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计 循 环第三章 1. 理解会计循环的含义及其流程; 2. 理解账户的含义及其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3. 理解会计凭证的含义、种类及其要素; 4.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记账规则; 5. 掌握会计分录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 6. 掌握过账与试算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7. 掌握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的要点; 8. 理解会计期间确认的基本原则; 9. 掌握账项调整、对账和结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10. 了解财务报表的含义、组成内容及其编制过程。 第一节会计循环概述〖*2〗一、 会计循环的概念及流程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要求,采取专门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所形成的零散、复杂的会计资料,加工成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这一处理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其会计工作从收集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告结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会计处理程序,这些会计处理程序从会计期初到会计期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因此,通常称之为会计循环。会计循环的流程可见图31。 图31会计循环的流程 如果企业以1年为一个会计期,则会计循环周期为1年,若按月结账和编表,则会计循环周期为1个月。 以上各流程的概述如下: (1) 编审原始凭证。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首先要取得或编制原始凭证,同时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核。 (2) 编制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审核后,会计人员要根据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判断确认其所属的应借应贷的账户,并将账户名称及其金额(即会计分录)填入记账凭证。[2][4]会计学教程[4][3][1]第三章会计循环(3) 登记账簿。又称过账,即根据记账凭证确定的应借应贷账户和金额分别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进行记录。 (4) 试算平衡。记账完毕,将分类账中各账户的借方发生总额、贷方发生总额和期末余额汇总列表,以验证所做的会计分录及过账是否有误。 (5) 账项调整。根据会计确认原则,期末需要对有些账户的记录进行修正,使账户余额能更正确反映实际情况。如企业的一些应计收入、应计费用,因没有发生现款的收付,平时账上也就没有做完整的记录,需要在月末对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作调整。 (6) 对账和结账。会计期末,要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财产清查和核对,在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情况下,结清本期收入、费用类账户,以确定当期损益;结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账户余额,以便结转到下期连续记录。 (7) 编制报表。会计期末,将会计期内所有经济业务及其结果汇总编制成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报表附注等。 二、 会计循环的意义 明确会计循环流程,规范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在于: (1)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可靠。将企业发生的诸多且复杂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循环流程进行收集、记录、分类、汇总并编制报表,能形成完整、规范、有用的会计信息。 (2) 有利于会计工作的科学管理。按照会计循环所规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会计核算,可合理安排会计人员,便于分工协作,使会计工作有条有理,保证按时、按质提供会计信息。 (3) 有利于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在当今财务软件得到普通应用情况下,会计人员大多借助计算机来收集、记录、分类、汇总企业的经济业务及编制财务报表,统一的会计核算流程便于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第二节账户与复式记账〖*2〗一、 设置账户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为了全面、序时、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就必须设置账户。 (一) 账户的含义 所谓“账户”,就是对会计要素各具体项目的增减变动进行分类核算的载体,它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反映会计要素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 (二) 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事项所引起的增减变动情况决定的。企业会计事项所引起的变化虽然错综复杂,但从数量上看,总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而用来登记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各种有关数据的账户也应分成左方和右方两个部分: 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要看采用的记账方法、账户的性质及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多年来习惯上所形成的规则是: 资产的增加数记入左边,减少数记入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记入右边,减少数记入左边。这是因为,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列在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在右边,为便于编制资产负债表,资产的余额应表现在账户的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余额应表现在账户的右边,只有在资产的增加数也是记在账户左边的条件下,资产的余额才能表现在账户的左边。同理,也只有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记在账户右边的条件下,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才能表现在账户的右边。 其中本期的增加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的减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金额称为余额。余额按表示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就成为下期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账户的基本结构见图32。 图32账户的基本结构 根据账户基本结构图的形状,会计人员习惯上称之为“T”形账户或“丁”字形账户。具体地说,账户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账户的名称; (2) 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3) 记账凭证的编号; (4) 增减金额及余额。 实务中,手工记账经常采用的账户(或账页)格式见表31。表31账户的格式 年月日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三) 会计科目 1. 会计科目的含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名称,它同时也是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会计科目名称与账户名称一致,因此,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与账户的内容、分类完全一致。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但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以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而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核算要素项目的名称,仅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2. 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级次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即为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可分为二级科目、三级科目……,二级或三级科目的设置应视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而定。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在性质上是从属的关系,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关系。 会计科目按内容可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或收入、费用类)五大类。 3.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总分类科目由财政部颁发会计准则指南或会计制度统一设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减设、分拆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在总分类科目下由企业根据需要自主设定。 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合法性及灵活性兼并的原则。企业在会计科目的设置过程中,既要符合会计准则指南的规定,又可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 相关性原则。即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相关各方的需求。 (3) 实用性原则。即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例如: 对于工业企业,由于其主要的经营活动是制造产品,因而需要设置反映生产耗费的科目,如“生产成本”;还需要设置反映生产成果的科目,如“库存商品”等。而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而言,由于其主要的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品,不进行产品生产,因而一般不需要设置“生产成本”科目,但需要设置反映商品采购、商品销售以及在购、销、存等环节发生各项费用的会计科目。 参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常用会计科目表见表32。表32企业常用会计科目表 顺序编号会计科目名称一、 资产类11001库存现金21002银行存款31012其他货币资金4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51121应收票据61122应收账款71123预付账款81131应收股利91132应收利息101231其他应收款111231坏账准备121161应收补贴款131401材料采购141402在途物资151403原材料161404材料成本差异171405库存商品181406发出商品191407商品进销差价201408委托加工物资211411周转材料221471存货跌价准备23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24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25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61511长期股权投资27151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81521投资性房地产291531长期应收款301532未实现融资收益311601固定资产顺序编号会计科目名称321602累计折旧33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41604在建工程351605工程物资361606固定资产清理371701无形资产381702累计摊销39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1711商誉411801长期待摊费用42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43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二、 负债类442001短期借款452101交易性金融负债462201应付票据472202应付账款482203预收账款492211应付职工薪酬502221应交税费512231应付利息522232应付股利532241其他应付款542401递延收益552501长期借款562502应付债券572701长期应付款582702未确认融资费用592711专项应付款602801预计负债61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续表 顺序编号会计科目名称三、 所有者权益类624001实收资本634002 资本公积644101盈余公积654103本年利润664104利润分配674201库存股四、 成本类685001生产成本695101制造费用705201劳务成本715301研发支出五、 损益类726001主营业务收入顺序编号会计科目名称736051其他业务收入74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56111投资收益766301营业外收入776401主营业务成本786402其他业务成本79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806601销售费用816602管理费用826603财务费用836701资产减值损失846711营业外支出856801所得税费用8658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二、 复式记账 企业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中,有些会同时引起会计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要么同时增加,要么同时减少;有些则只引起资产项目或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内部之间发生变动,其中一个项目增加,而另一个项目减少。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经济业务,都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要素有关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就必须采用复式记账。 (一) 复式记账的含义 所谓复式记账,是指对一项经济业务需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在复式记账法下,由于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这就可以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此外,复式记账法以会计等式为基础,都以相等金额在有关账户登记,这就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核对、检查账目。 在复式记账方法产生前,曾有一种简单的记账方法,叫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对经济业务只作单方登记,而不反映其来龙去脉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方法除了对有关人欠(应收款)、欠人(应付款)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外,对于其他经济业务都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或不予登记的记账方法。其特点是平时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和各种往来账项,而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材料物资的耗用等不涉及款项收付的业务,则不予登记。 单式记账法在运用中虽然手续简便,但它存在反映经济活动不全面、不完整,账户记录的数字之间缺乏对应关系等缺陷,因而被复式记账法所取代。 (二) 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按其记账符号、记账规则不同可分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它是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记账方法。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的记账方法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1.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将所有账户的左方定为“借”方,右方定为“贷”方,并用一方登记增加数,一方登记减少数。在会计语言上,借方表示: 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方表示: 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 资产账户的结构。反映各资产的账户称为资产账户。由于资产负债表的左方一般反映资产项目,所以习惯上以资产账户的借方来登记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而以资产账户的贷方登记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计算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的等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资产账户的结构见图33。 图33资产账户的结构 (2)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反映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账户称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一般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习惯上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贷方登记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额,而在账户的借方登记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计算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的等式如下: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见图34。 图3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 (3) 收入、费用、利润账户的结构。根据会计等式可知,收入、费用的变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即取得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支付或发生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会计上的处理是,所有者权益的贷方反映取得的收入,借方反映发生的费用,但是当经济业务很多时,就不能清楚地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了,所以要专门设置收入、费用和利润账户。 一方面,取得收入可以理解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那么收入的增加额就记在账户的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期末时,将贷方发生额减去借方发生额的差额转入利润账户的贷方,收入账户一般无期末余额。另一方面,费用可理解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所以费用的增加额记在账户的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期末时,将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的差额转入利润账户的借方,费用账户一般也无期末余额。这样通过收入和费用的对比,即可求得当期的经营成果。当收入大于费用时,表示企业实现了利润;当收入小于费用时,表示企业亏损。 收入、费用、利润账户的结构见图35。 图35收入、费用、利润账户的结构 因利润归属所有者,因此,会计年度后,通常将利润账户的年末余额转入所有者权益,这样,利润账户的年末也无余额。 综上所述,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2.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归纳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复式记账的原理,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按照其内容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与记入贷方的金额相等。 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要按以下三个步骤: (1)确定经济业务发生后所影响的账户名称、类别; (2)确定这些账户的变动方向,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账户的性质确定应记入借方还是贷方。 现以龙华公司20×1年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说明怎样运用借贷记账法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 (1) 2月3日,收到投资者甲投入的资本金50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的分析见表33: 表33业务(1)的分析单位: 元 受影响的账户账户类别金额的变化借方贷方银行存款资产增加500 000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500 000这笔业务在账户中的登记如下(见图36): 图36业务(1)的登账 (2) 2月5日向A单位购入原材料一批,金额共计100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这笔业务的分析见表34: 表34业务(2)的分析单位: 元 受影响的账户账户类别金额的变化借方贷方原材料资产增加100000应付账款负债增加100000这笔业务在账户中的登记如下(见图37): 图37业务(2)的登账 (3) 2月2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A单位的购货款100000元。 这笔业务的分析见表35: 这笔业务在账户中的登记见图38: 表35业务(3)的分析单位: 元 受影响的账户账户类别金额的变化借方贷方应付账款负债减少100 000银行存款资产减少100 000图38业务(3)的登账 (4) 2月21日,购买设备一台,价款150000元用银行存款付讫。 这笔业务的分析见表36:表36业务(4)的分析单位: 元 受影响的账户账户类别金额的变化借方贷方固定资产资产增加150 000银行存款资产减少150 000这笔业务在账户中的登记见图39: 图39业务(4)的登账 (5) 2月23日,投资者乙投入龙华公司一批机器设备,评估确认价为300000元。 这笔业务的分析见表37: 表37业务(5)的分析单位: 元 受影响的账户账户类别金额的变化借方贷方固定资产资产增加300 000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300 000这笔业务在账户中的登记见图310: 图310业务(5)的登账 (6) 2月25日,龙华公司宣布分配现金股利50000元。 这笔业务的分析见表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