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吸收了艺术形态学和数字艺术的新成果,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基本原理、视觉图形体系(整形、分形与任意复杂的自然形态)、图形构成之间的有机衔接。本书与过去的“平面构成”相比,体现了它的数字化、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融入了信息时代的设计思维和数字科学理念。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成果之一,它居于数字艺术学科的前沿。本书配以大量的图片和习题,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动画、工业设计、建筑学、广告学等专业的本科、专科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和高校教师阅读及教学参考。

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如何使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学跟上历史前进的脚步,探索与信息社会相吻合的设计基础教学,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不可回避的现实和研究课题。 说到视觉图形,必言欧几里得几何,想到的是直线、曲线、圆、三角形、矩形以及平面和曲面、平直体和曲直体等;而谈及艺术色彩,联想的是蒙塞尔、奥斯特瓦德,是地球仪一般的色立体和建立在它基础之上的色彩序列。这种现象贯穿于整个20世纪并持续至今,似乎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教学规范。 20世纪,我国的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是泾渭分明的。各自固守在自己的那块领地里老死不相往来,在两个领域之间筑起了高高的围墙,延续着C.P. 斯诺在20世纪中叶批评过的“两种文化”的隔离。 面对20世纪自然科学发生的变化,我们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却无动于衷,代代相传的片面的色彩和图形教学随着20世纪末计算机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暴露出明显的滞后状态。 为了弥补历史原因造成的遗憾,田少煦教授等编著了“数字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初衷是希望对开办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和需要讲授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师有所帮助,期待对致力于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数字艺术设计系列教材”的内容设计基于一个基本的现实:设计行业在21世纪明显地趋向数字化,由物理的设计向虚拟的设计、由物质的设计向“非物质”的设计的发展和延伸,传统固有的色彩理论和图形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这套教材以田少煦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数字色彩’:基于数字媒体领域的色彩应用研究”(批准号:03JD760002)、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数字化图...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序 001

第一章  视觉形态的新体系 003

第一节  整形形态 004

一、早期形态的分类 004

二、整形的来由 005

第二节  分形形态 006

一、普遍存在于大自然的分形 006

二、分形几何的诞生与分形形态 007

第三节  任意复杂的自然形态 010

一、任意复杂的自然形态 010

二、形态归类的分离 010

作业与思考题 010

第二章  数字图形的造型要素 011

第一节  点 012

一、抽象的点和具象的点 013

二、点的线化和面化 013

第二节  线 016

一、线的形态 017

二、线的性格 018

三、线的面化 019

第三节  面 021

一、面的表情 021

二、面的分类 021

三、面与形 022

第四节  点、线、面的关系与组合 023

一、点、线、面的组合 023

二、点、线、面在数字图形中的应用 023

三、面的拓展 024

第五节  空 间 026

一、整形维空间 026

二、分形维空间 027

作业与思考题 030

第三章  数字图形的存在方式 031

第一节  以矢量图存在的数字图形 032

一、物件 032

二、矢量图的组成 032

三、矢量图的特征 032

第二节  以点阵图存在的数字图形 035

一、像素 035

二、点阵图的组织 036

三、点阵图的特征 036

第三节  分辨率 038

一、点阵图的分辨率 038

二、矢量图的分辨率 041

作业与思考题 042

第四章  数字图形的构成形式 I 043

第一节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