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数字媒体项目管理

前言

前 言 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项目管理者当前和今后一段 时期的首要任务。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 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深刻理解所实施项目和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 需要的关系,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经验教训不断地思考项目管理的本质。 项目管理的历史就像一部编年史一样,项目管理的先驱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 和经验教训不断地思考项目管理的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年  10月  1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赋 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 济。”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 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 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数字文产作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依托的“数字媒体技术  +艺术学科”建设及项目应用重要性凸显。 数字媒体项目管理起步较晚,管理应用上以通用软件、应用系统开发、内容 提供为主,在产业化管理的分布中相对边缘化。同时,由于数字文产行业在国际 上还没有形成有效而独特的项目管理体系,很难找到适应国内特定事业与人才环 境的方法。 由于企业、事业与人才环境的差别,对项目管理及项目经理的素质要求也有 很大区别。对于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的公司,项目经理可以 专注于项目策划、监控、风险跟踪、干系人沟通等项目管理活动。在更多的企业 中,高层级领导需要的项目经理则是一个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因此对技术能力 的要求远超过管理能力。在某些场景下,项目经理甚至可能是临时授命的英雄人 物,一个能够带领一群初级工程师完成某项任务的高级技术工程师。简而言之, 只有被赋予的沉重责任,而缺乏对应于责任的职权。 本书在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五大过程组的基础上,提出细分领域的数 字媒体项目成败关键所在。 (1)数字媒体项目管理的成败在于熟知数字媒体项目流程、特征的项目经理 本身。项目的根本是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项目经理是项目的管理者,是项 目的核心人物,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这意味着项目经理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大 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项目执行中要提高自身及团队的战略思维、历史 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具备管理能力、 业务能力、基本的技术能力和产业背景下有效沟通的能力,还必须具备领导者的 才能和推动者的激情。项目经理需要整合自己的业务技能、技术技能和项目管理 技能。 (2)数字媒体项目管理的成败在于组织级项目管理对项目提供的帮助。依赖 项目经理的努力,可以保证单个项目的成功,但在其他项目中却很难复制。数字 媒体行业虚拟项目组织结构的特征,决定了项目离不开企业内部与外部组织的支 持——无论是资源和资金的分配、历史上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风险的识别与应 对、企业的内外部管理机制与流程等。项目管理的实施不仅仅是项目经理的责任, 也是企业整合和协调资源的过程,是企业智慧的集中浓缩。 (3)数字媒体项目管理的成败在于企业为项目管理提供的其他支持。合理构 建公司的培训体系、人员培养体系、支持体系等,以解决“如何提高人员效率” 的问题,也是项目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课程以“理论  +案例讨论  +实践”的教学模式,建议总学时  48学时。教师可 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包括理论讲解、案例讨论、项目调研、调研汇报等教学形 式。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入针对生活、学习的项目管理话题展开讨论,并 由教师点评。 本书作者从事数字化项目管理工作  20多年,在书中通过分享自身的实践和经 验,以案例分析、项目在数字媒体行业中的展现等形式充分阐释了数字媒体项目 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和读者达到共鸣。 本书的撰写和发表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如果没有众人的帮助,是无 前 言  法完成本书的编写工作的。首先要感谢本书的编写团队,因为各种原因常常不能 线下一起讨论编写,线上交互也恰好体现了项目虚拟团队管理的精粹! 感谢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许志强、邱学军、李海东、张原等专家,是 你们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感谢四川传媒学院的同事和学生们,你们为我 提供了基础教学支撑和建议,同时也使我收集到与撰写本书相关的宝贵意见;感 谢成都影视硅谷集团、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参与,编写 团队也从实际项目中获取了大量的经验充实本书。 感谢你们,有了你们,本书更加出色。 最后,竭诚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促使我们不断改进。由于 时间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马建明 2023年6月18日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