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职场中的交流沟通,无论是通过电脑还是面对面的,也无论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都超越了通常所谓价值中立的“信息传递”范畴。从书面报告到申请书,从求职信到电子邮件,从视频聊天到口头演讲,每一种修辞意义上的具体情况都在人际关系、道德规范、法律、文化方面有其特定要求。进而言之,如今通常要求专业人士是一名熟练的沟通者和有鉴别能力的信息消费者,能熟练掌握对于正确决策至关重要的征询、获取、评估、解释信息等各种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本书第13版讲述对专业范围很广的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书中对一系列文体的修辞原则进行了解释、说明和应用,从备忘录、简历、电子邮件到报告和申请书。为了培养学生对受众的理解和责任心,在练习中结合了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这些要求对学习阶段和就业以后都具有典型性。各章具有独立性,以便适应各种不同的课程计划和作业布置。
这一版的新增内容
《科技交流——职场沟通、调研分析与文档写作》(第13版)进行了彻底改写以适应职场中交流沟通的新动态,适应如今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多元化素质和全球视野的从业人员。学生们将受益于下列新增内容和新的特点:
大幅度改写的社交媒体章节:包括对工作中如何运用“脸谱”(Facebook)的内容更新,如何将Yelp!这样的客户评论网站用于调研,如何运用推特(Twitter)。
关于电子邮件的更新章节:包括一节新的内容,讨论工作中如何使用短消息的问题。
全书对相关技术的更新:包括虚拟会议、网上智囊会议[ 译注:Brainstorming,按字面直译为“头脑风暴”,即集思广益的现场讨论,书中译为智囊会议。 ]、利用Prezi做口头报告、引用脸谱和推特资料。
新的数字化和社交媒体项目:全书强调了在工作中运用社交媒体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扩充的关于剽窃问题的讨论:突出工作中避免有意无意的剽窃对于学术的重要性。
新增有关风格、语气和电子邮件的内容:帮助学生避免不符合专业性要求的电子邮件通信习惯。
更加合乎逻辑的适用性讨论:在有关受众、技术说明、工作步骤的章节中得到强调。
本书特色
《科技交流——职场沟通、调研分析与文档写作》(第13版)保留、加强、扩展了以往各版的特色,这些特色使本书成为科技交流领域的畅销书,包括:
完全覆盖科技交流、商务通信、专业写作的各种课程。题材从基本概念到关于调研、形象化元素、风格、文档设计、适用性的各个章节,最后是具体的文档和应用。附录中包括MLA、APA、CSE 引用标注风格,以及关于语法、结构、用法的手册。
对职场中涉及的技术、道德规范问题、全球化问题的最新全面覆盖。这三方面问题始终占有突出地位,在本版中得到更新和扩展,以跟上当代职场的变化。
对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强调。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关于信息素养的馆长委员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的说法,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如何构成信息,如何找到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如何使别人能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信息”。本书第2篇强调了信息素养的基础——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将它融入全书各个章节中。
聚焦课堂外的实际应用。与职场的紧密联系一直是本书的首要特点。这一版包括了来自日常工作岗位的实例和文档样本,关于道德规范和关于团队合作、全球化问题的专门章节。每一章开头都摘引了一段来自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人士的话。
强调科技交流的人文性质。科技交流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努力,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不只是一些有关职业的抄写工作。因此这一版所包含的场景和文档样本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和社会问题,诸如全球变暖、公共卫生、环境和能源、数字技术、基因学等。
全书包含大量文档范本和有用的插图。在给出如何创建科技文档的叙述和指南的同时,还伴有清晰并加有注释的实例。书中提供的图形使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
备受好评的教学法特色。包括每章开头的“学习目标”、总结性的“指南”栏目、结合实际的“思考”栏目、案例学习、加注释的图表、归纳性的边注、各章结尾处的核对表和练习性项目等,这些都对本书内容起到加强的作用,将在以下进一步说明。
本书结构
本书的设计使教师具有最大的灵活性。每一章都自成体系,每一部分集中讨论交流沟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方面。以下是本书的五大部分。
第1篇:职场中的交流沟通。将职场中的交流沟通作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处理。学生们将学习从信息提供、说服力、道德规范三个维度对交流沟通进行深刻思考。他们还将学习如何适应团队合作中的人际挑战,如何应对国际受众的各种需求和期望。
第2篇:调研过程。将调研看作审慎和从容的质询过程。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设计有意义的调查提纲,从硬拷贝和电子版本中挖掘原始信息和第二手信息来源,评估和解释他们的发现,最后进行总结以得到符合经济原则、准确、重点明确的结果。
第3篇:科技文档的结构、风格、形象化设计。提供对消息进行组织、构成、设计的策略,使读者能够跟随阅读并且易于理解。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操控他们的素材,形成具有可读性的风格。他们还将学习图形和页面设计的修辞学含义。具体而言就是理解如何增强文档对于读者的可用性、说服力和视觉冲击力,因为读者的目的是顺利找到、理解、利用有关信息。
第4篇:文档类型及其应用。将前面学到的概念和策略应用于打印的文档、电子版本、口头演示中。取自职场实践和学生习作的各种信函、备忘录、报告、申请书等材料提供了均衡的实例。每一个实例的选择都使学生便于模仿。关于电子邮件和短消息、网页、社交媒体的章节强调了数字通信对当今职场的重要性。
附录:这是为写作人员提供的资料。包括“资料引证快速指南”和“语法、用法、文章构成的快速指南”两个附录。前者提供针对MLA、APA、CSE的一般指南和具体风格要求,以及文献引用规范;后者提供便于查阅的资料用于解答写作基本构件方面的有关问题。
增强学习效果的特色栏目
这是一本极易使用的书,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边学习边应用。本书第13版包含以下用于增强学习效果的特色栏目,用于帮助学生方便地找到有关资料,并学会运用这种思路,从而成为一名有效的信息交流者。
各章前面的引语:说明本章内容的实际应用。
学习目标:在各章开始处提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指南:帮助学生通过综合本章提供的信息来准备具体文档。
案例和情景实例:鼓励学生对受众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基于写作目的做出恰当的选择,然后再着手构建文档。
文档范本:给出各种科技写作的范本,向学生说明他们要做什么。在范本中用标注和注释来指明文档中的关键性元素。
思考:对于各章所讨论的重要问题,如合作、技术、道德规范等,提供面向话题、令人感兴趣的应用。
注释:说明最新的商业和技术进展,标注重要的建议。
边注:归纳信息以加强章节中的关键性概念。
核对表:促进认真的编辑、修改、协作。学生可复习关于文档的关键点,进行跨越页面的交叉参考来获得更多相关信息,润色他们的写作。
项目:包括每章末尾的一般性项目、团队合作项目、数字化项目、社交媒体项目,帮助学生应用他们学到的知识。
配套教学材料
本书配有一系列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辅助材料。
教师用
教师手册(作者是北卡罗来纳大学Daun Daemon):有印刷版和电子版,其中包括通用的和逐章的教学小贴士、补充练习、问答、提纲实例等。另外还提供利用MyTechCommLab[ 译注:根据http://www.mytechcommlab.com,从2015年起Pearson公司的配套教学资源网站MyTechCommLab由MyWritingLab取代(http://mwlglobalint.pearsoncmg.com)。 ]作为网上课程资源的指南。请与当地的Pearson公司代表联系。
PPT幻灯片:根据第13版进行了全面修改,提供内容丰富的逐章PowerPoint演示,用于投影或打印以强化课堂教学,或用于查阅和教学安排。
MyTest: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测试题生成程序,可帮助教师创建并打印问答题、学习指南、试卷。问答题和试卷在线生成,使得教师具有最终的灵活性,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对阅卷评分进行有效管理。
学生用
MyTechCommLab:与本书同时购买了MyTechCommLab的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资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集成网络平台上获得最佳多媒体支持。其功能包括交互式文档样板、案例学习、多媒体资源等。可以低廉的价格随课本一起在网上购买①。
网站:配套教学资源网站提供大量材料,帮助学生从本课程取得最大收益。包括对论题的概述、多项选择题、文档样本等。
交互式Perason eTest:本书的电子书版本可通过MyTechCommLab购得。这一动态的在线版本包括页边图标,链接到MyTechCommLab网站的补充资源,如交互式文档样板、视频教程、播客(Podcast)等。
电子教科书CourseSmart:学生可订购本书的CourseSmart电子教科书版本(www.CourseSmart.com)。该版本使学生能搜索课文,在段落中加书签,插入自己的笔记,打印包含讲课笔记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