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工业设计概述 1从现代机器大工业与手工业的区别来理解什么是工业设计; 2了解工业设计的目的; 3理解工业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4了解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5掌握中国工业设计的现状。 重点指导 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是本章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要求学生在理解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后,通过实例说明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企业产品创新和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作用,重点强调工业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现状的基本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工业设计概论》课程中的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主动思考分析世界各地工业设计的发展特点,讨论如何在中国大力发展工业设计。 11 工业设计的概念 工业设计,即对工业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一词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它是产生在工业化时代、产业革命后大工业的产物。现代大工业与农业时代的手工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利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是它的重要特点,因此,工业设计的整个体系的方方面面都与现代大工业的特点息息相关。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简称ID。顾名思义,工业设计的基础是工业,它孕育于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在日本、意大利、北欧等地区得以迅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企业、行业进行开发产品、树立产品形象、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引导优化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促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为工业发展与国力的增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设计的定义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CSID于1980年的定义:“就批量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创造出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他们又指出:“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美国设计学会创始人彼得·劳伦斯认为:“工业设计是一种手段,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对工业设计的定义为:“工业设计是创建和发展产品概念的专业服务,以便于优化产品的功能、价值、外观以及系统,使用户和制造商共同受益。” ICSID前主席亚瑟·普洛斯认为:“工业设计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有想象力的开发活动。” 12 工业设计的内容 以当代批量生产的产品为对象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是其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产品的构造、功能、工艺、形态、色彩、材料及表面处理、界面、装饰、包装等诸要素的设计,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市场的角度综合处理,使其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使用方式的优化,也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 工业设计的服务内涵从纵向贯穿了工业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设计研究、产品策划、产品设计、模型制作等多个模块。设计研究包括设计管理、人机工学、用户研究、设计教育与培训等。产品策划包括市场调研、品牌与产品定位、产品线策划、设计定位等。产品设计包括概念设计、深化设计、结构设计、外观设计、包装设计等。模型制作有外观模型和结构手板模型两种,外观模型只考虑满足内部结构基本要求,但制作中不需要表达内部构造,以表现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可实现的材料有高密度泡沫、雕塑泥、石膏、有机塑料板等;结构手板模型是企业为了验证复杂的产品内部结构包括控制键、显示屏等而要求制作的精密可装配模型,一般使用工程塑料,用CNC加工中心来制作,精密度较高,与最终的成品基本接近。 在大型的制造企业的设计中心或社会设计公司机构,其组织内部对工业设计有很明细的分工,产品策划、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模型制作分属不同的部门,而在同一个产品设计部门,又有概念设计师、产品造型设计师、结构设计师、界面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色彩设计师等不同细分岗位。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设计机构中,他们不但注重细化分工,更强调团队合作,如美国的IDEO公司将不同知识结构的人组成设计团队,甚至包括心理学者、社会学者、机械工程师等,让设计成果更加符合社会人文和消费心理。 工业设计是人类科学、艺术、经济、社会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创造性的思维劳动过程,创新是其核心。 13 工业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工业设计本质就是对人类工作生活方式的设计,是为了人的工作、生活更加合理、便利、安全、健康,从而提升人类生活的质量。 工业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设计手段,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产品的使用过程遇到的问题,使之达到满足现代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最高目的,不断创造更加合理的、美好的生活方式。 工业设计原则包括:实用原则、易用原则、经济原则、审美原则、认知原则、社会性原则等。 1实用原则 实用性就是产品所具有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功能需求的特性。如水杯用以装水的功能,电饭煲用来煮饭的功能,电话拥有沟通交流的功能等。实用原则是工业设计的最基本理由,是工业设计的第一原则,脱离了实用功能,工业设计的对象——产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个方面。 现代设计的功能原则在包豪斯时期的大师及其后继者们所坚持的功能主义流派和思潮中得到充分的认同和高度的强调。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和理论代言人沙利文(Louis Sullivan)最先提出了“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包豪斯的最后一任校长,密斯·凡德罗曾断言:“好的功能就是美的形式”;国际第一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其《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写道:“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很显然,这些工业设计的宗师们都将功能提到了工业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位置。 2易用原则 易用是物与人之间一种关系的描述,指产品与使用产品的人之间是否和谐以及和谐的程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其定义为“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使用者实现特定的目标所依赖的产品的效力、效率和满意度”。 通俗地理解,易用就是产品是否好用和有多好用。易用性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使用环境中,产品的性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易学性,是指产品的使用和安装的难度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能够向使用者提供相关的服务支持; 适应性,是指产品对不同对象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使用态度,是指消费者对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疲劳、不适、干扰等不利因素的承受能力; 通用性,是指工业设计产品具有普遍适应性,能供所有人方便地使用,包括身体状况处于弱势的弱势群体。但不是所有设计都可以实现通用性。 3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在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设计物廉价美的产品,使人人都享受到工业设计带来的现代文明的成果。 经济性原则就是要坚持社会主流产品的非精英化、非贵族化的平民化设计方向和思想,坚持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理念,才可能设计出被社会大多数阶层所接受的物美价廉的产品。 经济性原则并非完全主张一味的廉价产品,提倡既要注意消费者利益,也要关注生产者的利益,只有照顾到生产者的利益,他们才有动力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推动,同时也只有保护消费者利益,人们才会购买工业设计产品,使产品得以良性循环。工业设计必须保证作为生产者的人和作为消费者的人都感受到工业设计带来的利益,在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4审美原则 审美原则是指设计时要考虑所设计的产品形式的艺术审美特性,使之具有恰当的审美特征和较高的审美品位,给使用者以美的享受。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让产品给予使用者美的享受,其包括产品的造型美、色彩美、结构美、材质美、肌理美、界面美等。其中,造型美是工业设计审美的基本任务,造型是设计的基本语言,任何产品都以一定的造型呈现给消费者,造型美是产品最基本的审美特性。 5认知原则 工业设计的认知性是指通过设计赋予产品的象征意义和语义,使得产品的使用者能够凭借自身的知识来解读、理解和认知产品。工业设计的认知性包括造型认知、材料认知、界面图像认知、结构认知、功能认知等。 6社会原则 艺术是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手工艺是以社会群体中极少的一部分人群为服务对象的,而工业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以社会大众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所以工业设计是有别于纯艺术、有别于手工艺作坊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工业设计从社会的环境中吸取资源与信息,所以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化、风俗等影响着工业设计,约束着设计,所以工业设计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它是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工业设计状况是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影响,从某个角度说,一定的社会造就了一定的设计。 14 工业设计的地位与作用 141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工业设计自诞生以来,对国家产业的兴衰、企业的成败起着巨大的作用。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其产生、发展就是一部设计史。从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20世纪20年代的“汽车式样”之争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流线型”汽车风靡全球;从雷蒙德·罗维设计的可口可乐瓶子造型和商标成为世界饮料的霸主到通用电气公司的普及型电风扇,再到IBM公司的个人电子计算机开创信息社会新纪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设计的突飞猛进到“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称霸世界第一的航空母舰、超音速飞机、波音客运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再从苹果电脑的发展,到如今苹果手机iPhone、苹果ipad遍及全球等,设计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新生活和新财富创造的源泉。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和腾飞,更是工业设计发展发挥作用的典型。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通过对西方产品进行模仿、分析开始,并派出大批青年到海外学习工业设计,使得自身工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强盛起来,并且精益求精,逐步形成自己“轻、薄、巧、小”的设计风格。在设计的巨大推动力下,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行列,其品牌丰田、本田、雅马哈、索尼、松下、东芝、三洋、三菱、尼康、佳能等相继成为世界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相机等流域独占鳌头,成为最尖端产品,引导着世界的消费潮流。 我们的近邻韩国,也是继日本之后迅速依靠工业设计发展起来的国家。韩国政府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背后推手,在政策上、经济上大力支持工业设计,培育三星、现代等大型航母级企业工业设计的孵化,在企业里建立工业设计学院,在海外设立工业设计公司,吸引各国工业设计人才,建立全球工业设计信息网络,创建了一个以工业设计引导产品研发的全新产品开发模式。凭借工业设计和基础研发,其三星电子的手机业务甩掉了诺基亚、摩托罗拉,赶超了日本的索尼、松下,正在逼近雄霸世界的苹果iPhone;三星平板电视业务也不断逼近日本的索尼、松下;现代汽车成为亚洲汽车的后起之秀,不断追赶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等。 意大利的家具设计以其概念创新、设计独特、工艺与材料领先等引领着当今世界的潮流,其米兰家具展成为世界家居行业的风向标,带动了全球家居行业的发展,其中工业设计起着巨大的作用。 142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源于工业大生产,它是工业大生产应运而生的,它是通过工业大生产为市场和用户提供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工业设计在企业中影响着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它促进企业产品的创新与提升,促进产品的多样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工业设计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设计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及其产品的命运。据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企业每投入工业设计1美元,其销售将增加2 500美元或更多;据英国相关资料表明,工业设计的投入产出比为1∶5,而依靠技术改造的投入产出比为1∶2;据日本日立公司统计数字表明,每增加1 000亿日元的销售额,工业设计的作用占51%,技术改造的作用占12%。由此可见,工业设计为企业带来了更高更显著的效益。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的成功和较高的利润,工业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设计的不断创新,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利益 企业通过工业设计的系统设计,从研发、制造、流通、销售、使用、回收等全过程进行产品的策划与创新,在保证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品孵化,给企业注入活力。工业设计通过外观设计、功能设计、色彩设计、结构设计、肌理设计等给消费者带来新外观、新功能、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和工作的效率,给消费者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财富。 2工业设计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线,提高其集体战斗力 企业利用工业设计的系统方法,对市场和自己的产品进行调研、分析和判断,策划梳理企业的产品线。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和人群进行产品的定位,制定出自己品牌的产品线,通过工业设计手段对产品线的空缺进行补充,完善自己的产品阵营,丰富产品类别和层次,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对象,提升整体的产品形象,提高品牌的集体战斗力。 3工业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与使用 每一次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革命,都是通过工业设计手段让其在市场上进行爆发呈现的。企业通过工业设计,充分分析市场和消费需求,研究产品基本结构、合理布局、使用方式,在结合人机工学的基础上,整合现有新材料、新技术,促进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新产品上的合理应用,将产品注入新的活力,让新材料新技术引爆市场。 4工业设计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未来无疑是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体现个性需求的时代。工业设计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用户研究手段,通过深入生活、解剖消费使用过程、了解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发现问题、创新解决办法等手段,发挥产品策划师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发挥设计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创新、发现和挖掘,构建新的概念产品,以全新的概念、独特的造型、新奇的构造特点和打破传统的使用方式来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 143工业设计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最根本的使命就是让人生活得更好,工作得更好,所以工业设计每开展一项新设计都要广泛地深入到生活中、工作中,了解人们遇到的问题,了解人们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当一项设计完成后,也必须回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去,让消费者去评价新产品、评价新设计,只有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人们对产品的物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而产品本身的具体形态语言、使用方式的合理性、色彩的心理感受、产品的安全性、结构的合理性、材料给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界面的互动性等,都将影响人的精神层面,在心理和生理留下评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工业产品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工业设计更重大的任务是研究产品带给人们的精神感受,即产品的精神价值部分。 工业设计不仅注重产品的“有形设计”,还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广泛的社会需求作为设计的基础,更加注重“无形的设计”。例如,产品的绿色环保设计,商品的生命周期设计,产品的人机工学设计,产品使用行为方式合理化设计等。 “以人为本”是工业设计的重要思想,工业设计的服务对象既包括一般人群,也包括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病人、婴儿、孕妇、老人等需要特别关怀的弱势群体。这些人由于生理、心理、智力的原因在生活上都会遇到特殊的困难,难以使用一般的产品,工业设计可以通过对他们生活、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进行各种无障碍的设计,如提供专用的老人手机、残疾人轮椅、婴儿车、病床等,满足各类弱势群体的不同层面的个性需求,为全社会服务。 15 我国工业设计现状 1认识不足,观念陈旧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设计的探讨与研究非常不够,存在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的现象正由于如此,国内对设计实质的理解存在偏差,上至主管部门,下至一般企业都认为设计仅仅是工程师外加 “美工”而已,这一现象导致长期以来对设计的评价仅限于从造型论造型,就线条谈线条,费力于“形式法则”或“美学规律”之类的探索,而放弃和遗漏了设计中一切与人相关因素的探讨,忽视解决 “人—产品—环境—社会”这一主要矛盾的研究。这种对设计观念的含混不清,同时也导致了我国设计发展道路的崎岖:一个阶段的 “包装”热,以为抓住了包装,就抓住了产品竞争的关键;一个阶段的“广告”热,以为多做广告,产品销量就会提高;一个阶段的“引进流水线”热,以为生产方式、加工方式的改进,产品的功能就可解决了。我们并非尽贬人之短,也并非反对包装、广告、反对引进流水线,而是认为这一阵阵的“热”潮掩盖了对设计实质的认识不足,没能将设计摆正位置,从社会与文化的深层中引申、寻找设计开发、发展的正确方法和道路。 2热衷仿造,创新不力 设计推广不够深入,致使许多企业、部门盲目追求产品数量与产值,事实上已经阻碍了我国产品走向世界,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许多企业 “急功近利” 为追求效益,不惜“抄袭”、“模仿” 外国的先进产品,重视了加工技术,而放弃了开发创新产品的创造性人才与技术力量培育。2014年4月,在世界钟表、珠宝行业最高级别的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博览会上,经努力中国七家国内钟表行业的佼佼者获得了入场券后,却因其中一家知名企业的产品设计大量仿造抄袭国外名牌手表的款式而遭到起诉不得入场;另有两家手表厂被劳力士起诉抄袭,还有一家因表带与某国际企业产品雷同均被处以罚款,使得我国钟表行业在国际上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在我国加入WTO后,更迫切地要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