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走向大众化,这对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此外,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学生应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计算思维意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开阔眼界,高效、快速地查询和获取信息,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灵活运用,这是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高校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
本书是《信息技术基础》的配套实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分类、分层次地组织教学的思路,由多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编写而成。本书源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凝聚了一线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研成果。全书共分8章,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ord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与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8个部分的实验内容。本书在内容组织安排及编写上围绕理论知识点设计实验内容,层次清晰,尤其侧重于对基本操作的训练,并对重点操作给予详尽的提示,方便读者自主学习。
本书由李敬有、王丽、张银霞和于晓敏编著,其中,李敬有编写第2章和第7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审定工作;王丽编写第3章、第4章和第6章,张银霞编写第1章和第5章;于晓敏编写第8章;堵秀凤教授审阅了全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教学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及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著者[]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