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投资及投资项目 一、 投资 (一) 投资含义 投资(investment)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投资是指投资者为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次资源投放运动。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公司和个人等。目的有政治、经济、其他防护等目的。资源有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两大类。无形资源主要指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商誉等。有形资源主要指人、财、物,包括房地产、物质设备、资本金和劳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是知识经济的主推动力。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仍靠有形资源的投入。 狭义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经济目的而进行的一次资本金的投放运动。经济主体主要指为经济目的而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公司和企业, 其将成为市场经济的投资主体,政府机构将逐步撤出经济活动,专门从事市场经济赋予它们的本职工作。 经济目的是指现在投入资本金以期将来能获取最佳增值。目前,人们所理解的投资,多为狭义的常规项目的直接投资。所以,理解投资的广义与狭义要从三个方面考察。 1. 主体 广义——投资主体: 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私人。 狭义——经济主体: 企业公司、私人。 2. 目的 广义——政治、经济及其他多种目的。 狭义——经济目的: 资本金最大增值。 3. 对象 广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狭义——资本金。 资本金(capital funds)是与国际经济接轨有关的一个新名词,把过去资本主义国家投入的资本(capital)和社会主义国家投入的资金(funds)统一起来,统称为资本金。因它在经济活动中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是一致的,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不同,这在我国1994年颁布执行的 “会计两则”(通则与准则)中已有明确注释。 货币(money)与资本金在形态上均是同一种现金(currency)形式,但在经济活动中其本质、功能截然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的等价物,主要功能是方便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是没有时间价值的。 B &E 投资风险管理 第一章导论 B &E 若市场价格稳定,货币的价值不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值。资本金则不同,它是投资者把暂时不用的现金(储蓄)投入到某项目为追求预期的增值而现时所从事的一种投入的经济活动,它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值的。增值越高,其投资效益就越好。所以,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赋予投资不同的含义。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 “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期望在未来能产生收益而将收益变换成资产的过程。”戴相龙、黄达主编《中华金融辞库》: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或效益,将货币或资源等经济要素,投入某领域,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 西方学者E.Imilin认为,投资为个人或机构对在未来投资期内能产生与风险成正比例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购买——这显然指证券购买的间接投资。 A.Duqer认为,投资是投放现有资金,以便以利息、股息、租金或退休金的形式,或以本金价值增值的形式,取得将来的收入。这显然指狭义投资,既有直接投资——实现本金直接增值,也含证券的间接投资——获取股息,还含租赁和社保投资——获取租金和退休金,以及最简单和最保守的投资形式——储蓄投资——获取平稳(无风险)的利息收入。本书所讨论的主要是指狭义的常规项目投资,其含义可简单地概括为: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法人和自然人)为未来获取预期收益而现时投入的资本金,以形成资产,从而进行常规的商品生产、销售的经济活动。 (二) 投资特征 投资是一种独特的商品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征。 1. 收益性 收益(profit)最大化是投资者的主要追求目标,是通过完成投资过程来实现的。即投资者把投入的资本金M(货币形态)转化为资产(物质形态)进行商品生产(商品形态),商品销售后又以货币形态收回本与利 M′。 收益过程净利为 ΔM=M′-M 收益率 I=M′-MM×100%=ΔMM×100% 投资即通过上述不断的循环过程,实现收益最大化。 2. 风险性 风险性(risk)是指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导致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潜在可能性。受政治、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目前尚难精确地估算和把握风险。理论实践证明: 投资风险与收益往往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反之,风险越小,收益也就越低。人们在进行投资风险分析时,往往以国库券的风险为最小,定为零 ; 证券风险为最高,定为1。常规项目投资风险系数β一般为0~1。投资者一般对风险是厌恶的,期望其越小越好,但实际也难以规避; 对收益是喜爱的,期望其越高越好,但过高也不实际。所以,在投资决策时,风险与收益要综合分析,取其两者最佳的结合值。偏好一方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 3. 回收性 按投资含义,投资是资本金一次的投放运动。因此,要求投放的资本金必须按期(投资回收期)收回,不但要收本,而且还要收利。一次再次的投放回收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以实现资本金的最大增值。因此,投资必须强调回收性,方能促进效益的不断提高。计划经济的拨款制,不强调投资的回收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效益的低下。而且,从词义来讲,也不符合投资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强调投资的回收性。不能按期回收的投资对于经济主体来说是绝对不能投放的。 4. 长期性 常规项目投资一般周期较长,长达几十年,少者也有5~10年,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长。因此,资本金周转期也长,从而增大了投资风险。投资的过程即为资产的形成过程。时间越长,其不确定因素变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风险也就越高。投资长期性要求投资实施过程应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配套性,以便尽快形成资产,早日投入生产,减少风险,发挥效益。投资时间长的特征还要求我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本金的时间价值因素。现时的投入和将来的收入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差和价值差,具有明显的不可比性,不充分估算这一点,就可能导致重大的投资决策失误。 (三) 投资结构及产业结构 投资结构是指某时期在各产业中投资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是指某时期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投资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各产业发展的主推动力。因此,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由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而决定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产业结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这就是配第克拉克(PettyClark)定律,其表征如表11所示。 表1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规律 人均国民收入美元/人产业结构主体产业 1. 500美元/人以下Ⅰ主体农、林、牧、渔、开采业 2. 500~1000美元/人Ⅰ↓ Ⅱ↑纺织、机械、钢铁、化工、能源、建筑等 3. 1000~3000美元/人Ⅱ↓ Ⅲ↑精密机械、电子、通信、汽车、飞机等 4. 3000美元/人以上Ⅲ>50%运输、商业、服务、信息、新兴高科技等 注: Ⅰ——第一产业; Ⅱ——第二产业; Ⅲ——第三产业。 不符合这一规律,表现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通过调整投资在各产业中的比例分配,可以增强一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降低另一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现存的产业结构是存量,投资的产业结构是增量,增量改变,会影响存量,相对代价较小,因此,产业结构不合理应主要通过投资增量结构调整来实现。所以,投资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推动力。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第一产业偏低,第二产业过高,第三产业过低。这主要应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来逐步实现,即增强第一产业投资,严控第二产业投资,加大第三产业投资,逐步使产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趋于合理性。同时,投资布局也要合理。即我国要加大中西部地区投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解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四) 投机 投机(speculation)是人们当前常见的一个词,投机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什么是投机?投机与投资有何异同点?所谓投机一般是指在证券或外汇市场上抓住机遇,大量套汇套利,利用价差来谋取高利的一种交易行为。投机跟投资的含义和追求目标有点相似。所以有的学者认为: 一次好的投资就是一次成功的投机; 投资是稳健的投机,投机是冒险的投资。投资和投机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界限很难划清。 但仔细观察,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如表12所示。 表12 不同点投资投机 1. 动机获常利(正常利润)获高利(价差暴利) 2. 方式长期项目直接投资——创造社会价值短期证券间接投资——不创造社会价值 3. 资本金来源主要靠自筹大量靠借贷 续表 不同点投资投机 4. 数额相对量小相对量大 5. 风险风险小,β<1风险大,β>1 6. 市场发育程度市场发育好,法制健全,主体均依法经营管理市场发育差,法制不健全,有投机机遇存在 7. 对经济波动影响程度小大; 泡沫经济的起源,经济危机的起源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应大力进行投资活动,不主张过分投机。但适当投机,可加速金融市场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过分投机,可导致市场体制崩溃和暴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 投资项目 (一) 项目含义 投资项目(investment projects)是指完成一次预期的投资任务。世界银行的定义是: “在规定的期限内,为完成某项开发目标或某组开发目标而独立进行的投资活动,包括立项、评估、设计、施工和建成投产等过程。”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应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资源供应和机构组织等。项目周期(the project cycle)是指完成一次投资循环的过程,包括投资前期(立项、评估)、建设期(设计、施工)和生产期(人员组织、投产运行)。 (二) 项目类型 1. 按性质划分 按性质划分,投资建设项目可分为新建项目、改建项目和扩建项目。新建项目,顾名思义,是指项目建设从无到有; 新建一家企业,相对投资额大,建设期长。改建项目着重指技术改造,比新建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投资额小,周期短,见效快,所以它应是我国当前工业项目投资的重点。扩建项目是指扩大老企业的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类项目比新建项目具有投资相对较少、周期短和见效快等特点。 2. 按行业划分 按行业划分,投资项目可分为农业、工业、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原材料、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等。 3. 按项目规模划分 按项目规模划分,投资项目可划分为大、中、小三大类。大中型项目投资额大,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交通、水利、能源和原材料项目一般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为大型,1000万~5000万元为中型; 其他大中型项目以3000万元为划分界限。对大中型项目不仅要进行财务评估,还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估。一般投资额小于1000万元,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的项目为小型项目; 小型项目只进行财务评估,不进行国民经济评估。在实践中,中小型项目占绝大多数,评价以经济的合理性为主。 第二节投 资 风 险 一、 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投资偏离预期目标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美国经济学家F.H .Net的定义为: 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学家武井勋认为: 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中和时期内,自然存在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可计量预测,不确定性难以计量预测。赌博 是盲目投入的博弈; 投机是有分析的投入,冒大风险而谋取暴利的经济行为。 美国Chicken和Posner1998年提出风险表达式: 风险(risk)=损失(hazard)×暴露度(exposure) 我国杜瑞甫教授认为: 风险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 。其数学表达式为 R=f(p,c) 式中: p—— 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c——不利事件发生的后果。 全面理解风险含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风险产生的主因是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一般可预测、评估和防范。 (2) 风险可能的后果和目标发生的负偏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时要抓主要因素。 (3) 投资者往往对风险是厌恶的,对收益是偏好的。决策时,要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强调负偏离; 而正偏离是属于收益范畴内的,风险分析中不予以考虑。 二、 风险的特征 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1. 客观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要降低风险就必须把握客观变化规律,对其主要因素加以有效控制,以减轻风险。但要完全消除风险也是不现实、不客观的。 2. 突发性 风险的产生往往是突发的,使人不知所措。其结果加剧了风险的破坏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更要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研究。 3. 多变性 风险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时在变化,从而使风险在其性质、破坏程度等方面也呈现出动态多变的特点。 4. 复杂性 风险的多变性和突发性决定了风险分析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我们要应用系统理论、概率,定量、定性地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全面掌握风险和控制风险。 三、 风险的类型 1. 自然风险 由于自然力的作用,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风险称为自然风险。如洪水、台风或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这类风险往往难以抵抗,只能预测,以求减少损失。 2. 经济风险 在经济活动中,由于经济因素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称为经济风险。包括市场、技术、财务和管理等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价格波动、新产品上市、原材料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 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不先进、性能不稳定、经济寿命期缩短等因素造成的; 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资金不到位、利率和汇率的波动等造成的; 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和科学决策能力差等因素造成的。 3. 政治风险 由于政治原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称为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国家政策不稳定、法律不完善。这主要取决于国家的大环境,作为个人投资者难以左右。因此,我们所面对的、能分析和把握的主要是经济风险,这也是本书讨论研究的重点。 第三节风险估算方法 一、 调查法 1. 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也称德尔菲(Delphi)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兰德公司研究市场专家创立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市场预测目的和要求,向有关专家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和调查表格,请专家做出判断,最后集中汇总预测结果。 2.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又称集思广益法,是通过一个完全宽松、无批评的自由发表意见的会议环境,使与会者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互相启迪,产生出大量创造性意见的方法过程。最后,归纳总结,得出具有创见性的结论。 二、 分析法 1. 不确定性分析法 不确定性分析法是分析各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计量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可确定最敏感因素及其最大允许的变化幅度,从而使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能抓住主要矛盾,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降低风险。 不确定性分析法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分析方法。静态是盈亏平衡分析,动态是敏感性分析。 2. 概率分析法 概率分析法是使用概率研究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发生变化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求出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累计概率值,可以估计经济效益的变化范围及其风险的大小。 3. SWOT分析 SWOT是英文单词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的缩写。SWOT分析基准点是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在了解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判明企业外部的机遇和威胁,然后对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继而制定企业战略和策略,进行系统分析,有效管理。 第四节投资风险管理 一、 投资风险管理的含义 投资风险管理是指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防范,以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风险,防止或减少损失,以实现预期的、最佳的投资目标,从而使得风险小、收益高。 投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规划、鉴别、评估、评价、监控、对策等系统过程,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总称。 二、 投资风险管理的原则 1. 经济性原则 风险管理应以成本低、效益好为原则,通过控制损失,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2. 满意性原则 风险往往与效益正相关。世上不存在无风险收益,因此,控制风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想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实际的。因此,在风险管理中不能要求过于苛刻,只要达到目标要求就行了。 3. 社会性原则 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应考虑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应以满足社会性要求和遵循合法性原则为主。当前,我国尤其要重视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保障。 三、 投资风险管理的特点 1. 系统性和复杂性 投资风险管理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多变综合系统,分析时应全面把握,持动态观点,抓主要矛盾,以科学的方法正确评价。由于投资风险管理涉及因素多,并且各因素随时都在变化,因此风险分析有一定难度,必须注意其系统性和复杂性。 2. 时间性和多变性 投资风险因素有较强的时间性和多变性,分析时要注意信息及时、准确和全面,要考虑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 3. 客观性和主观性 风险往往是客观存在的,而把握、分析、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风险决策因人而异,往往取决于投资者个人的主观偏好。 四、 投资风险管理的程序 投资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程序,其框架为 风险鉴别→分析评价→防范对策→风险监督→风险鉴别…… 我国目前大型投资项目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即: 风险规划(plan)→风险鉴别(identity)→风险估算(appraise)→风险评价(evaluate)→风险对策(countermeasure)→风险监控(control)→风险规划( plan)…… 五、 投资风险管理学 1. 学科性质 投资风险管理是一门经济实用学科,为经济服务。理论联系经济活动实践,而实践经验又反过来充实理论,使理论不断完善发展。所以本书以够用为准,重点突出实用,突出风险实例、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新,少而精,结合实例分析,突出实用性,以满足当前选修课课时少,但实用性强的发展形势要求。 2. 相关学科 本学科与下列相关学科有关。 (1) 统计学: 调查统计、资料分析整理。 (2) 市场调查预测: 调查预测市场变化。 (3) 投资项目评估学: 风险分析、经济规模、评价指标、判别准则。 (4) 投资决策: 对策分析、决策判断。 (5) 运筹学: 系统分析、线性规划。 (6) 保险学: 风险处理、对策措施。 (7) 经济法等: 合法性分析。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一、 关键名词 投资、投机、风险、管理、不确定性、项目。 二、 思考题 1. 分析投资与投机的异同点。 2. 简述投资项目、投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