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建筑界的咸鱼计划翻身 变得太摩登是最危险的。你很容易转瞬之间就过 气了。 ——奥斯卡?王尔德 讲述流水别墅的历史一定得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入手,因为他早就构思了这么一座翱翔在瀑布上的别墅,那时候老考夫曼还不敢设想在熊奔溪依样造房子呢。但是我们这个故事里的赖特,却不是后来众口一词夸耀着的那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他这位建筑师在大萧条时期饱受折磨,倒是全靠着他最著名的建筑给了他生机,正如那座建筑从他的身上汲取生机一样。 1959年,赖特以91岁高龄去世,当时他依然很活跃,名副其实地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到那时为止,他自我磨砺手艺的历程已经超过了70年之久,其间他盖成了四百多座建筑,未建成的方案数目还要再翻一番。在建筑历史上,他的事业真是无人能够望其项背。画家完成的作品可以比建筑师多一千倍,因为布上油画不用花多少时间,需要用的钱就更少。建筑师却正好相反,要用尽了他们的无数才情和客户的无数金钱,才能做成一件重要的作品。 因为赖特活了这么久,我们就会觉得他的事业永远是一路上升着的。但是他的事业之所以让人着迷,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极度的成功,而是因为他有过一段蛰伏时日,在那些年里,他几乎没能盖成什么建筑,只是酝酿着日后将会用到的一些出奇制胜的想法。在这些想法中有一个孕育得最久,从1922年东京帝国饭店建成以后开始,一直持续到1935年设计出流水别墅。让赖特最感难堪的是这段不景气的后半截时间,在此期间,他只盖成了两座房子:1929年在塔尔萨市为他的表兄理查德?劳埃德?琼斯盖了一座别墅,四年以后又在明尼阿波利斯为马尔科姆?威利盖了一座别墅。 。。。。。。 正当现代运动开始在欧洲蓄势待发时,赖特却在美国本土陷入了恐慌境地。1909年,他的生活急转直下,和一位客户的妻子出奔欧洲,随后携她在自己深爱的塔里埃森营地公然同居,直到她于五年之后去世。丑闻不但吓跑了有可能来找赖特的客户,而且也把他的艺术家生活搅得一团糟。在1920年代里,这种混乱状况似乎严重地导致他对艺术不太一心一意了。他在东京设计了帝国饭店,又于20年代在洛杉矶建成了四座玛雅风格的住宅,这几座建筑都非常富于装饰性和新历史主义特点,因此批评家们就有了理由要提出疑问:赖特究竟还是不是一位现代主义者? 。。。。。。 到了1932年,赖特真是困窘已极:他已经接连三年连一座新建筑都没能盖成了。为了全力拯救自己奢华的生活方式,他采取了两项商业举动。首先是写了《自传》,这本书出版于1932年,既成功地帮赖特树立了自我形象,又帮他挣到了钱。其次是在同一年,赖特开始对来塔里埃森随他工作的十几位年轻建筑师收费,每年收取675美元(这个价码在1933年涨到了1100美元)。这在那会儿算是很高的学费,比哈佛和耶鲁的住校学生们付的费用还要高。接受了赖特出价的这些年轻人答应,要种植庄稼、照看牲畜、给大家做饭洗衣服(也洗赖特的衣服),还要负责劈柴取暖。有本事的人还得在星期六的晚间给大家演奏巴赫和贝多芬的乐曲。 《自传》和塔里埃森的团队组织把财务问题的恶狼挡在了门外,尽管赖特对他的拮据毫不掩饰;他在1931年写信给建筑师约瑟夫?厄本说:“乔,我们在这儿都没指望了。”但是只靠方案设计是没法重振他的事业的。1931年,有人在拟定参加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的建筑师名单,赖特被拒之门外了,这甚至还不如沙利文在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上得到的待遇,当时人家只许那位老建筑师参与展会的少部分活动。 更糟心的事儿还在后面等着呢。1931年,赖特没能参加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建筑展,也就是现代艺术博物馆在次年举办的“现代建筑:国际展”。这次展览的发起人是亨利—拉塞尔?希契科克,协办者还有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部主任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此人在多年以后又做出了美国建筑界的安迪?沃霍尔的姿态,重新粉墨登场。“现代建筑:国际展”只认定包豪斯是现代建筑的唯一正统世系,排除了其他的先驱者,比如显得越来越古怪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纯粹是出于幕后策划的政治原因——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理事们要求展会上必须出现一些象征美国建筑的展品——才让赖特获得了一份勉为其难的参展邀请。 第八章 塑造流水别墅(一):大肆宣扬好做推销 《时代》、《生活》和《(建筑)论坛》;还有《财富》,好像都对我特别好。 ——赖特致亨利?卢斯信 赖特需要做宣传,需要有报道价值,不能诿饰说这种需求只是他个性中的一个表面现象;倒是该说,这是一种主要特点。 ——唐纳德?约翰逊(Donald Johnson),《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对阵美国》(Frank Lloyd Wright Versus America) 。。。。。。 是谁在背后推动着流水别墅的宣传洪流呢?旧谚云:“成功有许多父亲,但失败却是个孤儿。”由于流水别墅的宣传之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有可能为它充当父母双亲的人就多得数不清了。此外还另有一层复杂情况:无论哪个媒体大亨都不肯承认是自己主力“吹嘘”了流水别墅,于是追溯半个多世纪之前推介它的人可就难了。我们得考虑到,如此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战可能牵涉到了许多出力者。换句话说,既然流水别墅自我宣扬的手段是如此高妙,它很可能不只经历了单独一场宣传战。 。。。。。。 1937年刚过去一半,赖特获得了他从业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关宣传,还有大肆宣扬他卷土重来的完美媒介。这就是《建筑论坛》(Architectural Forum)在1938年1月推出的赖特专刊,它在所有语言、所有种类的建筑杂志中都是最著名的一期,绝世无匹。这期杂志打破先例,把它的全部篇幅都献给了单独一位建筑师,可它同时也打破了赖特与《建筑实录》长达十年的出版合作协定,在从1920年代持续到1930年代初的那段歉收的年景里,赖特自始至终全靠着这份协定,才能给塔里埃森的餐桌摆上了食物。如此出人意料地跳到了《建筑实录》的对手《建筑论坛》那边去,听起来好像是再次印证了赖特在公关事务上的玩世不恭,但是促成《建筑论坛》特刊一事只不过是他碰巧运气好,并不是预先谋划出来的。当然,他直到最后一分钟都从来不曾怀疑过,流水别墅会是出版界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