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夏(绩效管理实施) 随着立夏的到来,招聘工作变得不那么紧迫了,但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一刻不得停歇。 2.1.1?与大佬开会的小心机 8:40,在等电梯的职场丽人中,我的装束有点跳脱,布裙有点过长且材质不高级,适合校园,显然是不适合这栋高档写字楼的。 昨天,CEO收到下属某公司总经理会议邀请的邮件,邀约其今天14时出席子公司关于推行绩效考核的讨论会。CEO转发给我,让我今天上午去他办公室商议此事。 当时我才入职一周,收到邮件亦明显感觉到两人的不合,关于绩效考核,CEO的观点是:现在子公司的工作重心是拿出切实可行的市场规划。子公司总经理的观点是:目前一切的运行不良,均因无绩效制度造成的。在明知CEO的观点后,子公司总经理仍提出会议邀请,在我看来,颇有“鸿门宴”的意味。 集团CEO是美籍华人,言语表达方式与我们印象中的外国人无异:直接、果断、不容解释。子公司总经理(下文简称博士)是工科博士,典型的书生,含蓄、纠结、不喜表达。CEO对子公司迟迟拿不出市场规划不满,博士对CEO过于宏伟的战略蓝图不苟同。中西文化差异、个性差异碰撞得一塌糊涂,我任集团HRD时,两人关系已成浆糊。 上午与CEO碰头后,无意外地,CEO委派我单独赴会,这也可以理解,HRD嘛,关于绩效的讨论是一定要参与的。而在今天清晨,为了参会,我做了唯一的准备:及地长裙——分公司是个连前台都是男人的“和尚庙”。 11:40,我到达所处郊区的子公司,但并没有如CEO嘱咐的,提前邀约部门的负责人吃便饭。瞒着博士请他属下吃饭,虽然CEO的本意是要与大家尽快熟络起来,但从中国人的观点看有点反客为主的意思。 11:45,我找博士的助理要会议流程(博士下午才能到公司),助理说没有做流程表,分公司一贯如此,会议只有主题,没有流程。我说没事,仅建议以后开会提前做好流程,以便提高会议效率。助理因为自知会议没组织好,有点心虚,于是热情地带我与分公司同事们打招呼。 11:50,在博士助理的带领下跟各同事们认识。 12:00,几个个性活泼的同事礼节性地邀约我共进午餐,于是欣然前往,便饭中未谈及工作,听大家闲扯,适时接个话,饭是AA,我没抢埋单,也没接受别人埋单,只是饭后点了饮料送到公司。一顿饭的时间,和大多数同事混了个脸熟。一瓶饮料的传递,消除了大家对集团派来的人的敌意。 14:00,会议正式开始,博士迟到,助理主持。老大不在,大家不敢多言,就看着投影上的方案,做思考状。趁这个空当,终于见到会议主旨长什么样,不过一个中规中矩的绩效考核方案而已,可见博士是真性情,是真的觉得没有绩效考核,员工士气不高、公司业绩上不去、团队氛围不好,而想从绩效入手去改进。但从人资管理的观点来看,这些真和绩效考核有关吗?大部分应该是公司战略目标不清晰、员工工作目标不清晰、管理混乱造成的吧。但这些,我在正式会议上都没有说。 14:10,博士入席,首先致歉迟到,然后问大家对此方案的意见,各部门老大均表态无意见(应该是事前大家都达成一致,此次会议是想让CEO拍板定案的)。我的出现让大家斗志不强了,第一,我不是决策人;第二,谁愿意为难一个如大学同桌般的长裙女士呢。 15:00,讨论结束,博士问我的意见,终于轮到我了,等得好着急,因为下午5:00约了财务总监的候选人在集团面试。 “首先,CEO下午早已有其他安排,他为今天不能到场表示歉意,同时委托我把大家的意见如实带回去;其次,通过今天的会议,感受到了大家对工作的激情,也欣喜地发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想规范化管理,都想提高制度对员工的激励性,都想借绩效管理这个工具,改进员工表现和公司表现;最后,这个绩效方案,我仅代表我个人,觉得是可行的……” 话音到此,我仿佛看到博士长舒一口气,他的提案居然无阻力地被肯定。 “为了这个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更便捷、有效,我的建议是:第一,做绩效方案的同时也梳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流程,这样考核起来有针对性和依据;第二,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作为考核指标的一部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不是扣员工钱,是为了改善员工表现和公司表现……” 听到不是扣钱,我明显感觉到会场气氛更轻松了。 博士不知道听懂我的话没,带头鼓掌:“就按7总的意见,各部门注意,下周就把职责和流程梳理出来交给某某汇总后提交集团人力资源部。” 15:30,会议结束,时间刚好来得及赶回集团。 HRD没一把专业的刷子不行,而专业外的,诸如如何不喧宾夺主,如何与人亲近,如何既表明自己的态度,又不得罪任何一方,如何引导业务老大欣然按你的思路走,就不能依靠专业书了,要靠发自内心的真诚,靠社会历练,靠对人心的揣摩,还要靠一点点小心机,比如那条长裙。 2.1.2?备忘录不是打小报告 17:00,参加完子公司的绩效研讨会,回到集团便紧锣密鼓开始财务总监的面试。面试是坐着,对方看不到不符合身份的长裙,只看得到上半身的深色衬衫。 面试对于面试者而言是一场表演赛,对面试官而言也是一场消耗体力的赛事。一个问题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有问题背后的深意。而当面试者回答一个问题后,结合他的回答要找出要点和值得追问的话题,挖掘出候选人过去的行为模式,以推测未来他可能的行为模式,是否是公司所需要的。总之,并非事前设计好题库就可以,一定要有现场的掌控力、推动力及应变力。 面试详情不表,过程和结局是另外一个长且有趣的故事。 18:00,已过下班时间,但工作没有结束。 CEO喜欢及时反馈的工作风格,而我也不喜欢事情过夜。打开电脑,开始写今天会议的备忘(以下为大意): (1) 会议主题是绩效考核的推行,会上各部门负责人都赞成。 (2) 从会议上每个人真诚的发言看,个人理解子公司推行此项目的背后意义是真的想改善工作。 (3) 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对什么是绩效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会上仅代表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绩效考核可以推行,但前提是先梳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流程,这样考核起来有针对性和依据,需制定且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作为考核指标的一部分。 (4) 总经理赞成我的观点,拟定按我的建议操作。 (5) 我有此提议的目的:通过他们想推绩效这个契机,在做绩效的同时也正好让他们自发地制定迟迟未定的战略目标,找准靶子;也借这个契机,让他们梳理清楚流程,自然少了扯皮、推诿。 (6) 下一步我的工作:如CEO批准,我可配合他们做此项目,做一定的技术指导;解决目前工作氛围不积极、不主动的核心问题,下周再次去子公司调研、制订可行计划并在下周提报。 19:00,华灯初上,备忘只有简单的6点,区区三百言,其实煞费苦心,针对子公司总经理提到的员工士气不高、公司业绩上不去、团队氛围不好的问题,让他们在梳理流程、制定目标中自己去找答案,并适时增加其他我力所能及的辅助手段,即备忘最后一点提到的下一步计划。但这个计划,我并没有拍脑子提,一切的改善来自用户的需求,而子公司全体员工即我的用户,先去调研,其实也是给刚入职的我一点缓冲的时间。点邮件发送,终于可以收工走人。 20:00,归家途中,心里忐忑:CEO认同我的备忘吗?他觉得我的处理合适吗,还是太中国化?子公司总经理退让一步准备按CEO的要求制定目标,针对他的“退”,CEO是更进一步,还是也退一步?一切答案只能在收到回复的邮件后才能揭晓,我无法预知,但我现在能预知家里一定有热腾腾的美食在等待我,于是一个HRD真实的一天,在对美味的遐想中结束。 在这个案例中,我作为集团HRD是连接子公司总经理和CEO的中间人,第一,绝对不能在CEO和子公司总经理本已紧张的关系上火上浇油,偏向任何一方,对公司来说都是内耗;第二,要如实反映会议整个过程,起到CEO特派员的作用,但又不能违背良心说假话;第三,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把问题重新抛回去让CEO解决;第四,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找出一个除非黑即白之外的解决问题之道。 2.1.3?CEO再战博士 CEO对子公司迟迟拿不出市场规划不满意。博士对CEO过于宏伟的战略蓝图不苟同。中西文化差异、个性差异碰撞得一塌糊涂。两人关系已成浆糊时,我刚到任集团HRD。 穿着长裙参加了绩效管理的会议,给CEO的汇报稍稍地起了调节作用,强硬的CEO退了一步。僵持也不是办法,我的邮件给了他台阶,他同意在子公司推行绩效管理,要求我提方案。 在中国,绩效还真不是个好干的活。 也许是我偏颇:不论是大型咨询公司历时半年做的绩效方案,还是咱们HR自己搞的绩效方案,两头讨好的案例是从来没有的,明知不讨好,要怎么做? 博士觉得有了绩效管理工具,能解决员工士气不高、公司业绩上不去、团队氛围不好的问题,他是想奖勤罚懒。 对于CEO的想法,我猜测他是这样打算的:①绩效做不好了,证明博士的提议有问题,正好让博士认错;②万一绩效能解决战略规划、管理混乱、流程不清的问题,皆大欢喜;③顺便考核我这个新人。 员工又是怎么想的呢?由访谈结果可知,打工者都是很简单的,只要能按劳取酬、按能取酬,公平、公正、公开,他们就满足了。 我带着民意去会博士,尚未进办公室,就看到堆积如山的桌面。有文件,有泡面,还有看不懂的机器,看得懂的人民币,真够乱的。与CEO光洁如镜的桌面有天壤之别。 第一句话,我说的是:“我懂您的意思,您想向某某公司学习,想规范化管理,这是某某公司的全套绩效方案,我通过行业朋友拿到的,您先看看。我们不到百人的公司不一定要用千人公司的管理办法。您是做技术的,Oracle稳定、安全,当然好,但使用起来难度大啊。” 关于Oracle,从程序员聊天中听到一耳朵,总经理最近深深为我们正在使用的Oracle维护困难着急,其实我也只知道Oracle是甲骨文公司出的数据库,其他都不懂。我只想告诉他,大公司的方案我也能做,主要看你觉得是否合适。 收到某某公司的方案,总经理显然很高兴,某某公司是他经常提到的榜样,没想到我还有本事拿到方案,他觉得我对他应该是很重视、很尊重的,才会献这个大礼。这时,他忙不迭地说:“办公室有点乱,你别介意,你坐,你坐。” 我环顾四周,拉了把椅子,在他垂直方向坐下,这么坐好说话,也能拉进距离。 我接着说:“第二,大公司的方法自然有值得学的地方,比如他们的绩效面谈核心观点认为,员工出错,只是事做错,不是人有错,上级让他自己提改进方案,也给他提建议。我们公司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的年轻人,用批评的方式恐怕不妥,鼓励他们也许更好,只是建议,您可以参考。” 访谈中收到的小道消息,博士不善言辞,和员工交流,多以骂人结束,我也想借此机会让博士的管理从沟通开始。 “第三,这几天征得您同意,也和员工聊了聊对绩效管理的看法,绝大多数都是踏实做事的人,他们希望能通过多劳而多得,我们方案设计的主旨按这个思路,您看可否?” 公司很多员工都是博士带的研究生,博士像家长,还是喜欢听人说自家孩子好话的。 碰头基本成功,博士觉得我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方案的方向性达成一致,开始信任我。 但,这只是个开始。 2.1.4?绩效管理的爱的箴言 周一上班,刚倒了杯水,还没来得及喝呢,CEO就有请了。上周五,就与子公司总经理关于绩效管理方向写了草案,下班前,给CEO发了邮件。我通常先发邮件,给老大思考的时间,再去请示。这次,都不等我喝口水去请示,他就召唤我,是写得好还是不好,让他这么急? 一路小跑去见驾,进门透过眼镜看到双有笑意的眼睛,知道形势尚好。老大是这么说的:“邮件看了,很好,有专业性,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分析出子公司的现状,很不容易。你说得很对,子公司是初创性公司,方案一不考虑,方案二、三都可以,你本周与子公司老总商议,选择其中一个修改后上报。” 周五交的邮件是这么写的(大意)。 方案一。优点:从公司发展、客户、学习能力、财务指标等各个维度考核,系统先进、准确度高;缺点:需要专门的绩效主管进行数据提取和统计,也需要各部门负责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准确运用相关考评和反馈系统。实施起来,前期梳理指标需花费较长时间,因现子公司属于初创阶段,对财务指标预估性把握不大,对因实施此方案带来的人力成本增减,也无法建模测算。 方案二。优点:以业绩考核和项目节点考核为主,数据容易提取,能在子公司形成业绩导向和Deadline的习惯;缺点:同样需要各部门负责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准确运用相关考评和反馈系统,实施起来,前期铺垫和项目管理培训都需花费较长时间。 方案三。优点:主要对阶段性业务目标进行考核,操作简单,对部门负责人的管理能力要求不高,适合目前子公司业务对象单纯、人员数量不多、人员结构简单的现状;缺点:附件为成本预测,总成本会略增加,但因效率提高等原因,成本率会降低。 建议:鉴于子公司现状,部门负责人都是技术人才,管理能力尚不足,最简单的工具应该最适合他们。另外,子公司人员不多,管理简单化也便于提高效率,个人建议采纳方案三。 关于子公司绩效管理方案的提案,我准备了三套,是不是有点多?其实我是有小心机的。 一套是源自同行同业大公司的,系统完善,指标精准。一方面可显示我有高度,另一方面方便博士参考别人的绩效面谈是怎么进行的。另一套是不超过我可控范围的,即使按这套来,我现有的能力和支持体系也能应付。最后一套是我想要的,简单的指标和维度,操作不花太多时间,对员工有一定的激励性,公司可能会多付出些人力成本。 我把我想要老大选的方案放在文末,心理学领域提出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中间的观点往往会被后面的观点冲刷掉——并非有意地遗忘。人通常只记得开头和结尾。面试也一样,会无意识地选择第一个面试者或最后一个面试者。第一个方案,凭直觉我觉得CEO是喜欢简约的,过于庞大复杂的系统他不爱,首当其冲,任他去砍掉,让老大有Cut的快感,这样再读后面的方案时会补偿性地不那么严格。当然,留给他Cut的方案也不能太低端,太没水平的开场白是对老大的不尊重。 写方案通常要写两份以上,有余力,可写三份。表面上看,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但从成功率看,会高很多。如果只提一种,又不对老板意,打回来,就算再改,也难正中下怀。写方案是猜心的过程,多几个方案让老板选几次,他的个人偏好也就猜出来了,下次提案会更有的放矢。 箴字,从竹从咸。“竹”指远古时代竹制的针灸用针,“咸”指酸涩感觉。可见,箴言是针灸,刺中穴道最重要。 同理,收到没有个人意见的方案,我不会处理,自己都没想清楚,你想让我说什么呢?我当然可以什么都不说,让你重写,想清楚再来谈。这次给老大的方案也一样,摆事实后,我提出了我的建议,就差没说“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了。 十分钟结束谈话,我心里哼着“我将你的背影留给我自己,却将自己给了你”一路小跑回办公室,那杯未喝到嘴的水,温度刚刚好。 2.1.5?生,还是死 带着绩效方案二和方案三,再次来到分公司,同时带了份培训计划:什么是绩效管理。博士心中的绩效管理大概就是分钱的游戏;我心中的绩效管理是提升组织效能和个人效能的游戏;CEO心中的绩效管理是提升分公司执行力的手段,让博士能更服从管理。 我所面临的形势堪忧,CEO把我当枪使,但人在江湖上,哪能不当枪,绩效不是个容易实施的工具,自己单枪匹马是否能驾驭?其实心里没底。 来到分公司,跟博士请示:“CEO同意我们的方向,我想充分调研后再拟订方案,您觉得呢?”博士是做研究出身的,他应该喜欢摆事实、讲道理,调研是充分尊重他和他的员工,我想他会同意。 博士没想到弄个绩效还这么麻烦,有点不耐烦,但毕竟是高级知识分子,做研究出身,修养还是有的。“OK,你需要几天,怎么调研?”博士问。我拿出培训计划:“准备用一周,两个下午,每次2小时,第一次做培训,告诉员工绩效管理是什么;第二次,在他们了解绩效管理是什么之后,听取员工意见,不记名。这样做出的方案最真实。”博士饶有兴趣地翻着培训计划,里面出现的名词看来对他而言很新鲜。 其实,绩效方案怎么会完全来自民意呢,但引导民意正是我想要的。 培训围绕我的儿子展开,对,你没看错。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更何况在子公司硕士到处都是,他们能觉得在这一两个小时中,有一两个点让他们觉得有点意思,或有点用处,培训就成功了。 儿子的故事是这样的:他的卧室已经可以和狗窝媲美了,于是我要求他收拾干净。可惜效果不佳,因为儿子理解的干净和我理解的大不同,这是所谓的绩效目标不统一,考核指标不确定。说清楚了标准、检查时间,效果仍不佳,因为他知道了标准,但缺少如何做到的技能,这是绩效指导不够。经培训后,他再次收拾房间,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妈妈刁难他,一气之下撂挑子了,这是绩效沟通不良。最后,好好沟通了,他终于收拾好房间了,却问:“有什么奖励呢?”我回答没有,这是绩效激励不足。 这场原本很枯燥的什么是绩效的培训,让在座的父母们和即将当父母的人欲罢不能。树立了我在他们心中绩效管理的权威地位。 第二次访谈就热烈多了,按照培训中的案例,大家积极讨论我们的方案中要规避什么、倡导什么,自己得出的结论,比我强加的要好执行。在谈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觉得,工作目标是什么要清楚,做得好是什么标准要清楚,工作中遇到问题找谁也要清楚,这正应了CEO提出的战略目标清晰、流程清晰、管理有序的要求。至于做好了怎么奖、做不好怎么罚,这个精算交给我,我的财务背景在这个时候派上大用场了。 两个下午,博士全程参加了,见大家坦言这么多问题,他略有菜色,以下是我的结案呈词。 爱丽丝问猫先生:“请问我要走那条路?” “那要看你去哪儿。”猫先生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猫先生说:“那么走哪条路也无所谓了。” 通过各位创业半年来的努力,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去哪里;现在,我们也知道了要走哪条路。我相信,在博士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红桃皇后。我其实暗示:半年,做到这样不错了,博士无须惭愧。 从此博士多了个外号:白色皇后,他大度地接受了,从此和员工亲近不少。 在分公司这一战,我算侥幸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