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致辞
企业简介
组织机构
海外合作
企业荣誉
社务委员会
纸质书
电子书
在线课程
计算机与信息分社
理工分社
经管人文分社
外语分社
音像电子与数字出版分社
职业教育分社
生命科学与医学分社
基础教育分社
学术出版中心
第五事业部
第八事业部
读者服务
欢迎投稿
院系/图书馆服务
经销商服务
版权贸易
人才招聘
授权书查询
目录
第1章 人机工程学基础1
1.1 人机工程学的概念 2
1.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4
1.2.1 经验人机工程学——初始阶段5
1.2.2 科学人机工程学——成长阶段9
1.2.3 现代人机工程学——成熟阶段10
1.3 人机工程学的分类12
1.3.1 设备人机工程学12
1.3.2 功能人机工程学12
1.4 人机工程学中的要素12
1.5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3
1.6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18
1.7 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21
1.7.1 人机工程学为工业设计提供
理论依据 21
1.7.2 为工业设计中的“环境因素”
提供设计准则 22
1.7.3 为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2
1.7.4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23
1.8 人机工程学与室内设计23
第2章 人的感知系统25
2.1 人的感觉定义与特点27
2.1.1 适宜刺激29
2.1.2 适应30
2.1.3 相互作用30
2.1.4 对比31
2.1.5 余觉31
2.2 人的知觉定义与特点31
2.2.1 知觉定义 31
2.2.2 知觉特点32
2.3 人的视觉定义与特点 35
2.3.1 视觉刺激35
2.3.2 视觉系统35
2.3.3 视觉机能36
2.4 听觉机能及其特点41
2.4.1 听觉刺激41
2.4.2 听觉的特点41
2.5 嗅觉与味觉的特点41
2.5.1 嗅觉感受器42
2.5.2 嗅觉能力 42
第3章 人体尺寸与数据采集43
3.1 人体测量学的由来与发展44
3.2 人体测量的作用45
3.3 人体尺寸测量的内容与工具 45
3.3.1 人体测量内容46
3.3.2 人体尺寸测量工具49
3.4 人体测量方法49
3.5 影响人体尺寸的因素51
3.6 人体测量数据来源与术语51
3.6.1 人体测量数据51
3.6.2 人体尺寸测量的术语52
3.7 常用人体测量资料52
3.7.1 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国家标准52
3.7.2 成年人的人体功能尺寸55
3.8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58
3.8.1 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58
3.8.2 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62
3.9 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理特征64
3.9.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64
3.9.2 残疾人的生理特征64
第4章 室内空间中的人机参数与
人体姿势65
4.1 作业空间66
4.1.1 作业空间概念66
4.1.2 作业空间分类66
4.2 作业空间的设计要求与原则67
4.2.1 设计要求67
4.2.2 设计原则68
4.3 作业空间的设计步骤69
4.3.1 作业场所和调研69
4.3.2 作业空间的初步设计方案69
4.3.3 建立空间模型和模拟测试69
4.4 作业空间人体参数70
4.5 人体不同的作业姿势 71
4.5.1 坐姿作业空间72
4.5.2 立姿作业空间74
4.6 室内生活空间设计75
4.6.1 室内生活空间的构成因素和特征75
4.6.2 居住行为与空间组合76
4.6.3 家居空间尺度设计与要求77
4.7 各类空间的功能分析83
4.7.1 普通办公室处理要点83
4.7.2 开放式办公室处理要点84
4.7.3 银行营业厅空间处理要点85
4.7.4 邮政营业厅空间处理要点85
4.7.5 车站售票处空间处理要点85
4.7.6 候车室空间处理要点86
4.7.7 宾馆门厅空间处理要点86
4.7.8 酒店标准间空间处理要点 87
4.7.9 视听空间处理要点87
4.7.10 展览陈列空间处理要点87
4.8 家具设计88
4.8.1 人体坐姿生理解剖基础88
4.8.2 座椅的功能尺寸89
4.8.3 坐姿与椅垫91
4.8.4 作业面的高度与办公桌设计91
4.8.5 办公桌尺寸的相关规定91
4.8.6 卧具(床)设计92
4.9 人的空间行为93
4.9.1 人类的距离保持93
4.9.2 人的侧重行为95
4.9.3 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95
第5章 人的认知心理97
5.1 认知的定义 98
5.2 认知的特性103
5.2.1 认知的知识特性103
5.2.2 认知的非理性特点104
5.3 人的心理模型108
5.4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特征109
5.4.1 随意创造思维的心理模型 109
5.4.2 非随意创造思维的心理模型 110
第6章 人机操纵装置设计111
6.1 产品操纵装置设计112
6.1.1 产品操纵装置的类型及特点112
6.1.2 操纵装置的用力特征113
6.2 各类操纵器的设计114
6.2.1 旋转式操纵器设计114
6.2.2 移动式操纵器设计116
6.2.3 按压式操纵器设计117
6.2.4 触摸控制操纵118
6.3 产品操纵装置的总体设计原则118
6.3.1 操纵力设计原则118
6.3.2 操纵与显示相配合原则119
6.3.3 操纵装置特征的识别原则119
第7章 人机系统与交互设计121
7.1 人机系统的概念和意义122
7.1.1 人机系统的概念 122
7.1.2 人机系统的内涵 122
7.2 人机系统的分类123
7.3 人机系统设计的重要性124
7.4 人机界面126
7.4.1 人机界面的概念126
7.4.2 人机界面的发展简述127
7.5 交互设计131
7.5.1 交互设计的概念131
7.5.2 交互设计的分类132
7.5.3 交互设计的任务133
7.5.4 人机交互设计的应用134
7.5.5 操作习惯与手机交互方式的
案例分析135
7.6 可穿戴设备139
7.6.1 可穿戴设备的定义139
7.6.2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140
7.6.3 可穿戴设备的特点142
7.6.4 可穿戴设备的分类143
7.6.5 可穿戴设备中的人机交互147
7.6.6 可穿戴设备的界面交互原则148
关于我们
企业新闻
产品中心
图书
期刊
书目下载
分社导航
直属事业部
联系我们
+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访问量:
789234805
友情连接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