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掌握动画场景设计的基本概念与任务,了解动画场景在动画影片中的功能。 学习重点: 掌握动画场景设计的要求。 第一节 动画场景设计的概念 一部动画片的前期制作需要很多步骤,包括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以及色彩设定等内容。动画场景设计是创作动画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域特色、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场景设计的风格直接关系到整部动画的风格水准,动画场景的每一个画面为角色表演提供了舞台。 一、动画场景的基本概念及任务 (一)动画场景的概念 动画场景是展开动画片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但是场景和环境并非同一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关联。环境是指剧本所涉及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具体的自然环境、地域等,还包括剧中主要角色生活活动的场所和空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场景是指剧情中具体的、物质的单元场景,每一个单元场景都是构成动画片的基本单元。 动画场景设计通常是以动画剧本为基础,为动画角色和剧情发展提供空间背景而进行的设计,它与电影场景设计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动画角色表演所需要的服务场所。当然,动画场景的表现相对电影来说更灵活,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非常夸张的手法去尽情表现,给动画角色提供具有视觉美感和恰到好处的表演场所,最大限度地展现动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在动画设计中,一般通过场景来反映特定的时间、环境和氛围等,从而起到突出动画主题、衬托动画角色形象等作用。动画场景不仅是动画叙事的基本载体,而且影响动画的造型、空间表现和角色形象的塑造,给动画角色提供具有视觉美感和合适的表演场所,从而展现动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动画作品区别于大部分影视剧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所有的形象和色彩、场景和空间,大多是被动画制作者们运用手绘、二维或者三维的计算机技术描绘创作出来的,也就是说,动画的创作者创造了包括剧情在内 的出现在银幕上的可视的一切形象,所以动画场景设计是在考虑到动画语言和风格特点的前提下,根据动画片 剧本及其情节和具体镜头的需要,涵盖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生活场所、光影倾向和特点、色彩搭配与 运用、陈设道具等与动画主题、内容相关的工作(不含角色设计与动作设计)。在设计正式的场景之前,创作者 往往会亲自绘制一些设计草图,或是与美术总监一起就场景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设计,以便为正式的设计奠 定基础。 动画场景设计的总体风格通常会直接影响到整部动画片的艺术水准,所以在动画的创作中,动画场景设计必 须服务于动画角色,也必须符合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文化和时代特征。通过它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 节氛围以及传递设计师的情感取向等。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动画场景也能够成为表现故事情节的主要“角 色”。在动画作品中,动画角色与动画场景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二)动画场景设计的主要任务 动画场景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在构思场景画面总体空间造型基础上确立总体场景形象布局结构;再将场景 分类组合为若干单元场景,分别从场景的布局结构与规模、色彩基调与气氛效果,以及风格样式等方面做出造型 处理和细节设计。 动画场景设计要完成的常规的设计图包括场景平面图、场景效果图或气氛图、三视图。场景就是随着故事的 展开,围绕在角色周围,与角色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即角色所处的生活场所、陈设道具、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 历史环境,甚至包括作为社会背景出现的群众角色。 动画场景设计为导演提供了镜头构图、透视、镜头调度以及光影空间的想象依据。对于一些需要特写的镜头, 还需要完成场景的细部特征图;对于一些开场的镜头,或者是需要展示故事整体世界观的镜头,还要设计场景的 结构鸟瞰图,必要时还要制作场景等比缩放的实物模型。 在传统手绘动画艺术中,角色的表演场合与环境通常是手工绘制在平面的画纸上,后期制作时大多是将所画 好的画稿衬在绘有角色原画、动画的画稿下面进行拍摄合成,所以人们又习惯性地将绘有角色表演场合与环境的 画面称为“背景”。但随着现代影视动画技术的发展、数码技术的引入,动画制作手段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动画 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和先进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制作完成,无论是从空间效果、制作技术、设计意识上还是创作理念 上,都更加趋向于从二维的平面转向三维的空间与四维的时间的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给动画设计师提供 了很大的便利,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间与空间的表现,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人们口中的“背景”变成了“场景”。 (三)动画主场景和动画次场景 1.动画主场景 每部动画片都会有特定的主场景。主场景即故事主体是在哪个或哪几个主要的地点发生的;动画主角又生 活在哪个特别的环境中,他们又经常在哪里活动等。动画主场景是一部影视动画片美术设计的灵魂。主场景的 设计风格和色彩基调对整部动画片最终的画面效果和风格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主场景是剧情和主要角色最 主要的展现与表演的空间环境,它可以使影视动画获得更多、更新的视觉内涵。在进行动画设计时,只有确立了 主场景,才能围绕其展开对其他场景和细节的设计,确立其他分场景与主场景的位置关系等。 例如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中的油屋是贯穿全片的最主要的场景。导演和美术设计师在油屋的设计上为 观众营造了一个神秘场所。主场景油屋渗透着日本传统文化元素的外部设计,体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风格,即高 耸的屋顶、红色的墙面、绿色的屋檐,中间再加上金色的陪衬。油屋的前面是一个巨大的红色招牌,一座红色的木  桥把油屋和街道连接起来,油屋的旁边以一棵古松作为点缀,使得主场景镜头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十足。油屋在内部结构的设计上更加复杂。图1-1 是《千与千寻》中油屋的设计草图和定稿图。一般来讲,影视动画片都会有不止一处的主场景,动画剧本一般也都会提供几个主场景。 图1-1  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中主场景油屋的设计草图与定稿图 2.动画主场景与动画次场景的关系 动画主场景和动画次场景共同构成了动画场景。动画主场景是剧情和主要角色最主要的展现与活动场景,它的设计风格和色彩基调对整部动画片最终的画面效果和风格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动画次场景是依据主场景而决定的,它虽然不是剧情和角色的主要的展现和活动场景,但是对动画片来说,它也是动画场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动画中,主场景和次场景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在动画片《魔女宅急便》中,小魔女所居住的海边小镇就是整部动画片的主场景,在这个主场景中,山顶的面包房又是小魔女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最核心的主场景,而镇子中的商店、街道则是次场景。 在动画中,次场景起到了连接主场景的作用。动画的镜头是连续的,角色是运动的,如果只是在几个主场景中切换,会使画面显得非常单调、生硬,所以设计动画场景时要考虑场景时空的连贯性。主场景与主场景之间在时空上要有连续性,才能保证故事情节的流畅,才能给观众建立一个完整的时空世界。在动画中,次场景将动画所涉及的几个主场景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部动画片完整的场景体系。例如在动画片《千与千寻》中,在汤婆婆的油屋和钱婆婆的小屋两个主场景之间,美术设计师巧妙地将其用次场景——湖泊隔开。水中的行驶工具通常来说应该是船,但是主人公千寻在油屋和钱婆婆的小屋之间来往时都没有用到船,去的时候坐的是水中行驶的火车,返回时则是和白龙飞回来的,这种巧妙的设计更增添了动画片的神秘梦幻之感。此处的次场景还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当千寻飞在湖面上时,回忆起儿时落水的一幕,想起了白龙的真实姓名,使白龙变回了真身。 次场景是展现故事发生背景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动画片的主场景在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的时候并不充分,这时就需要次场景进行进一步的展示。次场景在展示故事背景时往往要比主场景更直接、更明确。例如在动画片《狮子王》中,导演没有仅仅依靠主场景“荣耀石”来展示故事的背景,而是在动画片的开篇巧妙地利用了次场景。广阔大草原上的日出,壮观的维多利亚大瀑布,雄伟的乞力马扎罗山,静静流淌的尼罗河等,这些由非洲元素组成的次场景告诉观众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非洲大草原上。 动画场景的类型是对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中所明确规定的场景进行的分类,这些场景是根据剧作的安排和剧情内容设置的。一般来讲,动画场景分为室内景、室外景、室内与室外结合景以及其他形式的场景类型,下面只介绍前三种类型。 (一)室内景 室内景是指所有人物(包括动物)所居住与活动的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的内部空间。室内景是动画影视中涉及最多的景点。室内景又分为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两种。私人空间(场景)有以家居为背景的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卫生间、厨房、阁楼等,以及个人或少数人所拥有的室内空间,如酒店客房、个人办公室、工作室、私人轿车内部、飞机机舱、太空船内舱、船舱等。私人室内空间具有小型化、私密性、个性强的特点,观察其中的陈设和空间布局以及色彩配置,都可以大致判断出主人的身份、性格、爱好、经济收入、阶层、时代、地域等诸多情况。所以,在设计这种私人室内空间的场景时,一定要根据剧本所揭示的人物的特定情况来考虑,设计其中的道具、空间布局和色彩运用。如日本动画片《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小人阿莉埃蒂的起居室,设计者就充分利用明快、鲜艳的色彩以及满屋的各种植物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少女充满幻想的内心等特点。此场景的设计者巧妙地运用这些视觉元素塑造了角色鲜明的形象,既活泼开朗,内心又充满了好奇,渴望冒险,从而营造了具有个性特征的空间。(见图1-) 图1-  日本动画片《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的阿莉埃蒂的起居室 公共空间是指非个人拥有的、人们共有或共用的空间,诸如宫殿庙宇内景、亭台楼图内景、音乐厅、剧场、超 市、商店、饭店大堂、会议室、图书馆、学校的教室、礼堂、大型飞机、飞船内舱、太空站等。在设计公共室内空间的 场景时,要更多地考虑地域、时代和用途,同时还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尺度以及其中角色(人或动物)之间的比 例关系等因素。 图1- 所示的美国动画片《钟楼怪人》的巴黎圣母院内景中,可以看出人与建筑之间的比例是悬殊的,人们 走在其中非常渺小。巴黎圣母院是世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外观优美、挺拔,正立面装饰有大量精美的圣人石雕 塑像,内部神秘、幽深,并装饰有许多精美绝伦的彩绘玻璃玫瑰花窗。  图1-  日本动画片《秒速 厘米》中的教室场景 图1- 表现的是一个现代的火车站或汽车站。在设计诸如车站这样的场景时,首先要考虑它的用途,既然是车站,就一定有出入站台的进出口,并且会有许多表明时间、路线、站名地点的标志牌。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所要设计的场景的公共用途进行合理的安排,并注意特定场景中特定道具的设置。检票口外侧昏暗,内侧明亮。 图1- 是典型的超市场景。设计这类场景时要特别注意透视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各种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货品、货架与人物之间的体积大小关系等。 (二)室外景 室外景是指包括房屋建筑内部之外的一切自然和人工场景,例如宫殿庙宇、亭台楼阁、院落、工地、厂房、街道、广场、车站、码头、山谷、森林、河谷、某一星球、太空等。由于动画片场景的制作完全是人为设计和绘制的,既可以二维绘制,又可以三维虚拟建构,也可以两者结合,所以,在场景设置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可能性,因而,这是在动画片中使用率最高的场景。这些场景完全摆脱了在常规影视剧中所需顾及的场景搭建、场地大小等诸多问题。但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依据剧本的要求来考虑地区、时代等因素。(见图1- ~图1-) 图1-  日本动画片《秒速 厘米》中的车站检票口与票价表 图1-  日本动画片《小魔女》中的超市场景 图1-  日本动画片《龙猫》中的农村场景  图1-  选自日本动画片《百变狸猫》 图1-  日本动画片《恶童》中的街道场景 (三)室内与室外结合景 室内与室外结合景,顾名思义指室内景与室外景结合在一起的场景,既包括室内与室外、院内与院外,又可以包括室内外景与院内外景结合在一起的场景等,这属于组合式场景。其特色是内外兼顾、结构复杂、富有变化、空间层次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空间的角色同时表演。《小魔女》中表现的是典型的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场景。从室外向室内看,这一场景既包含了室外的外墙、墙边的植物、窗台和面包店窗户上方的雨具等外部场景,又透过通透的大玻璃窗看到了面包店里面的橱窗、柜台以及货架上待售的各色面包等,从中可以看到室外的演员或路人穿行的空间和表演的区域,又可以展现室内的景物、作为演员主角的小女孩琪琪和面包店女老板以及顾客的表演。这样的场景既丰富了角色的表演空间,同时也加强了镜头画面的真实感。(见图1-10) 图1-10  日本动画片《小魔女》中的面包房的内外景 由于动画本身具有高度假定性、非现实性等特点,动画片剧情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并富有想象力,古今、中外、社会、自然、科幻都能成为剧作的题材,因而场景范围极其丰富。另外,场景的类型与场景的构成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类型是指剧本里所规定的场景类型,而用什么风格完成场景的设计是指场景的构成方式。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特殊的场景,如颠簸式场景、移动式场景、假透视场景及特技合成的场景,如汽车内、飞机内、宇宙飞船内、航天器内等,又如宇宙空间、幻觉的空间等特殊的构成方式。 (一)场景的自由构建 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现代视听艺术,动画追求的不是逼真写实,而是夸张、变形、奇幻和理想的艺术世界, 具有高度的虚拟性。虚拟性是影视动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正是这种虚拟性赋予了动画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使 它具有了自由想象和灵活表现的特点。场景作为影视动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动画艺术的这一特 征,将其概括起来就是虚拟场景的自由构建。 影视动画场景是画出来的场景,是虚拟的场景,它不具备影视片场景那样的真实,但它却可以充分发挥创作 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极大的自由性。虚拟是动画场景的优势,这种优势形成了场景的特殊创作规律—— 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超现实的、广阔的、自由的世界。正因如此,动画导演们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不同形式 的经典动画主场景,比如从《白雪公主》中娇小玲珑的木头小屋,到《海底总动员》中的海底世界;从《大闹 天宫》中虚无缥缈的天宫仙境,再到《寻梦环游记》中亦真亦幻的亡灵世界等。(见图1-11) 在影视动画中,虚拟的场景离不开创作人员的自由构建。如果没有创作人员的自由构建,场景和动画就失去 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动画最令人心动的创造力。  图1-11  美国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的亡灵世界 对于写实风格的动画作品,场景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物理规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场景自由性的丧失。写实类主场景是对现实事物的改变、重建和升华,是美术设计在创新思维指引下的“自由想象”,它是基于现实基础的虚拟场景。对于超现实的科幻世界和魔幻世界的动画片类型,它们的场景自然不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但是这种想象和创造不是抛弃现实中的东西去凭空臆造,这种想象和创造必须有一套基于现实基础的合理解释,这种解释能够让观众信服创作者的“想象和创作”。由此可见,虚拟场景是以一定现实基础为依据的自由构建,这样的主场景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 (二)造型元素的独特表达 影视动画有三大造型艺术元素,即线条、色彩和光线,任何一部影视动画,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在造型上都离不开这三大元素。虽然在三维动画中我们看不到线条这一造型元素,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软件生成的三维模型,但实际上无论是在三维动画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在生成三维模型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线条的应用,线条是三维动画模型生成的基础。影视动画场景同样也是由这三大造型艺术元素构建而成的,而且在构建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场景在构建时,线条的作用极其重要。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场景中的造型是通过线条勾勒出来,再上色完成的,线条既可形成造型的轮廓,又是造型的基本组成部分。线条同样也可形成动画角色的轮廓,也是角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形态结构上,场景与角色具有非常紧密的交融性,因此在动画中,场景中线条的造型风格要与角色的造型风格相统一,这样才能使角色和场景统一起来,使它们能融为一体,使角色能够真正地在场景中表演,形成完美的“景人一体”感。 另外,不同的线条构成了不同的场景空间,如自然景观、建筑空间、交通工具、魔幻场景等,也形成了不同的造型风格。例如早期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和日本动画片《攻壳机动队》,它们在线条的运用上就截然不同,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动画片。在《白雪公主》中,主场景的线条非常圆滑、饱满,显示出一种古典神话式的美感;而在《攻壳机动队》中,主场景的线条采取“硬化”和“方形”处理,强调机械的、科幻的魅力。这两种不同的线条构建了不同风格的动画片,带给了观众不同的惊喜。 色彩和光线让场景中的物体具有了自然材质和一定的体积感、质量感,使场景遵循了基本自然规律,符合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的物体自然属性,从而符合了人们正常的视觉欣赏习惯。同时,色彩和光线还奠定了动画片的色彩基调和风格,同时也让场景拥有了情感的氛围。动画导演往往依据动画剧情的发展,通过场景的色彩和光线的变化来交代时空关系,营造情绪氛围,刻画角色心理,升华主题,从而更好地展示动画剧情,这是动画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段。 在动画场景中,色彩和光线的联系非常紧密,两者的表达往往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画面效果。例如,写实性画面以自然的色彩和光线现象为蓝本,追求逼真、细致的效果。装饰性画面则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与写实性相比,它可以采用概括、提炼的手法表现出或单纯或繁复的效果,并追求浪漫、幻想的效果。总之,装饰性画面强调创作者的主观因素,侧重于色彩和光线的主观创造和更加理想化的追求。 不同风格的线条、五彩缤纷的色彩和明暗变化的光线,为导演、美术设计师和场景设计师构建动画场景提供了丰富的造型手段。只有将这三种造型元素按照特定的艺术原则进行表达,才有可能创作出独具风格的动画片主场景。 (三)动画角色表演的蒙太奇舞台 影视语言,尤其是蒙太奇句子,是决定动画片质量的关键。场景是动画片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画角色表演的舞台,角色的运动与场景空间具有交融性,两者共同构成了动画片的蒙太奇句子。我们在研究主场景与动画角色的关系时,可将场景概括为动画角色表演的蒙太奇舞台。不管拍摄的是影视片还是动画片,都要考虑场面调度,尤其是演员的调度和摄像机的调度。动画片导演在拍摄时,调度可以非常自由,因为作为动画角色表演的蒙太奇舞台中的场景为动画片提供了无限丰富的表演支点和拍摄支点。 演员调度是指镜头画面内部角色的表演路线、角色之间的交流动作等,这都需要导演进行详细的设计。动画角色的调度同影视演员调度一样,有横向调度、纵深调度、上下调度、环形调度等多种方式,导演通过安排演员的调度来表现故事情节以及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等。场景为动画角色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可以通过色彩、光线、内外布局等方式较好地实现演员调度,可以让角色在场景中尽可能地发挥动作和表演的余地。而且导演可以利用场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灵活伸缩性随意变换场景的时空,扩大或压缩空间的规模和时间的长短,从而更加灵活自由地表现故事。如日本动画片《天空之城》中,席达坠落的一组镜头就运用了这种时空变化的手法,把坠落的时间大大地延长了,交代了故事的发展脉络。(见图1-1) 10 角度更加新颖独特。对于动画导演来说,“摄影机调度”实际上意味着在头脑中借助想象力和影视语言创造自由变化的空间,而且在这个空间中,摄影机可以完全不受阻碍,按照导演的想象力进行自由的运动,此时动画导演的构思可以被看作最灵活并且最有创意的摄影机镜头。在三维动画中,这种自由的摄像机调度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摄影机能够在主场景中完成自由地飞行、在烟雾里穿行、在运动过程中改变焦距等在实际拍摄中很难实现的摄影机运动。摄影机调度由于动画场景的特性以及技术条件的优越性,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影视语言功能的延伸。 (四)不同艺术风格的载体 动画片向人们展示着不同文化的风采和精髓,动画场景在动画片的画面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能够非常容易地 打上某种文化精神的烙印,它是文化精神展示舞台的重要支柱。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场景往往是民族文化、自然地 理风貌与时代特征的融合。例如我国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就是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 的基础上独创的动画片表现形式——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大放异彩,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积淀给了它们持 久的艺术生命力。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风貌也是场景所蕴含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场景中,这种自然地理风貌往往 以风景画式的画面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新奇、美好的视觉感受。例如《寻梦环游记》中的墨西哥风情,《汽车 总动员》中优美的美国西部小镇,《龙猫》中安静甜美的日本乡村风光等。有时导演和美术设计还会巧妙地移景, 把现实生活中特征鲜明的地标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这样制作出来的场景往往令人感到既亲和又陌生。例如在《鲨鱼黑帮》中,导演就把卡通化了的纽约时代广场移到了海底,让观众眼前一亮。另外,主场景还要正确表现故事剧情发生的时代特征,因为这样的动画片才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才能够征服观众挑剔的眼光。例如动画片《埃及王子》的场景设计气势恢宏,相关细节细致到位,反映了古埃及特定历史阶段的风貌,具有极其浓厚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再比如《萤火虫之墓》的场景中时常出现被战火破坏的城市,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的 真实写照,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见图1-1) 图1-1  动画片《龙猫》《平成狸合战》《幽灵公主》中的乡村场景设计 动画场景的内容能体现出动画作品的剧情观念和价值观念,其形式则体现了动画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动画场景的特性主要有幻真性、主观性、艺术性、象征性、时间性和空间性。 动画场景的幻真性是指塑造真实生活和塑造虚拟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广义角度出发,通过电 子设备或光影投射在银幕上的动画影像属于视像幻觉,没有真实性。从狭义角度而言,动画片中的高山、江河、房 屋、草地等场景是设计师采用一定手段虚构出的场景空间,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场景,但也能传达出真实的情感, 展现出人性的魅力。使动画的场景设计既能够自由地流淌在时间中,也能够展现出空间的变化,还能够在空间变 化中体现出时间的流动性。动画场景的幻真性不仅能向观众展示出全新的空间构成,还可以再现出现实的生活 时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动画场景的主观性受到动画语言和制作手法的影响,在动画场景的线条、颜色、光影、材质、体积以及每一个 细节上都需要按照剧情和气氛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大多数动画场景不需要布置真实景物,也不受拍摄技术 的约束,显得更为自由。动画语言的独特性使动画场景在制作手法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使动画的场景设计在 造型上和制作上拥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场景中的艺术性是指在任意一部动画影片中以视觉美的形式法则构建出的空间艺术,不仅为动画提供直观 的画面,还引导观众对作品进行想象。动画的场景制作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丰富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制作过程 使设计师在造型表现和塑造时空关系上更具艺术表现力。动画的场景设计结合造型艺术与视听艺术的特点,从 美学视角出发,丰富的造型表现、夸张的视觉效果和非常规的造型思维使动画场景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气息。 就制作方式而言,不同种类的动画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制作手法。动画场景上的不同语言特性 表达出不同的审美视角。不同的制作手法在视觉语言和艺术风格上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传统二维动画拥有更 为自然随意的线条和色彩,体现出独特而夸张的运动形式和民族特色。三维动画则利用强大的虚拟技术制作出 以假乱真的视觉幻象。 动画场景上的象征性体现在它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上,可以丰富画面的内涵。场景中的形体、色彩、光影、 线条和质感的精确设计既暗示出情节的发生发展,又表达情绪、升华情感。 动画艺术是时间和空间互为依存的时空艺术,动画场景中的时间性突破了现实中的物理时间概念,有较强的 主观性,如时间的压缩与延伸等。场景中的造型语言可因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自身属性,同一地点的物体也可因时 间或季节的改变呈现出不同色彩。 而场景中的空间性却有两层内涵,一是配合角色表演的物理空间;二是动画场景中多变的空间维度。动画 场景为角色的表演提供了舞台,它需要明确交代角色表演的空间,使角色进行充分表演。动画场景也需要合理地 诠释动画的剧情和背景。在动画作品中,场景的流动性决定了其视角的转变,而视角发生了变化,透视、结构、形 体以及比例也会随之出现变化。 1 第二节 动画场景的功能 动画场景设计是创作动画作品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整个动画剧情的辅助叙述者和推动者。优秀的场景设计不但影响着动画作品剧情的诉求,也影响到角色的“表演”,同时对动画片的视觉冲击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动画作品通过视觉和声音等元素去影响观众的心理和情绪,给观众带来开心、烦恼、轻松、紧张等情感上的不同变化。好的场景视觉效果能更好地烘托出动画角色形象的性格爱好和故事发生的特定氛围等,为创作出观众喜爱的动画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为一部动画作品增添更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提升作品的隐性价值。而拙劣的场景设计很难感染观众,甚至引起观众的反感,即使剧情再好,这部动画作品也是失败的。由此可见动画场景设计的重要性。 动画片可表现的题材比较宽泛,主题的不同对场景设计的要求也就不同,它们的视觉风貌受到特定文化环境表现手法的影响。动画作品都有其要讲述的时代背景、内容、地点、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动画场景的设计来提供更易于理解的阐述力,在动画剧情的发展中起到了功能性的作用。    塑造空间体量也是动画场景中的一大功能。动画作品中的空间不单是再现和重现,更多的是被创造,它不仅需要动画的场景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需要给剧情的发生发展提供环境背景,并演绎空间关系。因此,动画场景设计按空间规划与空间形象的不同,分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个性空间三大类。 自然或人造景物构成的可视环境空间就是物质空间,它必须符合动画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按主题文化增添物质空间的文化含义。例如俄罗斯动画作品《春之觉醒》中的场景沿袭了彼得洛夫在玻璃上画油画的创作形式,舒缓飘逸的风格与中国的水墨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亚历山大·彼德洛夫的动画都是用油彩在玻璃上直接绘制的,画出的油画有一股特别的韵味,尤其是表现与水相关的场景更别具一格,影片改编自俄罗斯文学家伊万·什梅廖夫的短篇小说,故事背景是1 世纪末的一座俄罗斯小镇上,场景设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环境,方便观众理解故事情节和时代背景。(见图1-1) 社会空间是指动画场景中角色间的社会关系,它对物质空间的体现主要通过物质空间环境及角色自身形象和行为来表现。它是一个虚化的物质空间,通过物质空间来传达故事年代、地点及相关的精神世界。 日本动画影片《蒸汽男孩》以1 世纪中叶的英国为背景,美术设计完全参照英国曼彻斯特的景致、风土人情,把那个时代的英国巨细无遗地呈现出来。整部影片的时代基调相当严谨而又多元化,旧工业时期的蒸汽火车头、复古式的扎领巾服饰、有着烟囱的英格兰砖房、庞大恢宏的伦敦街区,所有这些文化、风光、建筑等元素都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一幅1 世纪工业文明欣欣向荣的盛景。为了配合伦敦及旧世纪的感觉,本片刻意采用一些带灰的色调。(见图1-1) 图1-1  选自日本动画影片《蒸汽男孩》 个性空间是相对于社会空间产生并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形成的个人的生存空间,它是对社会空间的装饰。设计师需要根据剧情需要,合理把握空间场景的远近关系、主次关系、虚实关系以及层次感和纵深感,有效地达到空间场景的和谐统一,增加动画的艺术效果。 交代时间背景是场景设计的一大功能,其时间包含四层含义:放映时间、叙事时间、情节时间以及观众的时间感受。从叙事角度说,故事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时间变化——起、承、转、合,而时间背景又可划分为宏观的历史性时间和自然的逻辑性的具体时间,在设计时都需要符合场景特征。如动画片《花木兰》刚开头便是一个展现长城的大全景,带有水墨写意色彩的长城由一个比较长的拉镜头展现在我们面前,夜幕笼罩下的边陲防御之地,仅有的一个守城士兵在空旷的长城上踱着步,给人一种冷清、严肃、危机四伏的感觉,确有“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影片一开头便利用场景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大背景。(见图1-1) 图1-1  选自美国动画片《花木兰》 《红猪》将背景设定在1 世纪0 年代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美丽的亚德里亚海,为了更加真实地表达出欧洲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中海旖旎的风光,宫崎骏带领创作人员曾到过阿德里亚沿海进行实地考察。最终使影片再现了欧洲风味的优美场景,整部动画片的场景也具有极强的纵深感,地中海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在战争时期的地中海地区,飞机和轮船穿行于海天之中,构成地中海独特的画卷。欧洲小镇制作非常精致且有时代的特征。影片美轮美奂的画面,给观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见图1-1) 1 图1-1  选自日本动画影片《红猪》 场景造型还应担负创造剧情氛围的任务,起到抒情和表意的功能和作用。在一部动画片中,设计者们不仅要掌控好场景的物理空间,还要把握好场景的心理空间。所谓心理空间,就是观看者在观看影片各个情节时的心理感受,是设计者希望给予观众的感受,同样也是建立在影片情节发展基础上的,而如何能够让观看者在欣赏一部动画片时可以达到设计者的预期心理感受,就需要营造恰到好处的画面气氛,这也是场景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动画场景设计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在特定的时刻营造出特殊的气氛效果、情绪基调,能够恰当地传达出动画角色不同的复杂情绪,同时传达给观众。动画场景能够营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气氛,这里列举三种最具代表性的氛围来做具体的阐述,分别为塑造生动感、制造危机感和营造神秘感。 生动感是指通过动画场景的设计及道具的摆设,给原本脱离现实物质的虚拟想象空间赋予一种真实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因为动画所创造出来的空间再生动、再向现实靠拢,也仍然是虚拟的,不像电影的真实空间本身就拥有潜在的空气感,即使是静止的镜头,观众也能感觉到场景画面的立体和生动。动画场景的创作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情感,生活化的素材设计会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动画片的剧情。比如著名动画公司皮克斯制作的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主人公房间内的摆设以及种类,与现实生活中的房间如出一辙,营造出一种家庭的真实感受。(见图1-1) 图1-1  选自美国动画片《飞屋环游记》 危机感是影片中制造悬念、抓住观众目光的重要手段,情节跌宕起伏,充满可变性,观众才会喜爱这部动画片。危机感依赖于场景的造型结构、空间维度以及颜色基调等。场景中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在危机感的体现方面有所不同,因此设计师应该灵活地调动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去探索画面中能够制造危机感的元素。如悬崖、荒漠、沼泽、原始丛林,这些是基于观赏者自身对大自然的敬畏;而结构复杂、立体、多变的场景结构则是创作者通过设计传达给观众的危机悬念感。如动画片《功夫熊猫》中恶势力的基地,无论是层层叠叠的结构设计,还是火光弥漫的色彩,都给人一种紧张、危险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充满了好奇,这就是场景设计根据情节发展所制造的危机感。(见图1-0) 动画片本身就是把想象的画面变成真实的一门艺术,神秘感是动画片给予观众最普遍的感受。神话故事、科幻题材等类别是最适合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动画中,可以肆意地创造出真实世界里不存在的角色,却使之如同真实存在一样,通过别具匠心的设计,可以将幻想元素与现实世界结合,创造出千姿百态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遇见的特效场面,比如海啸、地震、大爆炸等,也都可以通过动画艺术轻而易举地表现出来,使观众充满好奇。这种运用动画场景效果来营造影片气氛的方法,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中。 图1-0  选自动画片《功夫熊猫》 动画作品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就是动画角色和动画场景,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动画场景设计的造型功能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刻画人物,为创造性格鲜明的动画人物服务。在侧重探讨场景设计与人物性格、人物心理和人物动作的关系上要遵循“从人物入手、从戏出发”的设计原则。场景造型是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镜子,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其中心任务。 场景环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个性特征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场景造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物的性格面貌,折射出人物的个性色彩。人物性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特征,包括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职业等在个性上的表现和反映,以及对周围事物在爱憎、好恶、美丑等方面的态度和判断。优秀的动画场景应为塑造角色性格提供有力的支持,烘托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能够根据角色的个性、心理变化和内心情感打造出情绪空间。如美国动画片《101 忠狗》中,开篇以狗独白的方式对主人公进行介绍,并以画面形式展现出主人公的住所,让观众获知大量信息。从角落里的大提琴、乐谱架子、四处摆放的书籍、乐谱上的领带,以及沙发上、楼梯上随意乱扔的衣服和墙上挂了一只角的照片等信息中,使我们感知到主人公是一个致力于音乐创作而使生活凌乱不堪的人,也显然是单身独居的生活状态。设计师以这样的方式简明高效地交代主人公的社会背景、生活状态、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众多特征,以静态画面呈现出多层次信息。(见图1-1) 场景造型在塑造主观心理空间时,采用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插入对角色想象、回忆、幻觉空间的描述,以虚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和镜头的蒙太奇效果,塑造出与动画角色内心活动相关联的社会环境,从而刻画出 1 动画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日本动画影片《阿基拉》中,当阿基拉引发了毁灭性的爆炸后,金田与铁雄也被卷入爆炸中心,面对毁灭一切的力量,镜头组接了金田与铁雄无忧无虑驾驶摩托的场景与小时候第一次见面时的景象。通过这种组接技巧,展现了死亡瞬间的感受。(见图1-) 图1-  选自日本动画影片《阿基拉》 动作设计是指角色造型的行为,角色的动作是角色内心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是角色与周围环境或者与角色之间内心矛盾冲突的外化。动画场景是为角色动作而设置的,是依照角色的行为而设计的,是积极、主动地与角色造型结合在一起的,是角色动作的支点。 场景设计师运用场景造型手段刻画人物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就是为人物的外动作和行动提供造型条件,起到动作环境的作用。人物动作离不开场面调度,场面调度主要是导演对演员动作、行动路线、地位和人物关系的处理,而这种处理是通过摄影机拍摄并在场景环境中完成的。电影场面调度是指导演对银幕或屏幕画面内的人、景、物的安排。电影场面调度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人物调度;其二是镜头调度,包括镜头的景别、视角、构图、运动等。 影视场面调度作为表现剧作内容和艺术意图,以塑造人物为目的,场景空间结构是影视调度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可以这样认为,影视场面调度是一种“三位一体”(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场景空间)的调度,是一种空间的调度。苏联著名导演罗姆说:“导演还要指导美工师。他们两者的联系活动一开始就要同场面调度相结合,场面调度在很多方面是由布景决定的,或者说是由导演在同美工师密切配合下决定的。”影视场景的结构形式,场景空间的尺度、分隔,场景内道具的陈设,动作支点的设计等,关系到人物动作和镜头调度的完成。 强化动画场景的影片的矛盾冲突构成了影片的高潮,是影片的重场戏,也就是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中的主要场景。矛盾往往是在被不断铺垫、不断激化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量变到质变而达到高潮的。矛盾越激烈就越刺激,也就越吸引观众。 优秀的动画场景效果也能增强动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设计师要想使动画场景设计效果别具特色,引起广大观众的喜爱,就要努力强化动画场景的视觉冲击力。 要想增强动画场景效果的视觉冲击力,首先,应多收集生活素材,使场景设计画面立足生活中的客观造型元素,然后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紧跟剧情发展需求的场景画面,这样的场景设计效果才能使观众有较高的接受度。 其次,需要加强场景各元素的对比和画面空间的层次感,但同时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强调表现力而使场景设计效果过于“独特”,从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最后,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设计师应在重视动画场景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充分利用造型元素,通过动画场景中的透视变化、明暗处理、色彩搭配等来引导观众的心理感受,强化矛盾冲突,从而增强动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提高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认可度和好感。如通过场景画面的明暗诱导,在场景中利用一些特定的元素,使得画面形成明暗的变化,或者对比强烈,或者依次渐变,设计时利用光感折射、光感捕捉、动态光感及明暗差异性的一些共性来突出画面的中心,衬托故事主题。如日本动画片《幽灵公主》的场景中利用光线来突出视觉的冲击,为表现麒麟兽的神秘感,镜头中没有任何声音、音乐、音效,在一片宁静中利用强烈的光感折射出麒麟兽。随后镜头先显示露珠从树上滴落的自然状态,逐步转换到慢慢清醒的阿西达卡。(见图1-) 1 和空间的构建关系直接影响到动画的结构与情节变化,以及对剧情的烘托作用。我们在讲述一件事情时一般有三种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动画事件的叙述一样,也有这三种方式。 顺叙是故事从开始到发展,再到结尾的一般叙述方法,是连贯性比较强的叙述。在动画作品中,采用这种叙事的方法一般比较常见,也比较符合人们一般的逻辑思维习惯。 倒叙是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把故事的结尾或者中间的某段重要情节推到影片前面来叙述,这种叙事方法一般是为了更好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时候还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打动观众的效果。 插叙是根据剧情需要在中间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或者有助于情节发展需求的片段。有时为了剧情的发展需要,还需要对某一情节发生的一个细节进行扩张,以便达到某种特定的视觉效果。 动画场景的设计与故事情节是紧密相连的。但由于一些镜头之间的切换要求,前一幕剧情与后一幕剧情之间常常需要诸多转场的衔接,受审美要求以及视听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转场镜头中并不适合角色露面,这就使得场景在影片中也独立承担起叙事的功能。例如,在日本漫画家松本大洋的名作《恶童》改编的同名动画电影中,导演在讲述荒废的空架城市“室盯”时运用了一个大全景来表现这座工业城市,这个场景前后只出现了大约 秒,却将这个故事的背景交代得清楚明了。如图1- 所示,这个看似死气沉沉的城市画面也为后续城市里处处毫无规则制度的故事情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通过空景的插入也可作为场景和时空的转换手法。如某一动画角色坐上车,车子向前驶去,这时插入某一目的地空景介绍,说明这一角色已到达某地,时空达到了很自然的转换。也可以用空景来压缩时空,控制和调节影片的节奏。如日本动画影片《听见涛声》中场景的运用,通过前面镜头中的台词即可知道这是学生过完黄金周刚开学,班里的女同学告诉里伽子要注意同学关系,里伽子不领情。之后影片连续接了三个场景,有树上的蝉,还有透过树叶的太阳光,城市的景色,随后话外音说:“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这几个空景起到了压缩时空的作用,使情节变得更加凝练,富有节奏感。(见图1-) 图1-  选自日本动画影片《听见涛声》 对动画叙事效果产生影响的场景元素有很多,如景深、色彩、明暗、角色运动速度等。场景是动画中最重要的 要素之一,动画场景的叙事功能是动画场景众多重要功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动画作品通过一个个大小不一的 动画场景来展现叙事思想,表达剧本的情感诉求。动画场景在整个动画叙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定 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场景的视觉风格与动画作品的视觉风格相一致。场景设计的切入点在于把握住动画片整体主题与意境,服 从于动画片整体设计,所以,动画场景的风格是动画整体风格的体现。动画场景能够烘托动画整体风格,它的出 现,为动画提供了整体的空间规模感。场景中的空间设计受剧情要求制约,是在特定艺术意图下,对包括光、色、 声在内的物质空间环境的设计。在空间层次上,一个场景通常是若干个不同空间环境的组合,不同的空间环境按 装饰美的原则,经过对比与调和、多样与统一而设计。空间环境的装饰性,则体现在明度与暗度、深度和广度、音 响强弱、场面调度中。 动画片《功夫熊猫》在场景设计方面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动画场景的风格就是动画整体风格的体现。 场景中对动物和建筑的设计充满中国特色,五大高手以虎、鹤、猴、蛇、螳螂形式出现,让人很容易想到中国传统武 术中的虎拳、鹤拳、猴拳、螳螂拳和蛇形刁手。片中重要场景“玉皇宫”和“和平谷”代表中国宫殿建筑与中国 山水风光两种景观。其中“和平谷”以中国丽江山谷及广西桂林景色为蓝本,场景中中国元素的应用非常成功, 其人物、服装、道具等场景设计高度内涵化后,使得作品表现力极度扩张,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作品构筑了一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