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并应对焦虑 第一章 Understanding Anxiety and How It’s Treated 第一章 正确认识并应对焦虑 Understanding Anxiety and How It’s Treated 每个人都会焦虑。谁没有经历过心跳加速、手心出汗、 胃痉挛、气短失眠、烦躁不安或无法冷静的状态呢?焦虑 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向大脑和身体发出警报:出了点麻 烦的事情。如果没有时不时地感到焦虑,那对我们反而不 利,因为那意味着,对于一些真正威胁到自身安全与幸福 的事情我们可能不会做出正确的反应。 虽然每个人都会偶尔焦虑,但看到所爱的人因为过 度焦虑而消磨了生活的乐趣,你会非常难受。毫无疑问 你想要对方诸事顺心,看到他(她)受尽焦虑的折磨,你 也会心如刀割。而且,当你的爱人非常焦虑时,无论是 你们之间的感情还是各自的生活质量都会大打折扣。这 会导致你们都非常沮丧、愤怒、悲伤、内疚、孤独或者 产生其他负面情绪。此外,出于同情,你很可能会透支 自己的精力来努力减轻对方的焦虑。为了让一切回到正 轨,也许你会倍感压力,也许你永远无法阻止爱人产生 焦虑,甚至对引起焦虑的原因一无所知。你可能一直都 知道对方有焦虑的倾向,但每天都要受到焦虑的影响就 足以使你苦不堪言。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 爱人的焦虑,以及如何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让焦虑从此 在你们的二人世界中消失。没有人愿意在做每个决定时都 要考虑这会不会引起对方的焦虑。焦虑让生活处处受限。 你和爱人理应得到更好的生活。 什么是焦虑? 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造成焦虑,但是我们知道 感应焦虑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体生物机能的一部分。相对来 说有些人对焦虑更敏感,但到目前生物学对此还没有一个 明确的解释。此外,人们应对焦虑的方式也受到很多因素 的影响,包括遗传基因、生活经历、自尊心、过去的压力 和创伤、目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以往应对压力的经 验等,这些只是其中几个例子。因此,焦虑是一种非常主 观的体验,这意味着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同样的一 个事情可能会引发一个人轻微的焦虑感,也可能会导致另 一个人严重恐慌症的发作。 我们把焦虑看作一种情绪,跟大多数情绪一样,它的 强度可大可小。焦虑强度小时,人们可以适应,这意味着 它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例如,提醒你按时支付账单, 或者加班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当焦虑的强度比较大 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对身心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分辨可适应性、“日常”的焦虑问题与严重的、 需要及时接受治疗的焦虑症呢?轻微的焦虑在紧急情况解 决后就自然消失了,但严重的焦虑会一直持续甚至在没有 紧急情况时也会莫名地产生。我将在本章后面详细介绍这 种区别。现在,让我们仔细探讨一些常见的焦虑症状以及 这些症状反映的问题。 常见的焦虑症状 虽然每个人对焦虑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就像个人思 维模式一样,焦虑产生的某些生理、行为或情绪上的症状 是大同小异的。阅读下面的段落时,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 你的爱人在焦虑时是否也有相似的症状。 焦虑症的体征 常见的焦虑症体征包括心跳加速、排汗量大、发抖或 打颤、烦躁不安、紧张、疲劳、睡眠障碍、气短、胸疼或 胸闷、恶心、腹泻、胃不适、头晕、发冷、潮热、麻木等。 另一种症状是在受到惊吓时反应过度,例如,你以为背后 没人时,突然有人从背后跟你说话,如果你吓得一蹦三尺 高,就是反应过度。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都是正常焦虑 的自然反应,未必意味着患有焦虑症。但另一方面,根据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引发后果,我们可以确 定某人是患有焦虑症还是仅仅做出正常的焦虑反应。 焦虑的行为表现 当你的爱人处于焦虑中时,通过他(她)的行为,你 就能够了解他(她)的心理活动。焦虑症患者常见的行为 表现包括避免去一些容易引起焦虑的场所,如桥上、电梯、 聚会等;逃离令他们不适的场所,如电影院或拥挤的餐厅; 强迫自己重复做某些事情,比如一遍遍地洗手、睡觉前反 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且次数固定;喜欢宅在家里或只待在一 些特定的“安全”地方,避免户外活动;做出某些危险甚 至是自我毁灭的事情,如饮酒或吸毒。讽刺的是,你的爱 人可能会觉得做这些事会缓解焦虑,但实际上焦虑症状只 会因此而越来越严重。 焦虑的情绪表现 如上所述,焦虑是一种情绪,它可以引发许多不同 的感受。你的爱人可能经常使用以下这些词语形容自己 的焦虑:“担心”“不安”“恐惧”“忧虑”“局促”“悲痛”“感 觉不堪重负”“恐慌”“压力大”“可怕”“躁动”“紧张” 和“急躁”;也可能说他(她)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的感受 或者仅仅说:“有些不对劲。”这些情绪表现通常是由焦虑 症患者的思维模式决定的。因此,让我们研究一下这种 思维模式吧。 焦虑患者常见的思维模式 当人们感到焦虑时,常常称之为“忧虑”(Bourne 2005)。每个人都有忧虑的时候,但是焦虑症患者担心的 事物不仅比一般人多,担心的对象也不一般。以下是焦虑 症患者常见的思维模式: . 万一发生怎么办? . 我不行。 . 我永远都做不好。 . 这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了,我肯定会失败的。 . 我必须控制自己。 . 我还是现在就放弃吧。不管我怎么努力都 不会成功的。 . 大家都会嘲笑我的。 . 我真的快要疯了! 我必须再次声明,没有焦虑症的人也可能会产生此类 想法。明白了这点之后,我们来看看“日常”焦虑与焦虑 症究竟有何区别。 “普通”焦虑与焦虑症 其实“普通”焦虑与焦虑症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二 者的区别在于焦虑是否已经影响到生活质量,是否已经全 面存在,是否对个人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是仅仅表现在生 活的某个方面还是所有情况下都如此)。 例如,如果你的爱人为即将召开的一场重要工作汇报 而极其努力地工作,他就可能会感到焦虑。这种焦虑可能 会引起睡眠障碍、易怒、不耐烦,而且总是担心会出现问 题。此类症状可能属于“普通”焦虑也有可能属于焦虑症, 这取决于症状的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以及在工作汇报之 后症状是否会烟消云散。如果事后这种症状消失了,那么 这种焦虑是属于在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普通”焦虑,但如 果事后这种症状依然存在甚至在其他的状况下也显得很焦 虑,这就说明你的爱人可能患有焦虑症。 亚伦·贝克是一名杰出的精神病医生,认知疗法的创 始人。他认为焦虑症患者有一个“高度敏感的警报系统” (Beck and Emery 2005, 31)。在他看来,焦虑症患者对任 何可能引发危险的刺激都非常敏感,因此他们会不断地警 醒自己,留心每一个潜在的危险。不幸的是,任何微不足 道的刺激都可能会触发这种警报系统,所以他们会一直处 于焦虑状态。 据估计,美国的焦虑症患者已经超过4 300万人,也 就是说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患有焦虑症(Kessler et al 2005)。所以,无论你的爱人是否已经被确诊为焦虑症,他 (她)都绝不是特例,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与他(她)共同 经受着同样的困难。好消息是,焦虑症是最易治愈的心理 疾病之一。可能不那么好的消息是:很多人都不会去咨询 专业的心理医生,结果经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接下来我将举例描述几种主要的焦虑症症状。如果 你的爱人已经被确诊为焦虑症,了解这几种主要症状能 帮助你更深层次地了解他(她)的处境。若尚未被确诊, 请勿单凭这些症状就判定对方患有焦虑症,只有经过专 业训练的心理医生才能做此断定。但是,即使你的爱人 并未被确诊或尚且无须就医,这些内容以及这本书仍会 对你有所帮助。 忧虑与反刍思维 忧虑与反刍思维都属于持续性的消极思维。 忧虑的人总是担心“假如以后发生什么事该怎么 办”;反刍思维则一直纠结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产 生消极想法。另外一个不同之处还在于忧虑常常 是针对危险的,但是反刍思维往往使人陷入绝望、 挫败和迷惘。因此,具有反刍思维的人罹患抑郁 症的风险更高。 焦虑症的类型 美国精神病协会(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已在2000年将焦虑症分为六类: . 一般性焦虑症 . 强迫症 . 恐慌症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社交恐慌症或社交焦虑症 . 特定对象恐慌症 每一种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专家根据美国精 神病协会颁布的《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2000年) 中的诊断标准判定的。在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六种焦虑 症既有重叠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一个人同时患有 多种焦虑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情况也很普遍。(我们把同 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心理疾病或生理疾病的情况称为 共病症)。 在接下来的部分,除了描述六种焦虑症,我还会列举 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例子。 一般性焦虑症 琳达拥有一家小公司,今年47岁。她感觉 自己总在担心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公司赚的钱够 不够?她和丈夫比尔能不能担负得起女儿的大学 学费?自己容易疲倦是因为工作太忙还是患有什 么隐疾?如果审计人员来查税怎么办?如果房子 突然需要大整修他们该怎么办?虽然琳达知道这 些担心不过是空穴来风,但是她还是需要努力才 能控制住这些想法并放轻松。比尔竭尽全力帮她 卸掉忧虑,安慰她一切都很正常,不会发生什么 不幸,但是看起来无论他怎么说似乎都没什么 作用。 琳达就是典型的一般性焦虑症患者(GAD)。一般性 焦虑症患者会习惯性地担惊受怕,即使他们的担忧毫无来 由。他们总是猜测灾难就要降临,过度担心一些可能永远 都不会发生的事。金钱、疾病、人际关系、工作等担忧占 据了他们的头脑。对有的人来说,在忧虑中苦撑一整天让 人不堪重负。一般性焦虑症患者自己也经常会意识到这些 担心过分了,但他们仍然需要拼命驱走这些想法。此外, 一般性焦虑症患者通常患有并发症,例如,其他类型的焦 虑症、抑郁症、饮食失调、药物滥用等。 轻度一般性焦虑症患者通常都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大部分工作内容都能处理好,社交关系也比较正常。重度 一般性焦虑症患者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避 免参与特定活动或场合,例如,搭乘电梯或驾驶,这并不 属于一般性焦虑症的症状,而是特定恐慌症。我稍后会对 特定恐慌症进行描述。 一般性焦虑症通常是逐步发展的。它会在人生任何一 个阶段出现,但通常儿童期至中年期是最易病发的阶段。 遗传基因对一般性焦虑症的病发可能起一定作用,而且 女性患一般性焦虑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Robins and Regier 1991)。 强迫症 艾米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今年36岁。她 发现自己每天都需要反复多次地洗手,特别是 在跟孩子们一起做户外游戏、去公共场所或者 做一些她自认为很脏的事情之后。如果可以洗 整整28次手,她才会感觉好一点,但是没过一 会儿她就会觉得自己碰到了上面有很多细菌的 东西,然后又会去洗手。一直如此反复过度清洁, 她的手已经皲裂、经常出血,但她感到没有办 法减少洗手次数。她的爱人莎拉对此非常担心, 却也劝不动她。 强迫症(OCD)导致了艾米莉这种迫切的、无法控制 的过度洗手行为。强迫症患者有摆脱不了的东西:反复出 现的令人痛苦的想法会强迫他们反复做一些特定的行为以 减轻压力。不幸的是,这些强迫行为最终会控制患者,并 没有改善情况,反而使其更糟糕。实际上,强迫行为不会 让人愉快,但是强迫症患者常常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强 迫思维引起的焦虑。 人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有强迫症,因为他们对某些事 情的做法有严格规定,例如早上按部就班地做事情以防忘 带东西或上班迟到。强迫行为与普通的重复行为是有区别 的,如果强迫行为未能实施,强迫症患者会表现得十分沮 丧,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正常人即使重 复行为被打乱,也能很快适应,照常工作。 除了怕脏和强迫洗手,强迫症的表现还有很多,例如 一个执迷于安全的人,晚上睡觉之前必须反复多次确认门 窗是否锁好,或者反复检查可能引发危险的东西,如反复 确认炉子、电熨斗的电源是否关闭。还有一些强迫症患者 通过触摸某些物品来缓解焦虑,尤其是按特定的顺序触摸 物品,或在心里反复默数物品或计数。还有一些强迫症患 者对对称、秩序要求很严格,很难扔掉现有物品或者会囤 积很多东西。 强迫症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起居。强迫症 患者通常患有其他并发症,例如其他种类的焦虑症、饮食 失调或抑郁症等。他们还会采取一些过激手段来避免激发 强迫行为的情况,或者通过酗酒、吸毒来平缓焦虑。强迫 症在男女两大人群中发病率几近持平(Robins and Regier 1991)。 恐慌症 麦克是一名研究生,今年27岁,正在准备 参加专业综合考试。由于这次考试决定着他是否 能够顺利毕业,所以他感到焦虑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时他正坐着 学习,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冒汗胸疼,呼吸困难, 大概过了10分钟才渐渐缓和过来。麦克觉得自 己肯定是快要疯了,也可能是心脏病突发,或两 者都有。他的爱人米歇尔也手足无措,但麦克坚 持不让她叫急救车。这种症状逐渐缓解之后,米 歇尔带着麦克去紧急护理诊所看病,但是检查结 果显示他没有任何生理异常。现在,麦克非常担 心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不仅是因为这种症状十分 可怕,而且还因为万一发生在学校或是其他公共 场所中,让别人看到了,自己会感到十分窘迫。 麦克坐下来备考的时候恐慌症发作了。恐慌症发作没 有任何预兆,只会突然感到恐惧并伴有心跳加速、大量出 汗、虚弱感、头晕眼花等症状。其他症状还包括双手麻木 或刺痛、发冷发热、胸疼恶心、感到无法呼吸等。由于存 在这些症状,恐慌症患者经常以为自己会突发心脏病、精 神崩溃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实际上,不管与心脏病突发 的症状有多么类似,恐慌症都不足以致命(虽然对恐慌症 的极端反应有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甚或死亡)。恐慌症 随时都可能发作,甚至在患者熟睡中也可能发作。一般在 10分钟内达到最严重的状态,随后自然消退,但是也有一 些症状会持续很长时间。 恐慌症最典型的症状是担心再次发病的恐惧。有些人 一辈子就经历过一次恐慌症,但也有一些人一旦患上恐慌 症,就会重复发病。恐慌症看起来是可遗传的。女性患恐 慌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Robins and Regier 1991)。 为了防止恐慌症再次发生,患者通常会严格限制自己 的日常生活。这会发展成广场恐慌症,即害怕停留在一些 难以脱身的地方。如果恐慌症在某个特定的地点发作,患 者就会患上特定地点恐慌症,并且因此而限制自己的行为。 例如,如果在电梯里恐慌症发作,那么患者就会产生电梯 恐慌,从而导致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拜访亲友或接待客 人,都会因为恐惧而尽量避开有电梯的活动场所。有些恐 慌症患者必须在自己信任的人的陪同下才敢出席公共场 所,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是恐慌症还是“极度忧虑”? 你的爱人可能把自己的强烈焦虑也看作恐慌 症,实际上,将这种强烈焦虑称为“极度忧虑” 更为贴切。以下是真正的恐慌症与“极度忧虑” 之间的区别: . 恐慌症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会在10分钟之 内达到最严重的状态,随后自然消退。“极 度忧虑”可以持续几个小时、几天、几周 或几个月。 . 两者症状虽然类似,但是恐慌症更严重一 些。恐慌症发作时,患者会感觉自己好像 心脏病突发、几近疯狂或者快要死了;“极 度忧虑”虽然让人真正感到不适,但一般 都能够忍受。恐慌症发作时,患者需要呼 叫急救车,“极度忧虑”的患者相对来说无 此必要。 . “极度忧虑”一般都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而恐慌症毫无征兆,可能不会因某一特定 事物而发作。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乔治今年21岁,已经在战区服役过两个任 期。期满返家后,乔治非常不适应家居生活,无 法跟他的女朋友克里斯蒂重归正常生活。他患有 严重的睡眠障碍,即使努力睡着后,梦境中也是 硝烟弥漫、尸横遍野。醒来后,他会很容易被噪 音吓到;以为家里没人时,克里斯蒂的突然出现 也会让他极受惊吓。有时候,乔治的脑海中会经 常浮现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所见所闻的一切 都很真实,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为此,克里斯蒂 非常担心,因为她觉得乔治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 而且,乔治变得非常易怒暴躁,虽然知道自己已 不在战场,回到了家里,但是他仍然时刻保持警 惕,注意保护自己。 乔治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虽然很多媒 体报道历经枪林弹雨的老兵大部分都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症,但是还有很多其他创伤会导致这种心理疾病,包括强 奸、抢劫、殴打、绑架、虐待、车祸、坠机、爆炸、火灾、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龙卷风)等。患者可能是亲身 经历过某种巨大伤害,或者目睹了其爱人和其他人遭受严 重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一般症状为:感情麻木、孤僻、 易受惊吓、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场景、过分警觉、失眠、好 斗易怒、夫妻生活不愉悦甚至有时候会对别人施加暴力。 参加一切有关创伤事件的纪念活动对患者来说更是难上加 难。人为的伤害如强奸、抢劫、绑架等对当事人造成的影 响会更加严重(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2009)。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患者无论在清醒还是熟睡状态下, 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景。我们称这 种记忆重现为闪现,患者通常无法意识到这些闪现全都是 假的。即使是最平常的事情都可能会引起记忆闪现,例如 关门声或汽车鸣笛声。在出现记忆闪现时,患者在创伤场 景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都会出现。即使睡着了, 患者还会做一些有关创伤场景的噩梦。 这些症状至少持续四个星期才可以被确诊为创伤后应 激障碍症。并不是每一个人经历过痛苦创伤后都会患上创 伤后应激障碍症,并且研究调查表明:女性患有创伤后应 激障碍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Breslau 2002)。创伤后 应激障碍症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很快康复,而 对有些人来说则会演变为慢性疾病。和其他种类的焦虑症 一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患者通常也同时忍受着其他不同 焦虑症的困扰,如抑郁症、滥用药物或其他焦虑症。 社交恐慌症或社交焦虑症 简是一家大企业的行政助理,今年53岁。 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但还是经 常担心被炒鱿鱼。尽管她的工作评价一贯都非常 优秀,但是即使上司或同事毫无恶意地谈论她的 工作,她还是胆战心惊。她也不爱跟同事闲聊, 总是喜欢关着门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由于 恐惧,她很少跟同事一起外出聚餐,也不参加应 酬,因为她害怕大家发现真实的自己,那个不受 欢迎的自己。简坚信万一自己被炒鱿鱼了,就再 也找不到工作了。简的丈夫艾利奥特自从认识简 开始就一直听到她对工作的担心,20多年过去了 依然如此。而今,每次简开始吐露她的担心时, 艾利奥特就会选择不闻不问,因为他知道不管自 己说什么、做什么都于事无补。 简对工作的忧虑是社交恐惧症的症状之一。社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