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本章解释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学科体系;介绍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及有关企业的一些基本概念;讨论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与会计事项、财务报告和企业会计的内部组织。 第一节会计的定义〖*2〗一、 引言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组织,它们承担着各种不同的使命和职责,发挥着与其承担角色相适应的作用。例如,政府部门承担着管理国家的职责,工商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医疗机构发挥着治病救人的作用,教育机构则传授知识并进行科学研究。这些组织在履行其职责、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以一定的物质资源为基础,而物质资源的取得、保管、使用及其结果都需要进行记录、计量、核对、分析和报告,这些构成了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说任何单位无论规模大小、性质如何都离不开会计,会计是任何单位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会计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会计只是人们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附带部分,单个生产者一般只用头脑记账。当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出现了社会分工,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由专人承担的独立工作。 会计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伴随着世界人类历史的几个起源地的发展进程,会计也呈现出几个不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会计也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而中国会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20世纪之前,中国会计实务被概括为中式会计,它是与中国几千年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相适应的。20世纪之后西方会计被逐步引入中国,这使得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式会计和西方会计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并存。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会计也加入了改革的行列,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会计已基本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趋同。 二、 会计的内涵和外延 尽管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什么是“会计”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会计是一门古老但又年轻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的外延也随之扩大,外延的边界应该在什么地方,影响到人们对其内涵的概括。 从传统上说,会计的核心工作是记账、算账、报账,但是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现代化[2][4]会计学原理[4][3][1]第一章绪论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过程和生产工艺日益复杂,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技术手段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会计在各单位的事前预测与决策、事中监督与控制、事后核算与分析等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的外延已不再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此外,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出现分离,使得会计对外报告的功能越来越重要,如何向目前的和潜在的所有者“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逐渐成为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 面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会计界也在不断地重新审视会计的定义。从不同角度考察会计,可对会计本质得出不同的认识。在各种不同的认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 从进入信息时代的角度来讲,会计属于信息的加工和制作范畴,要对财务信息这一特定类别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报告,因此会计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它要通过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向有关各方提供用于决策的信息。 (2) 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来讲,会计属于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的范畴,因此会计实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在收集、处理和提供信息的过程中也在对其所服务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从而会计也可以被看作是促使本单位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以价值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 综上所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和控制一个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会计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第二节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研究如何收集、反映、分析、检查和运用财务资料,是管理经济活动以求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门管理科学。会计学阐明会计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概念结构,总结概括用以指导会计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从而形成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 一、 营利组织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经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组织大体上可以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例如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是典型的营利组织,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通常为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会计的核算内容、报告目的和依据规范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因而有营利组织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之分。营利组织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原理是相通的,一般的惯例是以营利组织为对象讲解会计学原理,当然,以营利组织为对象讲解的会计学原理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组织。 二、 行业会计 各种营利组织可以分属于不同的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这些行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各行各业由于其经济活动过程各有特点,故各行业的会计核算规则和方法都有适用本行业的特别之处,因而会计学科可以按行业分为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农业会计、基建会计、金融会计、房地产会计、交通运输会计等。会计学原理中举例解释原理时通常涉及工商企业,一般包括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所以会计学原理往往是以工商企业会计为主要对象进行讲解的。 三、 会计分支 工商企业中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以财务报表为主要的报告形式,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种信息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述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管理会计(managerial accounting)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有关经济活动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所需的科学依据,同时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控制和评价,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主要包括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国际会计等,它们都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 税务会计一般包括在财务会计之中,其主要内容是各种税金的核算和纳税申报的计算等,但是税务会计的发展又扩大到了纳税筹划方面,这使其增加了管理会计的特点。 成本会计一般包括在管理会计之中。传统上的成本会计是指为获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进行核算的会计分支,与财务会计密切相关,但是成本会计的发展又扩大到了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方面,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国际会计是以会计的国际差异和国际惯例为研究对象,以会计的国际比较分析、跨国公司特有的会计计量、报告和控制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对会计的需求以及各种国际性组织对世界范围内会计和财务报告所进行的协调等为研究内容,将一般目的的、面向本国的会计在广泛的意义上扩展到国际环境中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其内容既包括财务会计方面,也包括管理会计方面。 第三节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2〗一、 企业的组织形式营利组织一般都组建成企业开展各种经济活动。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经济活动单位,它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获得属于自己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 独资企业是由某一单一所有者投资创办的企业,该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全部财产和所有利润。独资企业的出资人可以是一个自然人,也可以是一个法人,如个体工商户和国有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更多合伙人组建的经济实体,企业的财产和利润一般按合伙人出资比例归合伙人所有,包括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等。合伙企业在餐饮服务业、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中比较常见。 有限公司是指出资人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经济实体,具体形式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本书主要以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讲解和说明,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二、 企业的经济活动 企业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从生产经营过程来看,工商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伴随着物资流动展开的。工业企业的物资流动从企业取得货币资金开始,然后用货币资金购买各种生产用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同时招聘工人并组织生产,将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投入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生产和加工制造,形成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完成一定工序的在产品成为企业的半成品,对半成品再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或组装生产出产成品,将产成品销售给客户后收回货币资金,完成资金的一次周转(或叫资金循环),由此构成了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商业企业的物资流动相对简单一些,企业取得货币资金后,直接购买供转手出售的各种商品,然后将商品出售后收回货币资金,完成资金的一次周转,由此构成了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 企业经济活动从涉及的内容来看,包括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融资活动主要是企业获得资金的过程,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企业所有者那里获得权益资本的过程,另一类是从非所有者那里得到债务资本的过程。投资活动是由企业生产经营准备性工作的大宗支出,或有特定目的的大宗支出,或长期资产的购建以及这些投资未来的处置等构成的活动过程。经营活动主要是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包括购买材料、招聘工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销售产品、回笼资金等活动过程。 第四节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2〗一、 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即会计客体。会计的对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会计主体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或价值)及其运动,或者说是一个会计主体的经济资源及其来源和去向形成的增减变动情况。从另一方面说,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过程在会计上通常被概括为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过程。以前述工业企业的物资流动过程为例,企业取得货币资金是资金运动的开始;用货币资金购买各种生产用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后,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招聘工人并组织生产,将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投入生产过程,储备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其中包括向生产工人支付工资而直接从货币资金物化为生产资金的一部分;经过加工制造生产出产成品,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将产成品销售给客户后收回货币资金,成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完成资金的一次循环,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构成了资金的周转,由此形成了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概括和研究会计对象的目的,是要明确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活动范围,更加简练地说明会计的客体,从而有助于确定会计的任务,建立和发展会计的方法体系。对于会计一般对象的概括,会计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避开对会计对象的讨论,直接从会计要素开始进行阐述。 二、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accounting elements)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简称,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构成部分,是财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对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进一步来说,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即为会计要素,或者说会计的基本要素构成了会计对象。各国会计界对会计要素的概括不尽相同。中国会计准则概括了六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是资金的各种占用形态的表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明资金的来源,收入使得企业的资金增加,费用则会使企业的资金减少,而利润则是收入和费用相抵以后的结果。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不论确认、计量、记录还是分类、汇总,都离不开上述六大要素。 (一) 资产 资产(assets)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体形态包括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财产、债权以及其他权利。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例如,现金及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都属于资产要素。 (二) 负债 负债(liabilities)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而应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现时义务。负债发生时意味着有经济资源流入企业,负债被偿还时将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企业。因此负债是引起企业经济资源增减变化的一个要素。例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都属于负债要素。 (三)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是企业所有者对该主体净资产的要求权,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是一种剩余权益。从企业资产来源的角度看,在企业总资产中除了通过向债权人借款获得经济资源外,其余的都是由所有者提供资本或所有者留存利润而形成的经济资源,具体来说包括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经营中形成的利润积累,故其内容可概括为外部投入与内部积累两大部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是所有者权益的常见项目。 (四) 收入 收入(revenue)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等。 (五) 费用 费用(expenses)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开展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它的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既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也包括各种损失。狭义的费用则仅指与商品或劳务的提供相联系的耗费;损失作为对收益的纯扣减不属于企业费用。 (六) 利润 利润(profit)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扣除相应的费用后的余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利润的确定是会计计量的中心内容之一。它是通过分别对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合理配比以后所得的结果。企业利润的取得,通常显示为以货币额表现的资产的净增加。 第五节会计等式与会计事项〖*2〗一、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也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恒等式,它是用数学公式概括表示各会计要素内在经济关系的公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如前所述,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任何资金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从占用形态看,它表现为一项资产;从来源方面看,它要么来自企业所有者的投入,要么来自对债权人的欠债。比如企业拥有一项50000元的设备,这可以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该设备是资产的一种表现形态;另一方面,我们要看该设备的添置钱是从哪儿来的。这50000元的设备表明企业一项资产的金额,同时也表明企业收到了所有者或债权人投入企业的资金,所以它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是第一个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循环以后,要不断地取得收入,并为此要发生各种费用。收入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企业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利润则是企业取得的收入扣除相应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此我们可以得到反映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第二个基本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前面在解释所有者权益时,将其内容概括为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经营中形成的利润积累,我们在此把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资本概括为企业的实收资本,把经营中形成的利润积累概括为未分配利润,这样可以有: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如果某一期间企业实现的利润均未进行分配,全部留在企业中,则可以有: 资产=负债+(实收资本+收入-费用)上述公式也表明,企业取得收入,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者说企业取得的收入归所有者所有;企业发生费用,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或者说企业发生费用实际上最终是由所有者承担的。 二、 会计事项 企业经济活动中应在会计上进行处理的事项,称为会计事项,也称经济业务(transaction)。会计事项的处理通常会导致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或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变化。例如,企业销售一批产品后收到现金并存入银行,这就是经济业务,是需要会计人员在会计系统中加以处理的会计事项。它的处理一方面引起企业作为货币资金的资产增加,另一方面引起企业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同时,一方面企业产品出售给客户引起作为产成品的资产减少,另一方面导致企业成本费用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发生,如购进材料、支付费用、销售产品等都会引起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但是,无论在哪一个时点上,哪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 经济业务的发生会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包括对外经济业务和内部经济业务两类。对外经济业务是指企业与外部其他单位发生交易行为而产生的会计事项。比如,向银行借款筹集资金,这项经济业务使得企业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增加,同时企业对外欠款使其负债增加;再如,企业通过银行支付货款向供货方购进货物,这项经济业务使得企业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减少,同时作为存货的另一项资产增加。内部经济业务是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会计事项。比如,生产过程中从仓库领用材料投入生产过程,这项业务使得资产中的材料减少,转化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构成另一种资产形态(即在产品);再如,企业计算出应该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但尚未支付之前,这也形成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构成在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形成企业对生产工人的欠款(即企业负债增加)。 经济业务不论多么复杂,都有其增减变动规律,即经济业务总是引起同类要素(资产类、负债类或权益类)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不同类要素(资产类、负债类和权益类)项目同增同减,增减金额相等。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不影响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恒等。 第六节财 务 报 告〖*2〗一、 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附表及报表附注。财务报告是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渠道。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了向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与债权人、向政府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同时也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以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受托经营管理企业、运用各项资产达到企业目标,负有受托责任。只有通过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才可以使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准确判断投资使用的效果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进而判断决定是否保持投资、增加投资或撤出投资,或据以做出其他相关的经济决策。 各企业须按国家统一制度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一般分为月度、季度、年度等编制,分别叫做月报、季报和年报。上市公司还要半年编报一次财务报告,称为半年报。 二、 主要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性表述。为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比,我国有专门针对财务报表的会计准则。该准则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各种附表。 对于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来说,通过这些报表就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变动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等情况获得基本的全面了解。从技术角度讲,这些主要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各报表中相应项目的一致性或联系性上。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提供一个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信息的报表,它是根据第一个基本会计等式编制的,即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编制的。该表一般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列示资产,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润表(statement of income)是提供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信息的报表,它是根据第二个基本会计等式编制的,即根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首先列示各项收入,然后列示应减去的各项费用,最后计算出当期的利润。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是提供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报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是提供一个企业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此外还有提供进一步详细信息的各种附表。 第七节企业会计的内部组织〖*2〗一、 会计组织结构各类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要求、业务类型和规模大小设置会计机构、办理会计事务。对于经营过程复杂、业务量大的企业,其会计机构相应就要大些,内部分工也要细些;对于经营过程比较简单、业务量小的企业,其会计机构可以小些,内部分工也可以粗些。会计机构无论大小,内部分工和各自职责都应明确具体,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工作通常由企业最高管理层中的一名负责人主管。该负责人在不同的企业中称谓有所不同,有的叫做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有的叫做财务总监,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会计法》的要求设定的负责人叫做总会计师等。不同的企业会把会计及相关的工作分成几个部分或部门,除了财务会计部门以外,常见的还有财务管理部门、资金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等。 二、 会计工作岗位 各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以使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明确会计工作岗位职责,有利于会计人员钻研分管的业务,提高工作质量。 会计核算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 会计核算工作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与稽核,档案管理等。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也可以与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相结合。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做到一人一岗,以便明确分工。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时,需要注意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与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协调。 三、 会计管理制度 为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各企业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并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逐步健全完善。以下列举一些涉及会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1)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主要包括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和职责、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制度、会计工作岗位考核办法等。 (2) 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动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具体内容涉及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分工,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划分,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领用、保管、调拨、转移、报废、封存、清查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3) 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办法、成本控制制度、成本分析与评价制度、成本考核和奖惩制度等,具体内容涉及及时反映各种生产耗费及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及其进行监督控制的程序,及时反映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结存情况,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及时计算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单位成本及总成本,反映产品成本构成情况,提供各种成本信息,以满足各项管理工作和经济决策的需要。 (4) 会计核算制度,如会计分期和记账本位币的规定,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记账基础和会计原则,各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内部凭证和文件的传递流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和检查制度等。 (5) 定额管理制度,包括确定定额制定依据、制定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其内容主要有: 明确定额管理范围,如工时定额、物资消耗定额、成本费用定额、人员定额、用工定额等;明确制定和修订定额的依据、方法、程序;明确定额的执行、考核、奖惩的具体办法等。 (6)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有关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审批的权限及责任,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内容,其中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要保证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7) 预算编制与执行制度,预算编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年度正常的生产经营预算,二是专项资金预算或资本预算。预算执行制度主要是指正常生产经营预算、专项资金预算的落实步骤和措施等。 (8)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档案主管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中的职责分工。一般来说,会计档案的具体管理工作由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即由财务会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在专门地点保管。该制度中一般都要规定会计档案归档的范围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等内容。 本 章 提 要 1. 任何单位无论规模大小、性质如何都离不开会计,会计是任何单位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出现了社会分工,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由专人承担的独立工作。 2.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和控制一个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会计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3. 一般以营利组织为对象讲解会计学原理,举例通常涉及工商企业,一般包括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工商企业中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此外还有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主要包括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国际会计、电算化会计等,它们都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 4. 营利组织一般都组建成企业开展各种经济活动。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企业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从生产经营过程来看,工商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伴随着物资流动展开的。 5.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即会计客体。会计的对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会计主体的资金(或价值)及其运动。概括和研究会计对象的目的是要明确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活动范围,从而确定会计的任务,建立和发展会计的方法体系。 6.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简称,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中国会计准则概括了六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7. 会计等式是用数学公式概括表示各会计要素内在经济关系的公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第一个基本会计等式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二个基本会计等式是: 收入-费用=利润。 8. 企业经济活动中应在会计上进行处理的事项,称为会计事项,也称经济业务。会计事项的处理通常会导致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或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变化。 9.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附表及报表附注。 10. 各类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要求、业务类型和规模大小设置会计机构、办理会计事务;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要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并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建立各种各样的会计管理制度。 复习思考题 1. 举办一所学校需要哪些资源? 2. 什么是会计?如何理解会计的概念? 3. 什么是营利组织会计?什么是非营利组织会计? 4. 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5. 什么是会计要素?具体有哪些会计要素? 6. 什么是会计等式?具体有哪些会计等式? 7. 什么是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有何影响? 8. 什么是财务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9. 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岗位有哪些? 10. 会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哪些? 练习题〖*2〗习题一〖*3〗一、 单项选择题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和控制一个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它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会计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 A. 核算工作 监督形式B. 管理活动 信息系统 C. 附带工作 活动过程 D. 算账活动 决策体系 2. 会计的一般对象可以概括为()。 A. 经济活动 B.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C. 生产活动 D. 管理活动 3. 下列业务不属于会计事项的是()。 A. 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 B. 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C. 企业自制材料入库 D. 与外企业签订购料合同 4. 会计要素是对()的进一步分解和具体化。 A. 会计职能B. 会计目标C. 会计对象D. 会计循环 5. 下列项目中属于资产类的是()。 A. 预收账款 B. 应收账款 C. 销售收入 D. 资本公积 6. 下列能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业务是()。 A. 向银行借款 B. 购买原材料 C. 销售产品取得收入 D. 支付产品销售费用 二、 多项选择题 1. 会计要素包括()。 A. 固定资产 B. 流动负债 C. 所有者权益 D. 收入 E. 费用 2.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 A. 资产 B. 收入 C. 费用 D. 负债 E. 所有者权益 3.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 A. 资产 B. 收入 C. 费用 D. 利润 E. 所有者权益 4. 下列关于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费用的发生,会引起资产的减少,或引起负债的增加 B. 收入的取得,会引起资产的减少,或引起负债的增加 C. 收入的取得,会引起资产的增加,或引起负债的减少 D.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可能引起资产的增加,或引起费用的增加 E. 以上说法都正确 5. 下列业务不属于会计事项的是()。 A. 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 B. 编制财务计划 C. 企业自制材料入库D. 与其他企业签订购料合同 E. 产品完工验收入库 6. 下列关于资产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必须为企业现在所拥有或控制 B. 必须能用货币计量其价值 C. 必须是用来转卖的财产 D. 必须是有形的财产物资 E. 必须具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服务潜力 7. 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有()。 A. 未分配利润 B. 资本公积 C. 盈余公积 D. 银行借款 8. 下列属于资产类的项目有()。 A. 在途物资 B.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C. 人力资源 D. 长期投资 三、 判断题 1. 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均为资产。() 2.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大小由资产与负债两要素的大小共同决定。() 3. 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并且在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4. 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不属于本企业的,均不包括在本企业的资产中。() 5. 负债是债权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求偿权,所以资产=负债。() 习题二 ABC公司20×2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如下表所示。项目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1. 库存现金 600元2. 存放在银行的货币资金 95000元3. 生产车间厂房 280000元4. 各种机器设备 330000元5. 运输车辆 250000元6. 库存产品 75000元7. 车间中正在加工的产品 86500元8. 库存材料 85000元9. 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800000元10. 应付的购料款 142000元11. 尚未缴纳的税金 6570元12. 向银行借入的短期借款 72000元13. 应收产品的销货款 115000元14. 采购员出差预借差旅费 2000元15. 专利权 250000元16. 发行的企业债券 317000元17. 商标权 95000元18. 盈余公积结余 68530元19. 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126000元20. 未分配利润 132000元合计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并将其所属金额归类到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然后分别加计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合计数,验证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是否相等。 阅 读 材 料 公司的力量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的异化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 1858年4月10日,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95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着当时英国最大的一座钟,重达15吨,分针长度超过4米,“大笨钟”后来被视为英国的重要象征,而最初它的出现,则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在此之前,各地的时钟是根据太阳运行各自调整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刚刚出现的铁路公司挑战了千年不变的自然法则。因为,如果每个镇都按照太阳照过各自教堂塔尖的位置来校准时间,火车的运营将错乱不堪,所以随着铁路的蔓延,人们无法再跟着上帝转了。在幅员广阔的美国,对标准时的要求更加迫切。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一个叫作公司的组织。当然,被公司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时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竞争的规则。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下公司之名。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009年,公司为全球81%的人口解决了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制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公司,49个是国家;世界上有16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全球最大的10个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世界上每天都有公司开张,每天都有公司倒闭,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司上演着生死沉浮的故事,时至今日,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办公司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当我们享受产品或是服务的时候,找工作或是创业的时候,抱怨老板或是与同事竞争的时候,公司就在我们身边。NBA是一种篮球比赛,也是一个公司,每一次完美的对决,都会转化成合约和金钱。公司能将一个人,甚至一双拳头、一只脚,包装成明码标价的商品。这是一次国事访问,这也是一次商务谈判,总统身后的显赫人物,不是大将军而是大老板,影响现代世界格局的,不再单单是政治的考量,还加上公司的订单;这是一场现代战争,看得见的是硝烟、战火,看不见的是提供物流和信息保障的公司,军队的效率是外来的、强制性的,公司的效率却是内生的、主动的。终于,军队这个最有效率的组织,也不得不开始向公司学习管理,西点军校甚而被评为最好的商学院,“离开了有组织的商业活动,我们就不会有现代社会,就无法获得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无论是公共事业、电力供应、信息通信、银行体系或仅仅是产品”。数百年中,公司热闹过,也沉寂过,它生存下来、强壮起来,并且一点点地渗入到社会的血脉中,终于把自己变成无处不有的存在。那么,公司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些古老的账簿是世界上现在最早的商业契约,它们出自热那亚一位勤奋的抄写员乔凡尼之手。在许多意大利城市的档案馆中,保留着成千上万份这样的契约。契约的内容自然无法和今天的商业合同相比,但是,它们见证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和财产关系,它承认契约的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自己财产和劳动力的自由。 1893年10月7日,一出喜剧在伦敦西区首演,剧目的名字叫《乌托邦股份有限公司》。剧终时,全体演员加入到一场大合唱中,歌词是这样的: 凑7个人把一个公司组成,他们一上来就发表一项公开声明,宣布他们打算在什么程度上把债务还清。合唱的内容,正是英国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7个人就可以注册并承担有限责任。 19世纪中叶,股份有限公司终于作为一项制度被法律固化下来。“公司最大的三个特征是有限责任、投资权益的自由转让和公司的法人地位,这三条是定义公司的最重要的特征”,“所谓法人组织,就是若干人合起来建立一个拥有独立生命的这么一个组织,而以前的那种企业、家庭企业或者是合伙制企业都是建立在家庭财产基础之上的”。个体公司与合伙制公司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各自的优势,而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性跨越在于它使得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它凝聚起生命个体的能力,将其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它给每一个想投身于奋斗的人搭建了平台。“公司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组织之一,许多哲学家、作家和学者都曾说过: 政党、国家、宗教是现代社会的缔造者,但是我认为真正缔造了现代社会的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到底做了什么让世人发出如此这般的惊叹声呢?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 光是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肥皂还不够,还必须诱导大家洗澡,于是,公司发明并传播了体臭和口臭的概念。有人说,需求决定供给,但公司绝不墨守这个成规,公司制造了需求。1882年,爱迪生启动了美国第一座发电厂,人们从此摆脱了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但是,并非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能变成造福社会的产品,光明源自技术与资本合作创办的电力公司。“很多的革新,比如汽车市场、计算机市场,再如我们遇到的新挑战,气候的变化、绿色科技、纳米科技、通信科技等,所有的这些挑战都是由公司最后攻克解决的。” 今天,财务报表已成为真正通行的世界语,只需三张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人们就能读懂公司的秘密。在规则的制定和观念的传播上,公司往往走在前面,最重要的是公司深深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根本秩序。“公司的一个影响是带来了某种平等,它打破了某些观念,比如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贵族或富人才有权享有,比如有些人生来就高人一等。”说是公司缔造了美国,也许有些夸张,但是美国的综合实力显然是以它所拥有的550万家公司作为基石的。二百多年间,勇于冒险、创新、自我奋斗的企业家精神,曾经改变了无数个欧洲移民的命运,也改变了新大陆自身的命运。在每一片释放了普通人能量的土地上,公司的传奇不断上演。 “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公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否拥有强大的公司已经成为关乎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都逐渐凋落,唯借由公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解放个人的创造力,国家才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1992年,中国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公司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今天,除了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的43个席位外,还有4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在为这片土地提供发展的动力。“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制度不发达,它的经济可以发达,找不到一个市场不发达,这个国家可以发达,没有的!所以,现代社会的财富创造、国民财富的积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那些充分利用竞争的国家,吸引更多的智力、才能、资本和企业,并且动员起公共资源,从而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 自公司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种种指责就从未消失过,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并非公司之罪,却因公司而被无限地放大了。然而,逐利的欲望和自利的动机既是灾难和危机的培育液,也是公司永葆活力的不竭之源。公司的功与过都来自同一个母体。 公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它告诉我们如何挣钱,并教给我们怎么花出去,它引导我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甚至最私密的个人事务,恋爱、结婚也逐渐由公司帮助打理,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身边的公司吗?当我们谈论公司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公司,正在经历一次全新的机会和考验!伴随着全球化的足迹,公司已不再是一国或者一个地区市场的引领者了,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公司梦寐以求的世界似乎正在到来,但是,全球体系却用另一种方式放大了公司的威力。2008年9月,有着158年历史的公司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全球股市应声下跌,10月,金融海啸开始蔓延,整个世界陷入了麻烦……对贪婪的讨伐,让公司再次面对功与罪的争辩! 一个没有公司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公司到底是什么?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切问题从来都没有唯一和不变的答案。我们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们离开之后,它还将长存于世。它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无法错过这个比我们的生命更加古老和年轻的命题。 (资料来源: 选自中央电视台10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2011年8月23日起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开始首播.) 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第二章本章通过举例解释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对会计等式产生的影响,然后引出在会计上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经济业务。财务会计中进行核算的基础手段是通过设计会计科目和设置账户来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归集各类财务信息,以便最终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各企业采用的比较通行的方法是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如第一章所述,会计上对经济业务的处理通常会导致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或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变化,但是,无论在哪一个时点上,哪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以下介绍一些主要的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 筹集资本业务 【例21】大华公司的投资者张三投入房屋一间,价值400000元,另一个投资者李四投入现金100000元,已通过银行转入公司账户。 假设张三和李四决定建立一家企业开展某种业务,他们已将企业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营业执照,并已办妥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各种手续。张三拥有临街的房屋一间,作为开展业务的场所投入公司,据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该房屋的评估价值为400000元,张三和李四经协商决定以评估价作为张三的投资额。李四则拿来100000元现金进行投资。 张三投入的价值400000元的房屋使大华公司的资产增加400000元,从另一方面看,又是公司收到来自张三的投入资本400000元;李四投入的100000元现金使大华公司的资产增加100000元,同时公司也实际收到来自李四的投入资本100000元。筹资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所示。 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400000+400000 +100000+100000 二、 银行借款业务 【例22】大华公司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0元、长期借款200000元。 大华公司根据企业长、短期发展需要决定向银行借款,经与银行协商签订了借款合同,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0元、长期借款200000元。公司借入款项使银行存款增[2][4]会计学原理[4][3][1]第二章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加,同时公司的负债也增加。借款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所示。 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300000+100000 +200000 三、 采购货物业务 【例23】大华公司用银行存款150000元购买货物。 这项经济业务使大华公司的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减少,使资产类项目一增一减,资产总额并没有发生变化。购货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所示。 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150000-150000 四、 销售货物业务 【例24】大华公司售出上述所有货物共取得收入20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出售货物通过银行转账将销售取得的收入存入银行,这项经济业务使大华公司的资产增加,同时使公司的收入增加。销售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所示。 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200000+200000 五、 结转成本业务 【例25】结转上述售出货物的成本150000元。 出售货物以后,货物已经离开公司,不再属于公司所有,故公司的资产减少了。另外,这些货物的价值构成了售出货物的成本,结果使公司的成本费用增加了。成本费用在平时发生后要不断地进行累加,所以每发生一笔成本费用都使在累加的成本费用中增加一个金额。结转成本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所示。 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150000-150000 六、 偿还借款业务 【例26】大华公司以银行存款4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还款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与借款业务正好相反,它使公司的银行存款减少,同时公司的负债也减少。还款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所示。 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40000-40000 七、 支付费用业务 【例27】大华公司以现金支付运输费5000元。 运输费的发生也使累加中的成本费用中增加一个金额,同时支付现金使公司的资产减少。发生支付费用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所示。 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5000-5000 八、 交纳税款业务 【例28】大华公司支付公司所得税4000元。 公司所得税是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可视同经营公司的一种费用,故支付公司所得税也被作为累加中的成本费用中增加的一个金额对待,同时通过银行支付所得税使公司的资产减少。支付公司所得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所示。 资产=负债+资本+(收入-费用)-4000-4000 从以上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分析可以看到,不管发生哪种经济业务,都不会改变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无论发生多少业务,会计等式两边的总额都是相等的,如表21所示。表21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汇总表资产=负 债+资本+(收入-费用)+400000+400000+100000+100000 +300000+100000+200000 +150000 -150000 +200000+200000 -150000 -150000 -40000-40000 -5000 -5000 -4000-4000总计801000=801000第二节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2〗一、 会计科目的定义、分级和编号会计科目(title of account)是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和经济业务的内容对会计要素进行进一步分类后的项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基本会计科目,并规定了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及查阅会计账目。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和财务信息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亦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项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以增设二级科目(亦称子目),二级科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亦称细目)之间的科目。子目和细目统称为明细分类科目。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运用的会计科目很多,为了表明它们的性质及所属的类别关系,并便于记账时迅速准确地使用会计科目,有助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发展和会计软件系统的采用,我国财政部统一规定了一级会计科目,并按照一定的方法予以编号。 在会计科目的编号中,从左至右的第一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例如,用1表示资产类科目,用2表示负债类科目,用3表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4表示成本类科目,用5表示损益类科目。 第二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下属的各个小类。例如,在资产类科目中,用0表示货币资金类科目,用3表示材料类科目,用6表示固定资产类科目等。第三、第四位数字表示各小类下的各个会计科目。例如,在货币资金类科目中,用01表示“库存现金”科目,用02表示“银行存款”科目等。表22列示了一般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表22会计科目表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一、 资产类11001库存现金21002银行存款3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41121应收票据51122应收账款61123预付账款71131应收股利81132应收利息91221其他应收款101231坏账准备111402在途物资121403原材料131405库存商品141471存货跌价准备15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16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17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81511长期股权投资19151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201601固定资产211602累计折旧22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31604在建工程241605工程物资251606固定资产清理261701无形资产271702累计摊销28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91711商誉30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二、 负债类312001短期借款322010交易性金融负债332201应付票据342202应付账款352203预收账款362211应付职工薪酬372221应交税费382231应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