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国高等院校自1986年设立税务专业以来,“税收管理”一直是高等院校税务专业、财政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介绍的内容不仅是财政税收理论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财政税收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掌握和理解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这门课程对于财税专业学生和财税实务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对于国内外税收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沿革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目前国内编写的《税收管理》教材的体系和结构较为零散,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整性(目前国内教材主要是基于对我国《税收征管法》内容的介绍)和滞后性,一些方面甚至出现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对国内外税收管理实践缺乏介绍和梳理),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惑。为了给财税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一部能够较全面反映我国和国外税收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教材,同时也为财税实务工作者提供一本能够展示国内外税收管理全貌的读物,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同行、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近20年来的工作、教研经验,我编写了这本《税收管理》教材,提供给广大财税专业学生和财税实务工作者。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财税研究人员的专业工具书。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第一,从全书框架上看,本书将“税收管理”课程讲授的内容分为税收基本理论与实践、税收管理方法、税收管理程序和税收法律责任4篇。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框架布局,一是为了遵循税收管理的内在逻辑与机制,将税收管理所涵盖的繁杂内容进行基本分类,使知识框架更为清晰,是对税收管理的一次较为系统的概括和分类,这在国内外相关教材中是首次;二是为了适应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让使用本书的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各取所需、各有侧重,例如,对多数从事或将要从事一般性财税工作的人员而言,税收管理程序和税收法律责任是他们应着重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而对从事或将要从事专门税收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而言,除了要了解税收管理程序和相关法律责任外,还应该学习税收管理的理论与最新实践以及税收管理所使用的各种方法,以适应和理解不断变化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管理方法,而后者是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要求。
第二,从内容上看,本书分为4篇,共16章,除了现有教材涵盖的基本内容(按《税收征管法》介绍的内容)外,本书增加了税收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税收遵从理论、税收征收理论、税务中介理论的相关内容;增加了我国以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税收管理实践的内容;增加了已经在实践中普遍使用的税收分析、税收、纳税服务及纳税调整等章节;除税收征管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外,增加了行政法所涉及的税收法律责任。即使是对于现有教材中普遍介绍的税收征管程序内容,本书也结合我国对《税收征管法》的修订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补充说明,并介绍了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类似制度的一些做法(本人从2008年开始一直关注OECD编写的Comparative Information Series on OECD and Other Advanced and Emerging Economies,并做了大量的翻译、跟踪与比较研究),以启发读者对税收管理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思考。
第三,从体例上看,本书各章附有资料专栏,章后附有阅读性资料,目的是补充对应内容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以拓宽反映内容的广度和前瞻性。例如,在较多内容中引入我国《税收征管法》修订的研讨素材,书中内容尽量配以图、表和数字来反映税收管理现状,以提升内容的形象生动性。这些专栏的设计,除了体现本书在内容上的前瞻性,更重要的是使读者通过阅读专栏得到启发,训练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此外,在介绍税收管理方法、税收征收程序和税收法律责任内容时,结合实例讲解,使抽象的公式表达、法律条文规定更加具体,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第四,从教学辅助资源上看,按照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规划,教材已列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重大项目,在平台上将为提供PPT课件、教学视频和习题等教辅材料供读者学习使用。
我从事税收的实践、学习、研究和教学工作至今已有20年,在这20年里,我在基层税务部门从事过税收征管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的指导下对国内外财政税收理论进行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博士毕业后一直在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从事税收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多次讲授“税收管理”课程及相关内容课程,曾主持多项相关内容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更有幸自2009年以来多次受国家税务总局相关司局的委托主持了《税收征管法》修订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多次参加不同层面的课题调研及研讨会。这些经历让我在税收管理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积累了一些认知和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萌生了一些想法。这些都为本书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本书从构思、设计到最后完稿、出版,历时三年多。在编写过程中,本书介绍的大部分内容已多次公开讲授(包括作为国家税务总局主办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班的授课内容),并全部制作成视频资料,本人讲授的“税收管理”课程被列为中央财经大学精品公开视频课和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侯京玉、韩思琪、赵玉亭、仝丹、安蓓、沙丽塔娜提、王蔚、韩文达等积极参与了资料搜集、整理、翻译、初稿编写、校对以及课件制作、课程录制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马国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李俊生教授、汤贡亮教授、杨志清教授、刘桓教授、马海涛教授,中国财经战略研究院高培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樊丽明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有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玉栋教授;国家税务总局任荣发先生,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饶立新先生、杨培峰先生,赖先云先生、付丽平女士、王涛先生,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李万甫先生,国家税务总局税收规划与核算司迟娜女士,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周玉海先生审阅了全书或部分章节的初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当然,本书如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责任都应该由我本人承担。
借本书出版之际,感谢我曾经和正在学习、工作的单位的领导与同事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中国税务学会钱冠林先生、董志林先生、吴新联先生、焦瑞进先生、涂龙力先生等学会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徐学军先生、高晓蔚女士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工作。
我深知,这本《税收管理》的首版还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同行、读者批评指正,以督促我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