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管理心理学(第三版)

前言

前  言

学术需要创新,也需要积累、传承与进步!大约15年前,当我收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邀约,着手主编《管理心理学》的第一版时,还是一个“心理为管理”的时代,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问题是:心理学究竟能够为管理贡献或带来点什么?与管理学有什么不同?于是萌生了“心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的思想,旨在突出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特色和优势。基于此思想形成的管理心理学的逻辑和内容体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第一版即获得了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第二版被列为“‘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并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自问世以来,该教材已成为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乃至各类成人教育中颇受欢迎的管理心理学教材之一,是对笔者最大的鼓励。

从世界范围看,未来的竞争是人的竞争,更具体地说,是脑资源和“心智模式”(mindset)的竞争。美国“脑计划”、欧洲“脑计划”、中国“脑计划”无不是针对这种与未来发展的需要相关的国家层面的重大科研计划与方向,与其说是科学研究意义上的举措,不如说是针对未来国际竞争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也凸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国家战略意义上对心理管理、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在国外,从1978年的赫伯特·西蒙到1994年的莱因哈德·泽尔腾,到2002年的丹尼尔·卡尼曼,再到2017年的理查德·塞勒,众多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研究者基于有限理性概念开展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足以显现心理学对国家乃至全球发展和治理的重大意义。

现在的时代是“管理为心理”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修订出版《管理心理学》(第三版),更需要凸显该学科的心理学特色和优势,应该说已经到了名正言顺地构建“心理管理学”学

科体系的时候了。本次修订全书自始至终贯穿了“心理管理学”的思想,将人的心理活动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研究,将心理资源作为不可忽视的资源加以优化、配置和使用,形成了以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为主线的全新的管理心理学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遵循基础与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对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思想的系统阐述,又注重作为教材的可用性、灵活性、实践性。在内容安排上,及时将近年来管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进来,且更新了绝大多数的“资料”和“案例”,大大增加了本土化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的案例,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当今管理心理学的前沿动态及应用前景。在体例安排上,本次修订的最大亮点或者说创新是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和精神,笔者就全书的思想观点、编排逻辑、内容体系以及各篇章的重点难点,以短语音的形式,亲自录制了系列“主编导语”,并亲自编制了本教材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及习题集和参考答案要点等,同时将原来放在书稿正文里的大部分资料和案例从书中移出,一起作为配套的教学资料或资源,以“二维码”或线上教学资源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这不仅有利于读者把握本教材的精髓,还大大增加了本教材的实用性。本书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窗,展示一片管理心理学的广阔天地,为高等院校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提供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订工作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精品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的支持,算是对笔者及其他编写人员多年努力的肯定。希望即将问世的《管理心理学》(第三版)配得上“精品教材”称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本次修订由笔者和一群新的学生共同完成。在博士研究生李晴蕾带领下,硕士研究生陈春雨、陈巍、陈旭、陈雅梅、程红利、程艺、高雅琳、刘怡雯、杨秦丽、旃澜纾在查阅和整理文献、挑选案例、编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要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李晴蕾、陈雅梅、刘怡雯、程红利、程艺等协助笔者进行了内容更新和格式的修订,最后由笔者审阅、修改和定稿。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杜春杰编辑为本版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对所有参与此前各版本及本次修订工作的人员表示深深的谢意,也对本书引用的所有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时间仓促,本书中的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刘永芳   

2021年3月30日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