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演示文稿制作接标题接正文3.1演示文稿的创建与外观设计〖4/5〗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 (2) 熟悉幻灯片中格式的设置。 (3) 掌握在大纲视图方式下的操作。 (4) 掌握改变幻灯片版式的方法。 (5) 掌握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方法。 (6) 掌握幻灯片主题的设置方法。 (7) 掌握母版的设置。 二、 实验条件和环境 在Microsoft PowerPoint 2010环境下进行操作。 三、 实验任务和要求 (1) 创建包含不同版式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2) 在幻灯片视图下对标题幻灯片进行格式设置。 (3) 在大纲视图下分割幻灯片。 (4) 在浏览视图下,进行幻灯片的复制、移动和删除操作。 (5) 改变第二张幻灯片的版式。 (6) 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7) 设置演示文稿的主题。 (8) 使用幻灯片母版,设置标题和文本的样式,插入艺术字。 四、 预习准备〖*2〗1. PowerPoint 2010窗口的组成PowerPoint 2010启动后的窗口如图31所示,该窗口从上到下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大学计算机——计算、构造与设计实验指导第3章演示文稿制作 标题栏。显示当前演示文稿的名称,刚启动PowerPoint 2010时,默认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稿,名称为“演示文稿1”。  功能区。该区最左边为“文件”菜单,菜单中包含新建、打开、保存、另存为等命令,其他部分由各个选项卡(标签)组成,例如“开始”“插入”等,每个选项卡中包含若干个命令按钮。  工作区。这是启动程序时默认显示的视图方式,称为普通视图,该视图由4个部分构成,左边显示的两个选项卡从左到右分别是幻灯片和大纲,中间大部分区域显示的是当前幻灯片区,该区的下方是备注区。  状态区。在窗口的下方,其中左边显示当前幻灯片编号和总幻灯片数目,右边有3个用于视图切换的按钮和缩放按钮,拖动其中的滑块可以改变工作表显示的缩放比例。 PowerPoint 2010窗口最大的变化就是窗口上方的功能区替代了2003以前版本中的菜单栏和工具栏。 图31PowerPoint 2010的启动窗口 一个功能区由多个选项卡组成,例如,“开始”选项卡、“插入”选项卡、“设计”选项卡、“动画”选项卡等,每个选项卡中包含了多个命令,这些命令以分组的方式进行组织,例如,图中显示的是“开始”选项卡,该选项卡中的命令分为6组,分别是剪贴板、幻灯片、字体、段落、绘图和编辑,每个组中包含了若干个按钮,对应了不同的命令。 双击某个选项卡的名称时,可以将该选项卡中的功能区隐藏起来,再次双击时又可以显示出来。 功能区中有些分组中的某些按钮的右方有一个下拉箭头,单击该箭头时可以打开一个下拉菜单。还有些分组的右下角有一个指向右下方的箭头,单击该箭头时可以打开一个用于设置的对话框或任务窗格。 2. PowerPoint 2010的视图方式 PowerPoint提供了4种不同的视图方式,分别是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阅读视图和幻灯片放映视图。 1) 普通视图 普通视图是启动PowerPoint后窗口默认显示的,该视图由4个区域组成,分别是幻灯片、大纲、当前幻灯片和备注,其中大纲和幻灯片是通过两张选项卡显示的,拖动其他任何两个视图中间的分隔线,可以改变每一部分在屏幕上的显示比例。  幻灯片选项卡。该区域从上到下按顺序显示文稿中全部幻灯片的缩略图,可以浏览显示整个文稿的变化,对整张幻灯片进行复制、删除或改变顺序,但不能对幻灯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编辑。  大纲选项卡。按顺序显示文稿中每一张幻灯片的文本内容和文本的组织层次结构,即幻灯片标题、各级文本的标题和内容。  当前幻灯片区。这是窗口中间占据范围最大的一部分,只显示当前幻灯片的内容,可以对当前幻灯片进行设计和编辑。  备注区。用来编辑每张幻灯片的备注内容,备注是讲演者对每一张幻灯片所做的注解或提示,仅供讲演者在演示时使用,其内容并不在幻灯片上显示,在播放时也不显示。 2) 幻灯片浏览视图 在浏览视图下,按顺序显示文稿中全部幻灯片的缩略图,可以浏览显示整个文稿的变化,对整张幻灯片进行复制、删除或改变顺序,但不能对幻灯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编辑。 该视图包含了幻灯片选项卡的功能,但功能更多一些,例如可以进行排练计时、摘要幻灯片等。 3) 放映视图 该视图方式下,以全屏幕方式播放文稿,这时,播放从当前幻灯片开始到文稿结束的每一张幻灯片。 4) 阅读视图 该视图下将幻灯片改变为适应窗口的大小,便于查看幻灯片的内容。 在不同的视图方式下对幻灯片进行不同的编辑操作,视图之间可以方便地切换,切换时可以单击窗口右下方的切换按钮,也可以使用“视图”选项卡的“演示文稿视图”分组中的各个按钮(图32)。 图32“视图”选项卡 3. 设置演示文稿的主题 演示文稿的主题是3组格式选项的组合,这3组格式选项分别是主题的颜色、主题的字体(包括标题字体和正文字体)和主题的效果(包括线条和填充效果)。使用主题可以方便地设置整个文档的格式和外观,设置主题使用功能区的“设计”选项卡,如图33所示。 图33“设计”选项卡 4. 使用母版 设置幻灯片母版,可以使所有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设置母版时使用功能区的“幻灯片母版”选项卡,如图34所示。 图34“幻灯片母版”选项卡 母版中记录了幻灯片的所有格式信息,决定了幻灯片中文本的格式,标题的样式、位置,各个对象的布局、背景、配色方案等,使用幻灯片母版,可以使文稿中所有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 五、 实验步骤和操作指导〖*2〗1. 向演示文稿中添加幻灯片(1) 在自动创建的“演示文稿1”中,已经自动创建了第一张空白幻灯片,其版式为“标题幻灯片”,该空白幻灯片中有两个文本框,分别用于输入“标题”和“副标题”。向“标题”虚框内输入标题内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 (2) 向“副标题”虚框中输入内容“C++程序设计”。 2. 创建第2张幻灯片 (1)单击“开始”选项卡中“幻灯片”分组中的“新建幻灯片”按钮,打开下拉菜单,如图35所示,菜单中“Office主题”区显示了各种不同的幻灯片版式。 图35不同的幻灯片版式 (2) 在主题区选择版式“内容与标题”,窗口中间的幻灯片显示的是采用该版式的空白幻灯片(图36)。 图36“内容与标题”版式的空白幻灯片 (3) 向“标题”虚框内输入标题“本课程主要内容”。 (4) 单击左侧“标题”下方的虚框,在该框中输入下列3行内容: +理论 3.上机操作(5) 在右侧的虚框中,有6个按钮,表示可以插入的内容分别是表格、图片、SmartArt图形、来自文件的图片、剪贴画和媒体剪辑,单图37“剪贴画”任务窗格 击其中第二行第二个“剪贴画”按钮,这时,窗口右侧显示“剪贴画”任务窗格,如图37所示。 (6) 在“搜索文字”框内输入“人物”,然后单击“搜索”按钮,任务窗格下方出现各种人物的剪贴画,单击某个剪贴画,将该剪贴画插入到右边的虚框中。 第2张幻灯片内容输入完毕。 3. 创建第3张幻灯片 (1) 创建版式为“标题和内容”的空白幻灯片(不是上一张幻灯片的版式“内容与标题”)。 (2) 输入幻灯片标题内容“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3) 单击内容框,在框内输入以下各行的内容: (3) 选择“文件”→“保存”命令,屏幕显示“另存为”对话框。 (4) 将创建的演示文稿以“二级C++教程”为名进行保存。 目前,该演示文稿中有3张幻灯片。 4. 设置第1张幻灯片中字符的格式 (1) 单击第1张幻灯片的标题文本框,该文本框四周出现8个控点,同时,光标在框内的插入点处闪烁。选中标题的文本。 (2) 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分组,使用各个按钮将该标题的文本设置为黑体、48磅、蓝色。 (3) 将副标题的文本设置为宋体、40磅、红色。 其他幻灯片的字符格式自行设置。 (4) 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保存上面所进行的设置。 5. 在大纲视图下分割幻灯片 大纲视图下分割幻灯片的操作可以使用“开始”选项卡的“段落”分组中的“降低列表级别”按钮完成。 (1) 在大纲视图中,单击第3张幻灯片中的文本“第1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然后单击功能区中的“降低列表级别”按钮,这时,第3张幻灯片被分割为两张,同时该文本升级为新幻灯片的标题。 (2) 在新的第4张幻灯片中,单击文本“第2章 程序设计基础”,同样,单击工具栏上的“降低列表级别”按钮,将选中标题的级别进行提升,这时,该文本成为新幻灯片的标题,该文本之后的内容成为新幻灯片中的文本。 (3) 在新的第5张幻灯片中,将标题“第3章软件工程基础”的级别进行提升,这时,该文本成为新幻灯片的标题,该文本之后的内容成为新幻灯片中的文本。 分割后,该演示文稿由3张幻灯片变为6张,分割前后的内容分别见图38和图39。 图38幻灯片分割之前 图39幻灯片分割之后 6. 在浏览视图下删除和移动幻灯片 (1) 单击窗口下方“幻灯片浏览”按钮,将视图方式切换到浏览视图,如图310所示。 图310幻灯片浏览视图 (2) 在浏览视图中单击第1张幻灯片,按住Ctrl键后,将其拖动到第3张幻灯片之前,完成幻灯片的复制,这时文稿中有了7张幻灯片。 (3) 在浏览视图中单击第3张幻灯片,然后按Del键,删除刚复制的张幻灯片。 (4) 将第2张幻灯片移动到最后一张。 (5) 将最后一张再移动到原来的位置。 7. 改变第5张幻灯片的版式 (1) 将视图方式切换到“普通视图”。 (2) 将第5张幻灯片切换为当前幻灯片。 (3)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幻灯片”分组中的“版式”按钮。 (4) 在打开的菜单中,选择“标题和竖排文字”的版式,该幻灯片版式被修改,更改前后的版式见图311。 (5) 保存所进行的操作。 图311更改幻灯片的版式 8. 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将第1张幻灯片的背景填充预设颜色为“雨后初晴”,方向为“中心辐射”,操作方法如下: (1) 在“设计”选项卡的“背景”分组中,单击“背景样式”按钮。 (2) 执行菜单中的“设置背景格式”命令,打开“设置背景格式”对话框。 (3) 在“设置背景格式”对话框中,选择其中的“渐变填充”单选按钮,显示内容如图312 所示。 图312“设置背景格式”对话框 (4) 在“预设颜色”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第一行第四个“雨后初晴”。 (5) 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射线”。 (6) 在“方向”中选择第3个“中心辐射”。 (7) 单击“全部应用”按钮,然后关闭对话框。 (8) 保存所进行的操作。 9. 设置演示文稿的主题 下面将演示文稿设置名为“跋涉”的主题,操作方法如下: (1) 在“设计”选项卡的“主题”分组中,单击某个主题时,可以看到幻灯片中颜色、字体的同步变化,同时在该主题的下方显示了主题的名称。 (2) 在“主题”区右侧的滚动条中有一个向下的箭头,单击该箭头时,提示有多行主题,选择其中名为“跋涉”的主题。 (3) 在“主题”区的右侧就是3组方案,分别是颜色、字体和效果,每个方案右侧都有一个向下的箭头,单击时显示下拉表表框,可以在列表框中选择其中的某一种方案。 这里在“颜色”方案中选择“凸显”,在“字体”中选择“沉稳”,在“效果”中选择“龙腾四海”。 (4) 执行“另存为”命令,将演示文稿更名保存。 10. 使用幻灯片母版 下面使用母版设置幻灯片标题的字符格式和文本的字符格式,并且在幻灯片左下角插入艺术字,艺术字内容是“计算机等级考试”,操作过程如下: (1) 在“视图”选项卡上的“母版视图”分组中,单击“幻灯片母版”,这时,功能区显示“幻灯片母版”选项卡。 (2) 在“幻灯片母版”选项卡上的“编辑母版”分组中,单击“插入幻灯片母版”。 (3) 单击选择标题区,设置该标题的字符格式为楷体_GB2312、40磅、蓝色、加粗。 (4) 单击选择文本样式,设置该文本的字符格式为仿宋_GB2312、32磅、黄色。 (5) 在“插入”选择卡的“文本”分组中,单击“艺术字”按钮,在打开的列表框中选择一种样式,输入内容“计算机等级考试”。 (6) 设置艺术字的字号为20磅,并将艺术字拖动到幻灯片的左下角。 (7) 单击“幻灯片母版”选项卡“关闭”分组中的“关闭母版视图”按钮。 (8) 执行“另存为”命令,将演示文稿更名保存。 六、 实验思考题 (1) 除了本实验中创建的空白演示文稿,在PowerPoint中还有哪些方法也可以创建演示文稿? (2) 对每一张幻灯片,可以选择的版式有多少? (3) 在幻灯片母版中,可以进行的设置有哪些?设置后对哪些幻灯片有效? (4) 设置背景和主题时,如果要将其应用于演示文稿中所有的幻灯片,应如何操作? (5)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幻灯片的外观? 3.2设置动画与建立超链接〖4/5〗一、 实验目的(1) 熟悉“动画”选项卡中各个分组的作用。 (2) 掌握动画效果的设置。 (3) 掌握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效果设置方法。 (4) 掌握创建超链接的方法。 (5) 熟悉动作按钮的使用。 二、 实验条件和环境 在Microsoft PowerPoint 2010环境下进行操作。 三、 实验任务和要求 (1) 设置幻灯片内各个对象的动画效果,这些对象包括文本、图片等。 (2) 将所有幻灯片切换方式设置为“溶解”。 (3) 创建超链接,链接到“西安交通大学”主页。 (4) 为每一张幻灯片设置“开始”“结束”“前进”和“后退”动作按钮。 四、 预习准备〖*2〗1. 演示文件中动画的设置PowerPoint的动画有两种,分别是幻灯片内的动画和幻灯片间的动画。 幻灯片内的动画是指为幻灯片上的文本、图片、表格、图表等分别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这样可以突出每个部分对象的重点,增强演示的效果。 定义动画在“动画”选项卡中进行,如图313所示。 图313“动画”选项卡 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是指在播放演示文稿过程中,从一张幻灯片播放完成后更换到下一张幻灯片时的切换效果,即两个幻灯片之间的变换方法,例如淡出、旋转等。 幻灯片切换方式在“切换”选项卡中进行设置,如图314所示。 图314“切换”选项卡 2. 设置超链接 在演示文稿中创建超链接,这样在播放时通过超链接可以跳转到不同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是演示文稿中的某张幻灯片,也可以是本机上的某个文档,还可以是Internet上的某个网站或网页。 创建超链接的起点可以是任何文本或图形对象,如果对某个文本设置了超链接,这些文本下方会添加下划线,创建超链接可以使用“插入”选项卡的“链接”分组中的“超链接”按钮或“动作”按钮。 五、 实验步骤和操作指导〖*2〗1. 定义动画(1) 将前面创建的演示文稿中第二张幻灯片切换为当前幻灯片。 (2) 选定该幻灯片的标题,然后单击“动画”选项卡中的“添加动画”按钮,在下拉列表框中显示了4类效果,分别是进入、强调、退出和动作路径,每一类有各种不同的效果,例如进入类中的出现、淡出、飞入等,如图315所示。 (3) 选择幻灯片中的其他对象,分别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各个动画设置后的幻灯片如图316所示,其中最左边的1~4等数字表示这些动画出现的先后顺序。 图315不同的动画效果 图316设置动画后的效果 2. 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1) “切换”选项卡的“切换到此幻灯片”分组中显示了切换方式和效果选项,单击某种切换方式,在当前幻灯片区会自动显示切换的效果,该选项卡的“计时”分组中有声音、持续时间和换片方式等。 (2) 单击某种切换方式,屏幕上会自动预览切换的效果,就是设置后的效果,这里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溶解”。 (3) 进行如下的设置:  在“效果选项”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黑”。  在“声音”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鼓掌”。  在“换片方式”选项中选择“单击鼠标时”。  单击“全部应用”按钮,将该切换方式应用于所有的幻灯片。 (4) 在“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执行“开始放映幻灯片”→“从头开始”命令,屏幕上开始播放文稿,在播放中观察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效果。 (5) 保存所做的设置。 3. 使用超链接命令创建超级链接 创建超链接,链接到“西安交通大学”的主页,方法如下: (1) 将演示文稿切换到最后一张幻灯片。 (2) 在文本处输入“主讲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然后选中文本“西安交通大学”。 (3) 在“插入”选项卡上的“链接”分组中,单击“超链接”按钮,打开“插入超链接”对话框,如图317所示。 图317“插入超链接”对话框 (4) 在对话框的“地址”文本框内输入链接的目标地址,即西安交通大学的网址www.xjtu.edu.cn。 (5) 关闭此对话框,这时,幻灯片中“西安交通大学”这几个字添加了下划线,表明已插入了超链接。 4. 在幻灯片中添加动作按钮 在每一张幻灯片上都设置“开始”“结束”“前进”和“后退”这4个动作按钮,分别链接到第一张、前一张、下一张和最后一张幻灯片,方法是在母版中进行设置。 创建过程如下: (1) 在“视图”选项卡的“母版视图”分组中,单击“幻灯片母版”,打开“幻灯片母版”编辑视图。 (2) 在“插入”选项卡的“插图”分组中,单击“形状”下拉箭头,显示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318所示,最后一组是动作按钮。 (3) 在“动作按钮”组中,选择按钮“开始”。 (4) 单击幻灯片上的一个位置,然后通过拖动为该按钮绘制形状,这时,显示“动作设置”对话框,如图319所示。 图318“动作按钮”级联菜单 图319“动作设置”对话框 (5) 在“动作设置”对话框中,选择“单击鼠标”选项卡,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6) 重复(3)~(5)步骤,添加另外3个动作按钮,即“结束”“前进”和“后退”,在母版视图中设置后的结果如图320所示。 (7) 单击“幻灯片母版”选项卡,然后单击“关闭”分组中的“关闭母版视图”按钮,在普通视图中显示的动作按钮结果如图321所示。 (8) 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所做的设置。 5. 播放演示文稿 (1) 在“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选择“开始放映幻灯片”分组中的“从头开始”按钮开始播放文稿。 (2) 在播放演示文稿时,观察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 分别单击4个不同的动作按钮,观察跳转到的幻灯片。 (4) 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中单击设置的超链接,观察是否可以打开IE浏览器窗口并且图320母版视图下的动作按钮 图321普通视图下的动作按钮 在窗口中显示西安交通大学的首页。 (5) 保存所做的操作。 六、 实验思考题 (1) 在定义动画时,各个对象的启动顺序是如何设定的? (2) 在进行幻灯片切换方式设置时,有几种换片方式? (3) 在插入超级链接时,链接的目标除了Web页以外还有哪些? (4) 在建立动作按钮时,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两个选项卡,分别是“单击鼠标”和“鼠标移过”,这两个选项卡的作用是什么? 3.3综 合 实 验 本实验只给出了实验要求,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参考前面的各个实验。 1. 创建幻灯片 本演示文稿的内容是介绍所学的某门课程中某一章的内容,包含4张以上的幻灯片,各个幻灯片的具体要求如下: (1) 第1张: 版式为“标题幻灯片”。  主标题: 要介绍的内容。  副标题: 制作人所在学院、班级和姓名。 (2) 第2张: 版式为“标题和内容”,列出要讲述的要点。 (3) 第3张: 版式为“两栏内容”,两栏内容为中英文对照的术语,内容自拟。 (4) 第4张: 版式为“内容与标题”版式,在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名词解释,在另一个框中插入一个图片或剪贴画(自选)。 其他幻灯片的内容自行设计。 2. 定义幻灯片母版  标题字号36磅、楷体、居中、红色。  一级正文字号26磅、宋体、左对齐、深蓝色。  在右下角显示幻灯片编号。  在左下角显示日期和时间。 3. 定义动画 (1) 第2张幻灯片定义动画要求: 动画效果是“飞入”。 (2) 第4张幻灯片定义动画要求: 标题是“浮入”;文本是“飞入”;对象是“旋转”。 (3) 其他幻灯片动画效果自行定义。 4. 设置动作按钮 每张幻灯片上都设置4个动作按钮,分别是“开始”“结束”“前进”和“后退”,分别用来链接到首页、末页、前一页和后一页。 5. 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所有幻灯片切换效果都设置为“随机线条”,换页方式为“单击”。 第4章第4章电子表格应用接标题接正文4.1工作表建立及基本操作〖4/5〗一、 实验目的(1) 熟悉Excel 2010窗口的基本组成。 (2) 掌握建立工作表的方法。 (3) 熟悉单元格格式的设置方法。 (4) 掌握条件格式的设置。 二、 实验条件和环境 在Microsoft Excel 2010环境下进行操作。 三、 实验任务和要求 (1) 输入数据,建立工作表。 (2) 有序数字的输入。 (3) 将第一行标题的格式设置为黑体,字号为14磅,合并居中。 (4) 将第二行单元格的格式设置为楷体,字号为12磅。 (5) 对工作表中的成绩区域设置条件格式,对成绩大于等于90的单元格设置格式为红色下划线,对成绩小于60的单元格设置为蓝色倾斜。 四、 预习准备〖*2〗1. Excel 2010窗口的组成Excel 2010启动后的窗口如图41所示。 图41Excel 2010的窗口 该窗口从上到下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标题栏。显示最常用的几个按钮和当前工作簿的名称。  功能区。该区最左边为“文件”菜单,其他部分由各个标签组成,例如“开始”“插入”等,每个标签中包含若干个命令按钮组成的分组,例如“开始”标签中的“字体”大学计算机——计算、构造与设计实验指导第4章电子表格应用“对齐方式”等。  表格区。这是二维表格,左边显示每一行的行号,上方是每一列的列标。  工作表标签区。在表格左下方,显示组成工作簿的各个工作表的名称。  缩放区。在窗口的右下方,拖动其中的滑块可以改变工作表显示的缩放比例。 Excel 2010窗口最大的变化就是窗口上方的功能区,功能区替代了2003以前版本中的菜单栏和工具栏。 一个功能区由多个选项卡组成,例如“开始”选项卡、“插入”选项卡、“页面布局”选项卡等,每个选项卡中包含了多个命令,这些命令以分组的方式进行组织。例如,图41中显示的是“开始”选项卡,该选项卡中的命令分为7组,分别是剪贴板、字体、对齐方式、数字、样式、单元格和编辑,每个分组中包含了若干个按钮,对应了不同的命令。 双击某个选项卡的名称时,可以将该选项卡中的功能按钮隐藏起来,再次双击时又可以将其显示出来。 功能区中有些分组中的某些按钮的右方有一个下拉箭头,单击该箭头时可以打开一个下拉菜单。还有些分组的右下角有一个指向右下方的箭头,单击该箭头时可以打开一个用于设置的对话框或任务窗格。 2. Excel 2010的重要概念 1) 工作表 工作表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一个工作表中有1048576行(即220行),每一行有16384列(即214列),这样,一个工作表中共有234个单元格。 2) 工作簿 工作簿是Excel的文档,它的扩展名是xlsx,一个新建的工作簿中默认有3张工作表,这3张表默认的名称分别是Sheet1、Sheet2和Sheet3。 可以向工作簿中添加新的工作表,也可以将一个工作表从工作簿中删除,还可以更改工作表的名称。 3) 单元格 工作表行和列的交叉处是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的最小单位。 一个单元格由数据内容、格式和批注3部分组成。单元格中的数据可以是数值、文字、公式、图片、声音等;每个单元格中还可以设置格式,例如字体、字号等;也可以在单元格中插入批注,所谓批注,就是对单元格所做的注解。 4) 单元格的地址 工作表中的每一行分别用数字1~1048576来表示,称为行号;每一列分别用字母A~XFD来表示,称为列标,列标的具体值是A,B,…,Y,Z,AA,AB,…,AY,AZ,BA,BB,…,BZ,…,XFA,…,XFD。 每个单元格所在列的列标与所在行的行号合起来构成了单元格的名称或地址,即采用下面的格式作为单元格的名称或地址: 列标+行号 例如,第5行第1列单元格的地址是A5,而第8行第4列单元格的地址是D8。 单元格的地址可以出现在公式中用来完成计算,例如A1+B2表示将A1和B2这两个单元格的数值进行相加。 5) 区域 区域的表示方法是只写出区域的开始和结尾两个单元格的地址,两个地址之间用冒号隔开。例如:  A1:A10表示从第1行到第10行每一行中第1列的10个单元格,所有单元格在同一列上。  A1:F1表示第1行中第1列到第6列的6个单元格,所有单元格在同一行。  A1:C5表示以A1和C5为对角线两端的矩形区域,这个区域由3列5行共15个单元格组成。 3. 有规律数据的快速输入 如果要在连续的单元格中输入相同的数据或具有某种规律的数据,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可以方便地完成输入。 1) 输入相同的数字 如果同一行或同一列相邻的单元格中输入相同的数字,在输入第1个数字之后,可以拖动当前单元格右下角的复制柄,则鼠标拖动所经过的单元格都被填充了该单元格的内容。 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当把鼠标移动到复制柄处时,屏幕上指针变为细十字形状+。 2) 有序数字 如果要输入的数据具有某种规律,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就称为有序数字。 例如,要向A1到F1单元格分别输入数字1、3、5、7、9、11,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操作过程如下: (1) 在A1和B1单元分别输入前两个数据1和3。 (2) 用鼠标从A1单元拖动到B1单元,选中这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格被黑框包围。 (3) 将鼠标移动到B1单元的右下角的复制柄,此时指针变为细十字形状+。 (4) 拖动+到F1单元后松开鼠标,这时C1到F1分别填充了5、7、9和11。 用鼠标拖动默认的是填充等差数列,如果要填充的是等比数列或日期序列,就要用到功能区“编辑”分组中的“填充”→“系列”命令了,然后在该命令打开的“序列”对话框(图42)中进行设置。 4. 条件格式 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包括数字的显示方式、文本的对齐方式、字体字号、边框、背景等多种设置,在进行格式设置之前,要先选择进行设置的单元格对象。 如果只对选择区域中那些满足某个条件的数据设置格式,这就是条件格式,设置条件格式时,在功能区“样式”分组中的“条件格式”下拉菜单(图43)中进行。 图42“序列”对话框 图43“条件格式”下拉菜单 五、 实验步骤和操作指导〖*2〗1. 启动Excel 2010,建立工作表(1) 向A1单元输入“计算机信息01班‘大学计算机’成绩表”。 (2) 向A2单元格输入“学号”。 (3) 向B2单元格输入“姓名”。 (4) 分别向C2、D2单元格输入“平时”和“期末”。 (5) 在B3到D7单元分别输入如图44所示的数据,输入时可按方向键←↑→↓或回车键选择其他单元,学号数据先不输入。 从已输入的数据可以看到,文字型数据自动向左对齐,数值型自动向右对齐。 2. 有序数字的输入 (1) 在A3和A4单元分别输入两个学号20100101、20100102。 (2) 拖动A3到A4,被选择的两个单元用矩形框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