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传播学新趋势(上、下)

作者:洪浚浩
定价:88
印次:1-4
ISBN:9787302365389
出版日期:2014.11.01
印刷日期:2021.03.04

介本书着重介绍、分析与评论世界传播学在最近这些年里的最新发展与变化趋势,一些新出现的重要分支领域,一些新的重要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学者和他们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more >

最近这些年里,在几乎所有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科中,传播学不但是少数几门发展得最快的学科之一,也是变化得最快的少数几门学科之一。这不但是因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涉及现代社会的几乎各个方面,更是因为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紧密相连,不仅不同程度地受着社会各方面变化的直接或间接、明显或不明显的影响,同时也以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这种影响已经开始和正在不断地在传播学这门学科中清楚地反映出来。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传播学领域增添了不少与社会变化紧密相关的新的研究分支领域。这些新的分支领域近些年来迅速发展、壮大和成熟,并且得到了其他学科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重视。第二,在不少传播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中,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从而充实和扩大了传统研究领域,推进了传统领域的发展。第三,传播学越来越成为一门被广泛承认和运用的交叉学科,不但受到其他学科的重视,也已经表现出了它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第四,通过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传播学从整体上提高和完善了自身的理论体系、研究范畴和科学研究方法。 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把世界传播学在这些年里的最新变化和最新发展,系统地、第一手地介绍给中国的读者,通过书里的各篇文章,向读者尽可能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出一些发达国家的传播学在这些年里的变化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最新趋势,并加以深入透彻地评析。为使读者对传播学新趋势能有一个更好、更完整的了解,这本书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传播学领域里近些年新出现的一些重要的分支领域;2)传播学一些传统的研究领域内近些年里出现的一些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3)一些迄今尚未向国内系统地、权威地、第一手地介绍过的、但是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的传播学分支领域。本书每一章集中介绍或分析一个新分支领域或一个传统领域的新方向,或者一个尚未向国内介绍过的传播学分支领域。整本书力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向读者全面、系统地呈现出西方传播学近年来发展和变化的新趋势、新方向、新议题。 这本书的作者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共10个地方的数十位传播学者,其中既有已经在世界传播学界享有盛名的领军型人物、学术大家和权威,也有在最近几年里迅速上升的学术新星,集中了一大批在传播学界令人瞩目的中流砥柱。 这本书的每一个篇章和它们的作者,都是经过仔细挑选后确定的,是“对号入座”的。他们都是在这一分支领域的权威学者,不但在许多西方名校接受过系统的传播学或相关学科的教育,而且都已在不同大学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他们不但有第一手的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而且有着对传播学发展和变化的最新情况的了解和知识储备。这本书里的各篇文章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学术功力。为了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各分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变化情况,作者们以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几易其稿,以求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评析得以尽新、尽善、尽美。作为本书的主编,我在此向本书各章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我得到了我的助手冯琦玮大力和出色的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共有44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有9篇文章,是关于传播学理论研究的一些最新动向和传播学领域中近些年来一些日益受到重视的新的宏观性议题,其中包括由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李金铨撰写的《关于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考》,分析了美国早期媒介研究两个学术范式的兴衰轨迹,评析了美国主流传播研究的趋势,强调传播学的研究要把本土经验与全球理论结合起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传播与可持续社会发展的研究主席扬·塞万斯教授等撰写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传播学》,对发展及社会变革传播这个新领域从基本理论、具体政策制定和实施层面等不同角度作了论述。美国天普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托马斯·杰格伯森教授等撰写的《传播与公共领域研究》,介绍了公共领域的标准定义以及这些定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研究公共领域的主要方法。另外,由中国华侨大学文学院王琰教授等撰写的《传播与软实力研究》、由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传播系李红梅教授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系汤潞教授联合撰写的《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由中国台湾中山大学行销传播管理研究所王绍蓉教授撰写的《对外媒体研究的理论发展》和由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洪浚浩教授撰写的《国际传播研究的新重点》等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公共外交与大众传播、文化外交、国家品牌、公共关系、软实力等的关系,并阐述了这些研究存在的问题、争议以及未来的走向。此外,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国际传播学达亚· 屠苏教授撰写的《全球传媒产品流通研究》和德国德累斯顿国际大学的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亨勒教授撰写的《国际商务传播研究》,分别考察了当下关联度越来越强的数字媒体世界中的全球信息流动及其逆流性问题和从文化维度阐释了国际商务传播是如何影响组织结构和冲突管理的方式。 第二部分共由14篇文章组成,主要是介绍和评析传播学领域里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重要的新的分支领域,其中包括了由著名的媒介批评研究的创始人、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广播与电子传播艺术系荣誉退休教授亚瑟·伯格撰写的《媒介批评研究》。另外,由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罗文辉教授等撰写的《新闻伦理研究》、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福勒顿分校传播系吴国华教授撰写的《危机传播研究》、由中国台湾中正大学传播系林淑芳教授撰写的《传播心理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介系张皪元教授撰写的《健康传播研究的框架与走向》和由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系汤潞教授和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传播系李红梅教授联合撰写的《传播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这五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这五个研究领域的范围与定义,讨论了这几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走向、主要理论、重要研究结果与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由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系肖小穗教授撰写的《修辞传播学》、由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高级讲师黄成炬撰写的《媒介社会学向传播社会学的转变》和由中国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章戈浩教授撰写的《媒体人类学》这三篇文章,介绍了三个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传播学新领域的理论框架、内涵和外延,以及主要的研究成果、问题和未来走向。这些文章既反映了传播学与其它学科的不断融合,也显示了传播学朝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由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系刘幼琍教授等撰写的《电信传播政策研究》和《媒体法规比较研究》,对媒体政策和法规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做了探讨,并对它们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模式等作了评析。由美国萨福克大学传播及新闻系李沛然教授等撰写的《女性主义对传播研究的影响》、由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梁永炽教授等撰写的《新媒体与青少年研究》和由中国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臧国仁和蔡琰两位教授联合撰写的《老人传播研究》这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从性别和年龄的角度研究传播学的几个重要的新领域,归纳了这些领域常见的研究主题、运用理论和代表性学者,并对目前的研究状況、不足和未来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第三部分有8篇文章,主要是对传播学一些传统的研究领域里近年来出现的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的介绍和评析。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赵心树教授和陈凌教授、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苏钥机教授、中国烟台大学人文学院齐爱军教授、美国罗德岛大学传播系陈国明教授、美国杰普曼大学传播系贾文山教授和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田德新教授、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冯应谦教授以及中国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李月莲教授,分别就政治传播、组织传播、新闻学研究、西方主流媒体研究、跨文化传播、人际传播、流行文化研究和媒介素养研究的新观点、新内容和新方向,作了介绍和评析。 第四部分也由8篇文章组成,重点介绍和评析有关新媒体和各种网络传播的新方向和新议题,包括由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洪浚浩教授等撰写的《CMC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由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迈克尔·斯坦凡罗教授等撰写的《社会化媒体研究》、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郝晓鸣教授等撰写的《互联网研究的演变与展望》、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张玮玉教授撰写的《新科技对政治传播的影响》、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传播学院钟布教授撰写的《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研究》、由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德万·维塞克撰写的《网络传媒经济研究》、由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懿慧教授撰写的《网络公关研究》和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福勒顿分校传播系吴国华教授撰写的《网络广告研究》。这些文章系统介绍了这些年来与新媒体和网络有关的一些重要的传播研究新领域,阐述了新媒体和网络对这些传播研究领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课题。 最后的第五部分共有5篇文章,介绍和评析一些新的传播学研究方法或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一些新议题。由传播学界社会网络分析法权威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传播系乔治·巴内特教授等撰写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传播学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国内还了解不多的基于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模式来确定系统结构的这一研究方法,并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一些优势、弊端和发展趋势。由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周树华教授等撰写的《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的应用》,介绍和讨论了这一新的研究方法的原理、理论、测量手段、应用性案例和该研究方法在将来传播学中的应用。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普莱特维尔分校媒体研究系陈昊教授等撰写的《伽利略定量研究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向国内读者介绍了一种新的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即通过让受访者对需要调查研究现象的主概念进行配对比较来收集数据,然后运用多维测量的计算方法来得出主概念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由中国澳门大学传播系陈怀林教授撰写的《媒体框架分析法的变化趋向》,对传播学研究中这一常用而又充满争议的研究方法,从定义使用、方法执行到提升理论性等分别作了介绍、梳理和分析。由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赵心树教授等撰写的《传播定量研究的新议题》,介绍了三项有关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和新议题,包括可复度的计算、中介效应的分析以及效果量的测量,并对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一些新议题作了探讨和评析。 本书的读者主要为传播学和与传播学相关学科的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从事与传播相关的政府与业界人士。本书的文章都用中文撰写或翻译成了中文,但是一些关键性的术语仍用英文放入括号内,以利于读者了解该关键术语的英文原文词汇和确切的概念。文章中提到的外国学者的名字,个别直接用他们的英文名字,以避免因译法的不同而产生混淆,同时也便于对这些学者的研究和著作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查找这些学者的其他相关研究和著作。出于同一考虑,文中引用的外国人名和国外出版的文献,也全部使用英文。 虽然就目前来说,基本上仍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引领传播学的发展和变化方向,但是亚洲是近些年来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开设新闻和传播学科的院校已从寥寥几所迅速增长到了一千多所,遍及全国各地。这本书从立意、大量的先期研究工作、考虑和选定各章的撰稿专家,到与各章作者详细商讨具体的写作范畴与重点,以及前后反复多次阅读、修改和编辑各个章节,历时好几年。这几年的时间,我也完全可以轻松潇洒地拿着研究经费去做一些驾轻就熟的研究项目,但还是选择了集中精力静下来精心地编好这一本书,以求为中国的传播学发展作一些贡献。我衷心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国传播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最后,我特别要指出的是,从这本书的创意到策划到具体的编辑和出版事务,都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事业部主任纪海虹女士的许多宝贵的帮助。同时,我的助手、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的冯琦玮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协助工作。在这本书出版之际,在此特意向她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洪浚浩 2014年8月18日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第 一 部 分关于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考李金铨003

    发展与社会变革传播学扬·塞万斯帕特恰尼·马立高020

    传播与公共领域研究托马斯·杰格伯森潘岭岭046

    传播与软实力研究王琰洪浚浩066

    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李红梅汤潞085

    对外媒体研究的理论发展王绍蓉洪浚浩105

    全球传媒产品流通研究达亚·屠苏123

    国际商务传播研究迈克尔·亨勒147

    国际传播研究的新重点洪浚浩163

    第 二 部 分

    媒介批评研究亚瑟·伯格177

    新闻伦理研究罗文辉李淼安晓静200

    危机传播研究吴国华216

    传播心理研究林淑芳245

    健康传播研究的框架与走向张皪元265

    传播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汤潞李红梅291

    修辞传播学肖小穗308

    媒介社会学向传播社会学的转变黄成炬331

    媒体人类学章戈浩355

    电信传播政策研究刘幼琍373

    媒体法规比较研究洪浚浩苏拓宇396

    女性主义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李沛然周舒燕朱顺慈409

    新媒体与青少年研究梁永炽梁靖雯赵蒙旸433

    老人学传播研究臧国仁蔡琰459

    第 三 部 分

    政治传播研究的新发展赵心树冯继峰485

    组织传播的发展与研究新方向陈凌杜娟508

    新闻学研究的挑战与转型苏钥机534

    西方主流媒体研究评析齐爱军洪浚浩554

    跨文化传播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陈国明582

    人际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发展贾文山田德新606

    流行文化研究前沿评析冯应谦杨露628

    媒介素养研究的发展动向李月莲640

    第 四 部 分

    CMC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洪浚浩芮牮663

    互联网研究的演变与展望郝晓鸣池见星686

    社会化媒体研究迈克尔·斯坦...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