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第1章 绪论 学习目的 学习完本章后,你应当能够: ●理解全球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理解国际贸易与一国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描述国际经济学的主要议题(贸易和货币) ●识别美国和全世界当今所面临的主要国际经济问题与挑战 1.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世界正在迅速地全球化,这给全世界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多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先简单地介绍当今世界上正在进行的全球化革命,来开始我们对国际经济学的学习。 1.1A我们生活在全球经济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上。我们可以实时地通过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电话会议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联系,而且我们可以近乎神速地在各地之间旅行。偏好出现同质化(也就是说,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通常喜欢相同的东西),我们所消费的很多物品不是来自国外,就是采用了很多进口零部件。我们所使用的很多服务越来越多地由外国人提供,例如,纽约某家医院拍摄的片子在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进行分析,H&R Block将我们的税单送到海外处理。就连那些几十年前还只是面临本地竞争的小公司如今也必须与全球各地的企业竞争。 尽管并不像货物与服务的国际贸易流动得那么自由,各种技术层面的数百万名工人在世界各地移动着,成千上万份工作已经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金融也已经全球化了。我们可以对位于世界各地的公司进行投资并购买几乎是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公司的金融工具(股票和债券)。很多养老基金事实上就是在进行海外投资,某个金融中心的金融危机通过轻点鼠标就会立即传到世界各地。我们可以用美元很容易、很迅速地兑换欧元以及大部分其他货币,不过我们进行货币兑换所依据的汇率往往经常性地大幅波动。简而言之,偏好、生产、竞争、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正在快速全球化,这对作为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和投票人的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没错,我们生活在全球经济中(参见案例研究1.1)。 第1章绪论 国际经济学(第10版) 案例研究1.1 ■■■■■■■■■■■■■■■■■■■■■■■■■■■■■■■■■■ 戴尔个人计算机不是美国生产的 总部位于得克萨斯朗德罗克的戴尔公司协调着遍及美洲、欧洲和亚洲34个国家的全球性生产网络。戴尔在美国销售的绝大部分计算机只有最后的组装是在国内完成的,而各个零部件、外设、印刷电路板和局部装配流水线则依靠国外的制造商提供。其原因是,大部分零部件在世界其他地方生产更加便宜,因而使用进口货(见表1.1)。无论高价值的零件还是价值很低的零件(如电源或键盘)都不必在戴尔的组装厂附近生产。只有一些价值居中的部件(如主板和其他印刷电路板)会在当地生产,因为空运它们以满足随时变化的需求成本太高,保持大量库存又有很高的风险,但这些部件也并不总是产自当地。2004年,IBM将个人计算机业务卖给了中国的联想公司。2008年,惠普个人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超过90%的零部件都是在美国以外生产的。 表1.1为戴尔个人计算机提供零部件的地区和公司 零部件地区公司 显示器 欧洲、亚洲 飞利浦、诺基亚、三星、索尼、宏碁 印刷电路板 亚洲、苏格兰、东欧 SCI、Celestica 驱动器 亚洲(主要是新加坡) 希捷、Maxtor、西部数据 打印机 欧洲(巴塞罗那) 宏碁 机箱 亚洲、东欧 Hon Hai/Foxteq 附件 亚洲、爱尔兰 Hon Hai/Foxteq 资料来源: J. Dedrick and K. L. Kraemer (2002): “Dell Computer: Organization of 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Globalization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Working Paper,Irvine,CA: Center for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s (CRIT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2002; “Lenovo Buys IBM’s PC Unit for $ 1.75 Billion,” Financial Times,December 9,2004,p.16; and “The Laptop Trai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ne 9,2005,p.31. ■■■■■■■■■■■■■■■■■■■■■■■■■■■■■■■■■■ 1.1B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场革命,在范围和重要性方面可以与工业革命媲美,但工业革命发生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而如今的全球革命则是近一二十年发生在我们眼前的。当然,全球化并非新生事物。2000年前,罗马铸币就在罗马帝国中流通,而中国的货币流通甚至更早。近代以来一共发生了三次快速的全球化: 1870—1914年、1945—1980年以及1980年至今。 1870—1914年的全球化是欧洲工业革命的结果,当时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南美(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发现了一系列资源丰富、人烟稀少的新大陆。这些地方涌入了主要是来自英国的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和大量的海外投资,成为食品和原材料的新的生产基地。这些所谓的“拓殖区”在这一时期通过向欧洲出口越来越多的食品和原材料来换取制成品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全球化的这一阶段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终结了。 快速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始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持续到198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际贸易的迅猛增长,主要原因是1929年美国开始出现并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萧条期间实施的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被废除了。目前的全球化革命(1980年至今)与之相比的区别在于速度、深度和迫切性,而这些则得益于电信和运输的极大改善、国家间取消大部分限制带来的巨额国际资本流动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参与。因此,今天的全球化与以往的全球化相比,范围更广、影响更大。2008—2009年发生的严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只是暂时减缓了全球化的进程。 然而,与所有的革命一样,今天的全球化既有很多好处和优势,也有一些不足甚至是有害的副作用。事实上,关于全球化的优势和不足的程度和类型存在大量的争议。从海外获取更便宜和/或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应该以牺牲国内的就业机会为代价?为什么某些国家中的某些人非常富有、脑满肠肥而另一些人则穷困潦倒、食不果腹? 尽管劳动力流动通常能够实现对于劳动力更为有效的利用,但是也会造成发达国家能力较差的劳动力失业和收入下降,并对移出国造成负面影响(人才流失)。类似的,金融全球化和不加限制的资本流动可以带来资本在世界各地更有效率的使用,并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提升回报和分散风险的机会。但是这些似乎也造成了周期性的国际金融危机,例如1997年由亚洲开始波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始于美国并于2008年和2009年影响整个世界的次贷危机。我们真的快耗尽石油、其他矿产和水等资源了吗?世界是否将陷入气候灾难? 全球化的这些不足和负面影响使得人们不禁开始重新思考长期以来对于自由贸易的信念是否正确,并引发了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该运动认为全球化是造成世界各地大量人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指责其为了跨国公司的利润而牺牲全人类的福利和环境。全球化还正在因为世界贫困以及贫困国家的童工问题,富裕国家的就业机会减少和工资下降以及全世界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而受到诟病。虽然这些指责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深入的经济分析可以表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很多严重问题另有原因(参见案例研究1.2)。 全球化涉及很多社会、政治、法律和道德问题,因此经济学家需要与其他领域的社会学家、物理学家以及整个社会密切合作,才能更为全面地了解全球化(也就是说,让所有的国家和人民分享其带来的好处)。全球化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够提高物质资料的生产效率; 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无法逃避。然而,我们还希望全球化是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并且最重要的是“公平”。这需要对世界统治做出极大的改变。这就是人类如今以及未来10年所面临的挑战。 上述所有问题以及其他很多问题正是本书直接或间接讨论的国际经济学的主题。 案例研究1.2 ■■■■■■■■■■■■■■■■■■■■■■■■■■■■■■■■■■ 印度的全球化对美国造成负面影响了吗? 发达国家将低技能服务业工作(如接听客服电话)外包给印度等低薪国家,降低了发达国家的成本和价格,因此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然而近些年来,包括计算机、飞机工程、投行、医药研发在内的广泛领域的大量高技能、高薪工作转到了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极大担忧。表1.2列出了2008年美国几家跨国公司外包给印度的高科技服务和工作。 表1.2印度全球化 美国公司 全球劳动力/人 印度劳动力/人 印度所占百分比/% 外包的服务 Accenture1460002700018.5截至2008年,公司在印度的工人超过了在美国的工人 IBM3560005200014.6针对印度和全球客户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的独立开发 Citigroup327000220006.7分析美国股票并评估美国公司的资信情况 资料来源: “India’s Edge Goes beyond Outsourcing,” The New York Times,April 4,2008,p. C1 and “IBM to Cut U. S. Jobs,Expand in Indi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March 26,2009,p. B1. IBM、花旗集团和摩根斯坦利等公司声称,将高技能、高薪工作外包给成本更低的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使得自己保持了国际竞争力,降低了其产品和服务对美国消费者的售价,也是其利用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的必然。将大量高技能、高薪工作及其所植根的核心技术转到海外,不可避免地在美国引发了极大的忧虑,人们不仅担心美国大好就业机会的丧失,而且忧虑美国作为世界技术领先者的地位能否保得住。 ■■■■■■■■■■■■■■■■■■■■■■■■■■■■■■■■■■ 1.2国际贸易与一国的生活水平 美国横跨北美大陆,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能够相对高效率地生产本国所需要的大部分产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小工业国,如瑞士和奥地利,它们仅拥有一些特殊资源,只能生产和出口非常少的产品,而进口其他大部分物资。甚至一些工业强国,如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对国际贸易也有很强的依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可挣到用于支付进口各种本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和尚未掌握的先进技术所必需的外汇。 国家间经济关系或称国家间的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程度可以用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粗略地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如图1.1所示,在小工业国及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大高于美国。因此,相对于美国而言,国际贸易对于其他大多数国家甚至更为重要。 图1.1各国2008年进出口占GDP的比重 相对于美国而言,国际贸易(进口与出口)对大部分小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重要。 资料来源: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Washington,D. C.: April 2009). 即使美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但美国的高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国际贸易。首先,有许多商品,如咖啡、香蕉,可可、茶叶、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白兰地等,美国根本就不生产。其次,美国国内没有锡、钨、铬矿等的储藏,而它们对一些工业生产流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美国的石油、铜和其他许多矿产储量也日益减少。对一国的生活水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产品虽然可以在国内生产,但成本远高于在国外生产。我们后面将会讲到,以上这些解释了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然而,美国即使退出世界贸易,生活水平也不会有大幅下降,但其他国家则难以做到这一点。例如,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更不必说瑞士和奥地利了。甚至俄罗斯和中国,过去由于政治和军事原因而高度自给,现在也开始承认自己需要进口高技术产品,需要引进国外资本,甚至需要进口谷物、大豆及其他农产品。同时,这些国家也已经能够出口大量的产品和劳务以支付进口所需要的费用。 一般而言,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随时间而增强,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世界产品生产的增长速度(见图1.2)。很明显,美国在过去40年中就是这种情况(参见案例研究1.3)。各年度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都快于世界GDP的增长速度,唯一例外的是2001年,这一年世界的GDP只有略微增长,而世界贸易则下降了1%(这是自1982—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美国在2001年的经济衰退以及“9·11”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纽约世贸中心事件带来的对恐怖主义的恐惧所造成的。世界贸易在2008年再次出现下降(并未显示在图1.2中),这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经济衰退。 图1.22000—2007年世界生产与贸易的增长情况(每年变化的百分率) 2000—2007年,世界贸易的增长比世界生产的增长快得多,只有2001年是个例外,该年生产仅略微上升,而贸易则是下降的。 资料来源: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Geneva,2008),p.1. 但是,国家间的相互依存还有其他许多种重要方式,因而一国的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将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反过来也是如此)。例如,如果美国刺激本国的经济,那么美国公众对商品和劳动需求的增加就会带动进口,这又会刺激出口这些商品的国家的经济。另一方面,美国利率的上浮会吸引外国的基金(资本)流入。这会提升美元的国际价值,进而刺激美国的进口,减少美国的出口,最终会削弱美国国内经济的活力而有助于刺激国外的经济。 最后应指出的是,国家间旨在消除贸易壁垒的贸易谈判可能带来美国高技术产品(如计算机)出口的增加及这些行业工人的就业机会和工资的增加。但也可能带来鞋类和纺织品进口的增加,从而减少这些行业工人的就业机会和工资。从中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紧密,或者说,是相互依存的。政府针对纯国内问题的政策决策也会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 案例研究1.3 ■■■■■■■■■■■■■■■■■■■■■■■■■■■■■■■■■■ 国际贸易对美国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在20世纪60年代的多数年份,进出口占美国 GDP的比例只有4%~5%,但是70年代起这个比例急剧上升。如图1.3所示,进口占美国GDP的比例从60年代后期的5%左右提升到2008年的17.7%。出口占美国GDP的比例从60年代后期的5%左右提升到2008年的13.0%。因此,在过去40年中,国际贸易对美国已变得更加重要(即美国更加依赖世界经济了)。图1.3还表明,自1976年以来,美国的进口份额超过了出口份额,在80年代前半期,这一差额急剧扩大,1996年起这一差额再次扩大。这导致了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以及美国工业和劳工组织持续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工作岗位以对抗国外的竞争。 图1.31965—2008年美国进出口占GDP的比例 美国进出口占 GDP的比例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急剧上升,因此国际贸易对美国已变得越来越重要。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以及1996—2008年,美国的进口大大超过出口,导致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资料来源: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 (Washington,D.C.: Various Issues). ■■■■■■■■■■■■■■■■■■■■■■■■■■■■■■■■■■ 1.3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本的国际流动 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反映在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本的跨国境流动上。 1.3A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 贸易引力模型 我们已经看到了国际贸易对于一国福利日益增加的重要性。那么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有哪些?为什么是这几个国家?一般而言,我们预期一国与较大的国家(即GDP较高的国家)的贸易额会高于较小的国家,与地理位置较近的国家的贸易额会高于地理位置较远的国家(因为与后者开展贸易,运输成本较高),与经济体制较为开放的国家的贸易额会高于经济体制较不开放的国家,与具有相似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国家的贸易额会高于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差异较大的国家。 在最简单的形式上,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双边贸易与这两个国家的GDP的乘积是成比例的或至少是正相关的,同时,两国间距离越远,贸易额越低(就好像物理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也就是说,两国的GDP越高(彼此间规模越相近),距离越近,则预期两国间的贸易额越高。 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我们预期相对于其他地理位置较远的同类国家而言,美国与其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有更多的贸易往来,此外,与中国、日本和德国等经济大国的贸易往来要高于与经济小国的贸易往来。这也正是表1.3所反映的。即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通常是地理位置最接近的和/或GDP较高的。(本章的附录列出了国际贸易中商品与地理位置方面的详细数据,以及世界主要进出口国家的产品与劳务方面的数据; 案例研究13.1则介绍了美国主要商品的出口和进口情况。) 表1.32008年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 出口 进口 进出口总额 加拿大 261.8 338.5 600.3 中国 71.3 338.0 409.3 墨西哥 151.4 218.7 370.1 日本 65.3 139.7 205.0 德国 54.3 97.7 152.0 英国 52.8 57.9 110.7 韩国 34.2 48.1 82.3 法国 28.9 44.0 72.9 巴西 32.8 30.5 63.3 中国台湾 25.2 36.5 61.7 意大利 15.3 36.1 51.4 资料来源: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Washington,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April 2009),pp.7476. 1.3B劳动力和资本的国际流动 除了产品和服务的贸易,人(移民)和资本的跨国境的国际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另一个衡量指标。 如今世界上大概有1.9亿人居住在出生国以外的国家,其中近60%的人居住在富裕的国家(大约3600万人居住在欧洲,3800万人居住在美国)。移民主要出自经济原因(如提高生活水平以及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是也有些移民是为了逃避政治和宗教迫害。居住在美国的3800万海外出生人口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2.6%。这些人中,超过1100万人或近30%的人口是非法入境的。大多数国家都有限制移民进入的规定,这是为了减少低技能人口的流入(对于高技能和高技术人口的移入,则往往采取鼓励措施)。移民通常受到比产品、服务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更多的限制(12.6小节更为深入地探讨了国际劳动力移民)。 一般来说,资本在国境间的流动要比人自由得多。金融资本或投资组合资本(银行贷款和债券)通常会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或市场,工厂和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则流向预期利润较高的国家。这使得资本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通常会使借款人和贷款人都受益。20世纪70年代,中东各国将石油出口获得的巨额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入了纽约和伦敦的银行,这些银行将资金贷给(再循环)拉丁美洲和亚洲各国的政府和企业。20世纪80年代,日本将其巨额出口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于美国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各大公司还在美国开设了分支机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净债务国,为了负担其生产方面的过度支出,债务越积越多(参见案例研究1.4)。全球银行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国际货币中心(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上海和新加坡)开设分行。世界金融中心每天昼夜不停地交易3兆亿美元的外币(相当于美国GDP或经济规模的23%),新成立的主权基金(中东石油出口国、新加坡、中国、俄罗斯和巴西所拥有的金融机构)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各类投资。金融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全球化(第12章和第13章详细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 案例研究1.4 ■■■■■■■■■■■■■■■■■■■■■■■■■■■■■■■■■■ 资本的主要净出口国和净进口国 表1.4列出了2007年资本的主要净出口国和净进口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进口和出口资本,因为各国的投资者会利用国外借款和投资机会来防范风险并分散化自己的投资组合。出口的资本多于进口的国家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是净资本出口国。从表1.4中可以看出,中国是最大的资本净出口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而美国则是最大的资本净进口国。美国就是花得太多了,生活水准超越了应有的水平,这种状况是需要纠正的。 表1.42007年资本的主要净出口国和净进口国 资本的净出口国 占世界出口的百分比/% 资本的净进口国 占世界进口的百分比/% 中国21.4美国49.4 日本12.6西班牙9.3 德国11.0英国9.1 沙特阿拉伯6.0澳大利亚3.4 俄罗斯4.5意大利3.2 瑞士4.2希腊2.9 挪威3.6土耳其2.5 其他36.6其他20.2 资料来源: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2008. ■■■■■■■■■■■■■■■■■■■■■■■■■■■■■■■■■■ 1.4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 下面考察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目的以及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1.4A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目的 经济理论的目的一般在于预测和解释。也就是说,经济理论是具体经济事件与活动的抽象概括,它常常从纷繁的事物中找出少量的对预测和解释经济事件至关重要的变量和关系。顺着这条思路,国际经济理论经常假设两国、两商品、两要素的世界模型,并进一步假设初始时没有贸易限制,存在充分的国内要素流动而无国际流动,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无运输成本。 这些假设看起来可能过于保守。然而,大多数结论的获得依赖于这些假设。甚至当我们放宽条件,处理多于两国、两商品和两要素的世界时,处理要素间的某些国际流动、不完全竞争、有运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情况时,这些假设仍是我们分析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的分析仍然能得出有益的结论。 从这些基本假设入手,国际经济理论论证贸易的基础与所得,贸易限制的原因和影响,直接约束国际收付流动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一国福利的影响及对其他经济的福利的影响。国际经济理论也考察在不同类型的国际货币安排或货币体系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时,其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例如“次优理论”(将在10.4A小节讨论)就说明了这一点。福利经济学和增长理论,以及其他许多理论已从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中获益颇多,国际经济学的这些贡献证明了它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典型分支具有很强的活力和重要性。 1.4B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和金融的相互依存性。它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资金和货币的流动,旨在监控其流动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产生的影响。这种经济和金融的依存关系受国家间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这些因素。 国际经济学特别关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 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考察贸易限制的原因和效果;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测度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而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s)是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最后,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在出现不均衡(赤字或盈余)时国际收支的调节 (adjustment in balanceofpayments)机制。更重要的是,国际经济学分析一国经济内外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国际货币制度下,一国经济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互相依存性和相互关系。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经济(microeconomic)部分,因为它们把单个国家看做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收支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以及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的调整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因而它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经济(macroeconomic)部分。这些内容常被称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或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