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一直是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自有商品经济开始,投资活动就一直伴随着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投资有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之分,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分,有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之分,有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之分,有国内投资和国际投资之分。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人们不断对投资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投资理论,继而逐步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研究人类社会投资活动的学科——投资学。
投资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仅仅局限于对实物投资领域的关注。随着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股份公司、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所的纷纷出现,以及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诞生,投资学在原来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金融投资学。金融投资学,以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投资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投资理论体系和方法。金融投资是指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投资于金融资产或工具,从而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
整体来看,以20世纪50年代初马柯维茨(Harry M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为分界线,金融投资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投资理论阶段。这一阶段,投资理论主要以股票投资理论为核心,强调具体的投资实践操作,奉行技术化、工具化的投资理念,逐步形成了两大类基本的分析方法。一是基本面分析,如财务报表分析、个股分析、入市时机分析,以及影响股市行情变动的因素分析等;二是技术分析,以价格数据为核心,采用图表分析,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黄金分割理论等。需要指出的是,直到今天,这些理论依然是证券实务投资操作的基本工具,在投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阶段:现代投资理论阶段。现代投资理论,是以马柯维茨在1952年首次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为标志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证券投资理论,基本的理论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和近些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等。这个理论体系,研究了几乎全部的金融工具,例如:股票、债券、利率、汇率、期货、期权、基金等,试图在一个较为统一的框架内,全面、深入地揭示金融市场的内在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模型和投资者的行为特征。目前,这一体系还处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之中。
在投资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发展所引起的投资环境变化对投资理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实物投资理论,还是以股票、债券、利率等传统金融工具为中心逐渐建立的早期古典的金融投资理论,或者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纷纷出现直接导致投资工具多样化而形成的现代金融投资理论,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说,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不再仅仅局限于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投资工具,而是包括了金融衍生工具在内的更多的金融投资工具;金融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象必须包括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全面的甚至高度关联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金融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人们的投资组合在区域上不但包括国内市场,还包括国际市场,并在全球统一的市场体系下建立投资组合。而且,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渐形成与加深,金融电子化的出现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投资方式与交易方式,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工具进行交易,跨市场、全天候交易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了资本的全球化快速流动、对冲基金的狙击,往往使得一个金融监管滞后、金融体系脆弱的国家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继而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看到了高科技泡沫的破灭、公司治理丑闻发生在被称为全球金融体系最完善的美国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面对投资环境的这些变化,如何发展投资理论,如何进行有效投资,仍然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本书写作的背景和目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制度性障碍。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股份制公司的大量出现、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促使了20世纪90年代初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建立为标志的中国现代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现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了包括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各种市场类型,包括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利率、汇率、证券投资基金、商品期货以及即将推出的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工具等各种金融投资工具在内的初步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投资选择空间。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投资理念也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以银行存款为中心的单一投资方式,正逐步被以股票、债券、基金等多样化投资方式所取代。但是,由于中国现代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仍然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知识相对落后。如何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如何改善人们的投资理念,增强人们的投资知识,以适应急速变化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基于中国金融市场进行有效投资,既是重大的实践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无法推卸的重大使命。
二是作为高等学校金融、管理、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必须系统地学习和了解现代金融投资理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很多投资学教材,多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为背景介绍投资理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强调不够。因此,如何完全、有机地将现代金融投资理论与中国的投资实践相结合,是值得关注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总体上,本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 强调中国特色。本书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金融投资理论发展的同时,加入了大量关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介绍。我们希望这些介绍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现状,并且结合中国金融市场,更好地理解金融投资的理论和知识。
(2) 关注前沿理论。本书的内容全面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方法,许多理论问题的分析和实际经验都直接来自国外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同时,我们希望以各种小资料、案例以及课后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前沿的投资理论和方法。
(3) 突出投资基金。作为现代投资的一种基本形式,投资基金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投资基金单位如同股票、债券一样,成为人们的投资选择之一;作为一种市场主体,投资基金投资于各种金融工具,不但包括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也包括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因此,投资基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投资理财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自己直接投资,而是投资于具有专业投资经验的投资基金。
在内容上,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篇:导论,包括第一~第四章,主要介绍投资的概念与投资理论的发展、投资主体、投资环境以及投资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和背景知识。
第二篇:投资理论,包括第五~第九章,是现代投资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
第三篇:投资分析,包括第十~第十四章,分别介绍基本分析与行业分析、财务分析、股票投资分析、债券投资分析、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方法。
第四篇:投资基金,包括第十五~第十八章,以证券投资基金为重点,分别介绍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投资基金的设立与运作、投资基金管理以及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
本书的几位作者都是来自国内外高校长期从事金融投资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教授,他们都接受过系统的现代经济学、金融学教育,有些还长期担任国内外的大银行、证券投资机构、投资基金和上市公司的顾问或独立董事,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
本书难度属于同类教材的中级水平,适用于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及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研究生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此外,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理论工作者和投资实务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编写过程中,各位主编和副主编分工负责,通力合作,其中,赵昌文教授和毛道维教授负责第一篇,俞乔教授负责第二篇,赵昌文教授和吴国俊教授负责第三篇,郑璐教授和李昆副教授负责第四篇,全书由赵昌文教授和俞乔教授总纂定稿。本书的编写得到四川大学金融研究所,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复旦大学金融财务系的许多老师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帮助,他们分别在资料收集、文字处理、编排校对以及部分初稿的撰写工作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主要是:杨记军、杜江、曹麒麟、陈春发、汤震宇、林树、郑丽、关燕、付剑峰、邹易、熊颖、叶栋梁、吴涛、周蓉、李东红、高祖庆、王军、王平、周静。其中,杨记军负责全书各章的小结、习题与答案。在此,谨表示深深的谢意!
此外,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本教材出版方面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