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花果山的山大王——飞龙在山 水帘洞的长治久安 我们再来看第三回,题目是“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我们主要看 “四海千山皆拱伏”这一节,就是说,花果山乃至傲来国的众生,都归顺于孙悟空了。 这里讲到孙悟空学法回来,也算是荣归故里,回来后不但收服了一个水帘洞,还得了一口大宝刀,所以天天带着自己的群猴“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他回来后,不但操演自己的部下,操演自己的兵马,而且这个操演有进有退,有进攻有防守,怎么样安营下寨,用什么武器……就这样“顽耍多时”,到底多少时间?一句话就把时间带过去了。 “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本来操演的时候热热闹闹,此时作者写了动态中的操演,又要写静态中的思考。动起来是“终日乾乾”,静下来则“夕惕若厉”。什么叫夕惕若厉?就是晚上静下来的时候,便“吾日三省吾身”。他是怎么“三省”自己的呢?他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请注意:“乾卦”中那句爻辞说:“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表层有昼夜上的区别,深层则是阴与阳、动与静、显与隐、进与退的区别,千万不可拘泥于文字表面。 你看,他又有忧患意识。他是走上步,看下步;走一步,看三步。每到关键时候,他知道想什么。我常说,想得好,才能做得好。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如果连想都想不到,如何知道怎么做呢? 孙悟空现在是一个头领。作为一个头领、一个主管、一个部门经理、一个领导,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国家首先考虑的是国防问题,这是大事。前面,他只是考虑了个人的长生不老;现在呢?他要考虑一个团队的长治久安。 “众猴闻说,个个惊恐”。你看,孙悟空又生忧虑——想到了。只要想到了,他就不会有惊恐。众猴没有想到,被他这么一说,所以惊恐。这个惊恐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没有忧患意识,所以就没有心理准备;没有心理准备,就是被动地混日子。这里又有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心经》上说:“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什么是颠倒梦想?与客观规律相违背,就是颠倒梦想。孙悟空所想的,是很客观的问题,不是颠倒梦想,是他该想的问题。所以,众猴说:“大王所见甚长,只是无处可取。” 正说间,有四个老猴过来了,他们提出了建议。你看,孙悟空很能听取大众的意见。“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他们说,从这座山向东去,有二百里地水面,那个地方是傲来国的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就是工匠)。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你看,这四位老猴很老练,知道这些消息。悟空闻说,满心欢喜道:“汝等在此顽耍,待我去来。”他又是说做就做。 二百里地对孙悟空来说不算什么,很容易就到了。孙悟空看到那个城池里面,“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悟空心中想道:‘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他就捻起诀来,念动咒语,向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飞沙走石”。 这一个飞沙走石,吹得“三市六街,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这时他“闯入朝门里”,直接找到兵器库,使一个分身法,把那些刀、枪、剑、戟、斧、钺、毛、镰、鞭、钯、挝、简、弓、弩、叉、矛搬一些过来了。怎么搬的?就是拔一把毫毛,变成许多小猴,每个小猴拿上几件就搬走了。 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变化,他一些不好的陋习显露出来了。所以,须菩提祖师说他“定生不良”——他看出苗头了。孙悟空现在的行为,就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就是说,一个大闹天宫的英雄,他也有这些瑕疵,也有一些不端的行为。 花果山的“山大王” 孙悟空搬来了兵器。“次日,依旧排营。悟空会聚群猴,计有四万七千余口”。真不少呀。“早惊动满山怪兽,都是些狼、虫、虎、豹、麖、麂、獐、、狐、狸、獾、狢、狮、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兔、神獒……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这一下子,七十二洞的妖王都来了,“参拜猴王为尊”——以他为尊,他成为花果山上的山大王了。 “每年献贡,四时点卯”。每年到了过年的时候,七十二洞都来向他献贡;每天四时,都要点卯。哪四时?一年有四季,一天有四时,即子、午、卯、酉四时。点卯是什么?太阳起山为卯时,每天卯时点人数,故名“点卯”(某某某)。“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有后勤)。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进金鼓,进彩旗,进盔甲的,纷纷攘攘,日逐家习舞兴师”。每天逐家习舞,兴师动众,今天到这个洞训练,明天到那个洞操演。 以前孙悟空只是水帘洞的小经理,现在已经是花果山的总经理了,下面有七十二家分公司——七十二洞。他这个总经理做的效果非常好,为什么?有人做事讲实力,什么叫实力?这就叫实力。有了实力就好办事,大家都服你。实力就是本事,他的本事是哪来的?不是天生的,是他自己学来的——出门求道二十年,不辞辛苦。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初他没有忧患意识,只知道每天吃喝玩乐,那他今天不但当不上花果山的总经理,说不定还打不过水脏洞的混世魔王,甚至还可能做了人家的俘虏,做了人家的奴隶;说不定“水帘洞”成了“水脏洞”的殖民地,“廉”的被“脏”的兼并了;说不定“美猴王”也要做一回“越王勾践”了。有没有这种可能? 不能说孙悟空就是天生的盖世英雄,是常胜将军,不是!他不是天生这样,他也是学来的,关键是他“昼夜殷勤”的结果。你看前面,他跟混世魔王打的时候,他使了一个什么法?“悟空见他凶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这就看得出来,如果他没有外出学法,不一定是混世魔王的对手,是不是呀?这里面就隐含了这个意思。 现在,他成了花果山的山大王、总经理了,这里有两点很关键,是他从忧患意识中得到的。前一个忧患意识是求长生不老法;后一个忧患意识是找兵器,维护花果山的长治久安;再则是他“昼夜殷勤”中得到的。 这是一种综合实力。他不仅有七十二般变化,也不仅有一个筋斗云,这还不够,同时他还有那么多兵将(四万七千余口)。他的兵将多,这也是一个因素。另外,他还有兵器。但是,最关键的是他善于管理。你看,什么人做什么事,上上下下有条不紊。他自己也很勤恳,天天带兵操演。他懂得管理,而且管理有序。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他的软实力。 看得出来,如果仅仅认为他有七十二般变化,他有一个筋斗云,那就错了。后面只是看到他有一根金箍棒,那也错了。他有综合实力,最关键的是,他有忧患意识,他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懂得管理,懂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想什么问题,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其实,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更关键。 今天当一位总经理,需要具备什么素质?要具备综合素质,还要有忧患意识,要有理性的思维方式。你的本事再大,如果只是一个糊涂虫——有勇无谋,这不行呐。不懂得管理也不行,部下再多,如果不懂得管理,还是乌合之众,一盘散沙。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还有一点要说明,忧患意识实际上是一种主动思维,一种积极思维。没有这种积极和主动,也不可能有忧患意识。所以说,人生中,积极和主动很重要。如果说,自信比黄金更重要。那么,积极和主动则是建立自信的基石。 发展的思路 美猴王正喜间,忽对众人说道:“汝等弓弩熟谙,兵器精通,奈我这口刀着实榔槺,不遂我意,奈何?”榔槺,是方言俗语,意思是不顶用的花架子。你们的兵器好,但是我这把刀,在混世魔王手里是个好兵器,在我手里就太“面”了。这时四老猴又来出主意了,“大王乃是仙圣,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里可能去得”?悟空道,“我自闻道之后,有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之功,筋斗云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哪些儿去不得”?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称心”?悟空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 他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什么叫发展?什么叫进步?什么叫壮大?就是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提不出新问题,整天稀里糊涂,怎么进步?怎么发展?怎么壮大?他第一次提出问题,我们天天这样吃喝玩乐,五百年以后阎王老子来了,我们怎么办?等他降伏了水脏洞以后,他又感到,我们这样天天操演,如果惊动了人王、禽王、兽王,会触动众怒。所以,他又想到了找兵器。当众人都有了兵器,他又想到,自己也得有兵器。 这些都是他积极主动思维的结果,想到什么,才能去争取什么;想到什么,才能去实现什么。什么都没有想到,什么也得不到。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那多好呀!但是,那不是天上掉的馅饼,也不是伸手就有的,你必须事先想到。只有想到了,你才会去辛苦求法。好兵器也是你先想到了,然后才去寻找的。孙悟空的金箍棒是那么样的威风,但是,如果他事先想都没有想到,又怎么可能得到呢?所以,要想做得好,首先必须想得好,而且要想到点子上,知道什么时候想什么问题,不断地往前推进,这样你的事业就能发展,就能壮大。可见,仅仅有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还不具备做山大王的资格,还说不上发展壮大。 …… 金箍棒的象征 于是,孙悟空就到龙宫去借兵器。这一番借来了什么?借来了金箍棒。金箍棒是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但是到了他手里,竟然能够变成一根绣花针藏进耳朵里。如此威力无比的金箍棒,叫它大就大,叫它小就小。这里有一个问题,神针再小,它怎么能够放进耳朵里面去?耳朵里面有耳膜,如果把神针放到耳朵里,耳膜被捅破了,那怎么得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喻意,是什么喻意?这个定海神针,与《易经》中的卦象对上了号,它象征了坎卦中间那个阳爻——周围是海水(,象),它在水中间。就是说,上下是阴爻,中间是阳爻。 那么,在人身上呢?在五脏里面,坎卦象征的是肾。在五官上呢?坎卦象征的是耳。就是说,耳朵有坎卦之象,肾也有坎卦之象。定海神针在海水中,也是坎卦之象,坎卦象征水,这是一种象征。耳朵是通肾的,肾属水,肾里面有肾水,养育着先天的元精。那么,这一根定海神针从耳朵里面进去以后,到哪里去了?到肾里面去了,下到丹田气海里面去了(两肾之间有一个丹田气海),这是它的喻意。 中国文化就是这样相互融会贯通,中医离不开《易经》,修道离不开《易经》,即使佛教传到中国,参禅也离不开《易经》,乃至于武术、绘画、书法、围棋……都离不开《易经》。今天的企业管理、经济调控,乃至心理咨询,同样离不开《易经》。所以说,《易经》是群经之首,象征了天地万物,象征人事,象征人伦,象征五脏,象征五官,象征动物……什么都能象征,因为它有代表性,有典型性,有普遍性,既可以一物来象征万物,也可以万物来象征一物。也就是说,既有归纳,又有演绎;既可以从一般到个别,又可以从个别到一般,所以它神通广大。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也是一种喻意,它喻意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掌握了它,你就能神通广大,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用佛教的话说,叫圆融无碍。 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借来了兵器和披挂,回到了花果山。他回来以后,花果山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花果山的“董事长” 花果山上,众猴听说美猴王回来了,“此时遂大开旗鼓,响振铜锣,广设珍馐百味,满斟椰液(椰子汁)萄浆(葡萄浆),与众饮宴多时”。今天商场里销售的那些果汁、饮料,中国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了,可惜当初没有申请发明专利,没有及时注册商标。这里顺便插一段,当今中国企业要创新,要创自己的品牌,其实不需要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仔细读一读中国的古典,就能发现层出不穷的新思路、新点子、新思维、新想法……所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去利用。 “却又依前教演。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孙悟空开始封官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既有帅,又有将了。“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有赏有罚),都付与四健将维持”,他将花果山日常管理大权交给四健将,那他自己做什么呢?“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原来他看到了外部更大的世界,他亲自当上了外交部长,云游四海,广交天下朋友去了。他结交的不是歪门邪道的朋友,都是英豪、贤友。“此时又会了七个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相互之间他们讲文论武。“走斝(jiǎ)传觞(斝和觞都是酒杯),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这一段说明了什么?在水帘洞时,他只是一个主管,是一个部门经理。当七十二洞的妖王都归顺于他时,他便成了花果山的总经理。他这个总经理是不是一直做下去呢?不是,这时候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以前,具体工作他要自己亲自操劳;得了兵器以后,他就不是这样了,他首先封官,然后把这七十二洞具体的管理工作交给四个老猴。那他自己呢?这个时候他不做总经理了,做起了花果山的董事长兼外交部长。有谁封他吗?没有。是靠他人提拔吗?不是,他是靠自己提拔自己,自己给自己定岗、定位,因为他一直在拓展空间,一直在忧患和拓展中发展。 你看,他的目光不仅仅盯着一个花果山,他的野心又不局限于一个美猴王(总经理)了。一开始他的眼光就没有局限于一个水帘洞,也没有局限于天天吃喝玩乐、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众人无忧无虑的时候,他有忧虑——考虑自己能不能长生不老,永远享受这个快乐。以后,当七十二洞来归顺他的时候,他又考虑到整个花果山的长治久安。现在呢?他又想到,仅仅考虑一个花果山还不行,还要考虑到整个傲来国,考虑到整个东胜神州,甚至于普天下,以后还要到天上去做玉帝……他的思维眼界是一步一步拓展开的,从这里就能看出日后他大闹天宫、要夺玉帝宝座的思想根源。 看得出来,孙悟空的眼光没有局限性,他没有局限在一个花果山。他不是为了追求做官,他没有说自己是董事长,他什么都不是,他只知道一阶段做一阶段的事,同时又想着下一步,始终是一种忧患意识在推着他向前一步一步地发展(升官)。此时,能放手时就放手,能放心时且放心。你看,其他人做得也很好,因为他前面把工作已经做出榜样了。 他不该偷闲的时候就不偷闲,他该偷闲的时候就偷闲。什么时候要有所为,什么时候要有所不为?你看,一开始他是有所为,他是亲历亲为,亲自去操演,什么事都是自己亲自做。现在,当条件成熟时,他又有所不为了,这就是无为而治。如果他不这么做,又有什么不好呢?那就局限于花果山了。你能保证其他的山大王不来侵犯你吗?所以,他又去搞外交了。 孙悟空“遨游四海,行乐千山”,一下子把这个空间拓展得相当宽广。现在,不是他一个人的朋友遍天下,而是花果山的朋友遍天下了。不仅是孙悟空一个人的日子好过,安全有了保证,得到了安定。关键是,花果山上七十二洞都安定下来了,都不受欺负了。他有那么多兄弟。你看,他广交天下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有人事业干得差不多时,就开始奢靡了,开始享受了。孙悟空不是,他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他不但知道要做什么,而且还做得非常好,这就是眼光。交朋友,他不乱交,他交的是英雄豪杰,交的是贤友——不贤的他不交。贤与贤才投缘,如果他自己不贤,又有哪一位贤友愿意跟他交友呢?所以,他能交贤友,首先他自己就是贤友。他能交英雄豪杰,首先他自己就是英雄豪杰。有那么多的贤者来和你交朋友,说明你比他们还要贤。有那么多英雄豪杰与你交朋友,说明你比他们还要英雄,还要豪杰,是不是呀?孙悟空不仅和他们论武艺,同时还讲文的。这里面很有启发了。 本章把孙悟空比作“飞龙”,虽不是“飞龙在天”,也算得“飞龙在山”了。花果山也算得一个小国家,或一个地区。他作为一国之王,或曰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孙悟空没有满足于一己和一时的享乐,而是考虑一个群体的长治久安和永久的幸福。他一直在积极主动地为众人谋划幸福。他既是享受幸福的主体(王),他更是创造幸福的主体(王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