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市场经济学——中国市场经济引论(第2版)

前言

这是一部联系中国实际阐释市场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学术著作,亦是一部使用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方法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发展与趋势的,有独立学术体系的教科书。因而从教学角度考虑,书名正题为《市场经济学》,从学术角度考虑,副题为《中国市场经济引论》。

在您阅读本书之前,首先解释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在我主持某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研讨时,曾发生过争论。产生争论的原因令人惊讶,有个某名校的经济学博士竟然弄不清楚市场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分。因此,对于需要学习市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朋友而言,预先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应当是很必要的。

第一个问题:“学了政治经济学,还学市场经济学干什么?”猛一听,这个问题很学术,似乎这两门经济学学科是一码事。其实不然!市场经济学根本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两门学科有联系,但区别也是极为明显的: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市场经济学是关于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市场运行实现优化配置的科学。研究对象的区别,是学科不同的根本。当然,二者也有相通,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侧重于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而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运行及其过程,亦侧重于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经济关系。但就这一点而言,二者也有很大区别。前者着重于一般性,而后者着重于特殊性。简而言之,前者阐释人类社会各阶段、各形态人们经济关系的形成、特点、发展与趋势;而后者则仅就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达阶段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形成、特点与发展作出必要的说明。可见,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大于”市场经济学所侧重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注意,这里“大于”不是“等于”,“相通”不是“相同”。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理论经济学;市场经济学则是“边缘化”的理论经济学,因为它更接近经济科学中的应用经济学,或者说是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渗透与交叉。当然,就理论经济学而言,不能不讲应用;就应用经济学而言,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化。用政治经济学替代市场经济学,实际上犯了混淆学科区别、抹杀学科界限的错误。究其原因在于既没有弄清楚政治经济学,也没有搞明白市场经济学。

第二个问题:“学了西方经济学,还学市场经济学干什么?”猛一听,这个问题也很学术,似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已经完全涵盖了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实也不然!虽然市场经济学的一些内容与西方经济学有所交叉,甚至某些部分直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分析或阐述市场交换过程的某些现象与范畴。但是,由于二者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的不同,所要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去甚远。譬如,西方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边际分析,市场经济学也使用,但前者绕开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质与利益归属;市场经济学则必须讲清楚交换过程的经济性质与利益所在。再譬如,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现象与过程的一般问题,可以分为微观部分与宏观部分,二者的内容与原理区别很大;而市场经济学必须将二者结合并统一起来,使用自己特定的表达方式与基本概念阐释社会资源与生产条件的配置过程与趋势。西方经济学学科概括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当然也包括某些东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与其相对应的不是市场经济学,而是另一门学科——发展经济学,其概括的是世界上不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而市场经济学概括的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特点与规律,不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也不区别“西方”或“东方”,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都涵盖其中,只是规模、水平、环境、特点等方面有所差异。为什么国内的一些经济学教程前面往往挂上“西方”二字?个中原因,本来是想区别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又要回避“资产阶级”四个字,于是就有了“西方经济学”的称谓。虽然西方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都以市场分析为基础,但我国早期的市场经济学教材基本上都是西方经济学的翻版,名曰市场经济学,但却忽视了市场经济学自身理论体系的特殊性与独立性,特别是没有注意体现市场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于是便造成了今天人们误认为西方经济学就是市场经济学这一现象的发生。这里,不再解释犯这种错误的理论原因,因为清楚了政治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西方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也就不言而喻了。撇开阶级性与实践性不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规范性的,西方经济学则是实证性的,尽管二者都是理论经济学。如果仅仅因为市场经济学使用了西方经济学的某些分析方法或者与它的某些内容有些相似或相通,就断定市场经济学就是西方经济学,那么,几乎所有经济学科就都是西方经济学了,或者就都是政治经济学了。

至于市场经济学与市场学以及市场营销学的区别与联系,清楚了上述两个问题,这里也就没有必要赘言了。

本书的结构,从“目录”中可以一目了然:一头一尾,突出了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及运行与战略;书中先用五章内容概括市场经济的原因以及“一大规律、三大机制”,即价值规律与体现价值规律的产权、价格、竞争、供求,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则与运行方式;紧接着用了三章的篇幅阐述市场经济的利益主体,即消费者、企业与国家(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不主张市场经济的“三主体论”,单列“市场经济与国家”一章,是因为国家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特别是在中国);然后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调控方式,即市场与计划的相互关系,包括计划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随后论述市场的结构与体系、市场的体制与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与功能,这些都是市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必要内容,是对主体内容与基本原理的补充与完善;第十四章,市场经济的利益与分配,应当说是市场经济学的重点,因为市场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要求必须关注人们在市场交换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而利益关系正是市场关系的核心与实质;第十五章,着重于阐释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宏观调控,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与政策,因为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基本事实告诉我们,一方面市场经济不能没有计划性,另一方面,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丝毫也不能忽视;第十六章主要讲市场经济的环境与完善,说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及一体性,具体而言,当然不能离开WTO(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形式的主流与主体,WTO则是这一主流与主体经济过程的规则与程序)以及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第十七章,介绍如何实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其中,重点阐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新时期、新阶段奋力实现现代化以及经济继续转轨的战略指南。

客观地说,有关市场经济学的著作与教材并不少,但结合中国的实际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的著述并不多。本书的特点在于,既注重市场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又要说明其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既系统地阐述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科学地把握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战略、方针与政策;既讲求中西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又要体现观点明确、说明充分、有新意、有创见的学术要求。总之一句话,读来实在、顺畅、严谨、公允。只要读者朋友读过本书后感到有启发、有帮助,作者就踏实了。

本书第一版自2005年出版后,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并先后获得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海南大学优秀教材奖等;《海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三期)、《新东方》(2008年第三期)等发表了商德文教授、李俊教授的评论,认为该书“从主要范畴到基本原理及其运用都不乏创新点”,“深刻并客观地说明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和时代特征”,“为市场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我国现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是哲学思维在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娴熟运用,其中许多经济学阐释犹如知识海洋中腾跃着的哲思浪花”,“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创新意义”,“为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这次本书再版,对全书的结构进行了局部调整,更加贴近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结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明确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局限与趋势;进一步阐释了市场经济的运行与调控以及市场经济的规制与秩序、环境与模式等内容;强化了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的说明,并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意义。

应当说,市场经济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个经济过程。从世界范围看,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主体内容;在中国,市场经济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变革和历史贡献,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仍然在实践之中,不能认为我们刚刚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市场经济已经完善了;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经济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不只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理论过程。实际上,理论与实践是正向互动关系,没有理论错误而实践不失误的。我们渴望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特别要防止混乱理论乃至错误理论对于实践的误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后一种情况并不是不存在,例如改革过程中在民生领域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步性,就是证明。因此,既然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那么,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学就自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了。如果连这一点都怀疑,那就只有另当别论了。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