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第4版)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新形态教材

作者: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新形态教材

定价:69元

印次:4-3

ISBN:9787302663447

出版日期:2024.05.01

印刷日期:2025.02.28

图书责编:盛东亮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面向“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目标组织内容,以基本电磁现象的普遍 规律为基础,系统论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全书共分9章: 第1章介绍正 交坐标系和矢量分析,为后续章节奠定数学知识基础; 第2章介绍静电场与恒定电场,详细论述了基本电 场方程、电场边界条件、电偶极子、介质极化、电容、电场能量及电场力等; 第3章介绍恒定磁场,详细论述 了基本磁场方程、磁场边界条件、矢量磁位、介质磁化、电感、磁场能量及磁场力等; 第4章介绍静态场的边 值问题及其解法,详细论述了分离变量法、镜像法、有限差分法及其应用等; 第5章介绍时变电磁场的性 质,详细论述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坡印亭矢量、交变场的位等; 第6章介绍无界媒质中的均匀平面波,详细 论述了平面波的性质、电磁波的极化、平面波在良介质及良导体中的传播特性等; 第7章介绍电磁波的反 射和折射,详细论述了平面波在理想导体表面、理想介质分界面及导电媒质分界面反射和折射的性质; 第 8章介绍导行电磁波,详细论述了双导体传输线、波导等导波传输系统和谐振腔的性质及其基本应用; 第9 章介绍电磁辐射,详细论述了电磁辐射过程、电偶极子、磁偶极子、电磁场的对偶性、对称振子天线、天线基 本参数及应用等。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电磁场理论基础”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 从事电波传播、电磁兼容、射频与微波技术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张洪欣: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世界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本科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兼任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中国脑机接口联盟应用组副主席、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生理科学会董事、北京电子电器协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IET高级会员。长期从事无线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开设“电磁场与电磁波”“物理光学”“计算电磁学的数值方法”“电磁兼容原理”“生物电子学”“通信原理”“计算机原理”“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技术”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十四五”计划、航空基金等50多项科研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图书5部。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专题赛优秀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世界机器人大赛十大技术创新成果等40多项。

第4版前言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围绕“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以通俗易懂为主要编写思想,强调理工融合,注重系统性,又不失理论性和先进性。本书自2013年出版第1版,2016年出版第2版,2022年出版第3版以来,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测量及仿真》和《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学习与考研指导》(第3版)教学参考用书等组成了完整的配套教材系列,从理论学习、实验实践和学习巩固等三方面紧密配合并支撑各个教学和学习环节。本套教材系列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并且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教材、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北京邮电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也是北京邮电大学高新课程建设教材。 作者在采纳部分高校教师使用本书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时间相位和空间相位“相互补偿”的角度讨论了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2) 以“相位”为纽带,讨论了电磁能量振荡和传播的关系; (3) 讨论了电磁波在良介质和良导体中传播时损耗与频率的关系; (4) 补充了电磁波的极化与天线的极化方式一节; (5) 讨论了电位移矢量D、磁场强度H与极化电荷、磁化电流的关系等内容,该内容增补于附录I中; (6) 讨论了电磁波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不同表述的等效性,该内容增补于附录J中。 电磁场理论体系完整,逻辑通达。只要教学和学习方法得当,定能掌握其思想精髓,并熟练应用于工程实践之中。正是: 电磁一门立纲规,旋旋散散仙人醉;...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绪论

第1章矢量分析

1.1矢量代数

1.1.1标量和矢量

1.1.2矢量的加法和减法

1.1.3矢量的乘法

1.2几种常用的坐标系

1.2.1正交坐标系

1.2.2直角坐标系

1.2.3圆柱坐标系

1.2.4球坐标系

1.3标量场的梯度

1.3.1标量场的等值面

1.3.2方向导数

1.3.3梯度

1.4矢量场的通量与散度

1.4.1通量

1.4.2散度

1.4.3散度定理

1.5矢量场的环量与旋度

1.5.1环量

1.5.2旋度

1.5.3斯托克斯定理

1.6无旋场与无散场

1.6.1无旋场

1.6.2无散场

1.7拉普拉斯运算与格林定理

1.7.1拉普拉斯运算

1.7.2格林定理

1.8亥姆霍兹定理

1.9冲激函数及其性质

习题

第2章静电场与恒定电场

2.1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

2.1.1库仑定律

2.1.2电场强度及其叠加原理

2.2电场强度的通量和散度

2.2.1电场强度的通量

2.2.2电场强度的散度

2.3电场强度的环量及旋度

2.3.1电场强度的环量

2.3.2电场强度的旋度

2.4静电场的电位函数

2.4.1电场强度与电位函数

2.4.2电位函数的表达式

2.5电偶极子

2.5.1电偶极子的电位函数

2.5.2电偶极子静电场的电场强度

2.5.3电偶... 查看详情

"本书面向“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组织内容,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以基本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为基础,围绕“复杂电磁工程问题”,阐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基本应用。在论述方法上立足通俗性,突出理工融合,注重研究型,以提升教材的深度、广度和高阶性。全书在总结教学团队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电磁场理论应用的角度出发,阐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建立起“场”与“波”的概念及联系——学会“场”与“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场”的观点去观察、分析、解决电磁场问题。瞄准科学前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电磁工程问题的能力。
 易教易学  系统阐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减少理论公式的繁杂数学推导,创新并赋予公式明确的物理含义,便于读者理解和运用。
 前后衔接  强调知识内容和分析方法的前后连贯性,妥善处理与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
 认知规律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编排内容,将数学工具工程化,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零散问题系统化,并打上作者理解的“标签”。
 层次分明  以“场”与“波”为主线,以麦克斯韦方程为纽带,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对知识层次进行阐述,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 技术前沿  介绍电磁科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创新思维。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