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漫画作品的主要形式、基本概念及表现方法,提高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为进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通过对漫画形式及相关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对即将要深入学习的漫画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一节 漫画的概念与类型 一、漫画的定义 现代漫画起源于欧洲,大约创立于1 世纪,在1 世纪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由于漫画是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加上其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它的定义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漫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其内涵、形式和名称也不断发生变化。迄今漫画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已经相当广泛,凡是用绘画来表述各种事物情节、状况、发展进程以揭示其内在本质的都被称为漫画,包括幽默画、讽刺画、故事画等,不同的画种、画风,写实的、夸张的,画配文、文配画等,都属于漫画的范畴。 二、漫画的分类 从漫画的表现形式上区分,漫画创作的种类主要有单幅的功能性漫画和多幅的故事性连环漫画两大类。 (1)单幅的功能性漫画(见图1-1)。这类漫画由一幅绘画作品构成,内容以人物或景物为主,包括肖像漫画、讽刺漫画和单幅插图漫画等。肖像漫画是指对人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进行夸张模仿的画像;讽刺漫画是指一种无奈的自嘲和对生活的某些感悟,大多贴近生活而又十分幽默并充满智慧;单幅插图漫画只有一个画面,往往只展现某个故事场景。 ()多幅的故事性连环漫画(见图1-)。这类漫画是指用若干幅画面表现出连贯性故事情节的漫画。这种漫画广泛地涉及人物、对白、情节等元素,通常包含单元漫画和故事漫画两种形式。 ①单元漫画。单元漫画是指由连续画格的表现方式来表述一个主题。一格为一个特定的场景,常用的多为 个场景或 个场景,称为 格漫画或 格漫画。这种漫画形式适合表现一个小型的幽默主题。 (a)肖像漫画(b)讽刺漫画 图1-1  单幅的功能性漫画 (a)单元漫画(b)故事漫画 图1-  多幅的故事性连环漫画 像查尔斯·舒尔茨的《花生漫画》、埃奥卜·劳恩的《父与子》以及朱德庸的《涩女郎》等都属于单元漫画形式。单元漫画言简意赅,用简练的画幅传达深层的思想,是高度浓缩的漫画形式。 ②故事漫画。故事漫画是以绘画的方式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事件,在画面上以不受限制的连环画方式来进行表现。它通常大量地借用影视镜头语言来组合画面,使读者能够像看电影般感受画面情节的跌宕起伏,从而产生“动起来”的视觉效果。这种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画面结构,更有利于对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和篇幅较长的故事进行描绘。 故事漫画题材广泛,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从儿童、青少年到成年人、老年人,都可能是故事漫画的拥趸者。面对如此差异化的读者群,故事漫画从内容、深度、表现手法等方面也会相应出现不同的类型,如儿童漫画、少女(少年)漫画、成人漫画,以及各种不同题材的主题漫画(如科幻漫画、校园漫画、英雄漫画、战争漫画等)。 本书所涉及的技巧主要适用于多幅的故事性连环漫画,因此,在这里所探讨的漫画创作也围绕多幅的故事性连环漫画展开。界定了学习的范围,有助于在接下来的探讨中免于产生不必要的歧义或误解。  第二节 漫画的形成与发展 漫画在欧洲被称为“第九艺术”。早期的漫画只是被当作表意的工具,而没有成为叙事的手段,因此它们只是像美术作品那样以单幅的形式存在。 1 世纪0 年代瑞士的鲁道夫·托普弗创作的作品Histoire de M.Jabot(1 年)开启了故事漫画的先河 (见图1-)。托普弗的作品可以被称为图片小说,一个故事一般由几十页、上百幅图片构成,每幅图片配有文字解说,颇像中国早期的连环画。托普弗的故事漫画与中国连环画的差别在于,他的作品的每一页都被分为若干格并有若干幅漫画,而中国连环画则基本为一页一图。虽然托普弗的故事漫画分了格,但他却并没有像现代故事漫画那样让每一格的形状、大小富于变化,每一格中的画面也没有镜头远近的变化,几乎总是用一个中远视角来描述事物。 图1-  Histoire de M.Jabot 这种用图片讲故事的方法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当它传到美国的时候,美国人对该方法又进行了发展和革新,比较突出的是“气球”式对话框的引入(见图1-),这大大地提升了漫画与读者的交互功能,让读者在看漫画时仿佛还能倾听故事里人物的讲话。 故事漫画在欧洲一直被视为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只是用来取悦或者教育小孩子的读物,所以即使早期欧洲漫画的代表作——比利时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见图1-),一开始也是在儿童杂志上连载,虽然这部作品已经有比较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成人要素。 随着《丁丁历险记》在儿童杂志上接连不断地连载,将它们收集起来出成漫画册成为人们迫切的愿望,于是,出版社将连载的丁丁的故事集结在一起,印刷成全彩色、硬皮包装、标准 页的漫画册。这种漫画册立刻受到读者的欢迎,而且还远销英美。可以说这种做法不仅让欧洲发展起自己的漫画艺术风格,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出版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美国的模式,漫画家通过在漫画杂志上连载自己的作品和集结成册再出版,能获得两次版权收益;而美国的漫画家则往往受雇于报纸,为报纸能有更多的发行量而画漫画,虽然有从周刊到日报的  频率增加,却往往只能获得一次版权收益。显然,欧洲的漫画出版模式更符合漫画艺术本身发展的需要,它也一直延续至今。 (a)埃尔热(b)《丁丁历险记》 图1-  埃尔热和《丁丁历险记》 1 年,法国通过了一项法律,有效地阻止了美国漫画进入法国。很多欧洲国家都效仿了这种做法以 保护本国的文化和产业。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欧洲经济遭受重创,以好莱坞为首的流行文化希望趁 机占领欧洲市场,这激发起很多欧洲爱国人士和保守主义者的反对。虽然欧洲漫画在这十年间有了一些发 展,但它并没有摆脱面向低幼儿童的定位,整个社会对漫画的认知依然停留在“那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的 观念上。 人们对0 世纪前一二十年的欧洲漫画的整体印象是:虽然这一讲故事的方式是发源于欧洲大陆,但它却 因为在表现手法和出版模式上都缺乏创新,不得不陷入模仿美国漫画的境地。  美国漫画的发展史同样也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简史,那些漫画人物在影响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的同时,也构成了自己的存在体系,甚至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符号。 1 世纪0 年代,美国报纸漫画开始出现,报纸推进了漫画的发展,随即涌现出大量的连环漫画和连载漫画。这一时期的漫画代表人物是理查德·费尔顿·奥特考特,他因创作出The Yellow Kid(见图1-)而使他成了美国漫画的奠基人。此外,The Yellow Kid 还是第一个发表在报纸上的彩色漫画,并且这种先在周刊上发表、再在日报上发表的美国出版模式也传到了欧洲,对欧洲漫画的出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1-  The Yellow Kid 0 世纪,漫画产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科幻类型的漫画、历险类型的漫画、超级英雄类型的漫画、儿童故事类型的漫画逐渐兴起。 美国是一个盛产漫画英雄人物的国家,据统计,美国的漫画英雄人物(见图1-)从0 世纪0 年代的泰山和迪克崔西起至今,总共出现了000 多名的虚拟英雄或英雄人物。美国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人物主要来自于两个巨头漫画公司:一个是DC,始建于1 年;一个是Marvel,始建于1 年。 美式漫画以美国卡通产品,特别是好莱坞和美国英雄主义漫画及成人漫画为代表,该类漫画有明显的类型化趋势,高投入、大规模、高技术运作,使美式漫画成为主流。其造型特点突出,善恶分明,体态完整,高度重视细节描绘,画面具体而丰满,给人以强悍、刺激、雄健、有力的印象,是漫画中的动作片。 在连环画创作中,美式漫画善于运用不规则的构图、夸张的透视比例和具有代表性的姿势表现动感,造型风格严谨扎实。美式漫画对后来的影视、动画、游戏的风格都有较大的影响。 1 世纪,漫画自欧美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展出独特的绘画风格,随后逐渐形成了拥有大量读者群的庞大产业,其影响也延伸到其他国家。也就是说,日本漫画是在欧美漫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到今日,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风格上都与欧美漫画旗鼓相当,并在长期与欧美漫画的竞争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自由、敏感、灵活及多变的创作方式。 (a)《人猿泰山》(b)《超人》(c)《美国队长》 图1-  美国漫画英雄人物 《鸟兽人物戏画》是京都高山寺代代相传的绘卷,共有甲、乙、丙、丁四卷,其内容反映当时的社会,将动物、人物以讽刺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早期日本讽刺画的集大成之作(见图1-)。其中最有名的甲卷,是将兔子、青蛙、猴子以拟人化的方式进行描画。《鸟兽人物戏画》常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漫画,其中的部分手法与现代的日本漫画手法有相似之处。 (a)《鸟兽人物戏画》(b)报刊讽刺漫画 图1-  早期的日本讽刺漫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手冢治虫登上日本漫画的历史舞台,开始了漫画在日本的本土性创新。1 年,手冢 治虫在其连载作品《新宝岛》(见图1-)中第一次采用了在电影中运用的变焦、广角、俯视等手法拍摄出的效果, 使平面的漫画“动”了起来。这种全新的表现手法为漫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1 年,《铁臂阿童木》的问世推动日本漫画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从此,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投身 到漫画创作中,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批名家,如擅长美少女漫画的五十岚优美子,被称为格斗漫画鼻祖的原哲夫 以及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车田正美、鸟山明等。日本漫画从校园生活、都市爱情、侦探传奇、武侠典籍到经济科技, 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同时漫画也对日本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就了日本特有的卡通文化。漫画涉及社会  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在读者心中有着一些共性。在日本,漫画领域读者的年龄层次、故事内容、形式、题材等都被细致划分,作品分成少年漫画、美少女漫画、成人漫画等。美少女漫画是最典型的日式漫画,该类漫画的格调轻松、风格细腻、造型甜美、故事流畅、人物较为写实;题材多为校园故事或神话传说,反映了少年男女的生活、恋爱、传奇等,迎合了学生读者的欣赏趣味,并结合了时尚流行元素,走的是鲜明的偶像路线。但美少女漫画具有极为模式化的风格,过于样式化的概念性特征使得这类漫画易于模仿而缺乏个性。广大漫画爱好者习惯模仿美少女漫画,是因为其较容易制作出表面效果。然而缺乏个性的美少女漫画的普及与其飞速的发展不利于漫画的正常发展与进步。美少女漫画作为日式漫画的市场主流,我们对其既不能过分追求,也不必一味排斥。 (a)手冢治虫和他的自画像(b)《新宝岛》(1 年) 图1-  漫画家手冢治虫与作品《新宝岛》 在中国,“漫画”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画家、学者晁以道的《景迂生集》中,指的是一种水鸟的名称。1 世纪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冬心先生杂画题记》里把自己有感而作的漫笔称作漫画。他们使用的漫画一词,都是指随笔、散文一类的文章。1 年中国早期漫画的奠基人丰子恺出版了《子恺漫画》(见图1-10),从此漫画一词在中国广泛应用。丰子恺的漫画多反映市井生活,画面简单,像小品一样轻松随意,笔锋自如,带有一丝乡愁、一丝情趣。 (a)丰子恺(b)《子恺漫画》(1 年) 图1-10  丰子恺与《子恺漫画》 0 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漫画的快速发展时期,漫画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1 年,张乐平笔下的漫画人物三毛在上海《小晨报》上发表,1 年开始在《申报》上连载《三毛从军记》 (见图1-11),随后又在《大公报》上连载了《三毛流浪记》(见图1-1)。张乐平笔下一个流浪儿的苦难生活和反抗精神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三毛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张乐平也被称为“三毛之父”。1 年,冯棣在《银线画报》上发表了《老白薯》,随后又在《天津画报》上连载《老夫子》。张乐平及与他处于同一时期的丁聪,再加上较早时期的叶浅予等,都是中国漫画史上的前辈,更是推动我国漫画发展的领军人物。  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环画迅速发展,并创立了月刊《连环画报》,接着又出现了一大批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很有新意的连环画,如刘继卣的《鸡毛信》(见图1-1),王绪阳、贲庆余的《我要读书》(见图1-1),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王弘立的《十五贯》,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王叔晖的《西厢记》等,这些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以精美传神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性格和心态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历那个年代的许多人在童年时都有阅读这样的小人书的经历,一些故事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个人生。 图1-1  《鸡毛信》 图1-1  《我要读书》 0 世纪0 年代后期,电视的普及给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带来了重大影响,这时出现了来自海外的全新的连环故事漫画,一改传统连环画分格规律、图文分开、节奏舒缓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节奏快捷、大量运用影视镜头语言进行分格的方式,使画面充满动感。对于那些从小就喜欢观看电视的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这类漫画就像观看电视一样顺畅自如。 此后的0 余年时间中,中国漫画的创作者学习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积极借鉴国外漫画的新形式,努力推动中国本土漫画的发展。漫画家们以创造性的思维、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造诣,使得我国本土的漫画不断地发展进步,涌现出许多新人新作,大批年轻人从读者队伍中走入作者的行列,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已成为新一代漫画人的中坚力量。他们创作的作品在表现形式和绘画风格上不再模仿外国漫画的模式,而显现出民族性和漫画家自己的个性。目前,中国原创漫画作品已渐渐居于漫画行业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 如何学习漫画创作 遵循本书中界定的概念,漫画创作涉及的技巧大体上可以分为绘画技巧和故事的创作与表达两部分。绘画技巧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漫画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黑白漫画语言的表现、彩色漫画语言的表现、人物结构及个性的表现、服饰及场景的表现等;而故事的创作与表达部分更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掌握,诸如漫画的分镜技巧、漫画故事脚本的写作技巧等。 目前市场上有关这方面的书籍种类繁多,所以在本书中我们着重讲解漫画创作中有关分镜和故事脚本的写作技巧,并介绍了多种创作风格。 大多数漫画初学者在进行漫画创作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画面的分镜和故事情节达到完美的统一。作为一个漫画家,总会在诸多题材中选择自己更擅长和更容易激发自己创作冲动的脚本来进行创作,一旦选定了适合的故事脚本,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选择相应的分镜方式。 一些唯美的漫画家大多喜欢选择带有强烈版式设计感的分镜方式来进行故事的叙述,这就是经常提到的少女漫画式的风格。这类漫画的独到之处除了华丽的画面、唯美的人物之外,其精巧的分镜方式也成为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这种分镜方式多适合爱情、魔幻等充满浪漫情调和想象的题材。 另一部分漫画家则喜欢现实主义的分镜手法,分镜在这里更重要的作用是故事叙述的流畅性和镜头表现的精准性。和少女漫画相比,这类漫画更容易被男孩子所接受,所以称为少年漫画式的风格。其适合的脚本也多为励志、动作及科幻等题材。 需要指出的是,用少女漫画、少年漫画来区分漫画家风格的方式主要源自日本漫画,但这种分类方式容易产生一刀切的弊端。在美式漫画中就有动作类漫画同样采用华丽设计感的分镜方式。因而,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漫画作品的分类更适合从故事题材上来区分,至于是采用唯美的少女漫画画风还是采用较为写实的少年漫画画风,完全取决于漫画家个人的审美取向。在学习诸家所长的同时,寻找到适合故事题材的分镜方式,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进行漫画创作的首要条件。 作为一个漫画家,需要积累全方位的知识才能在漫画的创作过程中自由驰骋、驾轻就熟。 漫画创作的过程和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十分相似,首先是需要选择适合的剧本(漫画故事脚本);其次是选择和剧本人物相一致的演员及服饰、场景设计(漫画人物的造型、服饰和相关故事的场景设计);接下来是摄像师进行匠心独运的拍摄(利用漫画分镜来叙述故事),其间导演还要重点把握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情绪是否和对白相一致(准确刻画漫画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等。这就需要我们平常多观察生活,分析不同人物的个性及肢体语言并将其典型化,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漫画作品当中,另外,丰富的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知识的积累也是激发我们创作故事灵感的基础。这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这个工程的过程可能很长。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放弃,成功是坚持的结果,所以,永不放弃,是你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漫画家的关键。 10 学习目标:从创作的角度而言,如何抛开个人的题材喜好而广泛全面地探讨脚本创作的技巧,这无疑对任何一个漫画家来说都是一个严峻且苛刻的考验。在本章中,我们尽可能地探讨脚本创作中普遍使用的原则。 本章重点:通过对漫画故事编剧的讲解,从选题和定位出发,编写情节生动的漫画脚本。 第一节 漫画故事的基本概念 漫画是绘画艺术的分支之一,其画面具有夸张、比喻、象征等风格明确的特点,经常使用在歌颂社会事件或个人、讽刺或批判社会反面典型事件或个人的不当行为上,具有较强的社会广泛性。也有纯粹泛娱乐性的作品,有较强的传播性与娱乐性,娱乐风格的作品经常对于某一时间的某一事件进行创造性的搞笑再创作或表现为直接创造全新的角色人物进行故事型的创作。 一、漫画故事的概念与篇幅 漫画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不受时空与逻辑思维的限制,具有天马行空的鲜明特点,赋予了漫画故事创作极具创意与自由的想象空间。在漫画故事中,人与物之间可以对话,不同质、不同类的事物可以嫁接、混杂;可以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可以人神交游,幻想与现实同存,从而使画面产生幽默、诙谐、怪诞、风趣的艺术效果。 漫画可以把各种绘画的形式、技法拿来为己所用。在绘画工具和物质材料的使用上没有专一的选择,在造型手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使用毛笔、钢笔,借用木刻、油画、剪纸、拼贴、中国画等手段来绘制都可以,这主要取决于绘画者的特长以及创作的需要。漫画中的人物造型大都会进行夸张变形,可繁可简;背景视内容需要可有可无。如果一幅画面表达不全,还可以画成多幅的;要是情节较多,还可以画成连续的。 漫画故事有别于文学故事的特点是用画面美打动读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指画这个漫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即用一两句话来解释这个故事,中心思想是想向读者表达这个故事的灵魂。画面视觉华丽,人物知识渊博、充满幻想、热血上进,这些都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但不是绘制故事的目的,虽然故事中没有这些元素会生涩无味,但是没有中心思想则无法满足创作要求。 (2)篇幅。篇幅通常分为短篇、中篇和长篇。 ①短篇。漫画初学者需要精心制作几个短篇来巩固自己的技巧,锻练画技。漫画的页数没有严格限制,一两页、十几页、二三十页都属于短篇,但必须完整地说明一个故事。 ②中篇。讲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描述一个世界,就需要至少一个中篇来容纳。60 ~200 页的作品可以表现出细腻丰富的情节,也可以扩充并形成单行本出版,短篇则不具有这种价值。 ③长篇。成系列的短篇、拉长的中篇形成了很长时间的连载就是长篇。长篇脚本的创作中,人物是长时间伴随读者的,这是创作的主要元素。情节往往是在大纲的基础上单集制作,并用数十集形成一个段落,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很好地把握市场。长篇连载的创作特点是在长篇工作提纲的基础上,把每一集当作20 ~60 页的短篇来创作。 相信大多数读者在看漫画时,对它的第一印象不会是故事的情节,更不会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而是作者的风格与技法给视觉带来的强烈感官刺激。所谓风格,是指作者通过画面所表现出的绘画的独特表现形式和特点,有写实的、唯美的、简约的、可爱的、热血的等。凡是成功的作品,都具有区别于大多数作品的独特风格。画面风格能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与内心的想法,是读者对于漫画作品的一种心理印象。所以,在看漫画前,如果能对作者的风格有充分的了解,就会更容易理解这部作品,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其思想内涵进一步升华。 1.写实风格 这里所说的写实,主要是指漫画中的人物外貌贴近于现实中的人,五官的形状、身体的比例、衣服的效果,都依照真实的人物模样来呈现;另外,人物所处的环境,像街道房屋之类的,都画得如同现实世界中的一样,没有刻意的虚构夸张,这就是所谓的写实风格漫画(见图2-1)。这种风格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真实的震撼感,让人全身心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走。 (a)《灌篮高手》(b)《浪客行》(c)《JOJO 的奇妙冒险》 图2-1  写实风格漫画 2.唯美风格 强烈追求画面的华丽是唯美风格漫画的最大特征。一般来说,唯美风格的画者不仅追求画面的唯美,就连剧 12 情、意境、内涵都要向唯美靠拢。有时为了追求唯美的效果,甚至牺牲了剧情的逻辑性,所以有些人看此类漫画时会觉得莫名其妙,这也是唯美风格作品往往不能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但支持唯美风格画者的人也不少,而且多是铁杆的“粉丝”,这就使得唯美风格作品能绵延不绝、长盛不衰(见图2-2)。 (a)《尼罗河女儿》(b)《苍之封印》(c)Paradiss Kiss 图2-2  唯美风格漫画 3.简约风格 顾名思义,简约风格就是画风简单、画技单调,有时丝毫不追求画面的美感,只是做到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这样的作品虽然在画面上没有什么优势,但往往有非常精彩的剧情作保证,也能成为很好的作品,而且此类作品的普及率往往很高(见图2-3)。 4.热血风格 热血风格类的漫画几乎都采用天性善良的普通少年作为主角,然后无一例外地勾画一个奇异的魔幻/ 科幻世界,让这些少年们在这里邂逅新鲜的人或事物,演绎出一幕幕令人爆笑的冒险故事,而在这些故事中又往往加入了无数紧张刺激的格斗竞技(见图2-4)。 (a)《海贼王》(b)《七龙珠》图2-4  热血风格漫画 在5G 技术等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大量同质化的信息内容充斥着网络,创作者往往会有疑问:怎么才能在现有的信息内容下挖掘到更加新颖的题材呢?或者说怎样才能找出能够令人耳目一新的题材来作为创作漫画的内容呢?如果说题材是我们创作的材料,那么思想就是创作者的内容方向,同样的题材,用不同的演绎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创作出有别于同类题材的作品。 1.什么是选题 如果把漫画作品看作一篇命题作文,那么这篇作文的内容便是题材,也就是漫画的选题。漫画创作的要点 是:在开始创作的时候先确定要画些什么,要通过画面表达什么样的故事。 漫画创作首先涉及的是选题。选题就好比厨师做饭一样,菜品有素有荤,相对应的材料和配菜也随之不同, 例如,冬天寒冷多做荤菜热食,夏天炎热多做凉菜淡食,根据季节的不同,吃食也会不同,因此厨师会根据季节的 不同而调整准备的材料,同时还要根据食客的喜好来调整菜品,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喜好。选题也是一样, 不同的选题会有对应的不同读者群体,一个选题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这时,漫画作者就要根据读者群体 对漫画的选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读者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会根据漫画作品的类型对漫画作者形成一种印 象。总体来说,选题通常分为少女类选题、少年类选题、萌系选题、历史类选题、科幻类选题、战争类选题、武术 类选题等。 通常一个人的创作愿望来源于他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事、受到的感动、读过的书。一个人的喜好会决定绘 画涉及的内容。例如,一个人喜欢呆萌可爱的事物,就会选择萌系漫画的选题;一个人是年轻气盛、热血沸腾类 14 型的,就会选择《海贼王》或者《火影忍者》类型的选题。 2.什么是定位 创作原创漫画作品,题材确定以后,就会涉及定位的问题。漫画所针对的读者群体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喜欢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会看,综合起来就是漫画作品的定位。定位与选题互相呼应,从而精准地对应与之匹配的消费读者群体,体现出作品的创作价值。 不考虑定位与选题的作品就不是一件合格的作品,也就不会有好的市场反响,因此,原创漫画作品创作初期首先要考虑的是作品的定位。定位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也可以针对某专业领域等。创作前应考虑好以什么样的定位作为出发点,逐渐衍生出作品的选题、风格、情节内容,明确定位的漫画作品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同时也才能经受住长时间的市场检验。 3.选题服务于定位 原创漫画作品如果想投稿,首先要考查一下投稿出版物的整体风格与市场定位,如果与你的作品风格出入太大,就不需要进行无谓的投稿了。因为定位不同,作品即使被出版物采用,也不能被期望的读者群体看到,作品本身的价值就不能得到体现,作品也就不易被读者所记住和喜欢。 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受到读者的喜爱,故事的趣味性非常重要。小说、文字大纲、漫画分镜头等形式都是作者为了更加顺畅地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内涵。作为漫画初学者,要勤加练习,才能流畅地组合故事内容。 1.小说 小说通过起、承、转、合的情节编排来表现中心思想,其中不乏煽情动人的文字内容描写。小说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字多,少则几千字,多则几十万字。漫画创作者想要滴水不漏地将小说的内容再现,进而改编成漫画,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只有对原小说的内容进行严密的提炼与精简,才能够达到再现作品中心思想的目的。 2.文字大纲 文字大纲的撰写是漫画投稿的必备工具,是作者让出版方了解作品内容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如果出版方的编辑部认为作品合适,那么就可以开始绘制作品第一部分的分镜头草图。通过了分镜头草图的审核,你从漫画爱好者变为漫画家的道路也将随之大大缩短。 大部分漫画创作者对于故事大纲的编写都不够重视,许多人都是写到哪里就编到哪里,其实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具有多年经验的漫画创作高手。漫画初学者应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编写故事内容的文字大纲,这样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利于把控故事情节前后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3.漫画分镜头 “文字大纲+ 戏剧脚本”两者综合起来,便是漫画分镜头,即用以格子为单位的画面方式表现剧情的图画脚本。分镜头脚本区别于其他编剧形式的最为典型的特点是通过分格图画进行表现,此方法也十分适合具有美术基础的漫画工作人员。 因为有漫画分镜头这种独特的编剧形式,使得漫画故事的整体性得到了更为直观的把控,防止由于篇幅的增加、剧情的延续导致故事的整体主线走偏,损耗创作者宝贵的精力与时间。 4.网络小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电子技术的更替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衍生出多种形式。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 分体式笔记本电脑的出现,使阅读这种行为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网络小说便是在这种背 景下催生出的一种新型编剧形式。 网络小说的特点是篇幅很长,因为通过网络呈现,所以更新非常频繁。由于没有传统纸张的限制,网络小说 传播速度更快,普及度更高,同时具有互联网中易于互动与沟通的特点,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5.戏剧脚本 戏剧脚本又称分镜头脚本,其作用是用文字描述声音和图像的剧情。戏剧脚本一般分为文字部分与绘画部分,文字部分衍生于戏剧脚本,模式架构一般参考戏剧脚本;绘画部分根据文字部分的描述描绘剧情。 第二节 漫画故事的编剧技巧 为了让一本杂志能采用你创作的漫画故事并连载,需要针对杂志的定位写一个选题策划报告。如果能通过选题论证,就证明思路正确,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以后创作的效率。 选题策划应该是一个创意的发现、产生、实施、反馈、调整,再发现、再产生、再实施、再反馈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选题策划一般是绘制漫画阶段的最初步骤,有时漫画作者可以通过人物设计、说明解释和编辑沟通来完成。选题策划通常是针对想投稿的杂志将选题里面的文字性故事大纲、人物设计、主要情节进行构思。 1.选题策划中的内容 选题策划包括中心思想、主要矛盾、人物设计、人物之间的关系、整体的剧情大纲、主轴等。选题策划最重 要的是确定剧情大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轴。主轴正确会让各种各样的因素最后汇集成一个理想的结果,主 轴偏离会使创作偏离主线,即偏题。偏题有可能是剧本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导致整个创作都是散乱的,既没有逻 辑,也没有因果关系,这样会导致读者阅读作品时看不懂或者看得晕头转向,这样创作就是俗话说的“东一榔头 西一棒子”。 因此,在一开始写选题策划报告时就要明确故事的主轴,在后期创作的时候再加以巩固,并不断进行检查,不 断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剧情,才会使创作的故事具有逻辑性以及合理性。 2.完善主要架构 起、承、转、合是故事进行的基本架构,缺一不可。起、承、转、合是为中心思想和故事的主轴(主要架构)服务的,允许合理地变换顺序,但在一般情况下,故事的起、承、转、合是按顺序进行的(见图2-5)。 16 (c) 图2-5  “起承转合”是故事的基本架构 (1)起。“起”也有称为“启”的,就是故事的发端、故事的开始,用于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等。由于漫画故事往往发生在虚构的世界里,因此,“起”也起到了交代故事“世界观”的作用。 时间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因此故事发生的时间通常可以用旁白来解释(见图2-6),地点、景物的描绘在一开始应该具有象征意义,尽可能地让读者去感知(见图2-7)。 图2-7  地点、景物的描绘图2-6  故事的开始 故事的人物,最先出现的角色往往就是主角,当然也有例外。但不管怎样,最先出现的角色会起到把读者带入剧情的作用(见图2-8)。故事的起因通常直接在前三个要素的基础上,由角色、对白或者旁白去表达(见图2-9)。 (2)承。承是要延续故事的发展,之前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可以不必再多加介绍,着重发展后面的情节即可。 此时需要处理的一般有新的角色、新的地点,以及故事新的剧情的发展,在这一部分比较顺理成章,不需要太多的起伏(见图2-10 和图2-11)。新的地点往往就是“起”里面提到的“目的地”或者是在半途中;新的角色应该和前面提及的情节相关联。 新的场景和角色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这一部分比较顺理成章(见图2-12)。当然,新要素最好与前面提及的要素相关联,这样能更好地避免读者思路的脱节。 图2-8  故事的主角 图2-9  故事的起因 图2-10  新的地点 图2-11  新的角色 (3)转。“转”是最复杂的一环。“转”表达的是故事的高潮,可以含有转折的意义,也可以不含有转折的意义。总的来说,“转”所代表的主要还是故事的高潮,而真正发生转折的,可以是“转”本身,也可以发生在高潮和结局之间的转变中(见图2-13)。 (4)合。从“起”开始,故事都在顺理成章地发展着,直到发展到“转”,故事才发展到了高潮。一个故事是 18 否好看,除了取决于前三点要素以外,结局往往有一锤定音的作用,所以“合”也非常重要。故事的结尾不要使用大篇幅,否则会显得头重脚轻,让读者没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见图2-14)。 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结合在一起,成为最简单的故事顺序架构(见表2-1)。明确了故事的架构,才有利于故事的推进,这是写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地运用起、承、转、合,就能充分地完善主要架构。 表2-1 起、承、转、合四部分形成故事的顺序架构 四部分 顺序 说  明 起 开场 这部分需要出现故事中的人物设定、背景环境、悬念包袱。故事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就要看这一部分是否吸引读者。故事的风格也会在这一部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如果是一个武侠故事的风格,在开篇的时候自然会描写到和武侠世界有关系的社会环境 承 推进 这部分是整个故事中相对温和的部分。但是温和地推进故事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交代清楚事情的发展。通过人物的性格推进剧情,也可以设置悬念,尽量让故事越来越有趣,这个环节处理不好会造成读者的流失。写故事的时候,开始可以放开写,可以大胆地写,任意地挥洒笔墨,写两三种可能性,然后再通过人物的性格来分析推敲那种方式更合理。比如,这种性格的人在那种情况下会不会做出设定的反应呢?经得起推敲的故事情节才会符合逻辑,否则就可能不合理,起不到推进故事发展的作用 续表 四部分 顺序 说  明 转 高潮 这部分是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在这个阶段,所有的矛盾都会被激发出来。例如,人物被逼迫积压到了死角;种种陷阱迫使主人公做出最后的选择。当然,想达到剑拔弩张的效果,就需要“起”“承”的铺垫和渲染。这部分要注意故事转折处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否则会让读者觉得不合逻辑。大部分作者为了给读者带来惊喜或意外,往往会设计出令人意料不到的剧情,这一切都基于“起”“承”阶段创造的人物性格和故事线索。如果在“起”“承”阶段铺垫的悬念不多,就会造成后期的逻辑混乱 合 结局 结局是故事最终的归宿。前面费了很多的笔墨,都是为了引出最后的结局——让故事完美地结束。这里的“完美”并不是皆大欢喜、平均主义,而是让故事的逻辑性充分体现,故事的深度充分挖掘,故事的悬念充分爆发,故事的精彩充分展示,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与故事主人公之间产生共鸣,人物情感才能得到宣泄和发挥 1.脚本编写的基本问题 漫画脚本就好比电影剧本,可以把一个故事分成若干小节,再把这些小节分成一个个文字镜头,最后根据这些文字镜头画出分镜,组成一篇漫画。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知的漫画脚本形式从本质来说就只有一种,如果加以细分,则会得到一些不同的做法。如果把这些做法看成一个连续的改编过程,得到的将是一个漫画脚本的一般创作程序(也许这个程序只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并且从中任意抽取一种做法都将是漫画脚本的可能格式)。 首先,最常用的无疑是文学的、剧本的形式(见图2-15),这种脚本完全用文字写成,清楚地交代人物的特征、时间和地点、事件的始末;接下来就是按照场景或镜头交代人物的行为与对话,这种形式是最容易做到的;当然也有人纯粹用写小说的形式完成脚本,但是还要再次改编,因为中间易出现误解和分歧。 也可以将上面的形式加以改变,加入漫画的镜头理解(见图2-16),然后在文字叙述中增加对画面气氛的要求、对镜头处理(如分格大小)的要求等。 图2-15  漫画页数分配表(文字表述)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