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1章 “三为循环法”概述 “三为循环法”思想是笔者提出的一种创新思想,即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其中三个阶段包括“有为”“无为”“无不为”阶段。 运用“三为循环法”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11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三为循环法”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12“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21“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概念 “三为循环法”思想是笔者提出的一种创新思想,即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主要受到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发,再从技工学校的实际出发,分解出班级管理的“有为”“无为”“无不为”三个阶段,再利用哲学中的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特点,产生了“三为循环法”的思想。如图11的“三为循环法”理论依据所示。 图11“三为循环法”理论依据 三个阶段包括“有为”“无为”“无不为”阶段。其中:  “有为”: 即对具体工作的管理,是班主任在管理上对学生指点、辅导、训练、考验。  “无为”: 即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禁令条规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亦即班主任在管理上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 “无不为”: 即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即班主任在管理上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班级管理模式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循环往复,每一轮循环都比原来前进一步,班级管理目标能够达到并实现超越。 122“三为循环法”的特点 “三为循环法”是一种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实现轻松高效的管理 “三为循环法”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换言之,可以让班主任从琐屑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班主任着眼于更高的起点,使班级管理趋向良性循环。 (2) 化复杂为简单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有时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三为循环法”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循环往复,每一轮循环都比原来前进一步,班级管理目标能够达到并实现超越。 (3) 可以增加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在“三为循环法”“无为”管理阶段,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学生,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班里面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来的,从而信任班主任,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就加强了。 比如,09级电子商务班的某位男生,长期不参与班级事务,卫生值日经常逃避。班主任在全校美化课室比赛中,专门安排该名男生负责张贴班训大字,该名学生感觉自己很光荣,还动员其余男生加入到该项活动中来。 (4) 可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三为循环法”“无不为”管理阶段,班主任完全放手,班级事务都是学生干部或者学生自行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做出许多连班主任、教师都意想不到的创意活动。 比如,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的06级计算机应用班的文艺汇演水平在全校属于三流以下,班主任使出激将法,并且说明班主任完全不插手节目编排,甚至连预演都不参与观看,立刻有一名男生提出组织部分其他班级的男生组成街舞队,由他当教练,该街舞队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加上该男生设计独特的出场方式,此节目在全院的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 (5) 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为循环法”班级管理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循环往复,学生和班主任之间从不信任到信任再到完全信任,班级精神风貌不断产生进步,班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人数越来越多,班级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班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 13“三为循环法”的发展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不断拓展的世纪。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同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学校、政府、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应以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同理,班级管理理念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为循环法”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借鉴了圣人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哲学中循环的道理而产生的。在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老子的管理思想可谓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管理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批判地吸收其精华,去除其糟粕,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以及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目前“三为循环法”将朝着如下三个方向发展。  实现高效轻松管理 “三为循环法”使企业、政府和学校在处理事情时,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减轻管理者的负担,实现高效轻松管理。  渗透到多领域 “三为循环法”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该思想完全可以渗透到各个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应用范围广泛。  在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深远 “三为循环法”借鉴了圣人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哲学中的循环道理而产生,其思想起点较高,在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深远。 14“三为循环法”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三为循环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三为循环法”的广泛应用必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新的体验,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也必将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三为循环法”主要应用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领域 “三为循环法”除了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高效轻松管理的作用外,还可以在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学校宏观发展等管理中得到应用,最终可以大大提升学校的品牌。 2企业单位 “三为循环法”实施于企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一方面可以实现事务管理的科学化、逻辑化、技术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管理的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化、人本化。 3行政事业单位 “三为循环法”实施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精简整合机构,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各职能部门的不良风气,营造出按规律办实事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为百姓服务的目标。 宏观上,管理者可以高瞻远瞩,树立全球品牌意识,作出英明的决策。 15应用案例 任务: “三为循环法”中的“三为”是什么意思?每阶段班级管理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在表11中填空。 表11“三为循环法” “三为循环法”子阶段班级管理的主要策略 ① ② ③ 16技能训练 任务1: 阐述“三为循环法”的基本思想。 任务2: 说明“三为循环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3: 说明“三为循环法”的应用场合。 17技能达标 1填空题 “三为循环法”思想,即()采用()管理班级的思想。 2判断题 “三为循环法”管理是按照“有为”→“无为”→“无不为”分阶段顺序执行。() 3问答题 “三为循环法”的特点是什么? 18课后习题 说明“三为循环法”的发展前景。 〖1〗 第2章 “三为循环法”研究背景 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从学校的形势发展、学生现状及班级管理模式三方面出发,亟需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本章将分别对这三方面研究背景进行介绍。 21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三为循环法”研究背景的基础知识。 22目前学校形势发展 下面以技工学校为例来说明学校的形势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热的持续升温,初中毕业生报考技工学校积极性有所降低。学生入学分数偏低,学生对读技工学校怀有一种人生的失意感和受挫感!学生越来越难管,班主任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和艰巨,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23技工学校的学生现状 近些年,技校生素质下降,纪律松散、不服管教成了普遍现象。班主任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往往很多老师怀着强烈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也做了大量工作,可学生好像总是不配合,付出的努力总是得不到相应回报。比如: 有的问题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可学生还是一错再错;有些学生不停地受到批评,可就是无动于衷。 技工学校学生问题的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 (1) 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 受传统观念和就业难的影响,一些学生存在着厌学情绪。有的学生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上技校别人看不起,没出息,没前途;有的学生因初中成绩学习不好,受到家长的责怪、社会的忽略,以及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生定位,使这些学生对将来的发展没有信心,得过且过,破罐破摔,无所事事,感觉前途迷茫没有目标。 (2) 文化基础差,缺乏自学能力。 技校生大多数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上技校混日子,混毕业证就行了,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都较差。 (3) 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自控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阶段纪律松散,学习消极、被动、不刻苦,行为习惯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都较差。 (4) “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和“自我意识”的淡薄和模糊。 一方面,有些技校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外部世界,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和选择一切,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志决定行动。不知道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自我,自我意识强而公共意识较弱,有些学生关注个人的、功利的需要,轻视乃至忽视社会的、精神的需要,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功利与道义、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处于疏离甚至冲突状态,出现了“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 另一方面,技校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自尊心比较强,对待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往往缺乏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很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受年龄、心理的限制,以及家庭因素和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盲区,显示出“自我意识”的淡薄和模糊。 24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 目前,技工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基本可以概括为如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