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网络互联技术教程

目录

目录

第1章网络互联技术概论

1.1协议与分层

1.1.1网络协议的3个要素

1.1.2网络的分层结构

1.1.3网络分层的原则

1.2OSI参考模型

1.2.1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1.2.2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3TCP/IP参考模型

1.3.1TCP/IP参考模型简介

1.3.2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4IPv4

1.4.1IPv4地址的概念

1.4.2IPv4简介

1.4.3IPv4报文格式

1.4.4IPv4的不足之处

1.5IPv6

1.5.1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1.5.2IPv6的地址类型

1.5.3IPv6的核心协议

1.5.4IPv6报文格式

1.6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2章网络互联设备

2.1网络传输介质

2.1.1连接器

2.1.2双绞线

2.1.3同轴电缆

2.1.4光纤

2.1.5无线传输介质

2.2物理层设备

2.2.1中继器

2.2.2集线器

2.2.3无线接入点

2.3数据链路层设备

2.3.1网卡

2.3.2网桥

2.3.3交换机

2.4网络层设备

2.5应用层设备

2.5.1服务器

2.5.2防火墙

2.6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3章路由器技术基础

3.1认识路由器

3.2路由器的硬件结构

3.3路由器的软件

3.4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3.5高端路由器

3.6路由表

3.7直连路由

3.8静态路由

3.9动态路由

3.9.1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的比较

3.9.2静态路由的优缺点

3.9.3动态路由的优缺点

3.9.4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

3.10管理距离

3.11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4章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4.1互联网操作系统

4.2网络设备的配置方式

4.3配置超级终端

4.3.1在Windows XP系统中配置超级终端

4.3.2在Windows 7系统中配置超级终端

4.4路由器的配置向导

4.5路由器的工作模式

4.6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4.7配置路由器IP地址的基本原则

4.8iOS的备份、恢复和升级

4.9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5章静态路由

5.1基本的IPv4静态路由配置

5.2更复杂的IPv4静态路由配置

5.3汇总IPv4静态路由

5.4IPv4默认静态路由

5.5IPv4浮动静态路由

5.6负载均衡

5.7配置IPv6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5.8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6章RIP

6.1RIP的发展简史

6.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6.3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6.4路由环路及解决方法

6.4.1路由环路产生的原因

6.4.2路由环路的解决方法

6.5RIPv1报文格式

6.6RIP的计时器

6.7RIPv1的配置与管理

6.8RIPv2的配置与管理

6.8.1RIPv1与RIPv2的特性比较

6.8.2RIPv2的配置与管理

6.9RIPng的配置与管理

6.9.1RIPng的工作原理

6.9.2RIPng与RIPv1、RIPv2的比较

6.9.3RIPng配置与管理

6.10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7章OSPF协议

7.1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

7.2OSPF报文

7.2.1OSPF报头格式

7.2.2OSPF正文格式

7.3OSPF分层结构

7.4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

7.5OSPF配置与管理

7.5.1OSPFv2配置与管理

7.5.2OSPFv3配置与管理

7.6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8章EIGRP

8.1EIGRP概述

8.1.1IGRP与EIGRP

8.1.2EIGRP的优点

8.1.3EIGRP与OSPF协议的比较

8.2EIGRP的工作原理

8.2.1可靠传输协议

8.2.2扩散更新算法的相关术语

8.2.3实现路由快速收敛的关键

8.2.4路由计算方法

8.2.5EIGRP数据包

8.2.6修改计时器的方法

8.2.7解决环路问题

8.2.8DUAL有限状态机

8.3EIGRP的配置和管理

8.3.1EIGRP配置命令

8.3.2EIGRP调试命令

8.3.3EIGRP配置实例

8.4支持IPv6的EIGRP

8.4.1支持IPv6的EIGRP的特点

8.4.2配置EIGRPv6的命令

8.4.3测试EIGRPv6的命令

8.4.4EIGRPv6的配置实例

8.5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9章访问控制列表

9.1访问控制列表概述

9.1.1访问控制列表的功能

9.1.2建立访问控制列表的作用

9.2访问控制列表的工作原理

9.3访问控制列表的分类和原则

9.3.1访问控制列表的分类

9.3.2定义ACL时应遵循的原则

9.4配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

9.5用标准ACL限制虚拟终端的访问

9.6配置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9.7配置命名的访问控制列表

9.7.1命名ACL与编号ACL的区别

9.7.2配置命名ACL的语法格式

9.8配置基于时间的访问控制列表

9.9配置IPv6访问控制列表

9.9.1创建IPv6访问控制列表

9.9.2在接口上应用IPv6访问控制列表

9.9.3配置标准IPv6访问控制列表

9.9.4配置扩展IPv6访问控制列表

9.10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IPv6过渡技术

10.1过渡技术概述

10.2双协议栈技术

10.2.1双协议栈技术简介

10.2.2双协议栈关键技术

10.2.3ICMPv6简介

10.2.4邻居发现协议简介

10.2.5支持IPv6的DNS简介

10.2.6在路由器上配置双协议栈

10.3隧道技术

10.3.1手动配置隧道

10.3.2GRE隧道

10.3.3自动配置的兼容隧道

10.3.46over4隧道

10.3.56to4隧道

10.3.66RD隧道

10.3.7ISATAP隧道

10.3.8Teredo隧道

10.3.9隧道代理技术

10.3.10隧道配置示例

10.4协议转换技术

10.4.1NATPT

10.4.2NAT64

10.4.3NAT64配置示例

10.5本章总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A思科Packet Tracer 7.0使用简介

A.1Packet Tracer 7.0安装方法

A.2将工作界面修改为中文

A.3Packet Tracer 7.0的工作区域

A.4布置网络设备

A.5连接网络设备

A.6配置网络设备

A.7模拟模式

A.8Packet Tracer的帮助文件

附录B模拟试题

B.1模拟试题一

B.2模拟试题二

附录C常用英文缩写对照表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