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致辞
企业简介
组织机构
海外合作
企业荣誉
社务委员会
纸质书
电子书
在线课程
计算机与信息分社
理工分社
经管人文分社
外语分社
音像电子与数字出版分社
职业教育分社
生命科学与医学分社
基础教育分社
学术出版中心
第五事业部
第八事业部
读者服务
欢迎投稿
院系/图书馆服务
经销商服务
版权贸易
人才招聘
授权书查询
目录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1货币的起源
1.1.1简单的偶发交换形式
1.1.2扩大的交换形式
1.1.3一般的交换形式
1.1.4货币形式
1.2货币的形态
1.2.1实物货币
1.2.2金属货币
1.2.3信用货币
1.2.4电子货币
1.3货币的职能
1.3.1价值尺度
1.3.2流通手段
1.3.3支付手段
1.3.4贮藏手段
1.3.5世界货币
1.4货币的定义
1.4.1货币金属论
1.4.2货币名目论
1.4.3货币数量论
1.5货币制度
1.5.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5.2货币制度的演变
1.5.3我国当前货币制度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2章信用
2.1信用的概念
2.1.1信用的产生
2.1.2信用的含义及特征
2.1.3信用的构成要素
2.1.4高利贷
2.2信用的形式
2.2.1商业信用
2.2.2银行信用
2.2.3国家信用
2.2.4消费信用
2.2.5国际信用
2.2.6民间信用
2.2.7其他信用
2.3信用工具
2.3.1信用工具的特点
2.3.2信用工具的分类
2.3.3典型的几种信用工具
2.4信用的作用
2.4.1积极作用
2.4.2消极作用
第3章利息和利率
3.1利息
3.2利率及其种类
3.2.1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3.2.2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3.2.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2.4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3.2.5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3.3单利和复利
3.4利率的决定
3.4.1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3.4.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3.4.3可贷资金理论
3.4.4ISLM模型分析的利率理论
3.5利率的作用
第4章金融市场
4.1金融市场概述
4.1.1金融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4.1.2金融市场的分类
4.1.3金融市场的要素
4.1.4金融市场的功能
4.2货币市场及其工具
4.2.1货币市场概述
4.2.2货币市场的组成
4.3资本市场及其工具
4.3.1资本市场的含义及其特点
4.3.2股票市场
第5章金融机构
5.1金融机构概述
5.1.1金融机构体系的概念
5.1.2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
5.1.3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
5.1.4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5.2银行金融机构
5.2.1银行的发展演变
5.2.2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
5.3非银行金融机构
5.3.1证券机构
5.3.2保险公司
5.3.3信托投资公司
5.3.4信用合作社
5.3.5其他类型的非银行机构
5.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5.4.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
5.4.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演变
5.4.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第6章商业银行
6.1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6.1.1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形成
6.1.2商业银行的发展
6.2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类型及组织制度
6.2.1商业银行的性质
6.2.2商业银行的职能
6.2.3商业银行的类型
6.2.4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6.3商业银行的业务
6.3.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6.3.2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6.3.3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6.3.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6.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6.4.1经营原则
6.4.2经营管理理论
第7章中央银行
7.1中央银行的产生和类型
7.1.1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7.1.2中央银行的发展
7.1.3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7.1.4中央银行的类型
7.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7.2.1中央银行的性质
7.2.2中央银行的职能
7.2.3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
7.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7.3.1独立性的定义
7.3.2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理由
7.3.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7.3.4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争论
7.4中央银行的支付结算服务
7.4.1支付清算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7.4.2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
7.4.3跨国支付清算的特征
7.4.4主要国际性支付系统
7.5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7.5.1金融监管概述
7.5.2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7.5.3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7.5.4中央银行对两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第8章货币需求
8.1货币需求概述
8.1.1存款需求及其理论
8.1.2货币需求的分类
8.1.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8.1.4货币需求与资金需求
8.2古典货币数量论
8.2.1现金交易数量说
8.2.2现金余额数量说
8.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8.3.1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8.3.2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8.4现代货币数量论
8.5我国对货币需求的研究
8.5.1“1∶8”的经验数据
8.5.2增长率测算法
8.5.3多项挂钩法
8.5.4比例系数法
第9章货币供给
9.1货币供给概述
9.1.1货币供给的定义
9.1.2货币供给的层次
9.2存款货币创造及存款乘数
9.2.1存款货币创造
9.2.2存款乘数
9.3基础货币
9.3.1基础货币的定义
9.3.2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
9.3.3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9.4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9.4.1货币乘数的计算
9.4.2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
9.5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9.5.1增加税收与货币供给
9.5.2发行债券与货币供给
9.5.3向中央银行借款与货币供给
9.6货币供给外生论与内生论
9.6.1货币供给外生论
9.6.2货币供给内生论
第10章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
10.1货币政策的目标
10.1.1经济增长
10.1.2物价稳定
10.1.3充分就业
10.1.4各目标之间的冲突
10.2货币政策工具
10.2.1法定准备金率
10.2.2再贴现
10.2.3公开市场操作
10.2.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0.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
10.3.1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0.3.2操作目标
10.3.3中介目标
10.3.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0.4货币政策效果
10.4.1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10.4.2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第11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11.1通货膨胀及其成因
11.1.1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数
11.1.2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化导致的通货膨胀
11.1.3通货膨胀的分类
11.2通货膨胀的社会效应
11.2.1财富再分配效应
11.2.2收入再分配效应
11.2.3社会资源配置无效率
11.2.4菜单成本
11.2.5通货膨胀与就业
11.3通货膨胀对策
11.3.1财政政策
11.3.2货币政策
11.3.3行政手段
第12章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
12.1金融创新
12.1.1金融创新的动因
12.1.2金融创新的种类
12.1.3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和现状
12.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2.2.1金融发展的含义
12.2.2金融发展的衡量
12.2.3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12.3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12.3.1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含义
12.3.2金融抑制的主要内容
12.3.3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2.3.4金融深化的主要内容
12.3.5金融深化的效应
第13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13.1外汇与外汇市场
13.1.1外汇的含义
13.1.2外汇的分类和作用
13.1.3外汇市场概述
13.2汇率及其决定
13.2.1汇率的含义及分类
13.2.2汇率决定理论
13.3国际汇率制度
13.3.1固定汇率制
13.3.2浮动汇率制
13.4人民币汇率问题
第14章金融危机
14.1金融危机概述
14.2传统金融危机理论
14.2.1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14.2.2明斯基的金融市场脆弱性理论
14.2.3金德尔伯格的金融危机理论
14.3货币危机理论
14.3.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14.3.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14.3.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
14.4金融危机的防范
14.4.1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
14.4.2加强金融监管
14.4.3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和资本项目开放
参考文献
关于我们
企业新闻
产品中心
图书
期刊
书目下载
分社导航
直属事业部
联系我们
+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访问量:
747382145
友情连接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