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是一门深受人们欢迎的新兴学科。在学科发展史上,它最早与管理学并生,与管理学一同发展、一同成长。在此过程中,领导学一方面借助管理学发展的成果,吸收了管理学的科学精髓;另一方面则根据领导实践的特殊性、独立性和重要性走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对领导实践所固有的作用、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深度而又系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研究对象、范畴体系和内容框架的专门理论。可以说,领导学已经成为今天社会科学体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兴成员之一。
尽管有的管理学者曾经把领导纳入管理的范畴,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个环节,但这并不能也未曾真正把领导学归纳入管理学之内而使之成为管理学的分支。实际的情况是,领导不仅不是管理的一个环节,反而是管理的上层与渊源,管理不仅不包含领导,反而是领导的一种手段。从科学视角看,领导和管理在实际生活中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是组织成功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但从历史和现实看,有不少时代、不少组织都只有领导而无管理,或者精于领导而疏于管理。相对于管理而言,领导不仅要重要得多、根本得多,而且更为特殊和独立。因此,依领导实践而形成的学科必须是也必定是独立的,在与管理学的关系上更具根本性和重要性。
溯源领导学发展历程可知,作为一门学科和科学,领导学起步于20世纪初美国学者对于领导特质的研究。尽管领导特质研究由于科学性不足而很快走入了死胡同,但是领导学却随着此后三四十年代行为理论、五六十年代绩效理论和情境与权变理论的兴起而得到重生和重大发展,成了一门盛行于发达国家、广受关注和欢迎的重要学科。事实上,发达国家从当初刚刚崛起之时就开始重视领导力的开发了,领导特质学说也是为此目标而来的。最初的领导学主要是为了领导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后来的领导学则以多元化理论学说的形态广泛应用于西方社会的领导力开发之中,包括选拔任用与培训优化领导人才等各项活动。 在西方文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中,领导学至今都是一门显学,在MBA(工商管理硕士)、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EMPA(高级公共管理硕士)乃至DPA(公共管理博士)等实用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中一直是核心课程。例如,世界MPA的起源地美国雪城大学马克斯威尔学院,就一直把领导学作为MPA教育的三门核心课程之一,即使是DPA学生,也都必须具有这门学科的经历和成绩。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肯尼迪政府学院也大体相同,都是重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能胜任CEO(首席执行官或总裁)之类的领导工作。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学早就是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独立学科了。
序在我国,领导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所引发的思想解放进程和国家发展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再加上干部队伍建设实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广大干部不仅变得思想活跃,而且注重拓展视野、学习新知,渴望尽快掌握领导规律,以迅速成为能够有效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内行。这为我国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
1981年开始,我国有些党校、干校就开始探索领导科学,开设领导学课程了。当时开设的领导学知识讲座受到上千万干部的热烈欢迎。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的决定》中,把领导科学列为党政干部必须学习的共同业务基础课之一。1983年、1984年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出现了“领导学热”,不仅开始聚集和形成领导学研究队伍,而且发表了第一批领导学著作。领导学的发展受到了中组部的重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支持与扶植。
1986年,中组部做了一次全国县级党政干部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要求从22门学科中选出5门自己认为任职后最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结果有63.5%的人选择了领导学。这表明,领导学在我国是很有现实需求的,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领导学迅速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直以来,党校、干校、军校,特别是行政学院对领导学都相当重视,开设了越来越多的领导学课程,形成了领导学教学、研究与发展的主阵地。与此同时,许多高校也日益重视领导学这门学科,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都越来越普遍地开设领导学课程,于是领导学教科书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在MBA与EMBA、MPA与EMPA等教育项目中,领导学更是成为主干课程。
应该说,无论干部教育还是国民教育,开设领导学课程、开展领导学教育都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因为这样才能开发出我们所需要的领导力,就像发达国家当年走过的历程一样。要发展、要崛起,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力,人力开发的关键是提高领导素质、开发领导力。为此,只有大力学习、研究、发展和应用领导学,尤其是积极开展领导学的教学,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优化领导过程,培养和产生卓越的领导力,并将领导力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
随着我国领导学的不断发展,教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领导学研究论文、专著、译著、教材和丛书等相应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经过几十年的共同努力,具有深厚理论内涵、重要实践价值和鲜明中国特色的领导学理论体系已经逐渐形成。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颁布《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将领导学列为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这门学科。
在我国众多的领导学学者当中,国家行政学院邱霈恩教授是非常刻苦努力并已经取得一定造诣的一位。长期以来,他与党校、行政学院和高校系统的有关专家学者合作,对领导学共同展开深入持久的研究,既注重学科体系的特定性和完善性建设,又注重从科学和艺术两个层面开发领导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还善于吸收和消化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和气派、完整一致、自成体系的领导学,可以说有一定的建树。今天他在过去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围绕领导力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又写成了《领导学原理》以及配套的《领导案例》。这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书系工程了。这样的研究很有特点: 既重视理论建设,又重视案例研究;既深入领导理论的殿堂进行系统的理论探索,又紧贴领导实践的需要进行操作性和规范性研究;既借鉴吸收他人成果,更独辟蹊径形成自身特色;既可供学术研究和有关实践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和研究生教育之用。作为国家行政学院参与教学与科研的领导,对本书的出版,我感到十分高兴,故特为之序!
最后,我想说,比起法学、经济学、行政学、社会学等学科,我国的领导学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属于初创阶段,还有很多专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特别是如何及时反映我们党关于执政能力建设、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等要求,如何及时概括和总结我们党领导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经验,如何联系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价值,都有待领导学界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主要靠转述和解释外国的领导学论著是难以使领导学理论切合我国领导实践需要的。我热切期盼领导学界多在这方面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