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案例教程

前言

前    言

笔者将Revit作为主要设计工具已经五年了,在此期间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Revit技术图书。为什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转而使用Tekla呢?是因为钢结构。Tekla这款软件就是为钢结构设计而开发的。

钢结构的优点与缺点皆鲜明,它与砼结构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结构体系,二者的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钢结构与砼结构的对比

序    号 项 钢  结  构 砼  结  构

1 自重 轻 重

2 跨度 大 小

3 耐火 差 好

4 耐腐蚀 差 好

可以看到,在表1中,1和2项是钢结构的优点,但却是砼结构的缺点,3和4项是砼结构的优点,但却是钢结构的缺点。下面来对比一下Revit与Tekla这两款软件。

为什么要对比这两款软件呢?不是因为笔者能流畅地操作Revit,也不是因为笔者出版了一系列的Revit技术图书,而是因为这两款软件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两款软件都属于BIM软件的范畴,都可以设计钢结构;不同点是,Revit不仅可以设计钢结构,而且可以设计砼结构,而Tekla只能设计钢结构。

砼结构设计图采用的是整体性的平面表示法,其图纸是以楼层为单位的整体性布图,没有分细节(细节的图纸在图集中已经表示,只用列举图集中的编号即可)。钢结构设计图采用的是分布式表示法,从大到小分级别进行布图,即按照“整体布置图→节点(构件)布置图→零件图”的级别布图。

在Revit的绘图操作中,图纸的功能性还是以整体性布图为主。换言之,图纸的功能性还是以设计砼结构为主。使用Revit软件可以建立钢结构模型,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还可以统计工程量并出图。但是Revit出的图纸既不能送到车间加工零件,又不能进行现场装配。

而Tekla就不一样了,其流程为“建立钢结构模型→碰撞检查→统计工程量→出图→输出数据到数控机床→生成零件”。很明显,Tekla可以进行一条龙的服务。Tekla统计工程量可以直接下料,出的图纸可以现场装配,也可以送到工厂制造零件,还可以利用数控机床直接生成零件。当然,Tekla也有缺点,其碰撞检查只能在结构专业中进行,而Revit的碰撞检查可以在各专业间进行。

国内图书市场上仅有一两本Tekla图书,其内容比较简单,而且缺乏项目案例,于是笔者编写了本书。本书介绍了将Tekla导入Revit的一般流程,这样在进入Revit之后就可以进行专业之间的碰撞了。东莞厚街体育馆就是将Tekla与Revit相结合而完成设计的。在这个项目中,用Tekla进行钢结构设计,用Revit进行建筑与机电设计,并对这些设计进行碰撞检查。

本书以天宝(Trimble)公司旗下最新的Tekla Structures 2020简体中文版为讲解软件,以一个自行车棚为案例,详细介绍“建立钢结构模型→碰撞检查→输出到Revit中→统计工程量→出图”的一般流程。读者如果想要详细了解Tekla的基础知识及阅读本书时需要扩展的相关知识,可以参阅本书的姊妹篇《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

本书特色

1. 配大量高品质教学视频,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便于读者更加高效地学习本书内容,笔者专门为本书录制了大量的高品质教学视频(MP4格式)。这些视频和本书涉及的模型文件等资源一起收录于本书的配套资源中。读者可以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百度网盘或腾讯微云,然后在“本书MP4教学视频”文件夹下直接用手机端观看教学视频。读者也可以将视频下载到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智能电视中进行观看与学习。

手机端在线观看视频有两个优点:一是不用下载视频文件,在线就可以观看;二是可以边用手机看视频,边用计算机操作软件,不用来回切换视窗,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手机端在线看视频也有缺点:一是视频不太清晰;二是声音比较小。

   

百度网盘 腾讯微云

2. 双屏幕操作,提高作图效率

本书配套教学视频是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屏幕进行录制的。主屏幕显示平面视图与立面视图,副屏幕显示自定义视图与三维视图。这样在操作时不用来回频繁地切换视图,可极大地提高作图效率。设置与操作双屏幕的方法可参考本书姊妹篇《基于BIM的Tekla钢结构设计基础教程》一书的附录D。

3. 选用经典案例进行教学

本书选用一个自行车棚为教学项目案例。该项目已经完工,笔者创造性地将重钢中的X型柱间支撑、花篮螺栓和檩条等节点融入项目设计中,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用尽量少的篇幅让读者学到更多的知识。

经过笔者修改之后的这个教学案例虽然小,但却能以小衬大,将钢结构设计中的常用节点类型都包含其中,而且该案例也为读者展示了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

4. 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本书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QQ群(796463995或48469816),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若有疑问,可以通过加群获得帮助。

5. 使用快捷键提高工作效率

本书完全按照实战要求介绍相关的操作步骤,不仅准确,而且高效,能用快捷键操作的步骤尽量用快捷键操作。本书的附录A介绍了Tekla的常见快捷键用法。

本书内容

第1章介绍项目的设置、操作界面的定制、零件与构件的命名等前期设置工作,以及绘制轴网与标高、保存视图样板、根据样板生成平面和立面视图等相关操作。

第2章介绍承台、垫层、基础梁等现浇砼部分的绘制步骤,以及预制排水沟、排水箅子和地脚锚栓等预制部分的绘制步骤。

第3章介绍如何使用SketchUp制作调节螺母、垫圈、波形采光板、支架、自攻螺钉等特殊造型的零件。

第4章介绍钢梁和钢柱等主体构件的绘制,以及钢梁与钢柱之间的两种连接方法。

第5章介绍X型柱间支撑与钢柱的连接方法,以及X型柱间支撑的内部连接方法,如断开支撑杆件、绘制连接板、绘制端板及螺栓连接方法等。

第6章介绍檩条、斜拉杆、直拉杆、套管及隅撑等屋面主要零件的绘制与连接方法,以及形成自定义组件的设置步骤。

第7章介绍支架、马鞍扣、垫圈、自攻螺钉等支架组的绘制过程及形成自定义组件的设置方法,另外还会介绍波形采光板的插入与固定方法。

第8章介绍柱脚部分的完善,以及如何用花篮螺栓连接两轴间的钢柱等模型修饰方面的操作,另外还会介绍碰撞检查以及如何将模型导入Revit等相关操作。

第9章介绍零件编号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创建合计型和记录型等类型的报告,并介绍创建报告模板的一般方法。

第10章介绍生成图纸与管理图纸的方法,并介绍如何修改图纸的三个层级,以及零件图、构件图、现场装配图和多件图的生成与修改方法。

附录A介绍Tekla常用快捷键的用法。

附录B提供与本书配套的钢结构设计图纸。

本书配套资料

为了方便读者高效学习,本书特意提供以下学习资料:

? 同步教学视频;

? 本书教学课件(教学PPT);

? 本书中分步骤的文件夹(Tekla以文件夹的形式保存档案);

? 本书涉及的快捷键和快速访问栏配置文件;

? 本书涉及的各类模板文件;

? 本书涉及的需要导入的DWG格式文件;

? 本书涉及的需要导入的SKP格式文件。

这些学习资料需要读者自行下载,请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搜索到本书,然后在本书页面上的“资源下载”模块中即可下载。读者也可以扫描前文给出的二维码进行获取。

本书读者对象

? 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

? 从事结构设计的人员;

? 从事钢结构设计的人员;

? 钢结构加工、制造、备料与施工人员;

? 从事BIM咨询设计的人员;

? Tekla二次开发人员;

? 房地产开发人员;

? 建筑施工人员;

? 工程造价从业人员;

? 建筑软件和三维软件爱好者;

? 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和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 需要一本案头必备查询手册的人员。

阅读建议

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要动眼,更要动手。武汉人常说“黄陂到孝感——县(现)过县(现)”,意思是做事情要现做,而不能等,更不能拖。这个说法也可以用在本书的学习上。当你每阅读完一节或者一章,而且也观看了对应的教学视频后,就应该马上动动手,把相关步骤亲自做一做。当你跟随本书完成了书中的案例后,将会加深对Tekla和钢结构设计的理解,而且也会更加理解笔者为何要用该案例进行教学。

本书作者

本书由卫老师环艺教学实验室的创始人卫涛编写。

本书的编写承蒙卫老师环艺教学实验室其他同仁的支持与关怀,在此表示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在本书的策划、编写与统稿中所给予的帮助。

虽然我们对书中所讲内容都尽量核实,并多次进行文字校对,但因时间所限,书中可能还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卫涛

于武汉光谷

2021年2月

版权所有(C)2022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24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