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网络互联技术教程

前言

前言

本书由多年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工作,并具有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和大学教材编写经验的教师合作编写而成。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从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协议、安全等方面对网络互联技术进行探讨,以便让读者对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有比较深入的领悟和理解。

如今,国际互联网早已风靡全球,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已经离不开网络技术。但是,由于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基于IPv4的网络地址即将枯竭,极大地阻碍了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由此产生了新一代的IPv6技术。毫无疑问,IPv6取代IPv4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让学生同时掌握IPv4和IPv6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当务之急。

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设备,它通过光纤、卫星等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城域网、局域网中的各种服务器和计算机互相连接在一起,组成贯穿全球的国际互联网。在网络体系结构中,基于路由技术的“网络互联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与“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原理”“TCP/IP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接入网技术”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并驾齐驱,共同构成现代网络工程技术体系。

一直以来,“网络互联技术”都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配置知识。对于从事网络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网络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材应该包含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技术标准、各种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特点、适用环境、网络配置管理等主要内容。虽然专门讨论路由技术的大学教材已经较多,但是这些教材除了介绍传统的IPv4路由技术外,极少专门论述IPv6路由技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各种IPv6路由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和发展,因此,该课程教材有必要与时俱进。与此同时,深入、详细、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各种基于IPv6的网络互联技术,也给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网络互联技术,满足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培养社会急需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实用性和先进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论述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为了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书中涉及了各种典型的路由技术,全书共10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为网络互联技术概论,主要介绍协议与分层、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IPv4、IPv6等基本概念。

第2章为网络互联设备,主要介绍各种网络传输介质、物理层设备、数据链路层设备、网络层设备和应用层设备。

第3章为路由器技术基础,主要介绍路由器的硬件结构、路由器的软件、路由器的启动过程、高端路由器、路由表、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和管理距离等基础知识。

第4章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主要介绍iOS、网络设备的配置方式、配置超级终端、路由器的配置向导、路由器的工作模式、路由器的常用命令、配置路由器IP地址的基本原则、iOS的备份、恢复与升级。

第5章为静态路由,主要介绍基本的IPv4静态路由配置、更复杂的IPv4静态路由配置、汇总IPv4静态路由、IPv4默认静态路由、IPv4浮动静态路由、负载均衡、配置IPv6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等知识。

第6章为RIP,主要介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算法、RIPv1报文格式、RIP的定时器、各种版本RIP的配置与管理等知识。

第7章为OSPF协议,主要介绍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报文、分层结构、工作过程、各种版本OSPF协议的配置与管理等知识。

第8章为EIGRP,主要介绍EIGRP概述、EIGRP的工作原理、各种版本EIGRP的配置与管理等知识。

第9章为访问控制列表,主要介绍访问控制列表的工作原理、访问控制列表的应用、访问控制列表的类型、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第10章为IPv6过渡技术,主要介绍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协议转换技术等知识。

由于本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新技术发展迅速,因此资料更新较快,编写的工作量和难度都比较大。在深入研讨、反复磋商确定编写大纲的基础上,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多位教师共同合作编写。其中,第1~6章、第8章和第9章由余智豪老师编写; 第7章由何志敏老师编写; 第10章由马莉老师编写。全书由余智豪老师统稿及修改; 周灵教授、李娅副教授认真审阅了本书的书稿; 张德丰教授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此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热心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致以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疏漏和不当之处难以避免,希望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2018年1月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