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朴素: 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战略 从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的首府艾哈迈达巴德行驶250英里后,我们到达了罗摩克里希纳的纳加尔——一个位于沙漠里的小村落。我们的团队早在数月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一个广泛的旅行和调查项目,团队成员包括来自硅谷的管理咨询顾问、来自剑桥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以及明尼阿波利斯咨询和媒体公司(Minneapolis Advisory Boutique and Media Firm)的创始人。我们的目标是: 在印度等新兴市场发现新的能帮助西方企业度过艰难动荡时期的创新思路。 我们到古吉拉特邦去会见一个在印度管理学院(IIM,或称印度管理研究所)艾哈迈德巴德(Ahmedabad)分校的阿尼尔·古普塔教授(Anil Gupta)。1古普塔教授运营着小蜜蜂网(译者注: 一个草根创意网站),这是一个在全印度识别、记录和传播草根创新的非营利性组织。20多年来,小蜜蜂网建立的数据库已经拥有超过1万项来自草根创业者的发明,他们为当地紧迫的社会经济问题创造了巧妙的解决方案。古普塔教授建议我们去会见这些农村创业者中的一个。 当我们离开笔直的混凝土公路,进入一条坑坑洼洼、铺满碎石、越来越窄的小路时,气温升到了让人窒息的120华氏度。走出开着空调的吉普车,我们可以感受到沙漠的酷热。 曼苏克·帕拉家帕蒂(Mansukh Prajapati)在他的作坊外十分热情地迎接我们。2作为一个制陶工人,帕拉家帕蒂多年来一直在为了生产出更多耐用的陶制品而不断对黏土进行实验,其中很多成果都被他陈列在“实验室”外一间专门的房间里。我们十分感谢他在我们渴极了的时候提供了我们最需要的饮用水。我们早已喝光了所带的水,附近也没有任何的商店或售货亭可以补充。他走到附近的一个水龙头接了几杯水递给我们,带着一脸的自豪微笑着说: “喝吧,这是从我的冰箱里接出来的冷水。” 我们困惑且更仔细地看着我们面前的赤陶盒。除了一个玻璃的门和在底下的塑料水龙头,它完全由黏土构成。轻轻呷了一口这个冰水,我们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电线或电池,只有黏土。帕拉家帕蒂被我们的反应逗乐了,于是向我们解释这台名为“Mitticool”(mitti在北印度语中是“土”的意思)的黏土冰箱是如何工作的: 水从上面房室的墙壁上渗透下来,然后通过蒸发来使下面房室里的食物降温。这个冰箱并不需要用电,是一个百分之百可生物降解并且终生不产生任何废料的神奇发明! 但是这个发明者和他的个人故事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帕拉家帕蒂先生不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或惠而浦(Whirlpool)工作,他没有量子物理学的博士学位,也不是斯坦福大学的MBA。事实上,他甚至没有完成高中学业。他的研发实验室就是一间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黏土和在角落里摆着一台不起眼的烤箱的简易露天房间,比通用电气(GE)和惠而浦那种云集了数百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庞大园区相去甚远。 2001年,一场地震摧毁了帕拉家帕蒂所在的村庄以及周围的区域。在看到当地报纸的一个关于灾害损失的报告时,他注意到一个题为 “穷人的冰箱坏掉了!”的图片,图片上面展示了一个被打碎的瓦罐,村民通常用这种瓦罐来取水并保持水的清凉。虽然报纸称之为冰箱是在开玩笑,但却激发了他的第一个灵感。他想: “为什么不用黏土来为村民制造一个看起来跟普通冰箱一样却更便宜而且不消耗电的真正的冰箱?”包括帕拉家帕蒂所在村庄的大部分人在内,超过500万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可靠的电力。3在一个水果、蔬菜和乳制品只能断断续续供给的沙漠里的小村庄,如果拥有一台自己的冰箱,将能够为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影响。 凭着制陶工人的专业素养和直觉,帕拉家帕蒂明白这个想法是可行的。他实验了几个月后终于做出了Mitticool的可行版本,他开始将其出售给自己村里的人。这个花费大约50美元的冰箱一开售就大受欢迎。帕拉家帕蒂不知疲倦地工作来改进设计,Mitticool的销售也扩展到印度全国,并进一步销往国际市场。现在他的Mitticool已经无法跟上日益增长的需求了,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快速扩大规模。 然后,他有了第二个念头。为什么不把陶器制作从手工工艺转变为工业过程?他可以将他的制陶传统经验和批量的现代化生产模式结合起来,从而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帕拉家帕蒂首先开发了一个全新的、更有效的黏土处理方法。然后他开始训练村里的妇女使用这些工业制陶技术,而后再聘请她们到他的新工厂工作。很快,一个“迷你的”制陶工业革命在这个偏远的印度村庄里开始了。 Mitticool黏土冰箱是帕拉家帕蒂在他的工厂里批量化生产的第一个产品。他很快又生产出了一些同样以黏土为原材料的产品,如售价只要2美元却比其他一般的炒锅更能持久保热的不粘煎锅。因为他一个人和他的一个想法就成长出了一个朴素而成果丰富的企业,他不仅在本地雇用了大量的员工,还在印度和国外拥有大量消费群体。帕拉家帕蒂这些突破性的创新用更少的成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这也为他赢得了包括印度总统在内的世界各地人民的赞誉。最近《福布斯》杂志将他评为最有影响力的印度农村的创业者之一,只有对民众生活产生较多影响的极少数创业者才能获此殊荣。4 朴素: 凑合出巧妙解决方案的大胆艺术 Mitticool黏土冰箱是一个在逆境中出现的想法,展现了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将匮乏转换为机遇。结合有限的资源和永不言败的态度,加上对乡邻同情和为同胞解困的激情,帕拉家帕蒂想出了一个能改善古吉拉邦特及更远地方的生活的巧妙的解决方案。他不仅生产了一个廉价而有效的冷却装置,而且为几十个未受良好教育的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这样做,他既推动了所在社区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又确保了他自己企业业务的可持续性。帕拉家帕蒂体现了真正的jugaad精神。 Jugaad是一个印度方言,它大概可以翻译成“一种独创的修理措施或者是一种源自小聪明或机智的简易解决方法”。在此,我们将其译为“朴素”。简言之,朴素(jugaad)就是一个面对难题时的独特的思考和行动方式,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发现机会并且用简单灵活的方式临场解决问题的大胆艺术,是关于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事情的智慧。(更多关于朴素的文章和视频详见网站: JugaadInnovation.com) 朴素几乎被所有的印度人熟练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运用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朴素式的应用包括发现日常物体的新用途或利用日常用品发明新的实用工具。前者如充斥在印度人厨房中并被当作干菜或调味品器皿的可乐瓶子(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 后者如用板车装上柴油发动机拼成的简易卡车(有趣的是,在印度旁遮普语中,jugaad这个词最初就是用来描述这样的简易卡车的)。 “朴素”这个词也适用于任何巧妙地“利用规则”的方法。比如,印度几百万部的手机用户利用通话记录中的“未接来电”与约定好解释规则的通话对象互相传递信息: 将它看作免费的短信。举个例子,你的拼车伙伴在早晨给你一个“未接来电”告诉你他刚刚离开家过来接你。5因此,朴素对有些人来说带有轻微的负面内涵,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朴素式的创新精神被几百万的印度人完全合法地用来机智地解决日常问题。 在本书中,我们深入研究了数千位创造性企业家以及企业在践行朴素精神创造性地解决他们所处的一些关键的社会经济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节俭和灵活的思想。在像曼苏克·帕拉家帕蒂这样的朴素式创新者看来,像缺少电力这样的严重困境对他们而言不是一种不可跨越的障碍,而是一个去创新和克服这些限制的机遇。 朴素式的创新精神并不局限于印度,它也被广泛实践于像中国、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中,那里的创业者们同样也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发展。巴西人用他们自己的词来描述这种方法——“gambiarra”6,而中国人则把这个称为“自主创新”。7肯尼亚人提到它时叫“jua kali”。8法国人也有个词叫“Système D”。9在本书中我们将会简要地介绍来自阿根廷、巴西、中国、哥斯达黎加、印度、肯尼亚、墨西哥和菲律宾等国的朴素式创新企业家,以及其他地方的已经创造出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当地民众所面临困扰的创业者们。我们希望通过揭示这些朴素式创新者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来发现可供西方国家学习的宝贵经验。 西方的朴素精神 虽然朴素式创新是目前新兴市场创新的主要形式,但在西方,它却只是在个别事件上得到了一些体现。尽管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百战天龙》(MacGyver)使得美国式的朴素精神流行起来,这种美式朴素精神也被称为美国式的机智(Yankee ingenuity),但今天却很少有西方公司真正践行朴素精神。10尽管如此,朴素也已经是西方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革命时期,朴素风格的创新者们用他们的灵活思维推进了像美国这样的西方经济体的发展。 举个例子,1831年一个自学成才的弗吉尼亚农民——塞勒斯·麦考密克(Cyrus McCormick)发明了联合收割机。这台收割机的出现使得那些农民们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也解决了当地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麦考密克出生于1809年,当时有超过80%的美国人从事农业劳动(到了1970年这个数字降到了只有4%)。11在19世纪早期的美国,农民都是手工收割,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麦考密克的父亲希望农民们的生活可以过得轻松一点,所以他花了28年的时间去研究怎样造出一台可以自动收割粮食的机器,但他在多次失败以后放弃了。后来年仅22岁的儿子接过了他的未竟事业,开始自己鼓捣这个机器,想让它运作起来。他把自己家的粮仓作为临时的工作室,并且花了数周时间,用有限的资源和手工做的零件改进自动收割机的设计。最终在1831年,他发明出了有效且外形美观的收割机,这台收割机能够抵过使用镰刀工具时5个农民的收割量。12 收割机并不是塞勒斯·麦考密克的首个发明。尽管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但他在15岁时就发明出了更轻便的手工收割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在收割和割后堆放工作上效率更高,几年以后他又发明了两种新型的犁。19世纪的美国在遭受着资源匮乏问题的同时也蕴藏着大量的机会,当时有很多像塞勒斯·麦考密克这样的有朴素式精神的创新者们,他们用自己的发明创造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13 然而,联合收割机这个塞勒斯·麦考密克最著名的朴素式的发明并没有迅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他周围的农民习惯于手工收割庄稼,所以一开始对于这种不熟悉的新机器是否有效产生了巨大的怀疑。麦考密克努力了很多年去卖他的收割机。他率先尝试了口口相传的营销方式,并且用这种极具朴素式思想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他让少数的第一批顾客去向其他潜在的客户推荐他的收割机,最终,收割机的销量上来了,然后麦考密克把它的产品生产搬到了芝加哥的一家工厂里。他的收割机销量越来越好,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奠定了许多销售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实践基础,比如,评价客户的信誉水平并据此来为他们提供一个退款保证(对产品不满意可以退款),现在这已经成为西方工业企业的行业标准。麦考密克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技术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者。虽然他的人生遭遇了种种逆境——从工厂失火到商标之争,但是他每次总能在逆境中绝地反击重新站起来。他的朴素式发明增加了美国从农业劳动转向工业劳动的人数,同时也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4 在这些早期的美国朴素式的发明者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了。出生于一个清教徒家庭并且有9个兄弟和7个姐妹的富兰克林,经历过资源匮乏的日子并由此养成了节俭的美德。15在他只有10岁的时候,他就从学校退学了。退学后的他到父亲开的卖蜡烛和肥皂的小店中帮工以贴补家用。早些时候,面对当时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他就开发出了用有限的资源组成巧妙而简朴的方案来解决问题的窍门。富兰克林传奇的智慧来源于他对周围人天生的感同身受。在他代表性的实用发明中,有一个叫作“富兰克林炉”。16在18世纪,美国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用效率低下的壁炉来取暖,因为这种壁炉产生的大部分热量都随烟雾从烟囱里排了出去。同时这种壁炉也很危险,因为它产生的火花很可能引发火灾而迅速吞没木制的房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富兰克林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炉子,一个朴素式的创新,这种炉子在前面装有一个简单的帽罩,并在后面设计了一个风箱。这种新型的炉具通过对烟道的改造大大提高了加热的效率,相对于改造前,用不到75%的木材就能产生超过原来两倍的热能。17“富兰克林炉”体现出了“低投入高产出”的精神。作为开源技术的早期倡导者,富兰克林拒绝为自己的设计产品申请专利,且表示他发明效率更高的炉具并不是为了谋取利益而是出于利他主义。他希望所有的美国人能够从他的发明中获益。事实上,富兰克林从未为他的发明进行商标注册。在他的自传中,他写道: “享受从他人发明创造中获得便利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任何一个发明能够服务他人而感到高兴,因此我们应该免费并且慷慨地这样做。”18作为一系列朴素式创新的发明者,富兰克林的创新总是包罗万象的。他的巧妙却简单的发明如避雷针、双光眼镜、马车里程表等整体上提高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19世纪以及20世纪早期,从富兰克林到麦考密克再到怀特兄弟,这些包括了美国的开国元勋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民、工业先驱和科学家们的创新者们,是朴素精神在西方历史上的实践者。这些出色的创新者们促进了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同时也为此后持续数十年的美国经济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逐渐失去了这种朴素精神。他们成熟起来并且进入后工业时代,人们更加注重系统化的、可预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种作为朴素精髓的即兴的创造方式相对于当下更加正式化、机构化的创新方法显然已经退居二线。 西方是怎么失去朴素式创新的 在20世纪,随着北美和欧洲的经济扩大,西方企业开始将其创新能力制度化,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它们专注于管理创新,就像管理任何其他的商业活动。这种工业化的创作工程主导的结构化创新方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大的预算、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对知识访问权的控制。 但是这种帮助西方公司在20世纪下半叶变得非常成功的结构化的创新方法在快节奏和波动性的21世纪有三方面明显的局限: 太耗费金钱和资源; 缺乏灵活性; 是精英主义并且与世隔绝的。 结构化的方法太昂贵并且耗费资源 西方公司已经开始相信它们的创新系统会像工业系统一样——如果获得更多的输入(资源)将产生更多的输出(发明)。因此,结构化的创新引擎是资本密集型的。它需要充足的财政和自然资源的支持,即便是在这两者都非常稀缺的时候。它按照“以多换多”的思维进行设计,即公司向客户收取高额费用来精心设计需要昂贵的开发和生产成本的产品。例如,世界上在创新方面投资最多的数千家公司,它们大多是西方公司,仅2010年花费在研发上的费用就高达550000000000美元(是的,这是550亿美元!)。19但是它们从这些花费中得到了什么回报?根据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的调查,回报并不多。调查发现,西方企业投资最多的三类研发项目是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医疗保健、自动化。它们不顾高额的研发投资,一心想获得源源不断的开创性的发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你的公司在研发上的费用与它在开发和营销产品上是否产生显著经济回报之间只存在弱相关。直截了当地说,钱不一定能买到创新。相应地,一份博斯公司的报告上印有一张穿着T恤看起来沮丧的首席执行官的照片,T恤上写着: 我们花了20亿美元用于研发,但我们只得到了这个糟糕的T恤。标题说明了西方企业领导人面临的烦恼,一方面是巨大的财务限制,另一方面就是来自股东要求经济增长的极大压力。20 医药行业是一个“越大越好”的研发策略凸显乏力的代表。大型制药公司在研发上的费用支出从1995年的150亿美元增加到2009的450亿美元。21然而,从1997年起,每年推出的新的药物数量已经下降了44%。22而在2011—2016年药物的专利价值高达1390亿美元,所以这对于大型制药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23更复杂的情况是,因为公共医疗费用的失控,甚至因为5000万美国人继续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险,美国的大型制药公司正遭到越来越多来自政治家和公众的强烈反对。 医药行业并不是一个例外。美国汽车行业仅在2007年就花了160亿美元在研发中。24但是,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在满足全球的节俭消费者要求提供更多紧凑、节能和环保的汽车方面,仍然落后于日本、韩国、德国,甚至中国和印度。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和福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经在持续下降,从1988年的70%降至2009年的44.2%。252008年12月,资金紧张的汽车制造商只能向美国政府申请了一项价值34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来保障企业员工医疗健康费用、防止破产和大规模裁员。26自 2009年12月起,美国政府援助“三巨头”820亿美元,其中620亿美元给了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这两个汽车制造商都申请了破产保护)。27 结构化的方法缺乏灵活性 随着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西方的企业已经不愿意在创新方法上冒险。它们已经采用了标准化的商业流程,如“六西格玛”管理模式(“Six Sigma”,一套综合的管理技术,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旨在减少产品缺陷并提升经营效率)和“阶段性分析”(stage gate analysis)法,来管理并且控制它们的创新项目。这些结构化的流程将大大减少不确定性和失败的风险,从而使得整个创新以及研发过程无论在执行还是结果部分都变得可预测。然而这些结构化的商业流程与方法并不能提供给企业那些在快节奏与多变的世界中所需要的灵活性与多变性。 让我们从六西格玛模式这个著名的管理策略说起。它由摩托罗拉公司于1986年率先提出,而且还被包括通用电气公司和波音公司等在内的一些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视为企业运营的信条,六西格玛是一系列旨在通过消除缺陷来提高质量的方案。随着六西格玛方案的实施,根据统计数据预计,将近99.99966%的产品能够避免出现生产缺陷。当你在一个可预测的环境进行大规模的小部件生产,并且在寻求制度化的“千篇一律”时,六西格玛将会派上大用场。但是,六西格玛就像一件紧身衣: 一旦穿上它,你就被捆住了,当事情开始改变,你也不能够有所行动(更别说是自由地施展了)。28 像六西格玛这样的建立在稳定和可预测过程基础上的项目,无法适应企业需要的快速变化。例如,企业需要不断寻求大规模定制产品和服务,还需要不断满足日益增加的不同的、挑剔的客户需求以及需要跟上技术的发展等。更糟糕的是,正统的六西格玛文化会淘汰“积极的越轨”(positive deviance)行为——一种由公司里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员工,使用非常规和违反直觉的方法来解决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商业问题的策略。29但是,正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其《异类》(Outliers)一书中所指出,“积极的越轨”行为和观念正是推动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形式。3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3M的首席执行官——乔治·巴克利(George Buckley),在公司内部削减了部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举措,以达到重振创新的目的。正是在3M,曾有一个叫阿特·弗赖伊(Art Fry)的异类,偶然间发明了现在仍不可或缺的便利贴。巴克利指出: “发明实质上是一个无序的过程。你不能把六西格玛的流程强加给它,然后说‘好吧,我在发明方面落后了,因此我会安排自己,在周三想起三个好的想法,在周四、周五想起两个’。创造力不是这么工作的。”31 结构化的方法是精英主义的和狭隘的 纵观整个20世纪,西方企业建立了大型的研发实验室,聘请了大量的顶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