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第1章绪论学习目的学完本章,你应当能够:  理解全球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理解国际贸易与一国生活水平的关系 理解为什么人员的国际流动(移民)与资本的国际流动也是世界经济融合与全球化的一个标志 描述国际经济学的主要议题 识别国际经济的主要问题重要术语 全球化globalization 反全球化运动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 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国际贸易理论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调节国际收支adjustment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世界银行World Bank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第1章绪论国际经济学基础(第3版)1.1我们生活在全球经济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上。我们可以实时地通过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电话会议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联系,而且我们可以近乎神速地在全球各地旅行。偏好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也就是说,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偏爱相同的东西),而且,我们所消费的很多商品不是在国外生产,就是采用了很多进口零部件。我们所接受的很多服务也越来越多地由外国人提供,例如,纽约某家医院拍的片子在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进行分析,H&R Block将我们的税单送到海外处理。就连那些几十年前还只是面临本地竞争的小公司如今也必须与全球各地的企业竞争。 尽管并不像商品和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那么自由,各技术层面的数百万名工人也已实现在全球各地的移动,成千上万份工作已经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金融也已经全球化了。我们可以对位于世界任何地方的公司进行投资,可以购买几乎是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公司的金融工具(股票和债券)。很多养老基金事实上就在进行海外投资,只要轻点鼠标,某个金融中心的金融危机就会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我们可以用美元很容易、很迅速地兑换欧元以及大部分其他货币,不过我们进行货币兑换所依据的汇率往往会经常性地大幅度波动。简言之,偏好、生产、竞争、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正在迅速全球化,这对作为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和投票人的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的,我们生活在全球经济中(参见案例研究12)。 1.2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场革命,在范围和重要性上堪比工业革命,但工业革命发生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而当前的全球化革命就发生在这一二十年,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当然,全球化并非新生事物。2000年前,罗马铸币就在罗马帝国流通,而中国的货币流通甚至更早。近代以来一共发生了三次快速的全球化: 1870—1914年、1945—1980年,以及1980年至今。 1870—1914年的全球化是欧洲工业革命的结果,当时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南美(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南非发现了一些资源丰富、人烟稀少的新大陆。这些地方涌入了主要来自英国的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和大量的海外投资,成为食品和原材料的新的生产基地。这些所谓的“拓殖区”在这一时期通过向欧洲出口越来越多的食品和原材料来换取制成品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全球化的这一阶段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终结。 快速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始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持续到1980年前后。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际贸易的迅猛增长,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大萧条期间(1929年开始并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实施的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被废除了。当前的全球化革命(1980年至今)与之相比的区别在于速度、深度和迫切性,而这些则源于电信和运输的极大改善、国家间取消大部分对资本流通的限制所带来的巨额国际资本流动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参与。因此,今天的全球化与以往的全球化相比,范围更广、影响更大。2008—2009年发生的“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只是暂时减缓了全球化的进程。 然而,与所有的革命一样,今天的全球化既有很多好处和优势,也有一些不足甚至是有害的副作用。事实上,关于全球化的优势和不足的程度和类型存在大量争议。从海外获取更便宜和/或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应该以牺牲国内的就业机会为代价?为什么某些国家的某些人非常富有、脑满肥肠而另一些人则穷困潦倒、食不果腹? 尽管劳动力流动通常能够实现对于劳动力更为有效的利用,但是也会造成发达国家能力较差的劳动力失业和工资水平下降,并对移出国带来负面影响(人才流失)。类似的,金融全球化和不加限制的资本流动可以实现资本在世界各地更有效率的使用,并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增加回报和分散风险的机会。但这些似乎也造成了周期性的国际金融危机,例如1997年由亚洲开始波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始于美国并于2008年和2009年影响到全球的次贷危机。我们真的快耗尽石油、其他矿产和水等资源了吗?世界是否将陷入气候灾难? 全球化的这些不足和负面影响使得人们不禁开始重新思考长期以来对于自由贸易的信念是否正确,并引发了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该运动认为全球化是造成世界各地大量人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指责其为了跨国公司的利润而牺牲全人类的福利和环境。全球化还因为世界贫困以及贫困国家的童工问题,富裕国家的就业机会减少和工资下降以及全世界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而受到诟病。虽然这些指责有一定道理,然而深入的经济分析可以表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很多严重问题都另有原因。 全球化涉及社会、政治、法律和道德等很多方面,因此经济学家需要与其他领域的社会学家、物理学家以及整个社会密切合作,才能使全球化更为人性化(也就是说,让所有的国家和人民分享其带来的好处)。全球化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够提高物质资料的生产效率;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无法逃避。但是,我们希望全球化是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并且最重要的是“公平”。这需要对世界的治理结构做出极大的改变。这就是人类如今以及未来10年所面临的挑战。 上述所有问题以及其他很多问题正是本书直接或间接讨论的国际经济学的议题。案例研究1.1■■■■■■■■■■■■■■■■■■■■■■■■■■■■■■■■■■在美国销售的戴尔和其他品牌个人计算机并非美国货 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朗德罗克(Round Rock)的戴尔公司协调着遍及美洲、欧洲和亚洲34个国家的全球性生产网络。戴尔在美国销售的绝大部分计算机只有最后的组装是在国内完成的,而各个零部件、外设、印刷电路板和局部装配流水线则依靠国外的制造商提供。其原因是,大部分零部件在世界其他地方生产更便宜,因而进口(见表1.1)。无论高价值的零件还是价值很低的零件(如电源或键盘)都不必在戴尔的组装厂附近生产。只有一些中等价值的部件(如主板和其他印刷电路板)会在当地生产,因为空运它们以满足随时变化的需求成本太高,保持大量库存又有很高的风险,但这些部件也并不总是产自当地。2009年,惠普个人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超过90%的零部件都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生产的。苹果公司的iPhone零部件几乎全都来自亚洲: 显示屏来自日本,闪存来自韩国,整机组装则是在中国。苹果公司只是贡献了设计和软件,并整合了其他公司的创新成果。它的iPad零部件就来自三星和LG(韩国),松下(日本),博通(Broadcom,美国),Catcher Technologies,Wintek,Simplo Technology和Novateck Microeletronics(中国台湾)以及ST Microelectronics(意大利和法国),并在中国组装。表1.1为戴尔个人计算机提供零部件的地区和公司零部件地区公司显示器欧洲、亚洲飞利浦、诺基亚、三星、索尼、宏基印刷电路板亚洲、苏格兰、东欧SCI、Celestica驱动器亚洲(新加坡)希捷、Maxtor、西部数据打印机欧洲(巴塞罗那)宏碁机箱亚洲、东欧Hon Hai/Foxteq附件亚洲、爱尔兰Hon Hai/Foxteq资料来源: J. Dedrick and K. L. Kraemer,(2002), “Dell Computer: Organization of 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Globalization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Working Papers, Irvine, CA: Center for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CRIT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2002;“The Laptop Trai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ne 9,2005), p.31; “Rising in the East,” The Economist,(January 3,2009), p.47; http://www.ipadforums.net/appleipadnews/514rumoralertipadrleasedatelikelyfridaymarch26th2.html; a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ple_A4.案例研究1.2■■■■■■■■■■■■■■■■■■■■■■■■■■■■■■■■■■什么样的车算是一辆“美国”汽车? 要回答什么样的车算是一辆美国汽车并非易事,这似乎有些奇怪。一辆产自俄亥俄州的本田雅阁算是美国车吗?那么在加拿大生产的克莱斯勒小货车呢(特别是现在克莱斯勒已经成为德国梅塞德斯·克莱斯勒的一部分)?近50%的部件从日本进口的肯塔基丰田或马自达算是美国车吗?显然,要断定什么是真正的美国汽车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一些人认为,凡是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装的汽车都可以看作美国车,因为它们用的是美国制造的零件。但是汽车业工人联合会认为在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汽车将抢走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有些人认为由在美国的日本工厂生产的汽车应视为美国车,因为它们为美国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日本“跨国工厂”生产的汽车应该算是外国车,理由是: (1)它们创造的工作岗位是从美国汽车制造者那里转移过来的; (2)它们使用的零部件有近40%是从日本进口的; (3)它们将利润转移回日本。那么,如果这些工厂使用的零部件75%甚至90%是美国生产的,又该怎么算呢?由马自达位于密歇根州的工厂为福特生产的福特Probe,算是美国车吗? 准确认定一辆美国汽车的确有困难,即使在1992年美国汽车标签法要求所有在美国出售的汽车均须标明其所使用的本国和外国零部件的比例之后,这种情况仍然没有改变。也许有人怀疑在当今日益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的世界,这样的问题是否还有意义。为了增强竞争力,汽车制造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购买更便宜、质量更好的零部件,同时还要将汽车销往世界各地以获取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福特在6个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澳大利亚)设计汽车,在30个地区拥有生产设备(北美3个,南美3个,亚洲7个,欧洲17个),其员工中来自国外的人数比来自美国的还要多。事实上,汽车和其他很多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为一系列真正全球化且独立的公司。资料来源: “Hondas Nationality Proves Troublesome for FreeTrade Pact,” The New York Times,(October 9, 1992), p.1;“Want a U.S. Car? Read the Label,” The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8, 1994), Section 3, p.6;“Made in America? Not Exactly: Transplants Use Japanese Car Part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September 1), 1995, p. A3B; “And Then There Were Five,” U.S. News &World Report, (March 4, 2000),p.46, “What Is an American Ca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26,2009), p.A5; and “One Ford for the Whole World,” Business Week, (May 15,2009), pp. 5859.■■■■■■■■■■■■■■■■■■■■■■■■■■■■■■■■■■1.3国际贸易与一国的生活水平 美国横跨北美大陆,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能够相对高效地生产本国需要的大部分产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小工业国,如瑞士和奥地利,它们仅拥有一些特殊资源,只能生产和出口非常少的产品,而进口其他大部分物资。甚至一些工业强国,如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对国际贸易也有很强的依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以及购买本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和尚未掌握的先进技术所需要的外汇。 国家间经济关系或称国家间的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程度可以用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粗略地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如图1.1所示,在小工业国及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大高于美国。因此,相对于美国而言,国际贸易对其他大多数国家甚至更为重要。 图1.1各国2009年进出口占GDP的比重相较于美国,国际贸易(进口与出口)对小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重要。资料来源: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Washington,DC: IMF, March 2011).即使美国对国际贸易依赖程度相对较小,但美国高水平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国际贸易。首先,有许多商品,如咖啡、香蕉、可可、茶叶、苏格兰威士忌、白兰地等,美国根本就不生产。其次,美国国内没有锡、钨、铬矿等储藏,而它们对一些工业生产流程非常重要。另外,美国的石油、铜和其他许多矿产储量也日益减少。对一国的生活水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产品虽然可以在国内生产,但成本远高于国外。我们后面将会讲到,以上这些解释了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然而,美国退出世界贸易后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可能不会有大幅度下降,而其他国家则难以做到这一点。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不会像美国那样不受影响,更不必说瑞士和奥地利了。甚至俄罗斯和中国,过去由于政治和军事原因而高度自给,现在也开始承认他们也需要进口高技术产品,需要引进国外资本,甚至需要进口谷物、大豆及其他农产品。同时,他们也已能够出口大量的产品和劳务以支付进口所需的费用。 一般而言,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随时间而增强,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世界产品生产的增长速度(见图1.2)。很明显,美国在过去40年中就是这种情况 。各年度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都快于世界GDP的增长速度,唯一例外的是2001年和2009年。2001年世界的GDP略有增长,而世界贸易则下降了1%(这是自1982—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美国在2001年的经济衰退以及“9·11”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纽约世贸中心事件带来的对恐怖主义的恐惧所造成的。2009年,受“二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也有所下降。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未来的世界贸易仍将成为刺激世界经济的强劲力量。(本章1.6节提供了国际贸易中商品集中和地区集中情况的相关数据,以及全球最主要的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者与进口者。) 图1.2世界GDP与贸易的增长情况,2000—2009年(每年变化的百分率)国际贸易(出口)比全球GDP的增长快得多,除了2001年和2009年。资料来源: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10(Geneva:WTO, 2010),p.3.但是,国家间相互依存还有其他许多重要方式,因而一国的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将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反过来也是如此)。举个例子,如果美国刺激本国的经济,那么美国公众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就会带动进口。这又会刺激出口这些商品的国家的经济。另一方面,美国利率的上浮会吸引外国的基金(资本)流入。就像我们将在本书第4部分看到的那样,这种资金流入会提升美元的国际价值,进而刺激美国的进口,减少美国的出口,而这最终会削弱美国国内经济的活力而有助于刺激国外的经济。 最后应指出,国家间旨在减少贸易壁垒的贸易谈判可能带来美国高技术产品(如计算机)出口的增加及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和工人工资的增加。但也可能带来鞋类和纺织品进口的增加,从而减少这些行业工人的就业机会和工资。从中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紧密,或者说,是相互依存的。政府针对纯国内问题的政策也会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 1.4劳动力与资本的国际流动 除商品和服务贸易外,人(移民)和资本的国际间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另一个衡量指标。 当今世界上约有1.9亿人居住在出生国以外的国家,其中近60%的人居住在富裕国家(大约3600万人居住在欧洲,3800万人居住在美国)。移民主要出于经济原因(如提高生活水平以及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是也有一些移民是为了逃避政治和宗教迫害。居住在美国的3800万海外出生人口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2.6%。这些人中,超过1100万人或者说近30%的人是非法入境的。大多数国家都有限制移民的规定,以减少低技能人口的流入(对于高技能和高技术人口的移入,则往往采取鼓励政策)。移民通常会受到比商品、服务和资本国际间流动更多的限制(9.10节将更为详尽地探讨国际劳动力流动)。 一般来说,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要比人自由的多。金融资本和投资组合资本(银行贷款和债券)通常会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和市场,面向工厂和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则会流向预期利润较高的国家。这使得资本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通常会使借贷双方都受益。20世纪70年代,中东各国将石油出口获得的巨额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入了纽约和伦敦的银行,这些银行将资金贷给(再循环)拉丁美洲和亚洲各国的政府和企业。20世纪80年代,日本将其巨额出口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于美国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各大公司还在美国开设了分支机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净债务国,为了对冲其日益扩大的支出与产出之间的差额,美国的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参见案例研究1.3)。全球银行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国际货币中心(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上海和新加坡)开设分行。世界金融中心每天的外币交易规模达3兆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或经济规模的23%),新成立的主权基金(中东石油出口国、新加坡、中国、俄罗斯和巴西所拥有的金融机构)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各类投资。金融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全球化(第9章将讨论国际资本流动,而第16章将讨论金融危机)。案例研究1.3■■■■■■■■■■■■■■■■■■■■■■■■■■■■■■■■■■主要的资本净流出国和净流入国 表1.2列出了2009年资本净流出国和净流入国的有关数据。实际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有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因为各国的投资者会利用国外贷款以及投资的机会,防范风险并分散化自己的投资组合。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资本流出多于流入的国家是资本净流出国,而资本流入多于流出的国家是资本净流入国。从表1.2可以看出,中国是最大的资本净流出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而美国则是最大的资本净流入国。美国就是花得太多了,生活水准超出了应有的水平,这种状况需要得到纠正。表1.22009年世界主要资本净流出国和净流入国资本的净流出国占全球资本流出的百分比/%资本的净流入国占全球资本流入的百分比/%中国23.4美国41.7德国13.3西班牙7.3日本11.7意大利7.0挪威4.8法国3.9俄罗斯4.7澳大利亚3.7瑞士3.6加拿大3.6韩国3.5希腊3.5其他35.0其他29.3资料来源: 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2010.■■■■■■■■■■■■■■■■■■■■■■■■■■■■■■■■■■1.5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资金和货币的流动,旨在监控其流动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产生的影响。这种经济和金融的依存关系受国家间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这些因素。 国际经济学特别关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平衡表、外汇市场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考察贸易限制的原因和效果;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测度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情况;而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s)是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最后,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在出现不均衡(赤字或盈余)时国际收支的调整(adjustment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机制。更重要的,国际经济学分析一国经济内外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国际货币制度下,一国经济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关系。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因为它把单个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它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部分。这些内容通常被称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或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 国际经济关系不同于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例如,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因此,需要一些不同的分析工具,进而必须把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看待。这就是说,国家通常会对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施加某些限制,而一般不对其在国内各地区间的流动进行限制。此外,国际间的流动也因语言、风俗、习惯和法律的不同而受到某些限制;国际间商品、劳务及资源的流动也增加了外汇收入及支出额,并常常引起外汇价格的变动。 国际经济学在过去两个世纪内获得了长久、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这得益于世界最著名的一些经济学家,其中包括: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阿尔福雷德·马歇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保罗·萨缪尔逊。其他经济学分支没有国际经济学发展的时间久,因此尚未提出一个著名的贡献者及发展史的明确清单。 1.6当前的国际经济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本节简要分析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和挑战。研究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将有助于理解这些问题并对各种解决方案的建议进行评价。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问题是最发达国家的增长缓慢和高失业率。在国际贸易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快速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货币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变动过于频繁的汇率(即各国货币的国际价值的巨大波动),以及旷日持久的汇率失衡(即汇率长时间远离均衡点)。其他严重的国际经济问题包括美国深层次的结构失衡,欧洲和日本僵化的经济体系以及中欧和东欧转型经济体的重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及其给世界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的风险。下面将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简短阐述。 1.6.1“大衰退”后发达经济体的缓慢增长和高失业率 2010年和2011年,发达经济体在走出1929年大萧条后最为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常被称为“大衰退”)后,又经历了缓慢增长和高失业率。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始于2007年8月美国的次级(高风险)房屋抵押贷款市场,然后于2008年蔓延到美国所有的金融和房地产部门,并最终波及全世界。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采取措施,保护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免于破产,并大幅降低利率,推出巨额的经济刺激组合方案。然而,这些措施只是避免了全球陷入更深层次的经济衰退。尽管从官方来看经济衰退已于2010年结束,但经济的缓慢增长以及高失业率仍是大部分发达国家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问题。尤其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均是欧盟成员国),这些问题更为严重。他们仍然处在源于过度借债、不可维持的预算赤字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深度经济危机中。 1.6.2迅速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第一部分(第2~4章)有关国际贸易的纯理论研究中,我们将看到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最好的政策就是自由贸易。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其能以最高效率生产的商品,并可以通过出口这种商品,换取数量多于在国内生产的其他商品。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国家都对自由贸易施加了某些限制。尽管限制贸易的政策总是被证明有助于国家福利,但通常只有一小部分从中获利的生产者拥护贸易限制政策,而这却是以牺牲基本没有发言权的大部分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目前,由于经济和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的低增长和高失业率以及来自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越来越富竞争力的挑战,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由于人们普遍担心就业机会的大量流失,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了实施免受海外竞争的保护措施的呼声。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持竞争力,如何避免出现就业机会的严重流失,以及如何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并防止保护主义继续蔓延。发达国家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在本书的第二部分(第5章和第6章)讨论。 1.6.3汇率的过度波动和失衡 在第4部分(第10~12章)的国际金融研究中,我们将看到汇率频繁而巨幅的波动以及旷日持久的汇率失衡。周期性的金融危机也带来了金融和经济的不稳定,并使得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这从2007年源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就可看出。这些会破坏国际贸易模式和专业化分工,并造成全球范围内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稳定。这些问题还会引起人们对目前的国际货币制度进行改革以及对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更多协调的呼声。 1.6.4发达经济体的结构失衡和转型经济体的重组问题 美国面临严重的结构失衡,表现为过度支出和国民储蓄不足。这意味着美国通过在海外过度借债过着超出其应有水平的生活。结果是美元价值被高估、贸易赤字数额巨大而无法承受以及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欧洲的问题是僵化的劳动力市场,而日本的问题则是其分配体系严重缺乏效率,以致经济增长缓慢。转型经济体(中、东欧的原中央计划经济体)为了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并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亟须进一步的经济重组。这些地区的发展不足拖累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并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国或各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在现今相互依存的世界会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问题。本书的第四部分(介绍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将探讨可以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 1.6.5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 虽然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但许多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仍面临深度贫困、棘手的国际债务、经济停滞和生活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今天,大约有10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6)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一个有成千上万人饥饿的世界不仅从道德观念上讲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不可能有和平与安宁。本书第8章和第16章将论证为什么世界上的富国与最穷的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差距如此之大,并且在日益扩大,以及应如何刺激最贫困国家的经济增长。 1.6.6资源困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发展 富裕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贫困国家的发展如今正在受到资源困乏、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的威胁。面对需求的迅速增长(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需求)和生产国的供给量限制,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的价格在过去几年出现大幅上涨,食物的价格也大幅上升。在很多新型市场经济中,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增长。亚马孙热带雨林正迅速被破坏。我们正亲眼目睹可能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恶劣影响的严重气候变化。这些问题的充分分析和解决需要集各学科之力,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也需要世界各国政府有所改变。 1.7国际组织与世界经济 全球经济、金融和政治体系受到四个专门的国际组织的制约,即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本节我们简要介绍它们的功能。 1.7.1世界贸易组织(WTO)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成员国家数量最多的国际组织,负责管理国际间商品和服务的贸易。特别的,它主要负责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制定,新的贸易协定的谈判与实施,成员间贸易纠纷的仲裁,以及监督成员国遵守各项世贸组织的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替代了1948年创建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GATT和WTO一共发起了八轮成功的多边贸易谈判,大幅降低了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WTO在2001年开始的多哈发展议程(DDA)中发起了新一轮贸易谈判,但到2011年谈判仍未获成功,或者说仍未有结果。 1.7.2世界银行 也称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受到多个国家共同支持的银行。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项目(如修建桥梁、道路、学校等)提供贷款,其使命是减少贫困。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它也向发达国家提供贷款以帮助战争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银行的大多数贷款用于发展目的,只有少量贷款用于冲突后的重建、自然灾害后的重建、应对人道主义紧急情况以及有需要的发展中和转型国家的冲突后恢复等项目。 1.7.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监督其成员是否遵守事先商定的一系列国际金融行为规则,并为遇到国际收支暂时性困难的国家提供资金融通。特别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监督各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那些会对汇率和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政策。它也为其成员提供财务与技术上的支持,使自己成为最终的国际贷款人。 1.7.4联合国 联合国有192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纽约,目标是促进国际间法律、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权议题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取代了先前的国际联盟,以阻止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平台。 1.8本书的结构 本书由6部分组成,第1部分(第2~4章)阐述国际贸易理论。以第2章阐述比较优势的重要理论作为开端,第3章用标准贸易模型研究贸易的基础与所得;第4章展示了基于要素禀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2部分(第5~6章)阐述国际贸易政策。第5章考察关税;第6章研究非关税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并概述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间商业政策的历史。 第3部分(第7~9章)讨论国家贸易和投资关系。第7章考察一组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第8章考察经济增长以及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9章则讨论国际资源流动和跨国公司。 第4部分(第10~12章)涉及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和汇率决定。透彻地掌握这3章对于理解第5部分,即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非常关键。第10章讨论一国国际收支的测度;第11章考察外汇市场的运行情况;第12章讨论的是决定汇率的各种因素,以及汇率波动的原因。 第5部分(第13~14章)考察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各种机制,这通常被称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第13章阐述了通过改变国内外价格和收入进行调节的机制。第14章讨论通过改变税收、利率和汇率进行调节的政策。 第6部分(第15~16章)考察国际经济的运行情况。第15章比较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考察欧洲货币体系,并讨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第16章考察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并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国际经济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本书既有大量实际的例子与事件贯穿全书以解释某一理论或观点,又在每一章中给出3~7个特殊的案例研究。这些现实中的案例短小精悍,对书中主要观点的理解大有帮助。书中重要的术语都集中列在书后的“术语表”中,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参考书目提供了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网址部分给出了与每章主题相关的信息的网站以及涉及国际经济学其他信息的相关链接。 本章小结 1.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以偏好、生产、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为基础的变革。全球化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带来效率的提高;全球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走全球化道路。全球化由于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均、童工、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受到诟病,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全球化运动。 2. 美国依赖国际贸易来获取大量它不生产的商品及一些矿产能源(由于美国无储藏或国内储量日益减少)。但是那些能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生产成本更低的商品在数量上对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国际贸易对于其他国家的福利甚至比对美国更加重要。 3. 除商品和服务贸易外,人(移民)和资本的国际间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另一个衡量指标。当今世界上约有1.9亿人居住在出生国以外的国家,其中的3800万人居住在美国。每年有巨额的资本(以银行贷款、债券、对工厂和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等形式)在国际间流动。 4. 国际经济学阐述了纯贸易理论、贸易政策的理论、经济增长与国际资源流动、国际收支平衡表、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或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等内容。前三项内容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后三项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也可以称为国际金融)。 5.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国际经济问题包括: (1)“大衰退”后发达经济体的缓慢增长和高失业率;(2)迅速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3)汇率的过度波动和失衡; (4)发达经济体的结构失衡和转型经济体的重组问题; (5)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 (6)资源困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发展。 6. 世界经济、金融和政策体系由4个专业的国际机构来管理,它们分别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 7.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第1部分(第2~4章)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第2部分(第5~6章)讨论国际贸易政策;第3部分(第7~9章)探讨国际贸易与投资;第4部分(第10~12章)讨论国际收支、外汇市场以及汇率的决定;第5部分(第13~14章)讨论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多种机制以及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第6部分(第15~16章)探讨国际经济的运行以及提升其机能的计划。每一章给出3~7个案例研究,帮助理解书中的主要观点。 复习题与练习题 1. 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其带来的好处和不利之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反全球化运动? 2. 国际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关系有何不同? 3. 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4. 为什么说美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低于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 5. 如果美国完全杜绝国际贸易,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有怎样的变化? 6. 如果移民美国,会有什么好处,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7. 为什么资本会在国际间流动? 8.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国际经济问题有哪些? 9. 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和政策性机构有哪些?它们分别承担怎样的职能? 10. 当今世界面临的国际经济问题对美国有何影响?对你个人又有何影响? 附录国际贸易数据和其他信息来源 本附录将给出国际贸易中商品与地理位置的基本情况,并提供世界主要进出口国的一些产品与劳务的数据,还将提供一些额外的国际数据与事件信息的出处。 A1.1国际贸易基本数据 表1.3给出了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商品构成。在全球商品出口总额的124900亿美元中,11690亿美元,即9.4%是农产品;22630亿美元,即18.1%是能源与矿产品(其中18080亿美元,即14.5%为燃料); 83550亿美元,即66.9%是制造业产品(其中14470亿美元,即11.6%为化工产品,13230亿美元,即10.6%是办公和通信设备,8470亿美元,即6.8%是自动化产品)。由此可见,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近2/3为制造业产品,18.1%为能源和矿产品,9.4%为农产品。 表1.4显示的是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地理构成,在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124900亿美元中,16020亿美元,即12.8%出自北美(其中美国占10560亿美元或8.5%),4590亿美元或3.7%出自拉美(其中巴西占1530亿美元或1.2%),50160亿美元或40.2%出自欧洲(其中德国占11260亿美元或9.0%),4520亿美元或3.6%来自独立国家联合体(CIS)(其中俄罗斯联邦占3030亿美元或2.4%),3840亿美元或3.1%出自非洲(其中南非占630亿美元,或0.5%),6900亿美元或5.5%(多为石油)出自中东,38880亿美元或31.1%出自亚洲(中国占了其中的12020亿美元或9.6%,日本占了其中的5810亿美元或4.7%)。如此看来,欧洲和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地区,其次是北美。表1.4也列出了世界商品进口的地理构成。表1.3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的构成及所占比率类别出口额/1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农产品11699.4能源与矿产品226318.1能源180814.5制造业产品835566.9铁和钢3262.6化工产品144711.6办公和通信设备132310.6自动化产品8476.8纺织品2111.7服装3162.5其他7035.6商品出口总额12490100.0资料来源: 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Geneva: WTO,2010),Table A10.表1.4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地区构成及所占比率地区或国家出口额/10亿美元所占比例/%进口额/10亿美元所占比例/%北美160212.8217817.2美国10568.5160512.7加拿大3172.53302.6墨西哥2301.82421.9拉美4593.74433.5巴西1531.21341.1欧洲501640.2516140.7德国11269.09387.4法国4853.95604.4意大利4063.34133.3英国3522.84823.8独联体国家a4523.63332.6俄罗斯3032.41921.5非洲3843.14053.2南非630.5730.6中东6905.54943.9亚洲388831.1366828.9中国12029.610067.9日本5814.75524.4印度1631.32502.0六大东亚贸易伙伴b11699.410938.6总计1249010012682100.0a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土库曼斯坦。 b 六大东亚贸易伙伴: 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华台北、泰国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WTO,Annual Report (Geneva,2010),Table 6 and 7.表1.5列示的是2009年各地区商品出口的目标地区。从表中可以看出,北美37.9%的商品出口到北美国家(美国出口到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加拿大、墨西哥出口到美国),5.7%出口到拉美(南美和中美),18.1%出口到欧洲,1.2%出口到独联体国家,3.2%出口到非洲,3.0%出口到中东,31.0%出口到亚洲。从表1.5的第二行可以看出,拉美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北美,然后依次是拉美其他国家、亚洲和欧洲。第三行显示欧洲贸易的70.9%以上是地区内部的贸易。正如所预料的,欧洲到目前为止是独联体国家以及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东地区(多半为石油)则主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美国。表1.52009年商品出口的目的地%北美拉美欧洲独联体a非洲中东亚洲总计北美37.929.35.73.07.29.710.113.2拉美5.727.41.81.93.32.23.03.8欧洲18.117.170.947.141.530.113.341.2独联体1.21.24.727.91.82.82.03.7非洲3.22.12.90.411.52.32.73.2中东3.01.11.51.28.620.911.25.7亚洲31.021.812.518.526.032.057.829.4总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a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土库曼斯坦。 注: 由于并未完全包括所有数据和四舍五入的原因,价值加总并不一定等于100.0%。 资料来源: 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Geneva,WTO,2010),Table 1.5.表1.6是2009年主要的商品出口国和进口国。该表显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进出口国是中国、美国和德国。中国在世界最大商品进出口国中的排名上升很快,现在已取代美国(美国如今排在德国之后,位列第三)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的商品进口国,排在美国之后,德国之前。表1.62009年世界主要商品出口国和进口国(10亿美元, 占世界总计 %)出口进口名次国家金额/10亿美元份额/%名次国家金额/10亿美元份额 /%1中国12029.61美国160512.72德国11269.02中国10067.93美国10568.53德国9387.44日本5814.64法国5604.45荷兰4984.05日本5524.46法国4853.96英国4823.87意大利4063.27荷兰4453.58比利时3703.08意大利4133.39韩国3642.99比利时3522.810英国3522.810加拿大3302.6以上总计644051.6以上总计668352.7全球总计12490100.0全球总计12682100.0资料来源: WTO, Annual Report(Geneva: WTO,2010),Table I.8.表1.7是2009年世界主要的劳务进出口国。排名顺序与商品贸易的排名顺序类似,但是中国的劳务出口位列第五,劳务进口位列第四,与商品贸易的排名有所差别。劳务贸易额约为商品贸易额的1/4,而且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商品贸易,这是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反映。表1.72009年世界主要服务出口国和进口国(10亿美元, 占世界总计 %)出口进口名次国家金额/10亿美元份额/%名次国家金额/10亿美元份额/%1美国47414.11美国33110.52英国2337.02德国2538.13德国2276.83英国1615.14法国1434.34中国1585.05中国1293.85日本1474.76日本1263.86法国1264.07西班牙1223.67意大利1153.68意大利1013.08爱尔兰1033.39爱尔兰972.99西班牙872.810荷兰912.710荷兰852.7以上总计174352.0以上总计156649.8全球总计3350100.0全球总计3145100.0资料来源: WTO, Annual Report(Genvea: WTO,2010),Table I.10.A1.2其他国际数据与信息资料 以下是最重要的国际国内贸易与金融数据的资料和当前重要事件的资料。 美国联邦政府出版物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华盛顿特区: 美国政府出版办公室,年刊),该报告包含美国最新的经济动态、美国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包括国际贸易和金融)。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华盛顿特区: 美国商务部,年刊),该年刊包含大量的美国统计数据及可比较的其他国家数据。 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华盛顿特区: 美国商务部,月刊),该刊包含按商品种类和地理区域划分的国际贸易的简明数据,以及其他国内和国际数据。 国际组织出版物 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华盛顿特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季刊与年报),该刊物包含18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详细的进出口数据。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华盛顿特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月刊与年报),该刊物包括191个国家或地区各方面的经济数据。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日内瓦: 世界贸易组织,年刊),该刊物提供了该组织147个成员国及其他各组国家的贸易数据。 OECD Economic Outlook(巴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年6月与12月出版),该报告包括最新经济动态分析、经合组织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以及该组织30个成员国和其他各组国家的简要数据表。 World Economic Outlook(华盛顿特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4月与10月出版),该报告包括最新经济动态分析和该组织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以及发达工业国家和各组国家的简要数据表。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牛津大学出版社,世界银行年刊),该刊包括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数据,以及最新经济动态分析和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 时事资料来源 Chicago Tribune(日报) Los Angeles Times(日报) New York Times(日报) Washington Post(日报) Financial Times(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日报) Business Week(周刊) Forbes(双周刊) Fortune(双周刊) IMF Survey(双周刊) The Economist(周刊) 参考书目 J. Stiglitz,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New York:Norton,2003). J. Bhagwati, In Defense of Globaliza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T. Friedman, The World Is Flat: Further Updated and Expanded(New York: Farrar, Straus, Giroux,2007).对当前国际交易体系运作方式的讨论,参见:  P.Krugman,Pop Internationalism(Cambridge,Mass.: MIT Press,1996). J.N.Bhagwati,Free Trade Today(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2). D. Salvatore, “The Challenges to the Liberal Trading System.”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July/August 2009, pp.593599.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运作方式的讨论,可见:  R.Solomon,Money on the Move(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P.B.Kenen,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Washington,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 D.Salvatore,ed., “The Dollar, the Euro,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June 2005).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some of the world’s leading experts.对全球化及当今全球贫困问题的讨论见:  World Bank,Globalization,Growth and Poverty(Washington,DC: World Bank,2002). J. Sachs, The End of Poverty(New York: Penguin Press,2005). D. Salvatore, “Economic Growth, CrossCountry Inequality, and World Poverty during Globalization,”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June 2007),pp.635642. Commiss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Growth Report(Washington,DC: World Bank,2008). 网址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网站上有大量贸易与金融的资料数据(包括参考书目中的报告),网址分别是: http://www.imf.org http://www.wto.org http://www.oecd.org http://worldbank.org http://unstats.un.org/unsd/economic_main.htm有关美国进出口及与别国贸易余额的大量近期和历史性资料可在以下网站查找: 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index.html大量出版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分析报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机构的网站是: http://www.i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