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货币银行学(第七版)(微课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1

一、中国古代货币起源说 1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 2

三、马克思货币起源说 2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4

一、货币的本质 4

二、货币的职能 5

第三节 货币的形式 9

一、实物货币 9

二、金属货币 10

三、信用货币 11

第四节 货币制度 14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4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16

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21

四、欧元对传统货币制度的挑战 22

第二章 信用 35

第一节 信用概述 35

一、信用的概念 35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6

第二节 信用工具 40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40

二、信用工具的种类 41

三、基础性工具 42

第三节 信用形式 45

一、商业信用 45

二、银行信用 47

三、国家信用 49

四、消费信用 49

五、国际信用 51

六、租赁信用 53

第四节 信用的作用 54

一、信用与生产 54

二、信用与消费 55

三、信用与经济调节 56

四、信用与经济危机 56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67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概述 67

一、利息的定义和本质 67

二、利息理论 67

三、利率的定义及其种类 69

四、利息的计算方法 75

第二节 利率的确定 76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76

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 79

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 80

一、利率对储蓄和消费的引导作用 80

二、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作用 80

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作用 81

四、利率对经济核算的影响作用 81

五、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82

第四节 利率市场化 82

一、利率管理体制类型 82

二、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及内容 83

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金融机构

合格审慎评估 83

四、利率市场化运行的三个关键性利率 84

五、央行现行政策利率体系 87

六、合理把握利率水平 88

第四章 金融市场 97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97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97

二、金融市场的类型 98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102

四、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04

第二节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09

一、直接融资 109

二、间接融资 110

第三节 货币市场 111

一、同业拆借市场 112

二、回购市场 113

三、商业票据市场 115

四、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市场 115

五、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118

六、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119

七、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 120

第四节 资本市场 120

一、股票市场 120

二、债券市场 126

三、投资基金 131

第?五?章 商业银行 147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147

一、商业银行的地位 147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148

三、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 149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50

五、实施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具体措施 152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153

一、负债业务 154

二、资产业务 157

三、中间业务 163

四、表外业务 164

第三节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 165

一、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涉及的基本

概念 165

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166

三、其他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 167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168

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168

二、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169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70

第六章 中央银行 181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181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81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184

三、中央银行的资本类型 186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187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187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88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191

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 191

二、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分类 192

三、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93

四、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95

五、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196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98

一、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198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198

三、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原则 199

四、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内容 200

五、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模式 201

六、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 204

第五节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205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和必要性 205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206

三、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208

四、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212

第七章 其他金融机构 229

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 230

一、开发银行 230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 231

三、进出口政策性银行 233

第二节 专业银行 234

一、投资银行 234

二、储蓄银行 235

三、抵押银行 236

四、合作银行 236

五、清算银行 237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237

一、保险公司 237

二、信用合作社 239

三、财务公司 240

四、信托投资公司 240

五、证券公司 241

六、租赁公司 242

七、典当行 242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248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 248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48

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249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50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252

五、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 253

第二节 货币需求 254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254

二、货币需求的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 255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256

四、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256

第三节 货币供给 258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258

二、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 259

三、货币供给过程 260

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262

第四节 货币供求均衡 265

一、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65

二、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 266

三、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 266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74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274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274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275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279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279

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79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280

三、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280

四、结构型通货膨胀 281

五、其他原因 281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282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282

二、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283

三、通货膨胀的资本积累效应 283

四、通货膨胀的资源配置效应 284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285

一、西方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285

二、发展中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286

三、中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成功经验 286

第五节 通货紧缩 288

一、通货紧缩概述 288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 291

三、通货紧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92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293

五、中国的通货紧缩及治理经验 295

第十章 货币政策 302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302

一、货币政策概述 302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03

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统一性与

矛盾性 305

四、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306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307

一、货币政策工具概述 307

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308

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317

四、配合流动性管理的货币政策工具 319

五、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20

六、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321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322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22

二、货币政策时滞 323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325

一、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 325

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26

第十一章 外汇与国际收支 338

第一节 外汇与外汇市场 338

一、外汇 338

二、外汇市场 339

第二节 汇率 342

一、汇率及汇率制度 342

二、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347

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348

四、人民币汇率问题 350

第三节 国际收支 350

一、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述 350

二、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 352

三、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354

第四节 国际储备 356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和形式 356

二、国际储备的作用 358

三、国际储备的管理 358

第十二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366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366

一、金融发展的含义 367

二、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367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368

第二节 金融压抑与经济增长 369

一、金融压抑的含义 369

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压抑

现象 370

三、中央集中计划体制国家的金融

压抑 371

四、金融压抑对经济增长的阻碍 371

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372

一、金融自由化的本质和内容 372

二、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73

三、20世纪70年代若干发展中国家的

金融自由化改革 376

四、金融自由化的实际效果 377

五、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378

六、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和

教训 381

七、中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改革 382

参考答案  390

参考文献 394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