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冷兵器理论篇 在战争工具的发展史上,冷兵器属于较早期、简易的一段。在火器没有大规模被使用之前,冷兵器一直是战场上被广泛使用的兵器。 现代战场上,虽然已经是枪炮的天下,但是,冷兵器凭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又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它们才是真正的老兵。是人类骨子里对铁和血的渴望,打垮敌人是每个人的梦想。每个人心里都有对冷兵器的渴望。曾经饱饮鲜血的冷兵器如今依旧在熟悉的战场上发挥着贡献。 NO.1 什么是冷兵器? 狭义上的冷兵器与火器相对,是指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的武器装备。冷兵器主要用于近战和白刃格斗,部分也可作远距离抛射。冷兵器最初由木、石、骨等原始材料制成。随着科技的发展,铜、铁等金属逐渐成为冷兵器的主要原料。 在战争工具的发展史上,冷兵器属于较早期、简易的一段。其与火药发明以后,使用化学能的火器或热兵器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异。冷兵器构造一般较火器简单,可通过人力和机械的力量来操作。在火器没有大规模被使用之前,冷兵器一直是战场上广泛被使用的兵器。 广义上的冷兵器是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除了狭义的冷兵器外,它还包括防护装具和攻守城器械等。防护装具主要用来保护身体,以避免被敌人杀伤。攻守城器械则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式密不可分,古代攻守城池的战斗在东、西方都很常见,由此催生的攻城和守城工具层出不穷。此外,一些驮兽工具如战车、马车、辔、蹬、鞍以及城郭、护城河等防御工事,虽然不是“兵器”,但实际上应用于作战,因此也属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工具。 NO.2 冷兵器经历了哪些历史变革? 冷兵器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耕作、狩猎等劳动工具演变而来,随着战争及生产水平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样,由庞杂保存在博物馆中的青铜剑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军队人数的多寡,作战兵器的优劣,都对战争的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双方人数悬殊的时候,往往战役的结果也不会出人意料,“以少胜多”毕竟只是少数。而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要想制造战争奇迹,就必须寻找冷兵器以外的其他战争手段。如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等,都是以奇制胜。三战皆用火攻,虽然不是热兵器时代, 但却巧妙运用火的威力,取得大胜。 到统一的发展完善过程。世界各国、各地冷兵器的发展过程各有特点,但基本可归结为石兵器时代、铜兵器时代、铁兵器时代、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其中石兵器时代延续的时间最长。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因具有特殊作用,故一直沿用至今。 石兵器时代 石兵器时代从原始人学会制作劳动工具——石斧、石刀等开始,到夏朝青铜兵器问世以前,大约历经50 ~ 60 万年之久。从出土的石兵器判断,中国最古老的兵器是古代猿人采集燧石、角岩等原料,经过敲打、磨制而成的,有扁、圆、方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人类的祖先依靠这些既是劳动工具又是防卫武器的器具,围兽捕猎、刀耕火种,顽强地生存并得以进化发展。到旧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已能制造出石矛、标枪、石斧等兵器,进而发明了抛射兵器——弓箭。 新石器时代,石兵器的制造技术已有很大进步,种类日渐增多。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浙江省发掘出土了一批石兵器,有石斧、石铲、石锄、石镰和石戈等。这些石兵器多采用硅质石灰岩、千层岩等石料,经过精心敲打、琢磨、钻凿而成。从这些石器中已能初步划分出打击型兵器(如锤、斧)和切砍型兵器(如刀、镰、戈)等。当时较为先进的石兵器有石戈、石刀、石矛等,它们为后来冷兵器的发展奠定了根基。与此同时,人们还借用兽骨、蚌壳、竹木等材料制作兵器。 在原始社会,石兵器本身也是劳动工具。那时人与人之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一个个部落。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或掠夺婚姻,部落与部落之间常常发生械斗,甚至爆发较大规模的战争。出于战争的需要,人们手中的劳动工具越来越多地演变为兵器,促使兵器走出原始状态,与劳动工具分道扬镳。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战争具有了阶级斗争的性质。这些具有独特形制和专门作用的战斗器具才演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兵器,它连同军队一并成为统治阶级的垄断工具。 铜兵器时代 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就已经掌握了天然铜的冶炼技术及其器具的制造和使用方法,随后又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夏代末期,以青铜为制造材料的第一代金属兵器登上了历史舞台,冷兵器正式从石兵器进入了铜兵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