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章导论 (1) 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与要素;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 (2) 了解人际沟通的含义与形式;理解人际沟通的障碍。 (3) 了解社交礼仪的内涵与分类;理解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的关系。 不恰当问候带来的尴尬 一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小姐被派到外地出差。在卧铺车厢里,碰到一位来华旅游的美国姑娘。美国姑娘热情地和王小姐打招呼,使王小姐觉得不与人家寒暄几句实在显得不够友善,便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大方方地与对方聊了起来。 交谈中,王小姐问对方: “你今年多大岁数了?”美国姑娘敷衍地说: “你猜猜看。”王小姐自觉没趣,又问道: “你这个岁数,一定结婚了吧?”令王小姐更吃惊的是,对方居然转过头去,再也不理她了。一直到下车,两个人再也没有说一句话。 资料来源: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2fe39431180a4458c9926e803e15c85.html,20190210. 案例点评: 社交场合中,与人沟通必须尊重对方的隐私,不问年龄、收入、婚否、住址、健康是国际礼仪的基本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际圈不断扩大,如果不懂得基本的礼仪规范,就会造成误会,也会给自己带来尴尬的局面。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是如此,如果不懂礼仪,不但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判断,而且还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据说有一个非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去某公司应聘,通过笔试后进入面试。进入面试的有37个人,而该公司最终只录用一个人。他知道,自己既不是研究生,也没有“双学位”,更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因此,他做好了“当分母的准备”,而只把这次面试作为一次锻炼的机会。可是面试后一周,这个学生却意外地接到了这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他后来了解到,录用他的原因竟是因为他是37个面试者中唯一一个知道进门前要敲门的人。 敲个门就找了份工作?这也太幸运、太偶然了吧!但细细想来,连进门都不知道要敲门的人,其礼仪教养是多么差啊!礼仪、教养与做人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懂礼仪、有教养、会做人,就有成功的机会;而不懂礼貌、不会做人,就必然要失败。〖1〗〖1〗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一、人际交往及其要素(一) 人际交往的含义人际交往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或达到相互了解、彼此吸取对方的长处和积极因素,从而增进友情,和谐合作,促进事业成功;或彼此满足相互间的精神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增加社会群体凝聚力的活动。 人际交往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保证。人类社会是人际关系耦合的网络系统,而人际交往是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联结成社会网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纽带。 (二) 人际交往的要素 人际交往活动是非常复杂的活动,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人际交往的实现需要有以下六个基本要素。 1.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两个人构成社交的基本单位。单个人所进行的活动尽管可能涉及另外的人,但也不能称为社交。同时社交中的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会影响交际过程。 2. 具有特定的交际动机 人的任何社交活动都是由特定的动机推动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动机所指向的目标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 3. 能够相互认知 社交中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相互的觉察,以及在了解彼此的基础上形成相互理解的状态。伴随着相互认知,每个人都会有感情的投入,产生喜欢或厌恶的情感倾向。 4. 能够相互沟通 社交中的双方存在着信息的交换。沟通既包括认知上的沟通,也包括情感上的沟通。沟通可能以语言为媒介,也可能以非语言为媒介。信息沟通是产生相互认知,达到交际目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5. 具有心理和行为上的互动 在社交中,一方发出的信息刺激会引起另一方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这种反应又会作为新的信息刺激作用于前者,由此产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6. 具有一定的交往情境 人与人的任何交往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特别是交往时所处的现实微观环境会给人际交往带来直接的影响。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 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生活基础。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1. 交往与个性发展 交往是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个体只有通过与其他个体发生联系,只有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文化,才能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离开社会的交往环境,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个体是无法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存在的。 人有交往的需要,有合群的倾向。人需要与他人、社会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当在困难时,他人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关怀,都会令人倍感亲切和慰藉;当在成功时,与他人分享快乐与喜悦也会令人开心、畅快。 2. 交往与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心理学家曾经从不同角度做过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就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就越深刻。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现,个性成熟的人都与别人有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关系,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人表示同情,具有给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高水平的“自我实现者”,对别人有更强烈、更深刻的友谊与更崇高的爱。 3. 交往与成才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对于事业成功的佼佼者来说,能够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出众的才华,而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极为频繁,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补充与更新。但是,单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靠书本上的知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积极的人际沟通与交往,正是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彼此间的畅所欲言、互通有无,会使人们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增长对事业、人生、成功的积极看法。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 腿并拢的时候左右摇晃身体,会很容易失去平衡;双腿分开一定的宽度再摇晃身体,会感觉保持平衡其实很容易。 这就诉我们,人的延展度决定了人的安全感。这些“延展”除了专业技能、学识、经验外,就是人际关系网了。某研究中心曾花费三年时间对2000个人的档案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 “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4%,其余的86%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11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是中国许多商人的偶像。他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等杂役干起,经过不断努力,最终成为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 胡雪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他有一个诀窍: “走官场先拜宝眷,会同行先说油水。” 意思就是到生疏的地方创立事业,最要紧的是建立人际关系,有人好办事。找人,找什么人呢?找官场的人,可以有个靠山;找同行,能够打听行情。官场、同行都有人协助,对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必定有很好的助益。 他一生有两个贵人,王有龄和左宗棠。当年王有龄穷困潦倒,没有人看得起他,但是胡雪岩送给他500两银子,结果他当了官,又正好被派回杭州。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饷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者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饷短缺等问题依然令他苦恼无比。胡雪岩雪中送炭,在三天之内帮左宗棠筹齐十万石粮食,因而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胡雪岩先得到王有龄的帮助,再获左宗棠的支持,青云直上,快速地开展事业,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2000万两。 胡雪岩善于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不但在外面得到王有龄和左宗棠两位贵人朋友相助,而且家庭关系处理的也非常好。虽然他有多位夫人,但是家庭稳定,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夫人都为其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其如虎添翼。 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少重要! 资料来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05/160130913.shtm,20190210. 三、人际交往的原则(一) 互相尊重原则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针促人奋进的强心剂。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任何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因而我们对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审视,也没必要以不屑一顾的神情嘲笑,更不能因一点不如意而伤害别人。一个真心尊重别人的人,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有地位、有威信,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一个人得到尊重就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让自己的生活有价值、有意义。 人际沟通中,损害他人的自尊心往往会导致沟通的失败。如果在人际沟通中对他人的自我意识造成伤害,那么就无法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 常言道: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 年少不轻狂,年长不卖老!互相尊重,心平气和,就会避免许多对抗局面,增加许多和谐的气氛。其实,当你开始轻视别人时,也就开始了轻视自我。尊重他人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你待他人彬彬有礼,他不可能对你横眉冷对。抬手不打笑脸人!这就是老一辈人常给我们讲的道理。 案例12 理解别人,为自己架起人际之桥 理解别人,为他人着想,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关键。无论何时,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像期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一样对待别人。 一位老绅士拥有一座靠近幽静山谷、占地500平方米的建筑,因其健康状况,他必须卖掉绿树环绕的漂亮房子,搬到养老院。老人想将这栋房子卖 30 万美元,而一位叫罗伊的警官非常想买,但是,他只有 3000美元,余款只能按每月500美元分期支付。罗伊也知道老人是无奈才卖房子的,而且老人对这座房子的最钟情之处在于他的花园。 于是,罗伊与老人协商说: “如果您把房子卖给我,我保证每个月去接您一两次,带您回到您的花园,坐在那儿,就像往日一样。”结果,这桩交易成功了,双方都很满意。老人很快乐,他把屋子里的收藏、家具都送给了罗伊,还包括一架钢琴。当把爱加进去的时候,罗伊不可思议地赢得了经济上的胜利。但是,更重要的是老人赢得了快乐和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人之所欲给予满足。这样,就能为自己架起人际之桥;保持自己自尊的同时,维护别人的自尊;喜欢自己的同时,也用心地去爱护别人;听取别人的意见,适时地赞赏别人,自己的付出必有丰厚的回报。 资料来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09/126823079.shtm,20190210. (二) 诚实守信原则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论语·子路》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左传》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 “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 “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 “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布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徙木立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虽然时代变了,但是对于历史上的菁华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 诚信是立业之根本。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行业、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能有长期立足之地。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 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 (三) 平等待人原则 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与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人都有交友和受人尊敬的需要。特别是青年人,交友和受尊敬的愿望都非常强烈,他们渴望独立于父母,成为家庭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希望社会、家庭和他人把他们看作成年人,而不是小孩,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需要。可以说,只要是正常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 案例13 刘备平等待人,感化刺客 《三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刘备担任平原相期间,有一个人素来看不起刘备,便花重金收买一个刺客假扮客人前去刺杀刘备,刺客却被刘备的诚意感化,不忍刺之,告诉刘备后离去。《魏书》记载: “刘平节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又《魏书》记载曰: “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刘备厚待自己的百姓,礼贤下士。在当时中国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仅此两点就足以称道。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 曹操与孙权重视的是人才中的“才”字,而刘备不然,他重视的是人才中的“人”字。他对于所有前来归附他的士人,无论学识如何都同等对待,不分亲疏。礼贤下士、平等待人是刘备得人心的两大法宝! 资料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3061f90100ynu8.html,20190305. (四) 谦让宽容原则 谦让是一种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告诉我们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开始有人怀疑甚至否定这则故事的合理性,主张现在应该鼓励人们敢于竞争,要提倡“争梨”。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应该“让梨”还是“争梨”,是应该发扬谦让美德还是增强竞争意识,大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其实,谦让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应该继承,竞争意识作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应该培养。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心灵的高度。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多一点对他人的宽容,生活就多了一点空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才会多一个朋友的关爱和扶持,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多一个发展的机会与平台。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遭遇过挫折和打击,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能看到未来的光明,才有欢乐,才能发展。 (五) 主动沟通原则 实际上,主动沟通是一种生活习惯,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就可以让自己走出这道“藩篱”。 1. 主动提供帮助 沟通良好的人,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你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一个小小的帮助,并不需要很多金钱、很大才能,也许一个微笑,就能点亮受助人心中一盏明灯。 2. 主动取得联系 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和别人失去联络。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没有时间过多地梳理自己的友情、亲情,时间久了,许多原本亲密的关系就变得疏远,朋友关系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或许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自己遇上困难时,认为某人能帮助你,本来可以马上找到他,但转念一想好久都没有联系了,冒昧求助可能会遭到拒绝。俗话说,“平时多烧香,难时有人帮”,不要等到麻烦别人时才想到。 3. 主动询问他人 对不清楚的事情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 4. 主动反馈信息 沟通中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会向你主动提供信息和帮助,你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对方反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得到你的有效信息后,才会乐意将他掌握的信息反馈给你。 5. 主动承担责任 要善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承担责任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总之,积极主动的沟通会让误会、怀疑、猜忌和敌意远离,让共识、理解、信任和友谊走近,从而能够分享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充实与愉悦。 (六) 互利双赢原则 互利双赢原则,又称互惠互利原则。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给予对方以贸易上的优惠待遇,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综合平衡。即任一成员方在享受其他成员方的优惠待遇时,必须给其他成员方以对等的优惠待遇。在多边贸易谈判的实践中,只有遵循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才能在成员间达成协议,维护成员方之间的利益平衡,谋求全球贸易自由化。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语言说服别人与自己达成共识还是不够的,须培养互惠观念,在互惠式的交流之中,才能使双方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案例14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一个人请求上帝带他参观一下天堂和地狱,希望在比较之后能选择他将来的归宿。上帝满足了他的要求,于是先带他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进去之后的第一眼就让他大吃一惊,他看到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面前摆满了美味佳肴,包括水果、蔬菜和各种肉食。但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却发现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地坐在桌子旁,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原来这里每个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长的手柄,根本就不能送到自己嘴边,所以每个人都在挨饿。 随后,上帝又带这个人来到了天堂。那里的景象和地狱几乎一模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叉以及那些很长的手柄,可是天堂里的人们却都笑容满面。 这位参观者开始的时候感到很困惑,但随后就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天堂的每一个人都是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喂食,他们互相帮助,所以非常快乐。而地狱里每一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长的手柄使他们根本吃不到任何东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要帮助其他人,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只有彼此间的相互协作才能使大家都幸福快乐。 资料来源: https://wenku.baidu.com/view/c57c95621ed9ad51f01df24a.html,20190310. (七) 适度距离原则 人际关系最理想的效果是既要密切,又要新鲜,彼此具有长久吸引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若要使各种人际关系都能保持较好的状态,那就需要双方有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古人最早感悟到人际交往需要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庄子曰: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交是指朋友之间有个适当的距离,但心灵相通、心心相印。 现代管理学中有著名的“刺猬理论”,说的就是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若靠得太近会相互刺伤对方,太远又起不到相互取暖的效果。运用到管理学中,指的就是上下级之间、同事朋友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对方一定的私密空间。 (八) 择善而交原则 所谓择善原则,是指在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时,不能盲目从事,而要有所选择地进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多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并不是说,应当去和比自己更有钱的人交往,而是说应当和那些人格、品行、学问、道德都胜过自己的人交往,使自己能尽量吸收到各种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在和一个人格伟大、意志坚强的人交往接触时,他会挖掘出你身上存在的许多潜能,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自己的力量突然增加,智慧突然提高,自己的各部分机能突然锐利几分,仿佛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隐藏在生命中的能力被释放出来。在个人生活或职业生涯中,与你交往的人,无论从认知方式还是行为方式上,都能对你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4/5〗一、沟通的含义与形式(一) 沟通的含义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有时人们也用交往、交流、信息传达等词汇,它是人们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观点等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 从一般意义上讲,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也称媒介或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二) 沟通的重要性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 “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像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昂贵的价格来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成功者都是懂得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 1. 职业工作需要沟通 各行各业,无论是会计、社会工作者、工程师,还是医生、护士、教师、推销员,沟通技能都非常重要。整体护理活动的实践表明,护士需要将70%的时间用于与患者沟通,剩下30%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 2. 社会活动需要沟通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存,居家、出行、学习、工作、社交,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与他人沟通。但是,沟通本身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例如,要向他人表达一个意思,但可能说不清楚;要为他人办一件好事,但有可能弄巧成拙;本来想与他人消除隔阂,但因方法不妥,可能使关系变得更僵。所以,现实中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3. 沟通是个人身心健康的保证 与家人沟通,能使你享受家庭之乐;与恋人沟通,能使你品尝到爱情的甘甜;孤独时与朋友沟通,会使你得到安慰;忧愁时沟通,会使你得到快乐。 总之,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但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且也包括形体语言、个人习惯和方式、物质环境,即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 英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 如果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获得两个快乐,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二、人际沟通的特点 人际沟通作为个人或群体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 目的性 在人际沟通中,沟通双方都有各自的动机、目的和立场,都设想和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因此,沟通的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沟通过程中发生的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而是信息的积极交流和理解。 沟通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 说明事实。通过陈述某些事实,引起别人的思考,影响别人的观点或见解。 (2) 表达情感。日常生活中很多沟通都是在表达情感、培养情感。平时多关心他人,培养好感情,沟通起来才会比较顺畅。 2. 借助沟通符号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需要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而且这两类符号经常被同时使用。有效的人际沟通需要沟通的双方具有统一的或近似的“编码系统”和“译码系统”。也就是说,沟通双方应有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而且要对语义有相同的理解。语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沟通情境和社会背景。沟通场合以及沟通者的社会地位、政治背景、宗教信仰、职业状况等差异都会对语义的理解产生影响。 3. 双向互动性 人际沟通往往是双向的、互动的,是反馈和理解反复过渡的过程。这一点与沟通参与者的双重角色密切相关。在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几乎同时充当着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角色。沟通的意义不在于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在于对于沟通信息的准确理解。 4. 动态调整性 沟通的情境具有动态性并需要沟通双方的相同理解。人际沟通是在一定场合中的信息沟通,特定的时间、地点、参与者、话题等因素构成了沟通的情境。人际沟通要受到情境的制约,人们往往根据时间、空间、双方关系等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话题,进行适当的沟通。 三、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一) 内容不同人际沟通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形式和程序;人际关系则主要研究人与人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