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设计艺术概述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设计就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人类所特有的文化。作为全书的基础,本章就设计、文化的概念以及设计的发展过程等知识进行系统介绍。 1.1 设计与文化 设计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这两个概念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1.1 什么是设计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设计,但什么是设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标准。本书在这里仅介绍两个典型的设计概念。 1. 概念之一 设计是发明,是革新。这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奥古斯托·摩尔的观点。 2. 概念之二 著名的现代设计大师蒙荷里·纳基认为: 设计并不是对产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一种以生产某种产品为目的,将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产品生产构思和计划的技术。 从上面所列出的两个概念中可以看出: 两个概念都强调了构思、计划,强调了创新。这是因为: 从表面上看,第一个概念中只强调了“革新”,但革新就必须“构思”,就必须有“计划”;第二个概念强调“计划”、“构思”,目的是生产产品,而产品是通过有目的的“创新”活动创作出来的。 通过上述分析,并对上述两个概念中所包含的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挖掘,可以认为: 设计是人类有意识的、有艺术创造力的造物活动;设计是人类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形成的构思和意图;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设计是融合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总和;设计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1.1.2 什么是文化 虽然文化是一个很难表述清楚的概念,但从宏观角度,还是可以对文化进行概述的。 首先,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习惯,这些习惯经沿袭和演变变成习俗,进而言之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化”。由于自然环境和条件的不同;由于不同地域的人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认识不同;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人类不同群体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信仰等不同,从而产生了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例如,饮食文化。 其次,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文化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随着人们生活能力的提高,随着人们对物质条件要求的提高,人们的习俗在不断地改善,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使社会在“旧文化”与“新文化”的不断碰撞和变更中一步步发展起来。例如,服饰文化。 总之,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自然与人文环境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功能在于确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1.3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1. 设计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文化影响着人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体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而设计又是受人们的思想意识支配的,因此,人们设计出来的产品自然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设计具有强烈的美感力量,推动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有利于提升社会的审美文化品位。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设计载体把信息传递与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不渗透着人类创造的智慧,融入了更多更高的“文化含量”,撞击和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2. 文化影响设计 文化对设计内容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文化是设计内容的直接来源,不同的文化知识形态客观上限制着对设计内容的选择。也正是因为各个国家历史、地理、人文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的迥异。如传统的英国社会有着深厚的古典人文主义传统,美国有实用主义,法国有浪漫主义等。以服饰设计为例,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服饰的审美取向是不同的。世界各地的服饰设计所运用的款式及色彩等要素,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不同地理环境条件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构成了设计文化的一部分内容。 3. 设计与文化相辅相成 设计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真正地实现了设计与文化的结合,把各自的设计融进自己的文化特色,设计才可以称得上是创造,这个创造才可以推广直至流传万年。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设计作品也正是与各自的文化相结合,才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特色,才得以传世。 1.2 中国的设计艺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设计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连贯性,其融汇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包容了各种外来文化,并以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设计艺术体系。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 1.2.1 中国原始社会的设计艺术 图1-1 新石器时代涡纹彩陶罐之所以称原始社会为石器时代,是因为原始社会所设计和制造的器具主要是石器。石器时代经历了几万年的岁月,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石器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1.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打制石器。这些石器是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主要用于采集果实和狩猎等活动。当时的石器以尖锐的削刮器和砍砸器为主,它们具有砍、砸、劈、刮等功能。但由于加工粗糙,所制作出的器具不便使用,因此,用功能更强的器具来取代这种打制石器便成为必然,从而产生了磨制石器。即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 2.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一万年前左右,人类开始使用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工具,进而又发明了陶器(如图1-1所示),从而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2.2 夏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发现了红铜。红铜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延展性,适于铸造小型工具或装饰品。经过长期实践,人们了解到: 在冶炼铜的过程中,如果加入适量的锡则可以降低铜的熔点,铜的硬度也相应的被增加,铜锡合金就这样产生了。因为铜锡合金颜色发青,所以被称做青铜。青铜冶炼技术的普及和青铜器的大量使用,图1-2 商代透雕人面纹铜钺标志着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过渡到了青铜时代。 夏商周时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物的特点是: 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物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是后人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实物资料。图1-2所示的是商代透雕人面纹铜钺。 1.2.3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设计艺术1.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继西周青铜器之后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期。在青铜器的形制上,春秋时期与西周时期的基本相同。在青铜器纹饰上,春秋早期的纹饰基本上沿袭了西周青铜器纹饰的特点;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青铜器纹饰主要呈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使青铜器纹饰的制作达到了顶峰,如图1-3所示;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青铜器都是素面的,纹饰较少。 2.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实用的青铜器数量增加,最具代表性的是铜镜。其中,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汉代。汉代铜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和秦代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如图1-4所示。 1.2.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分裂的历史时局,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文化大融合。 1. 佛教的影响 西汉晚年,佛教由印度经过西域传入中国。因此,印度依山凿窟的寺院样式对中国早期的石窟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也逐渐成图1-3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图1-4 汉代铜镜 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兴寺庙,佛教造像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 外来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波斯萨珊王朝的金银器、玻璃器(如图1-5所示)、波斯锦等具有波斯文化特点的工艺品传入中国,对中国的设计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当时盛行的圆形连珠纹图案,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由波斯传入中国的。 图1-5 波斯萨珊乳钉玻璃碗 1.2.5 隋唐时期的设计艺术 隋朝的统一,社会安定;唐朝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国力强盛,使隋唐时期的设计艺术在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1. 陶瓷器 虽然隋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但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却比较发达,这个时期的陶瓷器在造型上不仅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格,同时又有所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使陶瓷器的造型变得饱满。另外,在质量上,隋朝的陶瓷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已经发掘出的隋墓里可以看到大量质量较高的白瓷。 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就是唐三彩。唐三彩瓷器在艺术和技术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引起了世界的注目。 2. 服饰 唐朝是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从唐朝服饰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唐朝人的思想是非常开放的。盛唐时期的女子服饰流行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服饰似乎已经遍及黎庶。唐代女裙的面料多为丝织品,裙腰上提,有些可以掩胸。唐代女子一般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肩部和手臂的肌肤隐隐显露,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即描绘这种装束,如图1-6所示。 图1-6 《簪花仕女图》 1.2.6 宋元时期的设计艺术 唐朝在内忧外患中分崩离析,之后中原和南方先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组建了文官政府。由于在朝任官的士大夫中,有许多人的文学和艺术修养很深厚,因此他们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对当时的设计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宋皇帝的崇文倾向极大地推动了设计艺术的发展。 在设计艺术方面,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宋瓷”,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宋代,制瓷业有很高的水平,窑址作坊遍及中原和江南各地,形成了许多风格独具的窑系,“官、汝、钧、哥、定”窑系都是宋代的名窑。 图1-7 宋代青瓷 图1-8 宋代裂纹釉瓷 1.2.7 明清时期的设计艺术 明清时期的设计艺术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到清代中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日益腐朽没落。1840年,英国向清朝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在失败之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设计艺术也由此走上了从古代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的道路。 1. 园林 明清时期的园林是设计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闪光点,尤其在清代,帝王借助国家的财政力量,大肆修建皇家园林。目前被保存下来的皇家园林,绝大多数都成为园林艺术的样本,如北京北海、颐和园、故宫乾隆花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在明清社会生活中,江南私人园林艺术也很兴盛,如著名的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环秀山庄、艺圃,扬州个园、寄啸山庄,无锡寄畅园,上海豫园,杭州西湖郭庄等。私家园林构建的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文化意趣。图1-9所示的是苏州拙政园。 图1-9 苏州拙政园 2. 家具 明清时期的家具达到了中国家具艺术的顶峰。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朝中后期。明朝中后期商品丰富,流通渠道广泛,外贸开放,从而使大城市、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南与南海地区最为显著。在当时,此两地是家具的重要产地,这与发达的商品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 3. 瓷器 明代的制瓷业在前朝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其中永乐、宣德年间是瓷器制作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所制作出的青花瓷风格典雅,备受推崇。到了清代,瓷器的制造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瓷器艺术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尤其是清前期始创的珐琅彩瓷,色彩厚实绚丽,极具特色。 1.2.8 近现代设计艺术 中国近代社会的历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之一。晚清政府丧权辱国的惨痛影响,导致民族振兴过程举步维艰。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高昂的激情,他们向社会各界提倡引进西方文化用以改造中国社会。这一时期,与设计活动联系密切的传统手工艺生产领域也一度复兴,并得到发展。一些采用机器生产形式的现代工艺也应运而生,最为典型的是染织、陶瓷等领域。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设计艺术的重要意义,而设计艺术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与国际设计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的设计文化开始走向生机勃勃的未来。 1.3 设计艺术在东方 东方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而东方文化就更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因此,本节仅对具有典型东方文化特征的设计艺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 埃及、印度和日本等国的设计艺术,伊斯兰设计艺术,两河流域的设计艺术和波斯设计艺术。中国的设计艺术在1.2节中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做赘述。 1.3.1 埃及的设计艺术 大约一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结束和地球的变暖,寒冷的地中海北岸阳光明媚,气候变得湿润起来。但是,干旱和炎热却降临到地中海南岸的撒哈拉一带,使那里的大片草原变成了沙漠,牧民们纷纷奔向尼罗河边,使得尼罗河下游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便进入了晚石器时代的畜牧和农业社会。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进入了奴隶制古王国时期,开始有了历法和象形文字,埃及的文明史正式开始。埃及的陵墓与神庙建筑,以及玻璃与金属器物设计为世界文明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陵墓与神庙建筑设计 作为国王的陵墓,最有名的就是金字塔。古代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对于法老或贵族来说,他们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倾心地去建造坟墓,使陵墓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图1-10和图1-11所示的是古埃及金字塔和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 图1-10 古埃及金字塔 图1-11 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 4000年前,在埃及中王国时期,以神庙艺术为代表的建筑艺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一点可从坐落在尼罗河东岸所残存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的残痕中看出。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虽然破损极大,但透过残痕仍然能感受到神庙当时壮观的建筑造型,并看到一些精致的石刻雕像和丰富的象形文字。 2. 玻璃和金属器物设计 由于最古老的玻璃材料和制品皆发现于埃及,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玻璃是由古代埃及人发明创造的。古埃及的玻璃图1-12 埃及彩色镀金玻璃 高脚杯 是由沙、灰及天然碳酸苏打的混合物加热而成的,这种原始状态的玻璃是不透明的。至新王国时期,出现了为玻璃着色的技术。图1-12所示的是埃及的彩色镀金玻璃高脚杯。 早在王朝时代开始前的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0世纪中期),埃及人便掌握了冶炼金属的技术,各种铜制的工具和武器相继问世。进入王朝时代之后,埃及人已经掌握了现代人所熟知的黄金加工方法,黄金在埃及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广泛使用,这使埃及的黄金加工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22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十八王朝的图坦卡蒙王的陵墓,在陵墓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金属工艺品,这些金属器物及饰品的设计风格,给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国家兴起的装饰艺术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3.2 两河流域的设计艺术 图1-13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局部“两河”是指位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发源于今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高地,从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波斯湾。位于两河沿岸的平原,希腊语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就已经在设计领域取得惊人的成就。两河流域的设计艺术不像埃及那样将目光完全投向君主和神灵,人们更加重视的是现实生活的世俗特征,这不仅反映在各类工艺制品的功用和造型上,也在大量的装饰纹样内容中得以充分体现(如现实中的战争、狩猎、劳作等情景的表现)。他们善于运用多种材质互相搭配,尤其擅长运用动物形态来造型,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1. 石工艺设计 两河流域虽然因缺乏石块而未能留下像埃及那样规模宏大的建筑,但有大量制作精致的石头设计艺术作品留存了下来,它们既有实用功能,又极具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中尚有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珍品。最著名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如图1-13所示。这块镌刻巴比伦法典的石碑1901年在埃兰古城被法国考古队发现,它是埃兰人攻陷巴比伦后带回的战利品。这根表面高度光滑的玄武岩石柱上精细地刻满了楔形文字,在典碑的顶端浮雕部分,刻着代表正义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传授法典的图案,体现出“君权神授”的观念。 2. 陶器和金属器物设计 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定居下来之后,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也开始了彩绘陶器的制作,其中最古老的村落是哈苏那。哈苏那的陶器风格较为朴实稚拙,常用螺旋纹和图案化的动物作为装饰纹样。哈苏那南部的萨玛拉地区靠近河流,灌溉便利,土地肥沃多产,农业十分发达,当地居民的个性在陶器工艺中有所体现。图1-14中所示的是一个牡鹿形陶器。还有一些陶杯和陶瓶造型极其精致,陶器上的山羊、神兽等装饰图案已高度抽象化,伴之以简洁的波浪形曲线,动感极强。 在当时,两河流域东南部的苏萨也是一个繁荣的城市。苏萨陶器上的装饰纹样侧重于表现具体的场景,诸如行进中的狩猎队伍、奔跑的猎狗或是在水边吃草的山羊等。陶绘图案中最多的形象是山羊。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还创造了古代东方灿烂的金属文明,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和黄金制品。苏美尔人将黄金与贝壳、天青石等多种材质相搭配,采用了立体造型与平面刻纹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了神像、国王雕像和大量的动物雕像。其中,《萨尔贡一世铜像》是阿卡德王国时期最著名的铜像,如图1-15所示。这尊铜像采用硬质石料和青铜相结合,表现了帝王威严的气质。 图1-14 两河流域牡鹿形陶器 图1-15 《萨尔贡一世铜像》 1.3.3 波斯的设计艺术 波斯是古代伊朗的名称。波斯优越的地理位置赐予了它在文化艺术发展上的动力,其民族流动性的生活及多种民族成分,使它比起两河流域和埃及这样的恪守陈规的文明古国来,更加显示出活力和优势。波斯人强悍的体魄、开朗豁达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以及他们的多才多艺,被充分地表现在其辉煌的设计艺术作品之中。他们的创造,使波斯保持了两河流域文明的优秀传统,同时融合并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在中亚古老而原始的艺术土壤和历史曲线中,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设计文化。 1. 陶器和金属器物设计 波斯陶器在早期的波斯设计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彩陶纹样方面,其以几何中的直线、圆环、三角等为主,即使是对动物的抽象表现,也用几何纹样的集合来实现,从而使波斯陶器独具特色。图1-16所示的是波斯山羊纹彩陶直筒杯,其主题纹样是山羊的侧面,腰部很细,前胸和后臀呈三角形,头上的两只犄角向后卷成巨大的圆环状,山羊的整体经过夸张,最终成为几何形体,极具美感。 在金属设计艺术方面,埃兰王国时期(波斯早期的一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制作精良的银器和青铜器。到了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波斯的金属工艺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在众多的制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金角杯,如图1-17所示。黄金角杯的基本结构通常是前半部分为带翼的狮头、鹰头或其他动物的形象,后半部分为高筒形的杯子。在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翼狮形角杯极为盛行,它不仅是饮用酒或其他饮料的容器,同时也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但此类杯子前半部分造型中的装饰过于突出,其精彩程度远远超过后半部分。这表明: 刻意追求装饰而忽视实用功能是当时的一种趋势。 图1-16 波斯山羊纹彩陶直筒杯 图1-17 波斯翼狮黄金角杯 在阿克美尼德王朝优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属工艺从技法到装饰内容都有所更新和突破。萨珊王朝时期,由于金的供给量明显减少,银就成为最主要的金属工艺品制作材料,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银制品。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银器是帝王狩猎纹银盘。目前约有几十件萨珊银盘流传于世,这些银盘基本上都是以帝王狩猎图为题材。图1-18就是一个帝王猎狮银盘,银盘上图案所表现的是帝王狩猎的场面。 2. 染织设计 和金银器同样重要的是萨珊王朝的染织设计。今天人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波斯染织设计就是萨珊王朝的织锦。萨珊人十分擅长纺织,织匠心灵手巧,织物的图案设计常有创新,其中重要的是圆环图案和各种奇特的动物纹样。兽头、兽身、鸟翼、鸟尾等空想动物是最常见的形象,萨珊人称之为灵兽,象征保护人类的精灵。将灵兽饰于徽章式的圆环内,是萨珊王朝非常喜爱的纹样(如图1-19所示)。萨珊王朝的织物是向外输出的商品,通过织物的输出,萨珊图案传播到异国,其对拜占庭、埃及以及中国等地的染织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1-18 帝王猎狮银盘 图1-19 波斯萨珊织锦 1.3.4 印度的设计艺术 古代印度是指现在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它是过去这块大陆上各个部落或国家的统称。古代印度的文明基本上没有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古代印度设计艺术历史悠久,设计作品制作精美,造型和装饰形式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设计文化。其中,宗教性是其设计艺术最突出的特性。 在印度的设计艺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石工艺设计。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石工艺得到了发展。此时,石工艺以红砂石为主要材料,作品以大型作品为主,如纪念性石柱、石碑装饰和宗教(主要是佛教)建筑的装饰等;石工艺的雕刻技术十分精湛,其中阿育王石柱头和桑奇佛塔的石工艺装饰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石工艺的艺术成就。如图1-20和图1-21所示的是阿育王石柱及阿育王石柱头装饰。 图1-20 阿育王石柱 图1-21 阿育王石柱头装饰 1.3.5 伊斯兰的设计艺术 图1-22 伊斯兰大马士革清真寺古代伊斯兰的设计艺术是伴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艺术风格和设计文化表现出显著的宗教色彩和地区特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1. 建筑设计 伊斯兰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内容是集体礼拜。对信徒来说,清真寺既是信仰的圣城,又是从事日常生活的中心。清真寺的主要建筑特征是: 寺内的正墙必须朝着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在正墙中央设有一座圣龛,表示礼拜的方向。在礼拜大厅的前面,设有专供信徒沐浴净身的泉亭,伊斯兰大马士革清真寺如图1-22所示。由于伊斯兰教严禁礼拜一切偶像,所以作为在其他宗教艺术中担负重要作用的雕像,在伊斯兰造型艺术中是几乎看不到的。因此,伊斯兰建筑装饰设计中对于几何纹样、抽象纹样、装饰画文字纹样等题材的运用和技法,就显得格外发达。 2. 陶器和玻璃器物设计 在伊斯兰设计艺术中,陶瓷工艺和玻璃工艺有着极为突出的成就。伊斯兰的陶瓷艺术受到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古代中国等地陶瓷艺术的影响。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下令限制金银器的制造,并伴随中国大批陶瓷器的输入,兴起了伊斯兰各地的仿制热潮,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图1-23所示。 伊斯兰的玻璃工艺也别具一格。它是以珐琅彩为颜料,同时利用釉上彩绘技法,使制品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艺术效果。这种技法主要用于美化各种灯具,如图1-24所示。 图1-23 伊斯兰鸟头彩釉陶水注 图1-24 彩绘清真寺玻璃油灯 1.3.6 日本的设计艺术 日本是亚洲东端的岛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三千多个小岛组成。因岛屿众多,古称日本为“八大洲岛”。日本是一个自然环境幽雅、气候湿润温和的国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思想感情,以及日本设计艺术文化的特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上古文明时代,日本在造型和装饰设计艺术方面没有受外邦文化的影响,具有自身的风格。即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自然属性的同时,伴随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和超然静穆的气质。 佛教传入日本之后,设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变化,固有的风格受到强烈冲击,设计艺术处于为佛教文化全面服务的地位,基本上成为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佛教文化的派生体。特别是到8世纪时,日本设计艺术已基本丧失了自身的风格,呈“唐风一边倒”的态势。 自平安时代起,日本设计艺术才终于摆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完成了由“唐风”向“和风”的过渡,呈现出日本独自的风格特征,出现了更加注重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工艺设计艺术。此时,日本的工艺风格清新优雅,装饰细腻、工艺精湛,讲究雕琢之功。装饰风格倾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充满浪漫主义情调,这意味着日本设计艺术风格的重新确立。 到了室町时代,日本设计艺术受到禅宗及中国宋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寂静而典雅的风格特征。商业贸易的展开,又使得大量中国工艺品涌入日本上流社会及寺院等,对当时日本工艺技术和创意,以及鉴赏和审美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1.4 设计艺术在西方 自古希腊起的2000多年以来,西方文化的中心一直是在欧洲,直到20世纪才开始转到美国。而汇合成西方设计文化之主流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不仅推动着西方设计艺术的进程,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4.1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设计艺术1. 古希腊的设计艺术 图1-25 古希腊建筑--“柱式”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古代希腊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希腊,无法想象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的西方世界到处都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古希腊人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古希腊人在文学、哲学、史学、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并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1) 建筑设计 古希腊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古希腊建筑固定格式被称为“柱式”,如图1-25所示。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是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古希腊人供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古希腊的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如图1-26所示。 图1-26 帕提农神庙 2) 陶工艺设计艺术 陶器生产在古希腊十分兴盛,当时除了满足本国的需求外,还作为重要的商品出口远销国外,以赚取大量资金,弥补希腊本土可耕土地的有限和粮食的匾乏。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后,雅典陶器曾垄断了国外的市场,远销地中海各图1-27 古希腊陶瓶 地。从“大希腊”(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等地)到古埃及和北非,以致到黑海沿岸,哪里有希腊航海者和商人的足迹,哪里便有希腊彩绘陶器出现。因而,至今也就有大量的残品留存于世。古希腊各城市都设有大小不等的陶器作坊,尤其是像雅典这样的大城邦,甚至还设有专门的“烧陶区”,即陶器的生产中心。在陶器生产兴盛的形势下,古希腊陶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水平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些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陶器,在现代人的眼里,仍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叹服。古希腊陶器如图1-27、图1-28和图1-29所示。图1-28 古希腊彩绘罐残片 图1-29 古希腊调酒缸 3) 雕塑设计艺术 古代希腊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护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兵政策,因此十分重视民族体图1-30 古希腊青铜 战士像 格素质的锻炼。保护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由于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和比赛。裸体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而以健美的身体为荣耀,因此,希腊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以裸体为题材的雕塑艺术珍品,如图1-30所示。 2. 古罗马的设计艺术 当多利亚人南下到希腊半岛一带时,意大利人也南下到意大利半岛,并在此定居。但早在意大利人之前,埃特鲁里亚人就已经在半岛西部和北部定居了。埃特鲁里亚人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所创造的文化成了后来罗马文明的先导和主要成分。后来希腊人与埃特鲁里亚人同时被罗马人所征服,他们的文化艺术也就为罗马所承袭。 1) 建筑设计 罗马人的实用主义观念,充分体现在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方面。罗马建筑是在继承埃特鲁里亚的拱券结构和吸取希腊的梁柱结构与艺术造型而发展起来的。罗马建筑的最大特点在于混凝土的应用。罗马时代的混凝土,是利用火山灰、石灰、沙砾、碎石等原料混合而成的,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建筑材料,适合于建造那些跨度较宽的大型建筑。罗马人借助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之便,大量建造城市、广场、桥梁、剧场、浴场、宫殿、居宅、凯旋门等。这些建筑在规模、技术和空间组合上大大地超过了他们的前辈。庞大的体形和雄伟的气派,成为罗马帝国强盛的象征。其中,罗马角斗场是罗马帝国中期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如图1-31和图1-32所示。 图1-31 罗马角斗场局部1 图1-32 罗马角斗场局部2 2) 雕塑设计艺术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认为艺术不应该是独立存在的,每种艺术活动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为建筑物的建造、装饰服务。所以在古罗马的建筑中,有很多雕刻装饰。 罗马的肖像雕刻一方面沿袭了祖先崇拜的遗风,同时又受到古希腊雕刻传统的不断冲击,因此,罗马的肖像雕刻呈现出形式多样、形象概括、表情生动等特点。 1.4.2 西方中世纪的设计艺术 一般认为,在西方设计史中,中世纪似乎是一个低落阶段。的确,按西方造型艺术的传统观点来看,由于受到宗教的控制,中世纪的绘画或雕刻艺术较之希腊罗马古典艺术,是出现了倒退现象,但设计艺术则例外。这是因为,设计艺术品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中世纪尽管也充满封建剥削和压迫,但它与奴隶制相比显然是一种进步,它是以新的精神财富丰富了人类的文明史。可以说,在中世纪艺术的各个方面中,设计艺术都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 中世纪时期,宗教对家具设计、手工艺设计以及其他设计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着中世纪设计水准的当推哥特式建筑,如图1-33和图1-34所示。 “哥特”本是欧洲一个半开化的民族,欧洲人所说的“哥特”实际上含有“蛮族”、“半开化”的意思。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崇尚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艺术的人,把中世纪时期形成的一种新型建筑以及与此有关的艺术样式说成是“蛮族的艺术”,所以“哥特式”实际上是一个贬义词。然而,抛开历史的偏见,哥特式建筑可谓是西方中世纪建筑设计的顶峰。无论是从工程技术,还是设计艺术手图1-33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 图1-34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法,哥特式建筑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图1-35和图1-36所示的是哥特式建筑的内部彩色玻璃装饰。 图1-35 哥特式建筑内部装饰 图1-36 哥特式建筑彩色玻璃装饰 1.4.3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艺术 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文艺复兴的产生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为先决条件,以反封建、反教会为主要内容的。它在文化上的创新、思想上的解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也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欧洲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 1. 建筑设计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