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185*230 92.5%第一章国际收支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国际收支概念及特点。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和记账方法。 3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4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的含义及判断方法。 1国际收支的概念。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及记账方法。 3国际收支贸易收支差额、经常收支差额、基本收支差额、综合收支差额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4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与均衡的判断方法。 国际金融 www.euibe.com 第一章国际收支基础知识 www.euibe.com 第一节国际收支概述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非居民的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从国际收支的概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国际收支叫收支,但其记录的是经济交易,尽管有些经济交易并没有产生货币收付,如易货贸易,也需要折算成货币记录下来。经济交易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对等原则的交易和非对等原则的交易,具体来说包括五种:商品劳务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易、商品劳务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易、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易、商品劳务的无偿转移、金融资产的无偿转移。 第二,这种交易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居民与非居民是按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中心划分的,如果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中心在驻在国,则其为驻在国的居民。如果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中心在驻在国之外的国家,那么该经济主体是驻在国的非居民。这是质的标准,如果量化的话,则以一年为界,经济主体在驻在国居住满一年为驻在国的居民,未满一年为驻在国的非居民。当质的指标与量的指标有分歧时,以质的指标为准。如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即使其在美国居住满一年,但未在美国形成经济利益中心,其仍为中国的居民。再比如说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其利益来自所有成员国,所以无论它的机构设在哪个国家,都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第三,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的交易,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是流量的概念。要想知道一国某一时点上的对外债权债务情况,需要看国际投资头寸(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它反映了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余额。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1]一、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账户,并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统计报表。 由于数据来源于各种渠道,如海关、金融机构、企业等,所以只能提供一个实际交易的估计值。 不同国家所采用的格式有较大差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在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手册》里提供了一套编制指南,并以标准格式公布其所有成员国的国际收支。 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 尽管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会根据本国需要而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均由经常账户以及资本和金融账户组成。 (一)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经常账户反映实际资源在一经济体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换和转移,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账户。因为该账户所包括的项目属一经济体经常性的经济活动,所以称作经常账户。经常账户是以借贷方的总额来记录的,它包括以下子账户: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1货物(goods) 货物即有形贸易商品,记录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包括一般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根据国际收支的编制原则,记录时间应与货物所有权的变更时间一致,即以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为准。所以货物按离岸价(FOB)计价,其从属费用(如运输费、保险费等)计入服务账户。 (1) 一般货物:包括大多数可移动货物的进出口。一般情况下,可移动货物的所有权都发生了变更。 (2) 用于加工的货物:包括所有运到国外加工的货物的出口及再进口。 (3) 货物修理:包括向非居民提供的或从非居民那里得到的船舶和飞机等上面的货物修理活动。 (4) 各种运输工具(如飞机、船舶等)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包括居民或非居民从岸上采购的所有货物(如燃料、给养、储备和物资等)。 (5) 非货币黄金:包括不作为货币当局储备资产(货币黄金)的所有黄金的进出口。非货币黄金等同于其他商品,可细分为储藏手段的黄金和其他用途(如工业用)的黄金。 2服务(services) 服务即无形贸易商品,记录服务的出口和进口,包括以下项目。 (1) 运输服务:包括所有运输工具以各种形式(如空运、海运等)提供的客运、货运和其他辅助性服务。 (2) 旅游服务:包括非居民因公或因私在另外一经济体旅游期间所获得的货物和服务。 (3) 通信服务: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各种通信交易,如邮政、信使和电信服务等。 (4) 建筑服务: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提供的建筑和安装工程。 (5) 保险服务:包括居民保险企业向非居民或非居民保险企业向居民提供的各种保险,如(进出口)货物保险、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等。还包括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 金融服务: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金融中介服务(如佣金、信用证、金融租赁、外汇买卖等的收费)和辅助性服务(如金融市场操作和管理服务以及证券保管服务等)。购买IMF资金的服务费(如为IMF备用信贷和中期贷款下尚未拨付的资金所支付的承诺费)列在此项目下。 (7)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提供的有关硬件咨询、软件安装、信息服务(如数据处理、数据库和新闻社)以及计算机与其他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8)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包括经批准使用无形、非生产、非金融的资产和专有权(如商标、版权、经销权、制造权等);通过特许安排使用已生产出来的原件或原型(如手稿和胶片等)。 (9) 其他商业服务: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提供的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各项服务、经营租赁服务、其他商业、专业、技术服务等。 (10)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包括声像和有关服务(如电影胶片或录像带、收音机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音乐录制);其他文化娱乐服务(如与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服务)。 (11)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包括各种政府部门(如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开支)或国际和地区性组织(如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交易)有关的但未列在以上项目中的所有服务。 3收入(income) 收入记录因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所有要素报酬收入-所有要素报酬支出=净要素收入(net factor payment,NFP)。收入账户下设“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个子账户。 (1) 职工报酬:记录劳动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引起的劳动报酬收支,即个人在非居民经济体为该经济体居民工作而得到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水和福利,如一经济体居民向边界工人、季节性的短期工人、使馆的当地工作人员等支付的劳动报酬。 (2) 投资收入:记录金融资产在国际间流动引起的收支,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或支出,包括直接投资收入(如股本收入:红利、利润和再投资收益;债务收入:利息)、证券投资收入(如股本收入:红利;债务收入:利息)和其他投资收入(如贷款利息等)。这里记录的是各项投资的收益,不包括本金。 4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 转移即无偿给予。反映一经济体居民与非居民实际资源或金融资产的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政府捐赠和赔款等)及其他部门的转移(如工人汇款、私人的捐赠等)。 (二) 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资本和金融账户反映一经济体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金融资产的流动,即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资本流出表示本国对外资产的增加或本国对外负债的减少;资本流入表示本国对外资产的减少或本国对外负债的增加。与经常账户不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各个项目并不是以借贷方的总额来记录的,而是以净额来记录的。这是因为以总额计算的交易数据通常不易获得,而且它对国际收支的分析并不重要。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设“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个子账户。 1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1) 资本转移(capital transfer)。它包括以下三项转移: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如建筑物、交通、医院和通信设备的转移,但武器等军事设备的转移按惯例归入经常转移);②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如现金形式的投资捐赠);③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即全部单向转移中除了经常转移以外的转移,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各级政府的转移,主要为债务减免;其二为其他部门的转移,主要为移民的转移和债务减免。 资本转移与经常转移的区别:资本转移导致交易一方或双方资产存量发生变化,通常规模较大,而且不是经常出现的;经常转移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并且影响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也就是说,经常转移减少了捐助者的收入和消费,扩大了受援者的收入和消费。 (2)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它主要包括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以及租赁合同或其他可转让合同等)的交易。 2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金融账户反映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大项目。各项投资的收益已记录在收入账户中,这里记录的是本金交易。 (1) 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反映投资者为拥有对非居民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投资。直接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投资者的目的是控制该企业并获取长期利润。直接投资可以采取三种形式:①直接在国外建立企业;②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的股票;③投资利润再投资。直接投资包括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和其他资本等投资。 (2)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反映一经济体投资者为取得一笔预期的货币收入而对非居民的证券进行的投资,包括股本证券(如股票)和债务证券(如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派生金融工具)的投资。中长期债券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无期限的政府或私人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是指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短期金融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等;派生金融工具是指从传统金融工具(如货币、外汇等)中衍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如期权、期货等。与直接投资不同,证券投资者的目的不是控制某一企业,而是关心其投资资本的安全和短期收益。 (3) 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包括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外的金融资产交易,如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其他资产和负债(如各种应收款和应付款等)。 (4) 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包括一经济体货币当局认为可以用来平衡国际收支或在某些情况下满足其他需要的各类资产的交易。这类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和其他债权(如商业银行持有的但置于货币当局控制之下的资产)。 除了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外,国际收支平衡表还存在一个错误和遗漏账户(error and omissions account)。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的,因此,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借方总额应与其贷方总额相等。但由于人为和客观的原因,实际上二者的数值通常是不相等的,不是表现为净借方余额,就是表现为净贷方余额。基于会计上的需要,就要人为设置一个账户来加以平衡。错误和遗漏账户就是为了平衡这一差额而设置的,若以上所有项目加总后得出的是净借方余额,则错误和遗漏账户就将这一差额列入贷方;反之,若以上所有项目加总后得出的是净贷方余额,则错误和遗漏账户就将这一差额列入借方。 产生错误和遗漏的原因主要有:①资料来源渠道不同。如有的资料来自海关统计,有的资料来自银行报告。若一笔贸易当年出口,但第二年才收回货款,这样,海关当年已做了出口统计,但银行当年账上却没有这笔收入。②数据收集不全面和不准确。有人为的和客观的原因,如一些非法交易者(走私、逃税、骗税等)故意虚报数据,一些数据来自估算,有的数据需保密、不宜公开等。 小练习:以下经济交易应属哪个账户? ①某人将100万元借给外国人,到期获得10万元收益;②某人在外国购买了一块土地(房屋),价值80万元,这块土地(房屋)每年可获得稳定租金收益5万元;③某人到国外旅游购买的物品和劳务;④某国银行(轮船公司)向外国人提供的银行(运输)服务;⑤某人定居外国以后,定期向本国的父母邮寄生活费;⑥我国获得的美国(日本)政府的赔款;⑦我国政府(向世界银行、外国政府)的借款;⑧我国企业在日本发行武士债券;⑨我国中央银行把在美国的美元存款出售给美国中央银行;⑩日本商人把他在美国的存货卖给美国商人;某国公司买下外国的一座厂房以及所需的原料和劳动力,以便开设它的子公司;某国大使馆支付给雇佣的当地工作人员工资。 三、 记账 (一) 记账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的记账原理是复式记账法,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具体来说,就是每笔交易都由两笔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一账目称为借方,以“—”表示,另一账目称为贷方,以“+”表示。大多数交易属互换,因此只需在借方和贷方各记一次等值的数额即可,当经济交易属于转移,即交易项目只有一方时,就需设立转移项目加以平衡。 根据复式记账法,记入借方的项目是: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记入贷方的项目是: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 对于这一记账原理,有两个便于记忆的经验法则。 (1) 凡是引起本国对国外货币支出的经济交易记入借方,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经济交易记入贷方。 (2) 凡是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记入借方,凡是引起外汇供给的经济交易记入贷方。 (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的记录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项目记录如下。 1记入借方的项目 (1) 货物与服务的进口。 (2) 本国向外国支付的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3) 本国对外国的转移(包括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 。 (4) 本国增加对外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5) 外国减少对本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6) 储备增加。 2记入贷方的项目 (1) 货物与服务的出口。 (2) 本国从外国获得的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3) 外国对本国的转移(包括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 。 (4) 外国增加对本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5) 本国减少对外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6) 储备减少。 具体见表11。表1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的记录 项目贷方(+)借方(-)差额经常账户经常账户收入经常账户支出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出口进口货物账户差额服务出口进口服务账户差额收入收入支出收入账户差额经常转移收入支出经常转移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流入资本流出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流入流出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流入流出金融账户差额直接投资外国对本国的投资本国对外国的投资直接投资账户差额证券投资外国对本国的投资本国对外国的投资证券投资账户差额其他投资外国对本国的投资本国对外国的投资其他投资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储备减少储备增加储备资产账户差额 (三) 记账实例 下面我们以本国为例来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法,并编制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 本国企业用海外银行存款进口价值为50万美元的货物。 进口意味着实物资产的增加,应记入借方;海外银行存款归于其他投资账户下,其减少意味着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应记入贷方。因此,这笔交易可记为: 借方贷方 货物进口50万美元 海外银行存款50万美元 (2) 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花费了约1万美元现金(需兑换为本币)。 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属服务出口,应记入贷方;现金(即货币)归于其他投资账户下,其增加意味着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应记入借方。因此,这笔交易可记为: 借方贷方 货币或其他投资1万美元 服务出口1万美元 (3) 本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50万美元向外国提供无偿的食品与医药援助。 外汇储备减少,应记入贷方;本国对外国转移,应记入借方。因此,这笔交易可记为: 借方贷方 经常转移50万美元 官方储备50万美元 (4) 本国居民用海外银行存款5万美元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证券,属对外资产增加,应记入借方;海外银行存款减少,属对外资产减少,应记入贷方。因此,这笔交易可记为: 借方贷方 证券投资5万美元 海外银行存款5万美元 (5) 外国企业用价值500万美元的设备投资本国企业。 设备的增加意味着货物进口,属于对外资产的增加,应记入借方;外国增加对本国直接投资,意味着对外负债的增加,应记入贷方。因此,这笔交易可记为: 借方贷方 货物进口500万美元 直接投资500万美元 (6) 本国企业将海外投资所得利润200万美元用于当地再投资。 海外投资利润归于收入项目,将其用于对外投资,一方面表明投资收入项下的资产减少,应记入贷方;另一方面又表明本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即对外资产的增加,应记入借方。因此,这笔交易可记为: 借方贷方 直接投资200万美元 海外投资收入200万美元 现在,我们把以上六笔交易编制成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见表12。表12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万美元 项目贷方(+)借方(-)差额1经常账户-399货物50+500-550服务1+1收入200+200经常转移50-502资本和金融账户+399资本账户金融账户直接投资500200+300证券投资5-5其他投资50+51+54官方储备50+50总计8068060 四、 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 (一) 理论上的概念和判断 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将国际收支的所有交易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大类。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又称事前交易,是指出于经济利益的动机或其他目的(如制裁或报复等)而主动进行的交易,如主动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又称事后交易,是指出于平衡国际收支的动机而被动进行的交易,如为平衡国际收支而引起的官方储备的变动、官方的短期资金融通等。 国际收支均衡(equilibrium)是指自主性交易的收支大体相等时的国际收支状态。国际收支不均衡(disequilibrium)是指自主性交易的收支不相等时的国际收支状态。若收入>支出,则国际收支为顺差或盈余(或入超)(surplus);若收入<支出,则国际收支为逆差或赤字(或出超)(deficit)。 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的判断:我们可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画一条线,线上放上所有的自主性交易,线下放上所有的调节性交易。那么,当线上差额为零(或线下差额为零)时,则国际收支均衡;当线上差额>0(或线下差额<0)时,则国际收支盈余;当线上差额<0(或线下差额>0)时,则国际收支赤字。 (二) 实际中的概念和判断 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自主性交易不平衡时,会引起汇率发生变动,官方就必须通过增减外汇储备或向国外借款来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因此,在固定汇率制下,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的区分是比较清楚且有意义的。但在浮动汇率制下,这种区分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没有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政府短期借贷和储备变动反映出来的是货币当局主动进行外汇干预和积极性投资的政策意图,所有的交易都可视为自主性交易。因此,运用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来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均衡便失去了现实意义。 实际中的判断如下。 (1) 汇率是否变动。在浮动汇率下,政府没有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所以官方储备可以保持不变。但如果市场上的汇率出现了上下波动,则说明外汇供求存在缺口,表明该国国际收支失衡。 (2) 外汇储备是否变动。储备变多为顺差,储备减少为逆差。储备的变动体现了一国国际收支自主性交易存在缺口,为了防止汇率变动对本国的不利影响,政府动用国际储备进行了干预。 (3) 外汇管制是否变严。即使一国国际储备没变、汇率没变,也不能代表该国国际收支均衡,还要看外汇管制、贸易管制的情况。如果外汇管制变严,说明该国国际收支逆差,因为自主性交易入不敷出,政府加强了对外汇流出入的限制。 五、局部账户差额分析 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对各局部账户差额的分析,局部账户差额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某个局部账户或科目的贷方额减去借方额后得到的差额。可以说,每个具体的科目都有一个差额(参见表11)。下面我们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几个重要账户进行说明。 (一) 贸易账户差额(trade account balance) 贸易账户差额是指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是衡量一国实际资源转让、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反映一国的创汇能力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贸易收支占国际收支的比重较大,且数据易于收集,能够比较快地反映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因此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 (二) 经常账户差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 经常账户差额是指贸易账户差额加收入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收支之间的差额,反映大多数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的交易差额,即实际资源或金融资产在国际间的转让净额。由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主要依赖自有实际资源的数量,因而这一差额也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增长能力。另外,经常账户差额还是反映一国储蓄和投资水平的重要指标。加之经常账户差额比贸易账户差额反映全面,其状况决定了国际收支的实际差额,因而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衡量国际收支的最好指标之一。 要说明的是,当经常账户为盈余时,会引起资本的净流出或官方储备的增加;当经常账户为赤字时,会引起资本的净流入或官方储备的减少。 (三)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是指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收支之间的差额。若错误和遗漏账户差额为零,则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与经常账户差额二者必定数额相等,方向相反。即若经常账户为赤字,则资本和金融账户必为盈余。这意味着一国可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因此,经常账户中实际资源的转移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金融资本的流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经常账户差额的分析与对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的分析是相对应的。 (四) 综合账户差额(overall account balance) 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差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若错误和遗漏账户差额为零,则综合账户差额与官方储备账户差额二者必定数额相等,方向相反。因此,综合账户差额反映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储备持有所造成的压力。当综合账户差额为盈余或赤字时,就要通过增加或减少官方储备来加以平衡。综合账户差额的状况直接影响该国的汇率稳定,而官方储备的变动又会影响一国的货币发行量,因此,综合账户差额非常重要,IMF就倡导使用综合账户差额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在固定汇率制下,官方有义务动用储备来维持汇率水平和平衡国际收支,因此,这一差额是很重要的;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官方不必动用储备来干预汇率波动和平衡国际收支,因此这一差额的重要性在浮动汇率制下有所下降。但这一差额反映最全面,因此现在被运用得最多。 (五) 错误和遗漏账户差额(error and omissions account balance) 错误和遗漏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之间的差额。错误和遗漏账户是国际收支账户的一个平衡账户,其数额的大小可以反映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也可反映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出现持续的、规模较大的、同方向的误差时,常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如,企业为了骗取出口退税而高报出口,就会形成出口数额过高而资本流入过低,由此造成经常账户差额的贷方余额大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的借方余额,从而形成错误和遗漏账户的借方余额。反之,走私、资本外逃等造成的误差也会反映在错误和遗漏账户中。根据IMF的经验统计,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如果错误和遗漏账户差额超过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则该国国际收支就显示有资本外逃的可能。因此,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对错误和遗漏账户差额的分析。 上述五种账户差额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