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引言 2006年年初,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xhibition Management,IAEM)在新的战略规划中将活动(events)明确列入组织使命中,同年12月又将协会更名为国际展览和事件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xhibitions and Events,IAEE),这标志着贸易展览会与各类活动在美国的进一步融合。这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将认同“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地位和影响。在美国,甚至有专家把活动产业与律师行业、旅游业相提并论,并将其誉为21世纪初最令人瞩目的朝阳产业。 []学习要点  了解活动管理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标志性的事件,以及活动行业的主要国际组织;  理解活动的主要因素、举办活动的目的;  掌握活动的定义、常见分类以及特殊活动与相关概念的差异。 []引入案例 借势《中国好声音》“加多宝”完成品牌完美转身 开启了一场全民共享的音乐盛宴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2012年夏天娱乐节目中最大的赢家。作为独家冠名商的加多宝集团通过这样一档原版引进的听觉栏目,也在当年的营销较量中拔得头筹,迅速实现了品牌的完美转身。加多宝与《中国好声音》的捆绑合作,在2012年夏末对外展现了一个双方都有不菲收益的成功营销案例。 一、 天造地设 正宗好凉茶配正宗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离不开投资方的保驾护航。“合作之初,《中国好声音》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是通过与浙江卫视的沟通,加上它们之前运作一些电视节[1][2][3]活动管理原理、方法与案例第一章绪论[3][3][2]目的经验,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当然,企业有时候要敢于冒一些风险。”谈及最初的合作,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说。 “加多宝凉茶与《中国好声音》共同具有原汁原味、正宗的品牌内涵,这是加多宝凉茶与中国版THE VOICE的结合点。”他告诉记者,“虽然加多宝不再使用原来的商标,但依然拥有王泽邦先生的祖传秘方,同时拥有独创的凉茶浓缩汁技术和精益求精的生产工艺,更名后的加多宝凉茶,仅仅只改变了产品名称,原有的配方、工艺、口感都不改变。这与《中国好声音》秉承THE VOICE正版的原汁原味,严格按照节目版权手册制作节目,并接受版权方派专家现场监制密切相关,与山寨版有本质不同,正宗好凉茶与正宗音乐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首期节目收视率超过1.5,总决赛收视率更是超过6.0。从长期投资回报率来看,加多宝的这一投资超值。因为从2012年5月加多宝输掉王老吉品牌归属权官司后,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加多宝品牌的知名度和提及率,这一抢眼球的节目正好给了加多宝充分曝光的时间,从而使加多宝品牌强势露出,知名度飞升。 二、 强强联手 打造2012年中国第一正宗好声音 在这次合作中,加多宝很好地诠释了“项目合伙人”的身份。“从开始的权益谈判,到后期的利用线下终端、网络做推广,加多宝实际上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合伙人。作为国内顶级饮料品牌,加多宝拥有无可比拟的终端推广能力和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电视+微博+网络推广+终端推广,各方资源充分整合,成就了《中国好声音》完整、立体式的推广模式,其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王月贵介绍。 从《中国好声音》栏目开播以来,加多宝便充分调动自身的渠道资源,先后在西安、武汉、广州、北京等地,与浙江卫视一起,开展了10余场推介会活动,并利用自身资源将《中国好声音》的宣传海报贴到了终端销售渠道,同时利用电视、平面、网络、微博等媒体手段,不断强化《中国好声音》的传播。 浙江卫视是一家媒体,线上是其强项,但线下则是加多宝的强项。只有把双方的强项结合起来,影响才会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这种从上而下的执行,也促成了“正宗好凉茶、中国好声音”。 三、 借力中国好声音 加多宝领跑凉茶市场 伴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火爆,加多宝的正宗诉求与品牌内涵得到了充分的传递,更进一步实现了加多宝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事实上,快消品用娱乐营销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是一种惯用的模式。 在2012年夏天,加多宝无疑创造了又一个品牌成长的奇迹。一份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更名后的加多宝凉茶品牌知晓率高达99.6%,品牌第一提及率达47.9%,为凉茶品牌最高,在选择和推荐方面,46.2%的人会向亲友推荐,占据了绝对领先优势。销量也是大幅攀升,整个上半年同比增长已超过50%,在广东、浙江等凉茶重点销售区,同比增长甚至超过了70%。当对手还在为自己庆祝时,加多宝已经将其甩在后面,用事实告诉大家,在市场中,实力决定一切,加多宝才是凉茶市场的真正领导者! (资料来源: 李冰. 借势中国好声音 加多宝完成品牌完美转身. 中国经营报,20121012,有修改) 第一节活动的定义与类型 近几年,伴随着种类繁多、主题各异的节事活动的迅猛发展,国内学者对节事活动的研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不同角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余青,吴必虎等,2005)。节庆与特殊事件(festival & special events, FSE)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在国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但总的来看,我国学术界对节事活动的一些基本概念还存在一定分歧,例如,常见的提法就有“节事”“事件”“节事活动”“节事旅游”“节庆”等术语。由此看来,在本书开篇有必要对活动的概念、活动的利益相关者等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 一、 对相关概念的辨析 和国内广泛采用“会展”(注: 被相当一批学者翻译为MICE或convention & exhibition industry)或单一采用“节庆”的提法大相径庭,西方学者在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 & event tourism)研究中往往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s)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在英文中简称FSE(festivals & special events),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 顾名思义,节事是节日、体育赛事、庆典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的总称,主要形式包括节日、庆典、重大的市民活动、文化演出、重要的体育赛事、社团活动、会议、贸易展览和产品推介会等。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节事”作出了相应定义(Shone et al., 2004; Van der Wagen, 2004; Allen et al., 2005; Goldblatt, 2005; Bowdin et al., 2006; Getz, 1997, 2006;李力等,1999;赵睿,2001;卢晓,2007;等),但总的来说,能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统一的概念仍然十分有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各类节事活动遍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组织形式丰富多彩,既有普通的、经常性的活动,例如会议、展览会等,也有特殊、独特的活动,比如婚礼、政治庆典。但不管怎样,无处不在的节事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迅速增长的产业。 本书所讨论的“活动”是指各类有目标、有组织、有主题的节日和特殊事件。根据中文表达习惯,全书统一采用“活动”的提法,但有时为了更好地反映“活动”的内涵以及出于表述的方便,也用“节事”或“节事活动”代替。 二、 活动的定义 “活动”对应的英文是Event,含有事件、节庆、活动等多方面的含义。其中,“节事”对应的英文缩写是FSE,特指那些经过精心策划、目标明确的节日或特殊事件。从概念上来看,节事是节庆、特殊事件等精心策划的各种活动的简称,其形式包括精心策划和举办的某个特定的仪式、演讲和表演活动,各种节假日及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办的各种庆典活动和特殊事件。 活动/特殊节事的范围极为广泛,很难给出一个能囊括所有活动类型的定义。国际著名节事研究专家唐纳德·盖茨(Donald Getz)从活动组织者和客户两个方面对特殊节事进行了界定(Getz, 1997)。对管理者而言,特殊活动是一种在赞助人或组织者的正常计划或活动以外的一种一次性或不经常发生的活动(A special event is a onetime or infrequently occurring event outside the normal program or activities of the sponsoring or organizing body.);对客户和客人而言,特殊活动是指在常规选择范围之外或日常经历之外的一次休闲、社交或文化体验的机会(To the customer or guest, a special event is an opportunity for a leisure, social, or cultural experience outside the normal range of choices or beyond everyday experience.)。上述两个定义的出发点很好,但对特殊活动(节事)的特殊性刻画得还不够深刻。 另一位著名节事研究专家、美国“现代事件管理之父”乔·戈德布莱特(Joe Goldblatt)认为,特殊活动总是经过精心策划,总是能激发期望,总是能通过提供一个值得庆祝的理由而让人激动不已(Goldblatt,1990)。因此,特殊活动是“能满足组织者的特殊需求的一次独特的、伴有仪式的经历”(Goldblatt,1997)。他还认为,为了创造或强化这种特殊性(specialness),需要在许多主观因素上去努力,如表11所示。表11衡量节事活动特殊性的主要标准 努 力 因 素〖〗描述目标的多重性〖〗节事活动应追求目标的多样性,其实质是能有机协调目的地、活动组织者、社区居民和观众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节日气氛〖〗节事活动应努力创造一种真正的节日气氛,毋庸置疑,特殊性也会随之增加。这种氛围有利于制造欢乐甚至狂欢,人们将脱离常规制约,或者转变正常角色满足基本需求〖〗所有基本的人类需要以及相关的休闲、旅游动机都能通过活动得到部分满足。随着需要和有关动机更好地得到满足,节事活动的特殊性也会增强独特性〖〗大型活动依靠“非看不可”“一生只有一次”的独特性吸引游客。几乎所有节事活动的组织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自己的产品和促销活动,以创造这种特殊性质量〖〗如果一个节事活动的质量差,将摧毁其特殊性;相反,高品质的活动将超越客户的期望和产生高的满意水平续表 努 力 因 素〖〗描述真实性〖〗这与独特性有关,即节事活动必须依托于本土的文化价值和属性。对旅游者而言,如果他们能体验到参与了真实的社区庆祝活动,这种特殊性将会加深传统性〖〗许多节事活动已成为举办地的重要传统,它们在当地社区扎根,并因为其相关联的神秘感而对旅游者富有吸引力。由于与举办地社区紧密相关,标志性事件(hallmark events)与目的地的形象有机结合并互相促进灵活性〖〗目的地可以依托最少的基础设施来举办活动,因为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可移动性,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组织需要。这使得节事活动能够成为组织和目的地的特殊产品好客性〖〗好客性的本质是让每一个活动参加者感觉到宾至如归。在目的地,游客受到社区欢迎,当地居民为能成为主人而感到很自豪。有些节事活动和社区因为对旅游者热情好客而广受赞誉有形性〖〗活动参加者能通过在一个目的地举行的各种活动体验其独特性和环境资源,包括文化、旅游和自然资源主题性〖〗活动的所有元素都能被赋予主题色彩,以最大限度地体现节日精神、真实性、传统、互动机制和客户服务。主题化将增加参与者对特殊性的感觉象征性〖〗仪式和符号一起使用增加了节日气氛,也可以给一个节事活动带来超出其直接目的和主题的特别意义可支付性〖〗对于大部分细分人群来说,那些能提供人们负担得起的休闲、教育、社会和文化经验的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便利性〖〗各种活动可用作自发的、无计划的休闲和社交的特殊机会。这在以工作为导向的浮躁的当今社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资料来源: Joe Jeff Goldblatt. Special Event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elebra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1990.)三、 活动的常见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节事活动分为许多类型。了解活动的分类及其特点对于开发和策划好节事活动,推动活动产业(包括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大型活动等)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分类标准有以下4种。 1. 以活动性质为分类标准 按照活动的属性,可以将活动分为传统节日庆典、现代节事活动和其他活动三大类。其中,传统节日庆典包括古代传统型和近代纪念型,古代传统型指那些能反映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我国端午节的龙舟竞赛、重阳节的大型登山活动、元宵节的灯会等;近代纪念型指具有一定历史和纪念意义的节日庆典,譬如各国的国庆节、国际劳动节、奥尔良的圣女贞德节等。 现代节事活动主要分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和与生产劳动紧密相关的活动。前者如慕尼黑啤酒节、上海旅游节、潍坊风筝节、青岛啤酒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后者如阿尔及利亚的番茄节、菲律宾的捕鱼节以及我国深圳的荔枝节、江苏盱眙的龙虾节、上海南汇的桃花节、浙江宁波的开渔节、浙江余姚的杨梅节等。 其他活动包括各类大型会议、展览会和体育赛事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迅速提升举办城市的知名度,还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 2. 以活动内容为分类标准 Wagen(2004)将活动分为体育,娱乐、文化和艺术,市场营销和促销、会展、节日庆典、家庭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等类型。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国际著名节事研究专家Getz(1997)把经过事先策划的活动(planned events)分为以下8种基本类型。  文化庆典,包括节日、狂欢节、宗教事件、大型展演、历史纪念活动等。  艺术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会、文艺展览、授奖仪式和其他表演。  会展及商贸活动,如会议、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广告促销、募捐/筹资活动等。  体育赛事,主要包括职业比赛、业余竞赛和商业性体育活动。  教育科学活动,包括研讨班、专题学术会议、学术讨论会等。  休闲活动,包括演唱会、游戏和趣味体育、娱乐事件。  政治/政府活动,包括就职典礼、授职/授勋仪式、贵宾VIP观礼、群众集会。  私人活动(个人庆典,如周年纪念、家庭假日、宗教礼拜等;社交事件,如私人舞会、家庭聚会、同学/亲友联欢会等)。 Shone和Parry(2004)使用分类学原理来研究节事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提出了类似的分类。他们认为,可以将节事活动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文化活动(庆典类的、宗教类的、传统类的、艺术类的和大众类的)、休闲活动(休闲、体育和娱乐活动)、个人活动(婚礼、葬礼、生日和各种周年纪念)和团体活动(商务类的、政治类的、慈善类的以及销售类的)。 3. 以活动规模为分类标准 不同规模的特殊活动通常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常见的分类有重大活动、标志性活动和大型活动,但界定并不是很确切,区别也不是很明显(Allen et al., 2002)。另外,活动规模往往与影响范围相联系,因而也有学者按照地域将节事活动分为国际性活动、洲际性活动、国家级活动以及城市级活动等类型。 (1) 重大活动 重大活动(megaevent)泛指那些规模庞大以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并引起全球媒体关注的超级活动,学术界和业界公认的重大活动包括奥运会、世博会和世界杯。Getz认为,重大活动是指能为东道国创造极高层次的旅游、媒体报道、知名度或经济影响的活动,他还提出了相应的2项定量指标和14项定性指标(Getz,1997),如表12所示。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ourism Experts,IATE)也从三个方面对重大活动进行了界定: 规模至少吸引100万观众;资本投入至少相当于5亿美元、7.5亿德国马克或25亿法郎;知名度高,具有必看性(IATE,1987)。表12重大活动的一般衡量指标 〖〗指标〖〗含义定量指标〖〗参观人次〖〗超过100万人次总的投资成本〖〗5亿美元以上定性指标〖〗目标的多元化(a multiplicity of goals)〖〗多样化的目标节日精神(festival spirit)〖〗浓厚的节日氛围满足基本需要(satisfying basic needs)〖〗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及观众的基本需要,并提供相关的休闲和旅游机会独特性(uniqueness)〖〗具有必看(mustsee)和一生仅此一次性(onceinalife)的特点质量(quality)〖〗高品质,并能超越观众的期望值真实性(authenticity)〖〗以本土文化价值为基础,并将其作为事件的灵魂传统(tradition)〖〗以社区及其传统为根源,并展示相关的神秘性(mystique)适应性(flexibility)〖〗能满足事件对基础设施、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并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相关机构的需要相适应好客性(hospitality)〖〗让每一位观众和曾经到过事件举办地的人(evergoer)都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主题的可接触性(tangibility of the theme) 〖〗体验到目的地的鲜明特色及其相关资源的特殊性,包括文化、旅游和自然资源方面的特点主题性(theming)〖〗具有鲜明的主题,并在节日精神、真实性、传统性、互动性和观众服务上表现优秀象征性(symbolism)〖〗综合运用仪式和符号,以强化节日氛围可购买性(affordability)〖〗提供游客买得起的旅游、休闲、社交、教育和文化体验便利性(convenience)〖〗为观众和事件的参加者提供各种特别的、不需要事先策划的休闲和社交活动机会(资料来源: Getz, D. 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New York: Co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1997.)对于举办城市而言,最令人担忧的是有些随之而来的风险是重大活动的规划者和组织者无法预期的。此外,在规划和执行之间总存在这样的可能: 由于不够突出或吸引力不足,事件未能得到政治上的支持,或者背离了城市的消费发展政策,或者不能对城市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Foster,1976;Shlay et al.,1987)。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管理者运用奥运会之类的重大活动来发展地方社会经济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重点正在向消费转移这样一个大背景。重大活动战略很特别,因为城市为了争取一个来自外部的事件需要连续不断的努力,这样它所承担的风险就要比典型的以消费为导向的开发项目更大。而且,重大活动要求城市不仅能成功申办,而且能顺利举办,从而实现吸引赞助商、旅游者和正面公众评价的目标。 (2) 标志性活动 标志性活动(hallmark event)是指那些与举办地的地脉和文脉基本相同,以至于它们成了这些地方的代名词,并获得了广泛认同的活动,比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美国肯塔基州赛马会、苏格兰爱丁堡艺术节以及中国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 著名旅游学者Ritchie(1984)这样定义标志性活动: 有一定持续时间的一次性或重复发生的重要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短期或长期内提高某一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吸引力和收益。这类活动依靠独特性、地位和适时的重要性来吸引观众和媒体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Getz(1997)也从标志性活动对东道主创造利益的能力角度,对其进行了描述: “标志性活动”一词用于描述一个重复发生的活动,它在传统、吸引力、形象或知名度等方面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它能给举办地带来具有竞争力的好处。 (3) 大型活动 大型活动(major event)是指那些能吸引大量观众和媒体宣传,并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活动,许多国际性的体育锦标赛、大型国际会议和文化类的节事活动都属于这种类型。 例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竞标赛和F1大奖赛作为每年的重要活动。自1985年开始,每年一度的“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活动受到了欧洲各个城市的青睐。2011年,当塔林担当欧洲文化首都的重任时,塔林成为欧洲文化舞台的焦点,它得以向全世界展现自身的文化精髓。塔林将2011年项目的主题定为“海滨的故事”,以期向大海重新打开这座城市——在作家、音乐人和演员的演出帮助下,告诉大家塔林的故事、爱沙尼亚的故事,还有海滨精神和文化的结合。为此,塔林策划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并为主题、创造性作品和生态纪念品开展了竞赛。 (4) 地方性活动 很显然,“地方性”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前面三种活动相对应,地方性活动包括国家级和城市级活动,这些活动往往局限于某一个国家甚至城市的范围内,参加者大都是国内居民,媒体也基本上都是国内媒体,因而一般不会产生国际影响。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举办的旅游节以及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体育联赛、平民选秀等都可以归入此类。 上述分类方法可以用于指导节庆、会议、体育赛事等不同类型活动的划分。例如,以活动规模为标准,可以将节庆分成5大类,即国际性节庆,其吸引的观众来自世界各地,如世界杯;全国性节庆,以全国民众为主要吸引对象,同时一般也会吸引不少国际人士,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慕尼黑啤酒节;区域性节庆,以一个国家某个区域的居民为主要吸引对象,同时也吸引一定来自区域外的观众,如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热气球节、中国香港的包子节等;地方性节庆,以地方县市居民为主要吸引对象,但同时也吸引少数其他外县市居民,如墨尔本时装节、明尼苏达州文艺复兴节;社区性节庆,以乡镇或社区居民为主要参与对象,如某镇的梅花节、社区美食节等(王春雷等,2009)。 4. 以主办者身份为分类标准 根据社区、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将活动分为商业性节事活动、公共性节事活动和非营利性节事活动,由此也形成了目前国际上三种常见的节事活动运作模式,即市场(企业)主导型运作模式、社区(非营利性组织)主导型运作模式和公共(政府部门)主导型运作模式。 在内容上,公共性节事活动更多依赖于当地政府的资助,门票收入是一小部分来源;非营利性节事活动更多地依靠门票收入来维持运转;商业性节事活动的发展资金则来源于门票收入和公司赞助。 在结构上,公共性节事活动把当地政府组织作为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非营利性和商业性节事活动则将公众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另外,媒体被所有形式的节事活动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但相对来说,媒体更受到商业性节事活动的重视。 在管制上,非营利性节事活动的决策通常由董事会和委员会决定;节事活动经理和拥有者则在商业性节事活动的决策中起着非常直接和紧密的作用。公共性和非营利性节事活动更关心社区利益,而商业性节事活动则更关心市场变化和利润。扩展阅读11节庆活动的主要运作模式 节庆活动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即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形成消费高峰。此外,举办一次节庆活动包含着很多不可控因素。由于节庆活动的这些特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节庆的运作模式。根据社区、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目前国际上的节庆活动运作模式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 市场(企业)主导型运作模式 市场导向型模式聚焦于节庆活动的申办以及节庆活动的经济影响,其战略决策制定更容易被一两个具有强烈领导能力的组织(公司或者政府)所控制。这类节庆活动举办的决策标准重点强调旅游者数量、媒体曝光度以及经济收入。 采用这种运作模式的节庆活动往往会遇到以下争议: 由企业提供艺术和文化活 动大都会导致商业化,从而使得一些本质和内在的社会文化价值变成被出售的商品。这种观点的核心假设是企业一般过于强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但必须注意的是,与此同时,企业往往能够通过为顾客提供物有所值的高质量的节庆产品,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真实需求;相反,政府或者非营利部门往往提供它们自身想生产的产品,而很少考虑公众需求。进一步讲,通过公共部门给予财力支持所形成的低门票或者可免费进入的节庆活动能否真正带来参观者的增加值得怀疑,显而易见,免费参加并不能真实衡量人们的需求。 二、 社区(非营利性组织)主导型运作模式 社区导向型模式强调节事和社区发展的良好对接,其战略制定过程产生于公共节庆管理部门或旅游管理部门内部,它们寻求社区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参与,尤其是那些经常举办节庆活动的小镇,能够为这种框架提供肥沃的土壤。这类节庆活动的决策标准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影响,近几年,经济指标重要性有所降低,而通过举办节庆获取的社会利益以及社区凝聚力在不断增加。 这种节庆运作模式的主体通常是非营利组织,它们在美国和欧洲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有时候也是慈善组织)是基于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利益,它们通常主要服务于社区,从健康、教育到文化、宗教信仰等。许多作为旅游景点和节庆活动举办地点的设施都是非营利组织,包括会议中心、动物园、博物馆、公园、历史文化景点、体育和文化设施等。参加节事活动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公共部门支持或者商业收入来获得资金支持,从而为参观者提供高质量的节庆娱乐体验。 三、 公共(政府部门)主导型运作模式 自然和文化资源、旅游吸引物以及许多公共节庆活动被认为是任何人都可以消费的公共产品,这些产品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消费而减少。从这个角度来说,能有机会参加免费的节庆活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因此,一些举办成本高、社会需求低的文化庆祝活动和节事仍然需要政府的主导。文化庆祝和艺术活动通常被认为是“精神产品”(merit goods),这些产品通常要求有利于公共组织,而不会去考虑经济需求。当政府提供资助或者提供文化艺术节庆产品的时候,社会把平等需求作为原则;政府通过一些诸如社区凝聚度、文化自豪感、旅游吸引力增强等外部期望来评估这类节庆活动为地区带来的利益。 维持目的地竞争力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一个必需条件,Pearce(1992)认为对一个目的地的提升可被作为一种公共利益。许多政府部门相信,在公共服务的框架内,通过参与和支持节庆活动的发展及营销来提升诸如地区形象、旅游收入等各种各样的公共利益已成为一种必要的工具。 (资料来源: 王春雷,赵中华. 2009中国节庆产业发展报告.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二节活动的主要因素与目的 什么样的活动才算是成功的?其基本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这里的目标即指为什么要举办这次活动(why)。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活动管理应该一切从目标出发。然而,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较多,而且很多时候,节事活动组织者的目标是多样化的。鉴于此,下文把活动的主要因素(event element)和目的放在一起来讨论。 一、 活动的主要因素 要保证一次节事活动安全顺利地举办,要考虑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工作环节。在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中,协调(coordination)最为关键,而这一点在节事活动管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特殊活动受时间的严格限制,必须准时完成(Goldblatt, 2002)。为此,节事活动经理在处理供应商网络和满足参加者及客户的多方需求时,需要运用系统方法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在Tum等人(2006)所构建的与顾客相关的节事组织内外部因素分析框架中,他们提出,在规划一个成功的任务之前,节事活动经理必须以顾客为中心,分析和评价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包括公司/组织文化、质量要求、信息系统、财务和股权状况;后者包括政治法律、社会、经济、技术、竞争和利益相关者等。其目的是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顾客以及公司/组织自身的各种需求,以理解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要性和确定公司/组织现有能力是否能满足各类需求。 基于上述分析,活动项目经理必须以顾客和客户为中心,编制活动要素计划(event element plan),特别是要对人力、资金、物品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本书作者以节事活动组织者的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析为出发点,按照项目管理的时间、资金和质量要求,对特殊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将其简要地概括为5W+2H,如表13所示。表13特殊活动的主要因素 要素〖〗描述为什么(why)〖〗即活动的目的,这是一次活动的所有元素的基础谁(who)〖〗指活动组织者需要明确活动观众的人口统计学和心理学信息,其实,广义的“谁”即活动的全部利益相关者,包括主办方、参加者、赞助商、当地社区、合作伙伴等在哪里(where)〖〗即活动举办的地点,包括目的地或地理区位以及场馆什么时间(when)〖〗包括活动举办的季节、日期、星期几和具体时间续表 要素〖〗描述预期结果(what)〖〗指组织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达到什么预期目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怎么操作(how)〖〗即具体的活动管理技术和手段,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活动策划、工作分解结构、全面质量管理等费用(how much)〖〗指活动的总预算,包括进行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后的各项任务的支出情况(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二、 活动的常见目的 从表13可以看出,对于活动主办方或承办方而言,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许多节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营利,但也有众多活动不是这样,而是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例如,澳大利亚的玛勒尼稻草人嘉年华(Maleny Scarecrow Festival)始于1998年,其初衷是通过这一文化活动凸显玛勒尼的乡土特色,并利用这一特别时机展示本社区的首创精神。另外,活动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的财务目标和收支结构甚至整个活动的组织方式。譬如,一款新品牌香水的促销活动是市场营销计划中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销售取得长期收益。为此,香水制造公司要承担举办活动的各项支出。同样,聚会和庆典的支出通常也是由客户支付的。 活动的目的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可以从活动的分类学角度去理解。比如,根据活动举办地政府、社区、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活动的目标可以分为商业性、公共性和非营利性三种基本类型;按照活动的影响分析框架,可以将活动的目标分为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三种基本类型等。尽管很难穷尽,但仍然有学者从分类学的角度对活动目的做了比较全面的概括。 1. 表演目的(performance) 指在特定的地点和一定的时间内,由个人或组织所从事的艺术活动,这类活动一般都需要精心策划并往往以营利为目的,如大型体育赛事、马戏表演、明星演唱会以及《中国达人秀》之类的选秀等。 2. 展示目的(exhibits) 即通过活动来展示个人或组织的形象、产品、技术等,如各类成果展示会、商业性展览会、公司的新产品推介会。 3. 社交目的(social occasions) 即指特定的社交活动(a vaguely specified social event),比如竞选活动、总统就职典礼、慈善招待晚宴等。 4. 娱乐目的(amusements)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对娱乐的解释是“娱怀取乐”。在作动词时,娱乐意为使人欢乐;在作名词时,意为欢乐有趣的活动。其实,在大多数活动中,娱乐都是一种重要元素,很多时候还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比如各种狂欢节。 5. 教育目的(instructional) 教育和培训是一些活动的重要功能,以教育为直接目的的活动也很多,最常见的如专家演讲、主题报告会以及各类专业性的研讨会等。 6. 促销目的(promotional) 为了促进产品销售,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工具。以促销为目的的活动类型十分丰富,如城市旅游推介会、商场促销特卖会、企业新产品推介会等。 7. 旅行目的(excursions) 从主办方的角度来说,以旅行为目的的活动并不多见,大多数都是针对参与者而言的。例如,携程旅行网(Convenient Through Reliable Intimate Professional,CTRIP)和鸿鹄逸游公司联合推出的“环球旅行80天”,某制造业公司为激励优秀员工或分销商而组织的奖励旅游等。 第三节活动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活动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说,从人类有历史记载开始便有了活动管理,比如原始社会的集体狩猎活动。狩猎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谋生技能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狩猎逐渐具有了娱乐、军事、体育的多重功能,成为习武练兵、强身健体、振奋精神、谋取收获的一项综合性的集体活动。《周礼》中记载君王四季田猎,分别称做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作为礼仪的田猎被后来的统治者沿袭了下来。 一、 特殊活动的起源 活动产业的兴起首先源于人们对群体活动的喜爱。人类是群居性的,因此人们喜欢参与各种群体活动。从有时间记载开始,人类就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来标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时刻,这便是最古老的活动形式——仪式和庆典。在人类漫长的生活岁月里,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节日风俗。这些节日风俗都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反映了各个民族生息、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节事活动最初起源于这些节日风俗,其形成过程大致是根据生活的需要,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定型到定型,逐渐发展和补充,内容涵盖了生产、祭祀、表彰、庆祝等多个方面。 其实,活动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Bowdin et al., 200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找到许多祖先们举办节事活动的先例,如原始社会的狩猎、古代中国的祭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角斗运动会、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776年举行第一届)、中世纪时期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庆典活动等。 长期以来,各类节事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古今中外的大多数社会中,举行某次庆祝活动往往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借口,而通常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活动也可以被当作节日或狂欢节等来庆祝(Shone et al.,2004)。例如,在澳大利亚,第一舰队到达后的第一个活动可能就是1788年的矮树丛聚会,以庆祝妇女罪犯到岸,聚会上“有人骂街,有人争吵,有人歌唱”(Hughes, 1987)。扩展阅读12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代奥运会不仅是一种竞技大会,在它延续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实际上是古希腊人的一个全国性节日。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从兴起到鼎盛。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一个边陲城邦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他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了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古代奥运会的第1届。当时仅有一个比赛项目。即距离为192.27米的场地跑。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 (2) 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开始衰落。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长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腊国力大减,马其顿逐渐吞并了希腊。马其顿君王菲利普还亲自参加了赛马。随后,亚历山大大帝虽自己不喜爱体育活动,但仍积极支持,并视奥运会为古希腊的最高体育活动,为其增添设施。不过,这一时期古代奥运会精神已大为减色,并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 (3) 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古代奥运会逐渐由衰落走向毁灭。罗马帝国统治古希腊后,起初虽仍然举行运动会,但奥林匹亚已不是唯一竞赛地了。例如,公元前80年,在第175届古代奥运会上,优秀竞技者被召集在罗马比赛,在奥林匹亚只举行了少年赛。这时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希腊人对之失去了兴趣。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 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奥运会也随之走向衰落,直至名存实亡。 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代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并于第二年宣布废止古代奥运会。公元895年,拜占庭人与歌德人在阿尔菲斯河发生激战,使奥林匹亚的各项设施毁失殆尽。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建筑物的残余部分。公元511年、公元522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就这样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代奥运会不复存在了,繁荣的奥林匹亚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资料来源: http: //www.olympic.cn/olympic/ancient/20040416/142724.html.) 二、 现代活动管理 现代意义上的商业性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标志性事件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他们设法把好莱坞式的场面与体育赛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风格,这种风格为以后的类似活动建立了一个标准。”(Allen et al., 2002)从那之后,人们更多地把体育、节事和创新等概念融合起来,并开始将生产、营销、媒体宣传和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Bowdin et al., 2001)。可以这么说,活动管理是适应爆炸式增长的各级各类政治经济活动、体育赛事、会议展览、娱乐狂欢等的策划和执行需要而产生的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既不同于普通的政府行政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企业管理。 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世界博览会到城市艺术文化节,从公园、广场和历史名胜地的演出到公众聚会,从万人观赏的体育赛事到小型会议、婚礼,从公司促销活动到特殊事件旅游,从社区活动到慈善筹款,活动管理以其管理的科学性与特殊事件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相结合,迅速地改变着受众的习惯、品位、记忆和理解,同时完成组织或产品品牌形象、概念的成功营销(王永嘉,2005)。在很短的时间里,活动管理不仅成为一个独特的行业,而且成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然而,和其他产业一样,当市场所需要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时,活动管理公司开始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另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也会增加顾客和供应商的期望(LeeKelly, 2002)。随着活动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节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客户越来越要求钱和时间花得其所。与之相对应,活动管理公司也变得越来越专业(OToole et al.,2002)。这要求活动管理公司能进行系统管理,从而从节事活动需求的角度去调用最合适的资源,满足众多相关参与者的期望。 三、 现代城市节事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节事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过去十几年,节事活动被广泛作为旅游业的一种形式来促进地区发展。Getz(1989)强调节事活动应该实现4个目标: 延长传统的旅游季节;提高整个地区的旅游需求;吸引外国旅游者;为目的地创造良好的形象。事实上,城市举办节事活动有着更广泛的目标,其中,社会目标包括创造文化体验,主要被用于社区重塑、社区凝聚力提升和社区身份识别、城市形象更新、文化传承以及形成国家标志性特色;经济目标则表现为直接创收、拉动内需、创造就业等方面;品牌提升目标同样被作为大部分节事活动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承办高规格的大型节事活动已成为很多城市建设国际城市的重要指标。正因为如此,国内外众多城市竞相举办大型节事活动,相当一批城市凭借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举跨入世界城市的行列。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举办节事活动作为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华盛顿、纽约、慕尼黑、维也纳、米兰、罗马、汉城、香港,这些全球节事之都,在政治、商业、娱乐、时装、艺术、会展、体育等诸多领域中各领风骚,争奇斗艳。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节事活动,这些活动成了一些地区吸引游客的亮点。在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大部分节庆活动已经成功形成了一系列被用于发展品牌的核心价值,例如,威尼斯狂欢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西班牙奔牛节等节庆活动都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节庆活动。 节事活动受到城市的青睐,还表现在专门组织机构的设立方面。例如,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很多城市在政府内的文化、经济、休闲或旅游部门都设有专门的事件管理职位,以应付日新月异的市场变革。在澳大利亚,每个州政府都有自己独立的事件开发与管理部门。美国最大的城市事件管理机构之一是芝加哥市的市长特殊事件办公室,它管理一年一度的芝加哥节和其他多个政府及社区事件。 四、 我国活动管理的发展 我国现代节事活动走过了大约30年的历程,如今已经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首先,节事活动的主题越来越丰富,文化、宗教、风景特色、特色农业与民俗等主题丰富多彩,并呈现出功能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其次,节事活动的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把节事活动的热潮推向了一个顶峰。最后,节事活动“以节招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操作模式,推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塑造了城市整体形象,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因此,举办节事活动在全国形成了热潮,有的甚至成为一种政府显示政绩的“时尚”。 当前,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节事活动对社会的作用日益凸显,城市成为节事活动的主要发生地,人们对节事活动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升温。与此同时,节事活动的大发展也引发了其所在城市在资源和空间上的竞争、冲突与合作,许多节事活动在举办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发生了冲突,治安混乱、物价上涨、交通拥挤等成为节事活动负面影响的直接表现。 目前,国内各地的节事活动虽然层出不穷,但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节事活动的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上是东部沿海多,西部和内陆少。 ② 节事活动数量越来越多,但有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却很少。 ③ 节事活动的主题低层次、重复现象严重,差异化不明显。 ④ 在节事活动的举办中,政府涉入过多甚至过细,不符合现代节事活动的运作规律。 ⑤ 节事活动的经济目标与文化挖掘结合力度不够,绝大多数节庆的文化内涵尚有待于挖掘。 第四节相关行业组织 国际上有众多节事和会展方面的专业协会,这些协会对推动会议、展览、体育赛事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例如,在会议行业有很大影响力的协会如国际会议专业人士协会(Meeting Professionals International,MP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ICCA)、会议管理专业协会(Professional Conven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PCMA),展览行业的代表性协会有国际展览业协会(Union of International Fairs,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xhibitions and Events,IAEE)、国际独立组展商协会(The Society of Independent Show Organizers,SISO)等。我国也于2006年成立了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China Convention & Exhibition Society,CCES)。 一、 国际特殊活动协会 国际特殊活动协会(International Special Events Society,ISES)成立于1987年,最早的发起者是一批节庆与事件产业的从业人员。截至2012年6月底,该协会拥有7000多名专业会员,包括活动组织者(从节庆到贸易展览会)、餐饮服务商、设计师、园艺师、目的地管理公司(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y,DMC)经理、租赁公司管理人员、特效专家、帐篷生产商、视听工程师、媒体记者、酒店销售经理、娱乐会议中心经理、摄像师、演艺人员等。ISES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会,其共同的愿景是“通过专注和教育,为特殊活动行业传递创意知识和专业精神”(Dedicated and educated to deliver creative excellence and professionalism in special events.),使命是“引导、提升和推动特殊活动行业的发展及其与相关产业的网络联系”(To educate, advance and promote the special events industry and its network of professionals along with related industries.)。 注册特殊活动专家(Certified Special Events Professional,CSEP)项目由ISES于1993年推出。一个活动管理人员必须全面展示策划和执行一次特殊节事活动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并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该项认证。要参加CSEP考试,活动管理人员必须拥有三年以上特殊活动行业的全职工作经验;具体形式为4.5小时的上机考试,包括100道多选题和写作两部分。 二、 国际节庆与活动协会 国际节庆与活动协会(International Festivals & Events Association,IFEA)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是节庆经理协会(The Festival Managers Association),如今已成为支持和领导全球节庆和活动专业人士的重要行业组织。IFEA的总部设在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市(Boise),2005年举行了成立50周年庆典。IFEA在我国一般被简称为“国际节庆协会”。在第49届年会上,国际节庆与活动协会正式授权北京节庆文化中心为其中国代表机构,同时批准筹建国际节庆协会中国委员会。 IFEA在非洲、亚洲、澳新、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和北美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分享共同的愿景: “汇聚全球力量,打造一个这样的产业——通过庆典,用积极的方式感受生活”(A globally united industry that touches lives in a positive way through celebration.)和使命: “激励和支持那些希望通过庆典来实现梦想、重塑社区和获得成功的人”(To inspire and enable those in our industry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build community and sustain success through celebration)。IFEA的目标之一是致力于提高广大会员和整个节庆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主要途径包括开展职业教育、指导节庆产品研发、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合作网络等。在推动节庆活动的改革和创新方面,IFEA的会员已经成为出色的行业典范。 IFEA每年对全球范围内所有会员组织的节庆活动进行评选,对质量较高和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颁发Haas &Wilkerson Pinnacle综合奖及各种单项奖。此项评选活动使节庆活动的推广工作不断达到更高的目标,并促进了业内媒体推广的质量和标准的提高。每一个节庆活动都有获奖的机会,其规模和类别不受限制。而且,为了增强获奖组织和整个节庆行业的影响,IFEA向相关媒体发布消息,列举并介绍整个评选活动和颁奖过程。扩展阅读132012年国际节庆协会综合奖 2012年,国际节庆协会将继续评出综合奖即Grand Pinnacle奖,此奖是IFEA的最高奖项,要求反映整个节庆活动的内容。该奖项按各报名单位或组织机构申报的整个活动预算额进行分类: ①25万美元以下; ②25万~75万美元; ③75万~150万美元; ④150万美元以上4类,每一类中分别评出金、银、铜奖,共12个奖项。 一、 标准 良好的组织过程、专业化的活动内容、信息明确清楚、策划和设计、创意独特、支撑材料和可以衡量的业绩、是否传达了活动的内涵和总体印象。 二、 提交 1~4页有关活动内容的文字介绍,其中包括: 举办时间、往届回顾、活动意图、预算收支情况、参与人数、工作人员数量和职务、志愿者人数、相关分项活动的信息、创建日期和管理形式(由志愿者组成的董事会;由城市管理;由公司合作共同管理)等。 三、 必须提交的信息(每项问题最多不能超过1页) (1) 同去年相比,今年的节事活动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成功?请提供一些具体例子说明。(如果这是一项新的活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你在组织和策划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你是怎样处理克服的?请提供一些具体例子说明。) (2) 这项活动有哪些亮点使其成为国际公认的节事活动。 (3) 请陈述这项活动为什么能够获得IFEA/Grand Pinnacle奖。 四、 附加要求和相关资料 请详细介绍和说明以下各项,每项必须进行单独说明,并且各项的附加说明和资料最多不能超过1页。  市场推广活动(推广材料);  媒体辐射(媒体受众、宣传渠道等);  商业运作项目;  赞助项目;  志愿者项目;  社区影响力;  网站;  对某项特殊项目的描述。 五、 附录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活动,将取消其参展资格并且不予退款。 本项申报独立于其他项目之外,请勿在其他项目中提供本项目的信息。 申报Grand Pinnacle奖的会员,必须派出至少一个代表参加在科罗拉多州丹佛举办的57届年度会议。 (资料来源: http: //www.ifea.com.) 三、 国际奖励旅游管理者协会 国际奖励旅游管理者协会(The Society of Incentive & Travel Executives,SITE)成立于1973年,总部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性的专业协会,它主要致力于探讨如何以奖励旅游的形式改进企业和组织员工的工作表现。SITE向会员提供奖励旅游方面的信息服务和各种教育性的研讨会,会员通过参加由SITE举办或支持的奖励旅游展览和买卖双方见面会,了解国际奖励旅游市场,扩展人际网络,促进奖励旅游业务的发展。 截至2012年6月底,国际奖励旅游管理者协会(SITE)在全球有2200个会员,分属87个国家,行业涉及航空、游轮、奖励旅游公司、旅游批发商、目的地管理公司,酒店、会议中心、餐馆、景区(点)和度假地,旅游局、旅游咨询、研究机构以及各类供应商等。2006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奖励旅游协会(SITE)国际大会”上,SITE的时任主席Lex Granaada先生和首席执行官Brenda Anderson女士正式宣布在北京成立“SITE中国分会”。 SITE认为,奖励旅游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其目的在于协助企业或组织达到特定的目标,并对达到该目标的参与人员给予一个非比寻常的旅游假期作为奖励。例如,组织以旅游为诱因,以开发市场为最终目的的客户邀请团。因为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在组织奖励旅游过程中,各类特别活动的策划和执行至关重要。 四、 特殊活动教育协会 特殊活动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Events Management Education,AEME)成立于2004年4月21日,秘书处设在英国利兹城市大学(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英国活动管理研究中心(UK Centre for Events Management),目前已有4000多名会员。尽管AEME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因为是节事活动管理教育方面为数不多的专业协会而备受关注。 AEME的主要目标包括: ① 提升活动专业和活动管理领域的公众教育; ② 通过分享教育成果和实践知识,丰富活动管理学科的内容; ③ 为讨论活动管理教育和活动行业发展提供平台; ④ 在活动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⑤ 致力于活动管理知识体系(the events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的开发与传播; ⑥ 支持、开展和传播节事研究; ⑦ 推动活动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