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致辞
企业简介
组织机构
海外合作
企业荣誉
社务委员会
纸质书
电子书
在线课程
计算机与信息分社
理工分社
经管人文分社
外语分社
音像电子与数字出版分社
职业教育分社
生命科学与医学分社
基础教育分社
学术出版中心
第五事业部
第八事业部
读者服务
欢迎投稿
院系/图书馆服务
经销商服务
版权贸易
人才招聘
授权书查询
目录
1绪论
1.1通信和通信系统的一般概念
1.2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3通信发展简史
1.4信息及其度量
1.4.1信息量
1.4.2平均信息量
1.5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5.1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5.2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6本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习题
2基础知识
2.1信号和系统的分类
2.1.1信号的分类
2.1.2系统的分类
2.2确定信号的分析
2.2.1周期信号
2.2.2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3信号的能量谱与功率谱
2.2.4波形的互相关和自相关
2.2.5卷积
2.3随机信号的分析
2.3.1概率及随机变量
2.3.2随机过程和它的统计特性
2.3.3平稳随机过程
2.4高斯随机过程
2.4.1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2.4.2一维高斯分布
2.4.3高斯白噪声
2.5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系统的分析
2.5.1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5.2平稳随机过程通过乘法器
2.6窄带随机过程
2.6.1窄带随机过程的概念
2.6.2窄带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6.3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7信道
2.7.1信道的定义和分类
2.7.2信道数学模型
2.7.3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2.7.4信道容量
3模拟调制系统
3.1引言
3.2模拟线性调制系统
3.2.1常规调幅
3.2.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3.2.3单边带调制
3.2.4残留边带调制
3.3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3.1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
3.3.2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3.3常规调幅包络检波的抗噪声性能
3.4模拟非线性调制系统
3.4.1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3.4.2调频信号
3.4.3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3.5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5.1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5.2调频系统中的门限效应
3.5.3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3.5.4调频系统中的加重技术
3.6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3.7频分复用
3.7.1频分复用原理
3.7.2复合调制
3.8模拟通信系统的应用举例
3.8.1调幅广播
3.8.2调频广播
3.8.3地面广播电视
3.8.4卫星直播电视
4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4.1引言
4.2模拟信号的抽样
4.2.1理想抽样
4.2.2实际抽样
4.3模拟信号的量化
4.3.1量化的原理
4.3.2均匀量化和线性PCM编码
4.3.3非均匀量化
4.4A律PCM编码
4.4.1常用的二进制码组
4.4.2A律PCM编码规则
4.5脉冲编码调制系统
4.5.1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原理
4.5.2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4.5.3PCM信号的码元速率和带宽
4.6差分脉码调制
4.6.1压缩编码简介
4.6.2差分脉码调制原理
4.6.3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4.7增量调制
4.7.1简单增量调制
4.7.2自适应增量调制
4.8时分复用
4.8.1时分复用原理
4.8.2数字复接系列
5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1引言
5.2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5.2.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
5.2.2二元码
5.2.3三元码
5.2.4多元码
5.3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5.4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波形
5.4.1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
5.4.2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波形
5.5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5.5.1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
5.5.2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
5.6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
5.6.1二元码的误比特率
5.6.2多元码的差错率
5.7扰码和解扰
5.7.1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5.7.2扰码和解扰原理
5.7.3m序列在误码测试中的应用
5.8眼图
5.9均衡
5.9.1时域均衡原理
5.9.2均衡器构成
6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6.1二进制数字调制
6.1.1二进制幅度键控
6.1.2二进制频移键控
6.1.3二进制相移键控
6.1.4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6.2二进制数字调制的抗噪声性能
6.2.12ASK的抗噪声性能
6.2.22FSK的抗噪声性能
6.2.32PSK和2DPSK的抗噪声性能
6.2.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3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6.3.1使用匹配滤波器的最佳接收机
6.3.2相关接收机
6.3.3应用匹配滤波器的最佳接收性能
6.3.4最佳非相干接收
6.3.5最佳系统性能比较
6.4多进制数字调制
6.4.1多进制幅度键控
6.4.2多进制相移键控
6.4.3多进制频移键控
7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7.1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7.2π/4四相相移键控
7.3最小频移键控
7.3.1MSK信号的正交性
7.3.2MSK信号的相位连续性
7.3.3MSK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7.3.4MSK信号的功率谱特性
7.4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7.5正交幅度调制
7.6正交频分复用
7.6.1多载波调制技术
7.6.2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7.75G中的新型调制技术
7.7.15GNR物理信道中的调制技术
7.7.25G调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8差错控制编码
8.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8.1.1差错控制方式
8.1.2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8.1.3几种简单的检错码
8.1.4检错和纠错的基本原理
8.2线性分组码
8.2.1系统码编码
8.2.2系统码译码
8.3循环码
8.3.1循环码的描述
8.3.2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8.3.3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
8.4卷积码
8.4.1卷积码的编码及描述
8.4.2卷积码的译码方法
8.5Turbo码
8.6差错控制编码对系统性能的改善
8.75G中的新型编码技术
8.7.1低密度校验码
8.7.2极化码
9同步技术
9.1载波同步
9.1.1插入导频法
9.1.2直接法
9.2位同步
9.2.1外同步法
9.2.2自同步法
9.3帧同步
9.3.1连贯式插入法
9.3.2间歇式插入法
部分习题答案
附录A常用三角公式
附录BQ函数表和误差函数表
附录C第一类贝塞尔函数表
附录D缩写词表
参考文献
关于我们
企业新闻
产品中心
图书
期刊
书目下载
分社导航
直属事业部
联系我们
+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访问量:
792276616
友情连接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