理论为视角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认为更加关注个体的变异性,更推崇质化研究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学习/ 教学日志(journal)和个人叙事、会话和对话、个案研究等。当然,研究者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会借助其他手段达到收集数据的目的,比如要获取被试的叙事数据,研究者可采用即时或延后的内省、刺激回忆、有声思维、自我评估等方法,也可以借助访谈、无声电影(silent films)等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使用语料库作为研究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青睐。 二、《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容评介 我们现在导读的《第二语言习得》(第四版)主要作者Susan M. Gass 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语言学与日耳曼、斯拉夫、亚非语系的著名教授,研究领域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输入与互动、语言的共性与语言的迁移。她编著的很多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著作都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如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的前三版、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 等。另外两位作者分别是美国扬斯敦州立大学的Jennifer Behney教授和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Luke Plonsky 副教授,前者是语言教育和社会语用学方面的专家,后者则对课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感兴趣,并擅长定量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第四版)于2013 年由Routledge 出版公司出版,是一部从不同视角描述、解释二语学习过程,介绍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研究成果的百科全书式专著。该版在第三版(2008 年出版,Susan M. Gass 与Larry Selinker 合著)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对有些章节的位置及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更重要的是,该版将2008 年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概括了进来,实现了内容的实时更新。因此,就其全面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而言,本书无疑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最权威的著作之一。 从内容来看,全书共16 个章节,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为读者呈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相关术语的定义,并强调本学科研究的焦点是洞察和理解二语学习者及其二语学习的过程。 第二部分包括第2、3 两章,讨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方法在应用性特色鲜明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在这两章除了对研究类型进行分类之外,着重讨论了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利器”,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问卷调查等。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专辟一节(3.2)讨论语料库方法,足见其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作者从文献中颉取了大量研究案例来进行阐释。 第三部分探讨本族语习得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涉及第4、5、6 三章。当然,本族语在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无处不在,也是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现象的最佳起点。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表明,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变迁,学者对本族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在看法上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4 章)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同儿童母语习得一样,是自动培养语言习惯的过程,因此本族语的语言习惯被认为能够起到干扰、促进或者预测第二语言习得得与失的重要作用。作者虽然对基于这一理论产生的对比分析法和偏误分析法做了很多批判,但它们无疑曾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们 最青睐的方法。本书将Krashen 的监控模型理论当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过渡期成果(第5 章)。在这一时期,语言被认为是一套结构化的规则,而非习惯。语言学习不是模仿,而是学习者在理解语言内在原则、接触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语言规则的过程。基于对本族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词素习得顺序的研究成果,Krashen 提出“监控模型理论”。这一理论由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组成。虽然该理论毁誉参半,但它却是20 世纪70 年代最有影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之一。后来的研究者转而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使用本族语的方式和时机,并从更深层次对其进行解释(第6 章,由原第三版第五章内容拓展而成)。有些研究结论虽与行为主义理论主张不同,但已为学界接受,如本族语与二语的差异可以用来预测学习者使用某些特定的二语结构时出现的回避现象,本族语与二语的相似之处可能会给第二语言习得者带来困难,等等。 第四部分重点讨论不同视角和学科范畴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第7 章到第15 章,共9 章,涉及形式语言学(普遍语法)、类型学和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文化学、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和其他相关学科。Chomsky 的普遍语法在语言学领域的影响无处不在。作者在第7 章中就详细介绍了该理论内容要点,并选择迁移和语音为例,探索普遍语法在理解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中的重要作用。新版本添加了“最简方案”、修正后的“根本性差异假说”以及“句法语义接口假说”等较新的研究成果,不过作者也指出,普遍语法在解释复杂的第二语言习得现象时也存在短板。鉴于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讨论词汇的章节在本版中被提前到了第8 章(第三版中为第13 章),但内容基本没什么变化,主要涉及词汇知识的分类、词汇学习的不同方式、一语对词汇学习的影响以及词汇知识的感知等。但作者认为学界对第二语言习得中词汇习得的研究不够。第9 章以语言类型学为视角,用一些案例呈现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类型的普遍性;本章还介绍了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如体假说、语篇假说以及概念指向论等。可以认为,第7、8、9 三章侧重从语言本体来探讨第二语言习得。以心理学理论和认知主义理论为视角(第10 章和第12 章)讨论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过程是本领域的重要内容。第10 章侧重从心理学视角探讨中介语加工过程,除了我们熟悉的语言加工理论、知识类型以及知识类型接口之外,本版补充了句法启动理论(syntactic priming)和动态系统理论,并对涌现论模型进行了拓展。第12章介绍了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输入、理解、互动和输出等重要理论和假说。这两个章节从学习者内心世界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第11 章和第13 章讨论外部环境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其中第11 章重点介绍了Vygotsky 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如调节、内化、最近发展区和私人话语等,本版对该理论的介绍更加详细丰富,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社会文化理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另外,本章还补充了手势语与第二语言习得、留学环境中的语言学习等内容。第13 章讨论教学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涉及课堂语言、可教性/可学性、教学的作用等内容;本章同样也补充了对复杂性、准确性、流畅性和规划探讨的内容,文献综述显示,这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书将学习者个体差异如年龄、学能、动机、情感和学习风格等因素视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非语言范畴因素,在第14 章中作集中探讨。此部分内容除了在案例上做了少量更新外,与第三版相比变化不大。作为上述研究视角的补充,第15 章中作者还讨论了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相关的其他一些学科,如双语、三语习得和多语习得、继承语现象、听觉障碍人士的第二语言习得等,这样就使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显得更加全面、周密。 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第16 章),作者综合本书所述的前人研究,构建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模型。该模型完整再现了二语学习者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即感知输入、理解输入、吸收、融合和输出五个环节,并详细讨论了处于环节之间各种因素的协调作用。 三、学习指导 (一)本版书特点 本书为入门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它仍然继承了前三版的主要特征:其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者使用大量的实证研究案例来阐释主要理论,使抽象的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读起来不再那么晦涩难懂;其二是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可以说本书囊括了迄今为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内几乎所有主要理论和研究热点问题,类似于一本简要的百科全书。在语言风格上,本书显然具备了科普读物的特征。语言浅显易懂,与读者有较多的互动,对专业术语的介绍,作者也都尽力做了通俗化处理。在结构安排上,本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从全书来看,作者在概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之后,便为读者提供第二语言习得“利器”,然后从我们熟悉的本族语习得谈起,引申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学习者内心世界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表现到外部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层次分明,非常符合绝大多数读者的逻辑思维习惯。章节结构安排也有很强的逻辑性,理论介绍、案例阐释、总结要点,环环相扣,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除此之外,与第三版相比,本版还具有内容新和结构新的特点。 内容新。本版增加了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的研究理论(假说)和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新应用的理论,如动态系统理论、任务型教学设计等;新的研究方法,如语料库、眼动、反应时等;新的研究领域,如手势语、听力障碍人士的第二语言习得等。 结构新。新版在第三版结构的基础上做了很多较大幅度的改进,增设了很多温馨的互动栏目,努力使其与读者形成“友好”的交流。具体来说,本版增加了很多新的特色栏目(Box),增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如“Time to Think(思考时间)”“More to Do and More to Think About...(多做多想……)”“Points to Remember(要点回顾)”和“Link(链接延伸)”等,充分调动读者思考的积极性,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排上也做了创新。将重要概念和专业术语用黑体字标出,突出其重要性,以引起读者注意;使用大量的表格,使重要信息一目了然;而且每小节要点回顾部分使用方框和深背景色以突出重点。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希望本书可以成为学生获得学位的垫脚石,并可以为那些有志于成为语言教师的研究生提供参考(p.x)。我们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和最新研究发展动向如一幅恢宏长卷已经完整地呈现于脑海之中,显然,作者著作本书的意图已经达到了。 (二)学习建议 为使读者能够从这部经典力作中汲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养分,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要有求知的心态。作为国外高校第二语言习得课程使用最多的教材之一(赵杨,2011),虽然标题中有“introductory”一词,但本书涵盖范围之广,涉论层次之深,在同类论著中绝不多见。对于读者来说,这应该是福音:通过研读本书,我们不仅可以全面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过去,还可以熟知它的现状,甚至可以预测其较近的将来;不仅可以深谙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的理论流派及其主张观点,而且可以知晓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专著可以极大地满足读者的求知心态。 2. 要有探索的精神。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入门读物,本书在内容广度上“求全”的同时,必然因篇幅所限难以在内容深度上做到“责备”,很多理论或假说也只能做到“浅尝辄止”。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就应该有探索的精神,通过书中的文献、章节末尾提供的链接、本书附录为读者提供的“难点注释与评析”部分中的中文或英文拓展阅读,或者直接依据自己设定的条件上网搜索查询,穷尽理论要点的来龙去脉。当然,也可以借助于每章节中大量的思考题,或独立思考,或与同行探讨,寻求内容上更深的理解。 3. 要有思辨的眼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因视角不同、理论依据不同或研究方法不同,导致其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就需要读者在研读时持有思辨和批判的眼光,不“唯权威是从”,不“人云亦云”,敢于质疑,甚至动手复制研究以验证论证中的观点。本书中新增的互动栏目如“More to Do and More to Think About...”和“Time to Think”也是旨在鼓励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去做思辨和批判。倘若能够做到这些,读者阅读本书的收获必然会大大超出作者的期望。 此外,我们对各章节做了详细导读,并在本书末尾对各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做了标注,供读者参考,希望对读者的理解有所帮助。 徐锦芬 2019 年9 月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第二语言习得》(第四版)是一部从不同角度描述、解释二语学习过程,介绍二语习得领域研究成果的百科全书式专著。该版在内容上兼具全面性和具时代性,语言风格具备科普读物特征,朴素易懂。全书共16个章节,作者首先概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然后从熟悉的本族语习得谈起,引申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学习者内心世界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表现到外部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层次分明,非常符合绝大多数读者的逻辑思维习惯。此外,本书增加了中文章前导读和章末重点难点评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 《第二语言习得》(第四版)是一部从不同角度描述、解释二语学习过程,介绍二语习得领域研究成果的百科全书式专著。该版在内容上兼具全面性和具时代性,语言风格具备科普读物特征,朴素易懂。全书共16个章节,作者首先概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然后从熟悉的本族语习得谈起,引申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学习者内心世界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表现到外部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层次分明,非常符合绝大多数读者的逻辑思维习惯。此外,本书增加了中文章前导读和章末重点难点评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more >
  • Contents

    Figures xxi

    Tables xxiii

    1. Introduction 1

    章节导读 1

    1.1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

    1.2 Defi nitions 5

    1.3 The Nature of Language 7

    1.3.1 Sound Systems 7

    1.3.2 Syntax 8

    1.3.3 Morphology and the Lexicon 10

    1.3.4 Semantics 11

    1.3.5 Pragmatics 11

    1.4 The Nature of Nonnative Speaker Knowledge 12

    1.5 Conclusion 14

    难点注释与评析 15

    Suggestions for Additional Reading 16

    More to Do and More to Think About... 16

    2.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Data 20

    章节导读 20

    2.1 Data Analysis 21

    2.1.1 Data Set I: Plurals 21

    2.1.2 Data Set II: Verb + -ing Markers 28

    2.1.3 Data Set III: Prepositions 30

    2.2 Conclusion 33

    难点注释与评析 34

    Suggestions for Additional Reading 35

    More to ...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