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如何使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学跟上历史前进的脚步,探索与信息社会相吻合的设计基础教学,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不可回避的现实和研究课题。
说到视觉图形,必言欧几里得几何,想到的是直线、曲线、圆、三角形、矩形以及平面和曲面、平直体和曲直体等;而谈及艺术色彩,联想的是蒙塞尔、奥斯特瓦德,是地球仪一般的色立体和建立在它基础之上的色彩序列。这种现象贯穿于整个20世纪并持续至今,似乎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教学规范。
20世纪,我国的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是泾渭分明的。各自固守在自己的那块领地里老死不相往来,在两个领域之间筑起了高高的围墙,延续着C.P. 斯诺在20世纪中叶批评过的“两种文化”的隔离。面对20世纪自然科学发生的变化,我们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却无动于衷,代代相传的片面的色彩和图形教学随着20世纪末计算机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暴露出明显的滞后状态。
为了弥补历史原因造成的遗憾,田少煦教授等人编著了“数字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初衷是希望对开办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和需要讲授数字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师有所帮助,期待对致力于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数字艺术设计系列教材”的内容设计基于一个基本的现实:设计行业在 21 世纪明显地趋向数字化,由物理的设计向虚拟的设计、由物质的设计向“非物质”的设计的发展和延伸,传统固有的色彩理论和图形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这套教材以田少煦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数字色彩’:基于数字媒体领域的色彩应用研究”(批准号:03JD760002)、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数字化图形与视觉传播”(结项证书号:20039906)和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数字色彩”(批准号:GDA007)为理论支撑,是这三个科研项目的主要成果。它与市面上已经发行的其他围绕计算机软件编写的相关教材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依赖计算机软件而存在,把设计艺术的原理融合在数字化设计之中,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显示出较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数字艺术设计教育在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套教材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像幼苗需要浇水、培土一样,这套教材同样需要同行们的支持和关注,希望它在大家的共同培育下,早日完善和丰满起来,毕竟它从理论和体系上迈出了由传统设计到数字化设计坚实的一步。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