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性格特点与儿童时间管理 1、性格特点如何影响时间管理 常常听到家长的困惑,为什么在别人家特别有用的方法在我家孩子身上为什么就不奏效呢?为什么我家孩子痛哭流涕地保证要改,但是转眼就忘得烟消云散,好像她从来没有说过?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逆反,而且从来不惧怕任何权威?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不敢尝试,什么事儿都得有200%的把握才敢去做?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对什么都无所谓,没有丁点儿竞争意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在于孩子们的性格不同。早在2000多前,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医生,他的名字是希波克拉底。据传希波克拉底有一天藏在心底多日的好奇心引爆,他开始研究为什么病人们对他的医嘱反应大相径庭。有的病人完全遵照医嘱, 忙不迭地连声说:“好的,医生,我会按照您说的去做”,有的病人则马上反问:“为什么呀?为什么您给我开的是这个药,而不是别的药?”这位著名的医生决定去看病人们的体液,由此也首次提出了“4种气质理论”,即:“粘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伦斯 妮蒂娅(Florence Littauer)在4种气质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4种性格理论”,即:“和平型、力量型、活泼型、完美型”。4种气质理论与4种性格理论相互一一对应的是以下4组:(1)黏液质vs.平和型 、(2)胆汁质vs. 力量型、(3)多血质vs. 活泼型 和(4)抑郁质 vs. 完美型。 豆豆妈妈工作室10多年来也积极地将“4种性格理论”应用到3000多个孩子的训练过程中。 经验证明,4种性格的孩子的确会有不同的反应方式。同时,每个孩子都有1个主性格以及1个辅助性格,而且,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作为家长,如果能够早点了解孩子性格的优点缺点,更容易帮助孩子们扬长(优点)补短(缺点)。如果不了解的话,很多时候家长会与孩子性格的缺点较劲,而无限扩大了孩子的缺点。另外,在这四种性格类型中,活泼型和完美型是完全两个极端。力量型和平和型也是两种极端。当然,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常常会产生很多的亲子冲突,从而离自己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当父母亲的性格与孩子的性格互为极端的时候,家长又不了解孩子性格特点的时候就更容易水火不容、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这些亲子冲突往往会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时所需的时间管理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原因在于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学习又是每个孩子一生中需要承担的第一个重要责任。如果孩子不能高效利用时间完成任务,由此引发的亲子战争自然一触即发。 所以,快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找到每种性格的切入点,方能搭上时间管理的“高速列车”。 各位读者朋友们,在附录一我附上了性格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妮蒂娅女士的性格测试。如果您愿意,请在阅读性格案例之前就开始为家里的孩子测试一下吧。一共有40道题,优点20道题,缺点20道题。具体说明请参阅附录一。 当然,在随后介绍的每种性格特点及案例的开端,我也很愿意将我自己对4种性格类型孩子的观察与你们分享: 2、性格特点及案例之一:活泼型 优点关键词: ? 兴趣广泛 ? 模仿能力强 ? 求知欲旺盛 ? 想象力强 ? 喜欢表现自己 缺点关键词: ? 有承诺,没行动(说话不算话) ? 想好不愿意付出努力 ? 注意力容易分散 ? 凭兴趣做事 ? 缺乏责任感(随意性强) 案例故事 吃早饭的时候,上小学4年级的笑笑“滋滋溜溜”地刚把一根长长的面条用筷子送进嗓子里,就口齿不清地冲着对面的爸爸大声嚷着:“爸爸,您今天早点儿回来吧,帮我复习数学。我现在在班里都倒数了,这次期末我必须考第一”。老爸本正在专心致志地将面包切成一个个小方块,瞬间嘴巴呈大写的“O”状。爸爸随后郑重其事地说了一声好后,心里已然乐开了花,“这家伙终于开窍了,知道复习了”,当然,随后心里还是往下一沉,会不会又是开空头支票呢吧?这个念头也只是在脑中一闪。 随后的2分钟,老爸的脑洞大开、一堆一堆的细节纷纷“撞”向脑门,例如:“今天不能坐车,得开车去;停车的时候得停在最外侧,这样才有可能早点儿回家、工作上的事情看来还得再优化程序才有可能不用加班,……”。笑笑爸爸各种精心设计,直到他下班将“大眼睛QQ”开进小区的地下停车库才长舒了一口气,嘴里不由自主轻叹“终于到家了”,大脑中不由自主地浮起一个画面:“儿子应该在书房望眼欲穿地等着爸爸回来复习数学”,可也不知怎么了,又悲观地觉得不可能。“喀喇”一声,爸爸向右用力扭开房门,笑笑爸爸的心瞬间掉至冰谷,笑笑正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呢。 笑笑爸爸的脸色已经变得有些难看,但是坐在客厅的儿子和妈妈都没注意到这个变化,由于看得入神,所以也没人招呼爸爸。爸爸虽然已经有些生气,但也只是沉声说道:“笑笑,把电视关了吧”。看得极其投入的笑笑一边哈哈笑着,一边和爸爸求情:“爸爸,让我再看一会儿,就一小会儿”。爸爸面无表情地咬着牙说:“关了吧”。“哎呀,老爸,求你了,就看一小会儿,马上就完。”笑笑继续磨爸爸、嘴里忙不迭地央求着。看到儿子这副“ 嬉皮笑脸”的样子,笑笑爸爸火了,一个箭步窜过去重重地关上电视。一看老爸来真格的,笑笑马上像个泄了气儿的皮球愣在原地。蔫头耷脑的笑笑跟在爸爸身后来到书房。 等父子俩都坐下来后,笑笑爸爸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认真地给孩子讲起数学题来。可是一遍讲下来,笑笑只是半个屁股嵌在转椅上,垂着头漫不经心地听着。爸爸有些发急,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你没听懂吗?”笑笑懒洋洋地拉长声音说:“我没懂”。爸爸强打精神,右手不自觉地放在有些发干的喉咙上接着说:“好,我再给你讲一遍。”笑笑依然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眼睛还时不时地往窗外瞟一眼。 此时,客厅里突然传来“叮咚、叮咚”的门铃响声,笑笑嘴里快活地喊着“谁呀、谁呀”,就几步飞快地从书房窜到客厅,一反刚才听老爸讲题时的萎靡。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房门,热情地朝客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又扭头朝妈妈继续快活地喊着:“妈,快递员叔叔”。等妈妈应声之后,笑笑才一步步慢腾腾地走向书房。刚进书房,老爸就机关枪似地埋怨着:“你妈妈不是在客厅呢嘛,谁让你去开门了?我给你讲题呢,你就不能专心点儿,真是的”说完,笑笑爸爸还嫌恶地瞪了一眼儿子。训归训,爸爸决定还是耐着性子给儿子继续讲题,可一抬眼,突然发现笑笑的眼睛又盯着书房墙上的绿斑黑色大蜘蛛入神,爸爸实在忍不住了,把儿子的数学书往桌上狠狠一摔,两眼喷火愤怒地大吼:“你不就是因为我把电视关了吗,你看你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笑笑显然吓了一跳,但嘴里赶紧“百般抵赖”:“我没有,就是没听懂”。笑笑爸爸的眼神凌厉、右手食指直指儿子,继续嚷嚷:“你不是学不会吗,我看你也甭学了,滚回你的房间去”。笑笑立刻右转,“屁滚尿流”逃也似地奔回自己的房间了。爸爸也怒气冲冲地奔向自己的卧室。“气急败坏”的爸爸大口喘着粗气,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越想越生气,突然,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孩子房间冲着儿子大声咆哮:“你一句话让我早点儿回来,我各种赶,就怕回来的晚。你倒好,在那儿看动画片,还装听不懂。我看你也甭上学了,以后谁爱给你复习,谁给你复习”。看着爸爸脑门青筋随着爸爸说话一跳一跳,不知为何,笑笑没来由地觉得有些可笑,但也不敢笑,暗自强忍着。爸爸看着儿子脸上隐隐的笑意,心下一凛,这孩子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怎么家长批评的时候还会笑呢?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笑笑属于典型的活泼型孩子。父子俩的冲突正是由于性格特点不同,仿佛地球人碰到了火星人一般,完全不能理解对方这个来自不同星球的人的想法和做法。由此,在学习上对于时间管理的理解自然也会产生很多的分歧。 先说笑笑,他的身上具备了一切活泼型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孩子是想摆脱班里后进生的帽子,早些进入班级前三的行列,但是,对于活泼型孩子来说,想归想,做归做。对他们来说,最好什么都不用做,我就已然成为班里那颗熠熠生辉的新星了。他们喜欢的只是光环而非光环后面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由此,无论哪种性格类型的家长对于活泼型孩子的最强抱怨就是想好不愿意付出努力!其实,对于四种性格类型的孩子来说,都或多或少有“想好不愿意付出努力”的倾向。但是,这个特点在活泼型孩子身上是最为明显的。因此,他们总是小胸脯拍的山响,承诺做了一大堆,但是就是在行动上总是有所欠缺。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言:“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例如案例中的笑笑,他要考第一,但是,在复习数学和看动画片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他自己早上的承诺早已经被风吹到爪洼国去了,只剩下眼下的即时享乐,心中的“天平”自然导向动画片了。而且,由于活泼型孩子天生随意性很强、责任感弱的特点,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别的东西或事物所吸引,而忽略掉了正在做的事情。对于活泼型的笑笑来说,是计划复习数学,但是看上动画片之后,他觉得计划就可以改了。等看完动画片之后再学习,怎么就不行了呢。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时间管理确实是活泼型孩子需要补充的“短板”。本案例中笑笑为什么又会在爸爸批评自己的时候有些乐不可支呢,原因是笑笑看到爸爸在生气的时候圆脸扭曲,眉毛和小胡子随着爸爸的呵斥声一颤一颤的,他觉得太搞笑了。此时他的注意力已经从父亲的批评转向颤抖的胡子上了。这也难怪活泼型孩子的家长经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总是对自己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父母的教养建议 1、 正面关注/鼓励:理解活泼型孩子的诸多缺点例如说话不算话等并正面关注孩子的积极行为。举例而言,如果10次有2次说话算话,家长需要正面关注这2次,而忽略8次没有做到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有效补充孩子的缺点。家长正面关注孩子的好行为后,孩子愿意再次重复自己的好行为,2次变为3次,3 次变为4次,假以时日,好行为逐步取代不好的行为并养成好习惯; 2、 任务清单:放学回家后请活泼型孩子在A4白纸上列一份任务清单并标明预测完成时间。之后采用定时器计时并标注实际完成时间。遇到复习的时候更是需要明确具体的时间而非“早点儿回家复习”这一模糊的概念; 3、 角色转换:家长与孩子进行老师角色转换。请活泼型的小朋友来给家长讲当天学习到的知识点。这样做的目的有三:(1)提高孩子在课上的听课效率,(2)孩子主观能动性增强,而非被动地”耗”时间,(3)孩子在教家长的同时,非常有成就感也会觉得自己每天去学校是有使命的即认真学、学会了,回家给家长当老师; 4、 行为结果:由于孩子的说话不算话特点,因此,需要和孩子提前约定,如果约好7点复习,没有做到怎么办。这就意味着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起相应的责任,并能在答应别人之前三思而后行。例如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没有做到,当天的动画片时间会减去10分钟等。 听闻我正在准备撰写《儿童时间管理案例手册》一书,我的学生李笛,一位活泼型的15岁少年,在中考的繁忙应考中,每天居然在大量书山题海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为此书贡献了自己作为活泼型孩子的原创观点:“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叫李笛,现在是一名初三上学期的学生,跟芸芸众生的中国学生一样,我也逃避不了应试教育,也更没有能力去改变整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此时,时间的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劳逸结合对于活泼型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要知道活泼型孩子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天性好玩,但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情商很高。不过总是想的天花乱坠、计划明确,做到的却比想的少得多。譬如我来说吧,当我玩起游戏时,总是想着打完这一盘就下,但玩完之后还是手痒痒,或者输了以后不甘心想再来一把,结果在自己屡次的臆想下慢慢荒废了时间。我认为不管时间多紧,不管是小升初还是中考之前都可以把部分时间留给自己,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会出来。但对于我们活泼型的孩子们来说,时间就像一块大饼,会分给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最大的一块,可是分着分着就会意识到时间不够分了,作业还没写完,父母又要开始男女混合唠叨了,明天老师又得说我……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他们对自己兴趣的极大热情,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后能尽情享受自己的时光。同时,因为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自然可以增加自信,获得成功经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其他方面的任务。而我们就是想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分配多少时间,一想到考学就会厌倦,那何尝不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那?这就是我想要扯的一点题外话——桥梁理论。分为现实层面代表的桥身和精神层面代表的缆索支架。 如果你要到达成功的彼岸必须先有一个最终目标,这样桥的大小和整体结构才能被确定下来。 紧接着先别着急一步到位,要先想想走到桥的最那头需要什么条件。如果没有中间桥体的努力和巩固,就好比你想当一名IT高级白领,却连电脑都没见过一样荒谬。但目标过于不切实际或远大,也会让自己没有成功的信念,正如在开始建桥之前连蓝图也都还没画好。然而这些因素却都是活泼型的孩子学习的动力,每当我厌倦了这日复一日的学习,我会想到只要写完还有王者荣耀(注:一款热门的电子游戏)等着我,还有未来的锦绣前程等着我,我就能鼓足勇气,专注高效地完成所需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这个阶段,父母给予活泼型孩子最大的帮助莫过于鼓励,我们渴望着别人的肯定,不希望自己努力过后却毫无成效,甚至会演变成失败效应,一直戳着你的痛处。”(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第八章第一节的《孩子眼中的时间管理》) 在本章的最后,我与各位读者要分享的是李笛自己创作的作品《我的性格我主宰》。这本小书曾经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很好奇这位14岁的小作者对自己的性格以及周边同学的性格是如何剖析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呢。 3、性格特点及案例之二:完美型 优点关键词: ? 自律 ? 认真 ? 计划性强 ? 注重细节 ? 信守承诺 缺点关键词: ? 害怕失败 ? 不敢尝试新事物 ? 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 过分追求完美 ? 想得多,做得少 案例故事 9岁的韵魅的妈妈都快被家里的这个小人儿折腾“疯”了。为什么?妈妈好不容易才说服韵魅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迎春杯数学考试。 初试成绩出来后,妈妈觉得战绩不错,韵魅倒是提不起精神来,蔫头耷脑的,总觉得考得不好。周一晚上韵魅跑过来问妈妈,说出自己的担心:“妈妈,我要是过不了复试怎么办?”,妈妈觉得很惊讶,马上回复:“怎么会?!70分就能过复试,你都考120分了,肯定没问题。”韵魅听了,好像有些如释重负地点了点头,轻轻地走了。可是,没过5分钟,妈妈正在考虑晚上吃什么的时候,韵魅又来了,满脸焦虑地问的还是相同的问题:“妈妈,我要是过不了复试怎么办?”妈妈耐心地再次解释:“小东西,70分就能过复试,你现在考了120分,肯定能过,绝对没问题。”韵魅依然一脸严肃地点点头,轻轻地走了。当韵魅第5次来找妈妈的时候,妈妈双手抱头,真心开始焦虑,这孩子怎么回事儿,都和她说的挺明白的呀,为什么还会一遍又一遍地来找我呢? 手扶太阳穴的妈妈斜靠在餐桌边的中式梨花木椅背上,几件已经逝去的往事也如泉水般一股脑涌了出来: 1、“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韵魅总是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地在写字本上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常常是妈妈觉得字已经写得很漂亮了,但是,韵魅总是不满意。用橡皮擦了写,写了再擦。有时甚至写字本都被韵魅擦破了。”; 2、“和爸爸一起去韵魅学校观摩公开课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坐在最后一排。坐在那儿,一眼就注意到韵魅总是在老师提问的时候,或者不举手发言或者低低地举手,2、3秒后突然像受惊了似地赶快把手放下来,背到后面藏起来。回家后与女儿确认,老师的问题很简单啊,你在家都会做的呀,怎么不敢举手呢?女儿头低低地嗫嚅着说出完全正确的答案。”; 3、“上学期的一天早上,平常动作非常利索的女儿突然说不想上学。爸爸立即伸出手背试试孩子的额头,也没发烧啊。可是,韵魅就是说不想上学,说着还吧嗒吧嗒地掉眼泪。” 4、一天早上爸爸开走了车,考虑到其实学校离家也不远,就和孩子商量今天没车,妈妈和你一起走着去学校。韵魅却一直不情不愿地跟在妈妈身后。刚走几步,孩子突然提出打车。妈妈和孩子说:“早上打车非常困难,有等车的时间都走到了。况且即使打到车,也只能开几百米就得下车了。因为,胡同窄,车根本进不去”。道理说了一箩筐,可韵魅一直坚持,就是不想走着上学。就这样走走停停,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妈妈内心越来越焦虑。担心如果过了学校规定的时间,就算过了半分钟,韵魅也会不肯踏进校门一步的。这在以前都发生过。果不其然,晚了1分钟,韵魅嘴里埋怨着妈妈,远远地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 真正促使韵魅妈妈下决心来找我的原因是妈妈慢慢发现了一条规律,即越是重要的考试、比赛,韵魅越是非常焦虑。当然,妈妈的心里也是没底,不知道会考成什么样。联想到马上开始的迎春杯复试、3年以后的小升初考试……妈妈有些坐不住了。2天后,妈妈带着韵魅如约来到豆豆妈妈工作室。听过韵魅妈妈的描述,再与韵魅互动。在深度沟通中,我发现其实孩子自己在考试中也很痛苦。她内心有两个声音交替对话,让她不能100%专心答题。韵魅正答题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跑出来“捣乱“:“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妈妈和老师会怎么说我?”很快,另一个声音告诉她:“韵魅,想那些都没用,快答题吧。” 根据相关线索,我在大脑中逐步拼成一幅完美型孩子的心灵地图。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韵魅属于比较典型的完美型。他们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由于过分害怕失败,面对新的尝试,他们会在做之前就给自己设置很多的障碍,有时甚至都不允许自己开始。这就导致完美型的孩子想得多、做得少。 韵魅内心的2个声音正是由于面对重要考试,孩子害怕失败,过分在意重要他人的评价才会交替出现(备注:对孩子来说,通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最重要的2个重要他人)。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怕什么,来什么”。由于韵魅担心考不好,所以,50%的时间用来答题,50%的时间就在“纠结”中消耗掉了。这就是为什么越是重要考试,韵魅的成绩反而越容易出现大的波动,让妈妈心里没底。还记得案例中的韵魅有天早上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爸爸还特意试了一下她的额头担心她发烧),就是默默流泪不去上学吗?后来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才知道当天第二节课有考试,她担心自己考不好。同学和老师平日里都叫自己“女神”,这万一考不好,“女神”在同学老师心中就不完美了呀。 完美型孩子做事情追求完美,而且变通性相对较弱。所以,当韵魅妈妈早上突然告诉女儿,今天没车,所以需要走路去上学。完美型的孩子通常心中已经有个预期“每天坐车上学”,所以,当妈妈早上突然告诉孩子今天没车,这破坏了韵魅心中的期待,也打乱了孩子的节奏。 韵魅当时是有情绪安抚的需要,只是完美型孩子的心事经常需要别人“猜猜看”,自己不会主动表达。但是,妈妈没有与孩子的情绪沟通,而是从理性出发,给孩子讲道理。道理自然没能回应、满足孩子的期待。所以,孩子就一直心不甘情不愿的“耗”时间。到了校门口,韵魅一看过了1分钟,就不敢进去了。为什么?因为担心老师会批评自己。尽管妈妈说不会的,老师不会批评你的,但是韵魅也听不进去,因为完美型孩子在做事情之前自己会给自己设置很多的障碍,她觉得老师一定会批评她的。同时,由于完美型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根本不允许自己犯错,更何况是同样的错误。所以,一看晚了1分钟,不等老师做任何评价,她就已经自动放弃进校门了。对于完美型的孩子来说,别说批评,有时老师、家长的一声叹息、一个眼神,孩子都会感觉很受伤。 父母的教养建议 1、 尊重情绪。 与完美型孩子沟通的重点是尊重、疏导他们的情绪(具体沟通技巧请详见第四章)而非一味的讲道理、从理性上解决问题。或者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例如哎呀,没关系的,没事儿的等等,这样,只会让完美型的孩子情绪更加低落。必须承认,4种性格类型中(活泼、完美、力量、和平),完美型孩子相对而言,更多愁善感一些,这与神经大条的活泼型孩子形成了天壤之别; 2、 过程导向。完美型孩子本来自身就对自己严格要求、注重结果。他们的大脑中充斥了太多的“应该、必须”,例如考试必须考100分、比赛应该是第一名。所以,作为家长或老师需要忽略考试成绩或比赛结果,而是在过程中不断鼓励孩子尝试。在日常咨询中,我提出了“10:1”定律,即在过程中不断用精神或物质鼓励肯定孩子的点滴努力,此为“10”,在孩子取得好成绩后反而只给予微笑并肯定孩子的成绩,此为“1”; 3、 意向训练。在重要考试或比赛前,可以和孩子想象一下当天的流程并请孩子设计关键路径例如几点起床、洗漱、出门、抵达考场等。之后与孩子讨论哪些环节会让孩子紧张,并继而讨论解决办法。在本书中与各位家有完美宝贝的读者分享一种有效的方式,希望你们的孩子也会受益。恩师钟思嘉教授很早就提出了“深度呼吸法”,我在孩子们的意向训练中多次应用并取得理想效果。深度呼吸法:“深深地吸一口气,肚子尽量往外鼓,再慢慢地将气呼出来,将肚子尽量往回收,感觉将要收至腹壁”。如此重复几次即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太一样,多数孩子重复3-5次即可大大缓解紧张,但是也有个别孩子需要6次或8次。无论几次,重点是孩子的感受。建议在家中多次练习,这样,方能达到孩子在紧张时,运用自如的理想境界; 4、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由于完美型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情绪容易先占了上风,各种抱怨或者不自信例如我肯定完不成、真是的,怎么又变了呀等等。所以,不断提升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让完美型孩子的思维模式慢慢转变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由于完美型孩子通常对于家长一而再、再而三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是非常“挑剔”,总能找出一些问题。最后,家长的情绪也会如山洪般爆发。所以,帮助孩子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才是关键。具体的做法是遇到问题后,鼓励孩子想办法并且实施解决方案。 ? 4、性格特点及案例之三:力量型 优点关键词: ? 领导能力强 ? 遵守约定 ? 目标明确 ? 行动力强 ? 逻辑思维能力强 缺点关键词: ? 逆反 ? 不喜欢合作 ? 总是指挥别人 ? 很难采纳别人的建议 ? 做事冲动、爱发脾气 案例故事 北京一所著名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努力地跟着老师的口型跟读英语课文,讲台上秀丽的文老师也有意放慢速度,极力让每一个音节都能清晰发出。窗外在各班巡视的何老师也被这和谐的师生共同努力学习的画面所深深吸引了。正在她准备移动脚步走向下一个班的时候,突然,他注意到班里的蔡逍遥同学大摇大摆地站起来,开始在教室里来回“溜达”,好像在找什么东西。英文老师也注意到突然来回走动的蔡逍遥,只好停下来,请他坐回座位。蔡逍遥根本充耳不闻,继续低头找自己的东西。几次之后,虽然老师面带不悦之色,但是就又继续讲课了。教室里发生的这一切,窗外的何老师都尽收眼底,他什么都没说就轻轻离开了。 课间同学们开始各种嬉戏打闹。正当蔡逍遥准备挎着他的口风琴包去音乐教室的时候,何老师来到他的课桌前告诉他:“蔡逍遥,你哪儿也别去了,就留在教室吧。”满脸困惑的蔡逍遥头一偏、小脖子一梗,机关枪扫射般发出一连串问题:“为什么不能去?凭什么呀?”何老师将手放在他的琴包上,直截了当地说:“你刚才上英语课的时候随便下座位、来回溜达,所以,下节课你就在班里好好反省一下。”蔡逍遥一脸焦急,嘴里一边喊一边挣开何老师放在他琴包上的手:“不行,我要上音乐课,就上音乐课。”由于是课间,蔡逍遥的喊声引来了不少看热闹的同学和老师们,将2个人围在里面。何老师眼看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学生的严重挑战,蔡逍遥不仅不听还大声嚷嚷,也不禁提高了声音,斩钉截铁地说:“你今儿肯定不能去上音乐课了,你就得坐在教室里反省。”蔡逍遥冲了几次包围圈没冲出去,突然,令在场老师和同学们意想不到的一幕就发生了:蔡逍遥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同时,“我要去上音乐课”的男高音响彻这个走廊…… 10岁的蔡逍遥不仅是学校里远近闻名的“刺儿头”,在家里也是不让家长省心。这不,这天妈妈催着他去上口语班。他又不干了,声音宏亮地告诉妈妈自己不去。妈妈疑惑着,可还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这个班你去试听了2次,你同意我才给你报的名…..”谁想,蔡逍遥根本不为所动,就2个字:“不去!”妈妈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已经指向1:30了,再不出门就迟到了,儿子那儿又非常坚决,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妈妈就急了,一怒之下口不择言:“我还就不信了,怎么还不能给你弄上车。”蔡逍遥更是没含糊,张口就嚷:“那我到那儿也不下车。”这下可把蔡妈妈气坏了,大脑高速运转想对策,没来由地说话也有点儿结巴了:“那我,我…..我就把你扛上二楼教室。”接下来蔡逍遥的话彻底让妈妈打消了送他去口语班的念头。儿子狠狠地丢下一句话:“我坐那儿直接把耳朵堵上”边说边挑衅地迎着妈妈的目光。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蔡逍遥就是传说中的力量型小孩儿。在与3000多个家庭工作中,我眼中的力量型孩子虽然是4种性格类型中最难“缠”的孩子,但是他们带给你的成就感也确实最大。他们拥有足够的能量以及不屈不饶的顽强斗志。力量型的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是要刷“存在感”的,绝不会默默无闻,来了就象没来一样,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会注意。所以,力量型孩子通常在学校里容易走2个极端:“明星学生或者问题学生”。 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能量,如果老师或家长肯定、鼓励他们的好行为,他们选择合作,在各方面崭露头角、力拔头筹!然而,如果老师或家长批评他们的坏行为,他们选择“斗狠”无底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案例中的逍遥会不管不顾地坐在地上大哭的画面了。 他的目标是要去上音乐课,当老师阻挡了他的去路,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吵闹、哭喊、倒地大哭),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以期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至于逍遥在家里和妈妈的沟通则正是因为当妈妈说:“我怎么还不能把你弄上车”的时候,他已经感受到了“威胁”。力量型的孩子最讨厌别人威胁他,本来可能能做的事情他们也会为了斗气而转成彻底不做、斗到底了。不过,必须承认,当一个孩子挑衅地看着你说:“我偏不、就不”的时候,确实非常挑战各位老师和家长的极限。当然,“以暴制暴”的结果通常会是一个双输的结果。10几年来,我也亲眼目睹了几个家庭的互动,很为孩子和家长扼腕叹息。这几个家庭都是由于力量型孩子的家长与老师不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秉持“我就不信治不了个你”的信念,一味与孩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斗争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的力量型孩子甚至不惜自毁前途,也会一再抗争父母亲的权威。 父母的教养建议 1、 引导合作。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魔鬼和天使的一面,对于力量型的孩子来说,无论哪一面,能量都是巨大的。因此,建议忽视孩子不好的行为,同时用具体的语言鼓励、肯定孩子的好行为,从而让孩子以“天使”自居,他们也会愿意用更多的好行为寻求更多的正面关注。从日常的咨询工作来看,孩子的自我定位决定了他的行为。研究表明,对于4-1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自我的认识通常又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因此,阅读本书的各位读者,你们是希望给力量型孩子贴上一个“天使”还是“魔鬼”的标签呢? 2、 给选择。力量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希望自己能够“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因此,理想的方式是给孩子选择,让他自己作决定而非强迫。例如孩子不愿上口语班。家长可以根据情况给孩子2个选择:“(1)上口语班(2)每天听2个小时的英语磁带”。当然,即便孩子选择每天听2个小时的英语磁带,也请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作进一步的观察; 转移注意力。家长或老师时刻留意自己的情绪,如果深陷不良情绪中是没有办法做出理性判断的。当意识到孩子好像开始和自己“较劲”的时候,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请孩子给自己帮忙,先做些别的事情或者有意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