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园林规划设计概述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要学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园林艺术的基本理论,了 解几千年来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及各时代的园林成就,借鉴中外园林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 贵经验,掌握如何进行园林的整体布局和园林造景的各种手法。本模块内容包括城市园 林绿地系统、中外园林概述、园林艺术、园林空间艺术原理和园林造景。学生通过学 习,能够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懂得如何去欣赏园林,如何进行园林规划 设计。 知识和技能要求 1. 知识要求 (1)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功能;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特征;熟悉城市园林绿地 的评价指标;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和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2)了解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特点;了解国外园林发展 概况及其造园特点和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 (3)掌握园林美、形式美和园林布局的形式。 (4)熟悉园林静态空间艺术构图和园林动态空间布局方法;掌握园林色彩艺术构图以及色 彩在园林中的应用。 (5)掌握园林造景的各种手法。 2. 技能要求 (1)能进行园林形式的识别;能进行小型园林绿地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等形式的规划 设计。 (2)能运用园林静态空间的视觉视距规律进行造景设计。 (3)能运用园林空间艺术布局的基本理论进行小型绿地的空间布局设计。 (4)能实际测绘古典园林里的典型风景,进行园林造景手法的学习。 002 1.1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由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它具有 城市其他系统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服务。它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抵御 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的良好环境。 1.1.1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1. 生态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 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声。城市园林绿地对改善城市环境、 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起着巨大的作用。 1)净化空气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城市中人口聚集,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氧气消耗过多, 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减少时,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而城市绿地中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随着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相应增加,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 的制造者。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2)吸收有害气体。城市中对人体有害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一 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吸 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 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较强的吸苯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 吸臭氧能力。另外,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还与植物叶片、树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 害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有关。 (3)减少粉尘污染。减少粉尘污染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风 速减慢会使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随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 分泌黏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植物的滞尘量大小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 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冠大小、树叶疏密等因素有关,如刺楸、榆树、朴树、刺槐、臭椿、 悬铃木、女贞、泡桐、侧柏、圆柏、梧桐、构树、桑树等树种对防尘效果较好。草坪具 微课:城市园林 绿地效益 003 有吸尘杀菌的能力,草地比光地的吸尘能力大70倍。蒙尘的植物经雨水冲洗,又能恢复 其吸尘能力,所以城市园林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可见,在城市中扩大绿地面积、 种植树木、铺设草坪,是减少粉尘污染的有效措施。 (4)减弱噪声污染。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树木之所以能减弱噪声,一 方面是因为噪声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其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噪声造成树叶 枝条微振而消耗声音的能量。因此,噪声的减弱与树冠和树叶的形状、大小、厚薄及林带 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分枝低的乔木比分枝高 的乔木减弱噪声效果大,枝繁叶茂的树群能产生复杂的声散射,其减弱噪声的作用非常 明显。 (5)杀死病菌。园林绿地中有树木、草、花等植物覆盖,其上空的灰尘相应减少,因 而也减少了黏附其上的病原菌。另外,许多园林植物还能分泌出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 例如,1hm2柏树林每天能分泌30kg的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 菌,桦木、桉树、梧桐、冷杉、毛白杨、臭椿、核桃、白蜡等植物也都具有很好的杀菌 能力。 2)调节温度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遮挡阳光,并通过它本身的蒸腾和光合 作用消耗许多热量。据测定,盛夏树林下气温比裸地低3~5℃。绿色植物在夏季能吸收 60%~80%日光能和90%辐射能,使气温降低3℃左右;园林绿地的地面温度比空旷地面 低10~17℃,比柏油路面低8~20℃,有垂直绿化的墙面温度比没有绿化的墙面温度低5℃ 左右。 3)调节湿度 人们感觉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30%~60%,而园林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从 而增加空气湿度。据测定,公园的空气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地区高,行道树也能提高空气 相对湿度。绿地中的风速小,气流交换较弱,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所以其空气 相对湿度比空旷地面高10%~20%。由于空气湿度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 们在生理上具有舒适感。 4)净化水体 有些城市及其郊区的水体,由于工矿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威胁环境卫生与人 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证明,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含菌数量。水葱可吸收 污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水葫芦能从污水里吸取汞、银、金、铅等重金属物质。 5)净化土壤 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分泌使 土壤中大肠杆菌死亡的物质,并促进好氧微生物增多,故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 不仅净化了土壤,也提高了土壤肥力。 6)通风、防风 城市中的水系、道路等带状绿地是城市中的通风渠道,特别是带状绿地与该地区夏季 的主导风向一致时,可将该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改善市区的通风条件。 在夏季建筑群和路面受到太阳辐射增热,加之燃料的燃烧、人的呼吸等因素影响,造成热 空气上升,而大片绿地气温低,造成冷空气下降,由于温差造成的气体回流不断向市区吹 进凉爽的新鲜空气。在冬季,大片树林可以降低风速,具有防风作用,在冬季寒风方向的 垂直方向种植防护林,可以大大降低冬季的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不良影响。若在城市四周 种植环城防护林,其防护效果则更加明显。 2. 社会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美化城市、陶冶情操、 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美化城市 园林绿化植物是美化市容、增强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它可以丰 富城市中僵硬的建筑轮廓线,使千差万别的建筑物得以协调。城市中的花园广场、滨河绿 带、林荫道绿化带,既衬托了街旁建筑,又增强了艺术效果。 2)陶冶情操 园林绿地由植物与建筑、山水等构成,给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小游园和一些公共设施的专用绿地, 是一个城市或单位的宣传橱窗,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场所,使人们在游玩 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在各种游憩娱乐活动中,体力劳动者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脑力劳动者可调剂生活,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可培养儿童勇敢、活泼、伶俐的性格; 老年人可享受阳光、新鲜空气,延年益寿。所以,城市园林绿化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人们 的素质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防灾避难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防灾避难、保护城市居民生命安全的作用。园林绿地对于蓄水保土 有显著的功能;树叶可防止暴雨直接冲击土壤;草地覆盖地表,可减少地表径流;盘根错 节的根系,长在山坡能防止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持水土。城市园林绿地还能过滤、吸收和 阻隔放射性物质,降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杀伤,也能阻挡弹片的飞射,对重要的军事建 筑设施、保密装置等起到隐蔽作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的某些城市,凡绿化 苗木比较茂密的地段所受的损失要轻得多。所以,城市绿地对战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防御 措施之一。 由此可见,园林绿地具有蓄水保土、防御备战、防震防火、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 全的作用。 3. 经济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与其他产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不同,是指为城市提供的公益功 能数量和质量。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之分。 1)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等所得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产业” 效应。 园林与旅游业相结合,可实现它的“产业”效应。我国幅员辽阔,风景资源丰富,历 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园林艺术久负盛名。各类主题文化园、游乐园、微缩景园、科普 园、体育公园、民族风情园和海滨休闲园等出现在各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小城市也建起 了大公园。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假日经济”的出现,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园林投 资可迅速收回,直接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园林商业服务和水平质量较高的游乐设施的引进,为园林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经济效益大得多,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生态 系统,并服务于城市生态平衡,其效益是综合的、广泛的、人所共享的和无法替代的。 城市的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经常性的游憩活 动空间,具有实用价值。姿态美丽、色彩各异的园林植物,不但衬托了城市建筑,增强了 艺术效果,而且美化了市容。现代城市的发展、市民的身心健康、经济的繁荣均离不开优 美的环境。城市园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同时影响人们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 1.1.2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特征 1.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园林绿地类型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分类的 研究起步较晚。为了满足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要与城市用地分 类有相对应的关系,以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及与各专业规划配合;绿地的分类要按绿地的主 要功能及使用对象区分,以有利于绿地的详细规划与设计工作;绿地的分类尽量与绿地建 设的管理体制和投资来源相一致,以有利于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城市绿地计算口径要统 一,使城市规划的经济论证具有可比性。 2. 各类绿地的主要特征 我国目前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依据是2017年11月 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该标准于2018年 6月1日起实施。绿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相对应,该标准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与广场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外的区域绿地 两部分。 绿地应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3个层次。绿地类别应采用英文 字母组合表示,或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绿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1-1和 表1-2的规定。 表1-1 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分类和代码 类 别 代 码 类 别 名 称 内 容 备 注 大类 中类 小类 G1 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 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 教和应急避险等功能,有一定 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 G11 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各类 户外活动,具有完善的游憩和 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的绿地 规模宜大于10hm2 G12 社区公园 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 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 区范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 闲活动服务的绿地 规模宜大于1hm2 G13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 相应的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 类 别 代 码 类 别 名 称 内 容 备 注 大类 中类 小类 G13 G131 动物园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 保护野生动物,进行动物饲养、 繁殖等科学研究,并供科普、 观赏、游憩等活动,具有良好 设施和解说标识系统的绿地 G132 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引种 驯化、植物保护,并供观赏、 游憩及科普等活动,具有良好 设施和解说标识系统的绿地 G133 历史名园 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代表性 的造园艺术,需要特别保护的 园林 G134 遗址公园 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 为主形成的,在遗址保护和展 示等方面具有示范意义,并具 有文化、游憩等功能的绿地 G135 游乐公园 单独设置,具有大型游乐 设施,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绿化占地比例 应大于或等于65% G139 其他专 类公园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 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主 要包括儿童公园、体育健身公 园、滨水公园、纪念性公园、 雕塑公园以及位于城市建设用 地内的风景名胜公园、城市湿 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 绿化占地比例 宜大于或等于65% G14 游园 除以上各种公园绿地外, 用地独立,规模较小或形状多 样,方便居民就近进入,具有 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地 带状游园的宽 度宜大于12m;绿 化占地比例应大于 或等于65% 续表 类 别 代 码 类 别 名 称 内 容 备 注 大类 中类 小类 G2 防护绿地 用地独立,具有卫生、隔 离、安全、生态防护功能,游 人不宜进入的绿地。主要包括 卫生隔离防护绿地、道路及铁 路防护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 地、公用设施防护绿地等 G3 广场用地 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 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 场地 绿化占地比例 宜大于或等于35%; 绿化占地比例大于 或等于65%的广场 用地计入公园绿地 XG 附属绿地 附属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 (除“绿地与广场用地”)的绿 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 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 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 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等用地 中的绿地 不再重复参与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RG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居住用地内的配建绿地 AG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 务设施用地附属 绿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用地内的绿地 BG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 地附属绿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内的 绿地 MG 工业用地附属绿地 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WG 物流仓储用地附属 绿地 物流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SG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 地附属绿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内的 绿地 UG 公用设施用地附属 绿地 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续表 表1-2 城市建设用地外的绿地分类和代码 类 别 代 码 类 别 名 称 内 容 备 注 大类 中类 小类 EG 区域绿地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具 有城乡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和文 化资源保护、游憩健身、安全防 护隔离、物种保护、园林苗木生 产等功能的绿地 不参与建 设用地汇总, 不包括耕地 EG1 风景游憩绿地 自然环境良好,向公众开放, 以休闲游憩、旅游观光、娱乐健身、 科学考察等为主要功能,具备游 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 EG11 风景名胜区 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设立, 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 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 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EG12 森林公园 具有一定规模,且自然风景 优美的森林地域,可供人们进行 游憩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 绿地 EG13 湿地公园 以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和多 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具 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湿地研究、 生态休闲等多种功能,具备游憩 和服务设施的绿地 EG14 郊野公园 位于城区边缘,有一定规模、 以郊野自然景观为主,具有亲近 自然、游憩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 具备必要服务设施的绿地 EG19 其他风景游憩 绿地 除上述外的风景游憩绿地, 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园、植物园、 遗址公园、地质公园等 类 别 代 码 类 别 名 称 内 容 备 注 大类 中类 小类 EG2 生态保育绿地 为保障城乡生态安全,改善 景观质量而进行保护、 恢复和资 源培育的绿色空间。主要包括自 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 护区、公益林、水体防护林、生 态修复地、生物物种栖息地等各 类以生态保育功能为主的绿地 EG3 区域设施防护 绿地 区域交通设施、区域公用设 施等周边具有安全、防护、卫生、 隔离作用的绿地。主要包括各级 公路、铁路、输变电设施、环卫 设施等周边的防护隔离绿化用地 区域设施 是指城市建设 用地外的设施 EG4 生产绿地 为城乡绿化美化生产、培 育、引种试验各类苗木、花草、 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1.1.3 城市园林绿地的评价指标 1.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是指城市中平均每个居民所占的城市园林绿地面 积和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其他用地面积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城 市绿化数量和质量的好坏,评价一个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福利保健水平的 高低,也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程度,它为城市规划学科提供 了数据。 2. 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城市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绿地指标的高低。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工业多、建筑密度高、居 民远离郊区自然环境,因此绿地指标相应高些,每人应占10~12m2。人口在5万人左右的 城市,郊区自然环境好,绿地指标可适当低些。以风景旅游、休疗养性质为主的城市以及 续表 微课:城市园林绿 地指标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