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时尚的挑战 第一章 时尚在法国: 从1914年至今日 作者: Rémy Kerténian 圣经中记载,自从上帝建立伊甸园以来,衣服便应运而生。亚当和夏娃在动物的皮毛保护下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出于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羞耻心,一些更具象征性的观念浮出水面,并且与社会关系(如首领、祭司等)、巫术和诱惑息息相关。穿着打扮不再仅仅为了实用。 随着历史的推进,人类的穿衣打扮逐渐向两个方向发展: 有褶的服饰和缝合的服饰,它们按照文化发展趋势与之传承和/或与之融合。 14世纪时,西方人将时尚定义为服装的个性化。19世纪后半叶,现代时尚诞生: 工业化的蓬勃发展,高级时装的问世,随着大型商店运营而生的商品经销,那些至今仍活跃的如卡地亚(Cartier)、威登(Vuitton)、爱马仕(Hermès)和娇兰(Guerlain)等名牌推动着奢侈产业的发展。 时尚的历史,绝不是简单地局限于事件年表的研究,它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时尚,以及各个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件对20世纪人们穿衣方式的深远影响。战争、经济危机、妇女解放、报刊、电影、电视……时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时代首要且最明显的写照。 1914—1918世界末日 有关更多20世纪的时尚信息,请读者参考作者伊万·德朗得(Yvonne Delandres)和佛罗伦斯·穆勒(Florence Muller)的作品《20世纪的时尚历史》(1986年,于巴黎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经历了女性地位和外貌的重大转变。男人奔赴前线,女人便要接受并依靠新的工作维持生计。和平的到来虽维持人们来之不易的自由,然而,几乎所有家庭都被死伤的阴霾所笼罩,因此,朴素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这两个因素外加生活必需品的匮乏导致了人们穿衣方式的改变。保罗·波烈(Paul Poiret)设计的长裙和包身裙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长度被裁剪至小腿肚的裙装样式和受军人影响而产生的高帮靴。这段时期同时见证了融入现代特色的设计师——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的崛起。 1919—1929疯狂年代 矛盾激发的社会结果是深远的。高级时装开始面向更多样化的客户群。女人剪了短发,穿着长裤(我们称之为“睡衣”)在海边晒太阳,而泳衣一如既往地越来越短。 时尚报刊也进行了革新。传媒主要发布巴黎的时尚信息,时尚报刊也将范围一点一点地缩小到了特定区域。报刊不仅实现了那部分触及时尚的梦想,它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是妇女解放的缩影。在两次世界战争的间隙时期,报刊起初只针对部分精英,后来,逐渐开始面向大众。 时尚朝着简单化发展,布料越来越轻薄,香奈儿的珠宝和晚装的乔其纱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香奈儿的禁欲主义大行其道,扁平的胸部和管状的身材成为女性越来越追求的形体美,衣服的腰线逐渐降低到胯部。自1924年起,裙摆提升到刚刚没过膝盖的位置,1925年女性的穿着呈现超现代化风格。为了摆脱管状的线条,让娜·朗万(Jeanne Lanvin)设计出罗布袍风格裙装,裙装上身轻薄贴身,下身蓬松宽大。玛德琳·薇欧奈(Madeleine Vionnet)于1912年创办了她的第一家时装店。作为操刀手,她推崇一种永恒经典的古希腊设计风格,虽说时尚感没那么浓郁,却宗教韵味十足。薇欧奈抵制抄袭和仿造现象,为时尚界建立了版权体制。同时,她也是当时著名的大老板,体恤员工,预支带薪假期。让·巴杜(Jean Patou)的第一批设计于1919年问世。和香奈儿一样,他推崇俄式民族刺绣,捍卫简单主义设计。他的设计多为米色系,每一季度会推出搭配不同辅色的设计,如巴杜蓝(Patou Blue)和黑色大丽花(Dark Dahlia),其中单一色系和立方图样十分常见。他专门设计运动服,为网球冠军和海滩上那些姿态优雅的人设计服装。1928年,他成为第一个把腰线重新提升到它原有的位置,并让外形显得更自然的设计师。 由于“一战”期间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的针织紧身上衣很受欢迎,于是1919年,她决定在巴黎康鹏街创办自己的时装设计店。同时,因为她有许多艺术家朋友,便很快成为巴黎上流社会、众多时尚人士的灵感启迪伴侣。在20世纪20年代,她的事业历经了两次巅峰。1921年,当时的嗅觉大师恩尼斯·鲍(Ernest Beaux)向她展示了几款不同气味的香水样品。她选择了其中的第五号,之后一直沿用此命名“香奈儿五号”,当时,这款香水带给人的感觉微妙而新颖别致。 1924年,香奈儿一直以来的房客——皮埃尔·韦特海默(Pierre Wertheimer)一家与香奈儿合作而扩大了她名下化妆品的销路。时装与香水长久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保罗·波烈(Paul Poiret),作为首位推出香水的男设计师,希望能因此向他的顾客们展现更全面而精彩的世界。此后,所有的大品牌都陆续拥有了自己名下的香水。香水,成为绝大多数人囊中不可或缺的奢侈品。1925年,香奈儿推出又一杰作——小黑裙,直到今天,它也一直是女性衣柜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单品,在当时,小黑裙引发了上流社会时尚法则的巨大变革。事实上,面对当时每天出席不同场合要换装五次的情况,一件精致的黑裙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们只需要根据不同场合搭配相应的珠宝配饰即可。黑色,也从此不再局限于葬礼和修道院,它已成为一种时髦且现代的元素。 然而,疯狂的20世纪20年代过后,1929年的证劵危机和欧洲独裁政府的上台,使时尚走向了新一轮的古典主义。 1930—1940在平衡与超现实主义之间 自1929年起,人们越来越崇尚复古经典。这种时尚同时也涉足装饰艺术领域。时尚开始顺应这种趋势,重新寻找一个相对低调的落脚点。设计师抛弃了中性化的设计,腰线重新回到了自然的高度,裙摆也相应拉长。在城镇,量身定做逐渐变为了约定俗成的事。身材的曲线越来越健美。这种审美的兴起,成就了长久以来致力于此的玛德琳·薇欧奈时装店。柔软的面料和几何图形印花图案成为潮流热点。运动服此时日臻成熟,尤其是滑雪夹克衫和冲锋裤。1934年夏天,雅克·海姆(Jacques Heim)在比亚里茨发表了最新设计缠腰式长裙,而在这种运动时尚的驱使下,裤裙变得越来越受人们欢迎。 此时,鞋子也变得更高、更细。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萨瓦托·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设计了厚底鞋。这种鞋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大放异彩,而且至今仍不时回归时尚焦点。 同样,在男性的时尚领域,运动时尚是最具创新的领域。出于人们对滑雪运动的热爱,针织套衫、口袋上镶嵌金属的帆布短袖上衣以及高尔夫运动裤都广受世人追捧。 在米歇尔·德·布伦霍夫(Michel de Brunhoff)的影响下,1929年,法国Vogue杂志摒弃康泰纳仕集团(Condé Nast)共有的《时尚花园》(Jardin des modes),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杂志。另一方面,让·普洛夫斯特(Jean Prouvost)于1933创办了月刊《风尚美妆》(Votre Beauté), 随即在1937年创办了《嘉人》(MarieClaire),这本杂志上刊登了当时最惊艳的高级服装。而在这一点上,有些事情也随之变化。香奈儿不再只对黑色情有独钟,而成为了“米色皇后”,她设计的镶有花边的连衣裙风靡一时。巴杜随之称霸了运动时尚,马萨尔·罗莎(Marcel Rochas)成为先浪漫主义的典范,促使了新风尚在“二战”前的出现,雅克·海姆享誉裘皮时尚,艾利克斯(之后的Mme Grès)与玛德琳·薇欧奈竞相展现自己在呢绒服饰上的才华,梅吉· 罗夫(Maggy Rochas)将发布会拓展到了美国市场。 自1937年起,吕西安·勒隆(Lucien Lelong)接手了巴黎时装工会。 与此同时,最不容小觑的人当属伊莎·夏帕丽(Elsa Schiaparelli),她作为当时最杰出艺术家们的朋友,风格很接近超现实主义。1927年,她在巴黎创办了第一家时装设计店Pour le Sport,店里展示了她设计的立体感套衫和造成视觉错觉如领结、骨骼等的套衫,这一切造就了她最初的辉煌。1931年,她推出了第一套晚礼服时装设计,自那之后,便迅在衣巴黎上流时尚社会蹿红,成为各个怪诞大师的灵感源泉。1937年,温莎公爵夫人穿上了她所设计的印有鳌虾图腾的长裙。她喜欢用别人从未尝试过的面料,比如油布。她的创意更是层出不穷: 人们很难想象会有谁把纽扣的形状设计成油灯、杂技演员或是挂锁。她甚至会将顾客头上的小帽子设计成一个颠倒的皮鞋。在1940年混乱局面爆发之前,堪称怪诞风尚的纳斯经典唇膏Schiap在巴黎时尚夜空绽放了最后一场烟火。 1940—1945灰暗岁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众多时装店包括香奈儿、薇欧奈、夏帕丽在内,纷纷关门歇业。 在这一低迷的时代,巴黎女性面对各种束缚却仍顽强地展现了非凡的创造性。一切又轮回到从前,女性的倩影再次变得中性化,肩膀处设计得有棱有角。为了方便骑车,裙子剪裁得更短,版式更加直筒化,就连背包也改成斜挎在肩上了。 此时,就连抵抗也变得时髦起来。在当时的巴黎,年轻人引发了现代社会第一场时尚运动: 青年爵士音乐。年轻人表现出对英伦格子花纹的喜爱,钟情于爵士乐,而德国权贵却称之为靡靡之音。 在“二战”之后,法国时尚已跌落谷底。设计师吕西安·勒隆(Lucien Lelong)需要使出全身解数才能拯救法国时尚于水火之中。于是在1945年,他萌生了举办一场名为“时尚短剧”(Petit Thétre de la mode)的演出的想法。贝乐德(Bérard)和高克多(Cocteau)等人构思装潢,其中53位裁缝、38位女帽制造商、29位鞋靴设计师、8位首饰制造商、7位皮毛加工者、33位珠宝匠和20位发型设计师为一堆铁丝围成的模特模型从上到下精心穿衣打扮,设计发型。这场演出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剧团不仅仅在巴黎演出,更走出国门,让精彩的法国征服了世界: 西班牙、瑞典、丹麦、英国和美国都为之动容。源源不断的客流再一次涌入法国市场。 1947—1960迪奥时代与成衣的诞生 如同任何一场冲突的结束一样,伴随之而来的前景一片光明。20世纪40年代末标志着18世纪和第二帝国的潮流回归。人们对奢侈品的渴望表现出大家对倾城的阴柔美和无限奢华的追求,人们不仅苛求精致的外形,更追求上乘的材质。此时,市场上开始出现由美国率先引进的尼龙合成化纤材料,渐渐地,聚酯和腈纶材料也陆续为世人所见。 此时,好莱坞放映了一组健康性感的图片,一扫昔日30年代女演员不良形象的阴霾。这些珠圆玉润且极具诱惑力的女人成为了当时的时代标杆。欧洲的宫廷也是盛况空前,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加冕和格蕾丝·凯利和雷尼尔三世的婚礼, 蓝色海岸边的戛纳电影节 展现了这一时代日新月异的消遣娱乐方式。 在巴黎,年轻的时装店经营了起来,到50年代末期,不算配饰和香水,高级时装已占有市场一个亿美元的营业额。1944年搬家的杰奎斯·菲斯(Jacques Fath)的设计风格体现了节日欢腾和生活乐事; 巴黎世家(Balenciaga)设计风格以标志性的或宽大、或无腰的长裙见长; 雅克·格里夫(Jacques Griffe)风格延续了玛德莲·薇欧奈; 卡纷(Carven)专门为娇小的女性设计服饰,而且喜爱象征这万物复苏的初春新绿; 皮埃尔·巴尔曼(Pierre Balmain)颂扬一切优雅的事物,设计出“可爱女人”(Jolie Madame)系列; 朗万(Lanvin)设计师——安东尼奥·卡斯特罗(Antonio del Castillo)的时装奉行典雅精致为设计准则; 优秀的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独树一帜的法式风格如同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一样永垂不朽; 1948年,莲娜·丽姿(Nina Ricci)和她的儿子罗伯特(Robert)设计出了标志时代的香水“比翼双飞”(l’Air du Temps)。 尽管如此,能够真正称得上时代标杆的人只有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他之前的设计师和他相比都变得黯然失色。不在勒隆(Lelong)那里设计后,他有幸得到了服装业大亨马尔塞勒·布萨克(Marcel Boussac)的资助,于1946年在蒙田大道创办了第一家时装店。1947年,他举办了第一场服装表演,从此名声大振。美国的报刊称这是一场“新风貌”(Newlook)革命。从1947年到1954年,克里斯汀·迪奥的新风貌风格大篇幅地使用刺绣工艺,面料也极尽奢华,这一切标志着曾经遭受的苦难从此终结。迪奥服装设计的线条也与“二战”时期大不相同,裙摆变得更长且富有蓬松感,裙子的里衬选用的是坚挺的薄纱面料。木耳边的短上衣搭配马萨尔·罗莎(Marcel Rochas)设计的蜂腰绑带,突出了腰部线条; 肩部设计圆润柔和,帽檐宽大开阔; 鞋跟的设计变得更细,灵感来源于路易十五时期; 手提包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至于晚礼服,仿佛只有童话里的公主才能穿上它。在这第一场展出中,最令人过目不忘的代表性设计是巧妙勾勒出女性精致轮廓的Bar Jacket。同年,他发布了“迪奥小姐”(Miss Dior),并把这作为他时装展览的“最后一场”。同时,迪奥还授权,用他的商标发行了女式长筒袜、内衣,不久之后又采纳了罗杰·维威耶设计的鞋。罗杰·维威耶(Roger Vivier)和迪奥的设计风格搭配犹如天造地设,也正是这位设计师向他引荐了细跟鞋。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崇尚这一设计风格。Mme Grès仍坚持直线的裙装剪裁,搭配褶皱和复古的丝质针织紧身上衣。巴黎世家(Balenciaga)保持一贯的收腰线条,缩短裙摆。“新风貌”此时近乎苟延残喘,就连迪奥也开始设计A字和Y字裙。而1954年,可可·香奈儿的卷土重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香奈儿重新开张了自1939年关闭的时装店,这位71岁的设计师以一种暗色调的设计回归人们视野: 整体采用粗呢面料,直线剪裁的女式套装、扁平的狭边草帽、双色皮鞋、斜背的单肩包。这一系列设计成为现代职业女性的首选。另一位设计天才——年轻的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称得上是另一位20世纪末的标榜人物。1957年,迪奥逝世之后,伊夫圣罗兰成为新一任时尚领袖。1958年,他设计的阶梯型线条标志着他辉煌生涯的开端。 此时,时尚报刊业也发生了变化。如果说是插图画家成就了克里丝汀·布拉德(Christian Bérard)的巴洛克风格和勒内·格鲁瓦(René Gruau)的简约风格,那么今天,摄影师的视角才是这个时代的准则。威利·梅沃德(Willy Maywald)、亨利·克拉克(Henry Clarke)、艾维·佩尼(Irving Penn)或是理查德·艾维顿(Richard Avedon)视角下繁琐复杂的照片底片见证了整个时代的经典。由弗朗索瓦·纪龙德(Franoise Giroud)指导艾莲娜·高登·拉扎瑞夫(Hélène Gordon Lazareff)编写的Elle杂志横空出世,成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坚强后盾。而沐浴服饰的刊登可谓是所有追求自由的运动中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事件。1946年,路易·雷亚尔(Louis Réard)设计推出了比基尼——世界上用料最少的泳衣,来源于马尔代夫语“珊瑚礁”。 这一时期同时见证了成衣的出现。直到20世纪40年代,成衣制造业还只占据制造业中非常微薄的份额。1947年,成衣这个说法因为美国的“ready to wear”(也是成衣的意思)而一炮打响。成衣,这一曾经在法国称为“成衣制造业”,而且只有平民百姓才穿的衣服,从此受到贵族的欢迎。起初,设计灵感来源于军旅服饰和它相应的批量成产,成衣的概念逐渐深入并开始进军高级时装市场,同时季节性更新设计。成衣的受众很广,有大众化的趋势。它同时引发了一场身材尺码的标准化。这一词语自此便定义为所有标签相同的批量生产服饰。这一名词也从此普及化了。成衣趋势的倡导者阿尔贝·郎培乐(Albert Lempereur)于1956年创建了第一家女性时装沙龙,这间沙龙在1963年成为了国际成衣沙龙。 1960—1970年轻人执掌世界 经济此时趋于良性发展,一方面,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另一方面,出生于婴儿潮的那代人此时已成年,而他们要对现状做出彻底改变。1959年,芭铎(Bardot)的婚礼掀起了维希(la robe vichy)长裙的时尚风(由雅克·艾特若Jacques Esterel命名),这一风格简约而青春,金黄头发自然垂顺或卷成大发髻,搭配平底轻便的女鞋最佳。1963年,Salut Les Copains杂志引入了“耶耶”摇滚乐的潮流。Le Swinging London刊登了一切从大不列颠带来的年轻时尚服饰。作为时尚杂志Vogue France的先锋人物,埃德蒙德·夏尔·鲁(Edmonde CharlesRoux)发现了包括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或盖·伯丁(Guy Bourdin)在内的新星摄影师。性感这一元素逐渐渗透到了这时期的照片中。其中,大卫·贝利(David Bailey)广受赞许,而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使自己的风格变得更加细致入微。 20世纪60年代时,第一批服装设计师涌现。他们更愿意为更多更年轻的人群设计服饰,这一类设计要比高级服装便宜得多。丹尼·爱特(Daniel Hechter)、让·卡夏尔(Jean Cacharel)或是克里斯蒂安·百利(lie Jacobson)开启了工业化生产的模式。其他的设计师如艾曼努恩·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