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传统手工纸艺的历史、成就和特点。 (2)掌握剪纸、折纸、衍纸、瓦楞纸等纸艺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3)了解纸工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思想。 (4)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和民族文化的热爱,锻炼创作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眼、手、脑的协调性。 纸张是生活中常见、易获得的手工材料之一。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让纸张的制作工艺退化,反而使其有了更大的进步,今天纸的种类更加丰富,用途更加广泛。 不同的纸张因其纸性不同,适应于不同的手工制作方式,书写用纸如打字纸、制图纸等有一定硬度,适合折叠、卷曲造型;卫生用纸如皱纹卫生纸、纸巾纸、湿纸巾纸等质地绵软,遇水后可帖服,适合粘贴染色;装饰用纸如蜡光纸、涂塑壁纸、皱纹原纸、搪瓷贴花纸等往往有漂亮的颜色和花纹,适合用于装饰美化作品。对各种不同的纸张采用恰当的制作技法进行加工,可以产生魔法般的变化。 纸工技法常见的有剪、刻、折、团、卷、撕、拧、编、压、染、粘贴、插接、水泡等,这些技法赋予了纸张新的生命力,创造出了或立体或平面的手工作品,这些作品美妙、质朴、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第一节 平面纸工 平面纸工包括剪纸、撕纸、刻纸、粘贴等纸艺技法。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可见,以春幡、春蝶作礼物已非常普遍。 到了宋代,造纸业的成熟为剪纸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剪纸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或用作窗花,或贴于灯彩、茶盏上作装饰,甚至作为制陶瓷的花样、雕刻皮影戏的人物造型。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走向成熟,明清笔记和地方志有不少剪纸名家的记载,更多时候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也就是后人熟悉的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因其色彩鲜艳热烈、造型质朴生动,可以充分渲染浓郁的节庆氛围。 3.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 剪纸在我国民间流传极广,由于各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的不同,民间剪纸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一般来说,山东、河北、陕西的剪纸风格淳朴、豪放粗犷;江苏、浙江的剪纸精巧明快、疏密流畅;广东、福建的剪纸则以玲珑纤细见长。 但无论是哪个地域的剪纸,在造型方式上却有极为相似的地方,如图1-3 至图1-5 所示。比较这三张图片就会发现,尽管三张作品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出自不同的剪纸艺人之手,其具体面貌也不尽相同,但却采用了相似的造型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1-3 《扫天婆》(河南)图1-4 《扫天婆》(山东)图1-5 《扫天婆》(陕西刘兰英) 民间剪纸通常是以“意象”造型。意象就是意念中的形象。剪纸的造型并不是完全取材于自然的真实形象,而是作者根据传统的造型观念,以丰富的主观形象,有目的、有选择地将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创作思考中,运用平面、概括、夸张、装饰等表现手法创造出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形象。 (二)剪纸工具与材料 1.纸张 剪纸可利用的纸品很多,有单色纸、彩色纸、竹浆纸、金银箔纸、宣纸等。初学者可以使用竹浆纸或者是单色纸,这种薄而柔韧的纸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熟悉剪纸的技法。不同的剪纸技法对纸张的要求不同,甚至可以使用锦帛进行剪纸创作。丰富的材料得以让一些优秀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下来。 图1-6 所示的宣纸是传统民间剪纸的常用纸张。 2.剪刀 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一般市场上出售的普通剪刀都可以用。大型的剪刀便于剪出长而直的线条,小剪刀适合做小面积的装饰镂空。剪刀要求头细而尖,刀锋薄而锋利,把手应可以放进全手,如图1-7 所示。 为保护幼儿安全,幼儿使用的剪刀一般为圆形或有保护套,如图1-8 所示。另外,花边剪刀也可以方便地剪出不同的曲线、折线痕迹,是不同功能的剪刀,如图1-9 所示。 图1-7 剪刀图1-8 儿童剪刀图1-9 花边剪刀 3.刻刀 剪刀不便于镂空,刻刀是很好的补充。刻刀可以对图案细节进行细腻刻画。刻刀刀刃细而锋利,根据不同的刀头区分不同的种类,民间艺人往往自己制作合手的刻刀。课堂教学中也可用美工刀代替,图1-10 所示为刻纸所用刻刀。 4.垫板 图1-10 刻刀垫板与刻刀配合使用,刻纸垫板一般指蜡盘,也可用三夹 板、厚纸板、玻璃等代替。蜡盘为木质结构,蜡质松软,韧性适中,最适合制作精细剪纸。图1-11 和图1-12 分别是蜡质木盘和美工垫板。 图1-11  蜡质木盘图1-12 美工垫板 5.订书机 描图完成之后要借助订书机将其固定到纸张上面,才能进行正常的剪裁和刻裁,文具中常用的订书机即可。 6.打孔器 打孔器用于制作剪纸中大大小小的圆点,口径不同决定了圆孔的大小,如图1-13 所示。 图1-13 打孔器 (三)剪纸分类 剪纸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单色剪纸、点色剪纸、分色剪纸、衬色剪纸及绘色剪纸五大类。其中单色剪纸最普遍,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其特点是虚实对比强烈、明快醒目;风格单纯大方,感染力强。剪纸从风格上讲,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细腻秀美,北派粗犷豪放。 剪纸常用的手法大体上可分为剪、刻两种。剪是用剪刀铰,线条活泼多变,随意性强,北派剪纸多用剪刀剪制;而刻的方法是用特制的刻刀雕刻,又称刻纸,作品风格严谨、细腻,装饰性强,南派剪纸多用这种方法创作。从表现技法上讲,又分为阳剪和阴剪。阳剪讲究“线线相连”,阴剪强调“线线相断”,阴剪阳剪相对相生。 1.阳刻剪纸 阳刻剪纸通常采用红纸、黑纸或其他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图1-14 所示,阳刻剪纸外轮廓尽量不要剪断。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如图1-15 所示,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图1-14 阳刻剪纸(埃尔莎·莫拉)图1-15 阴刻剪纸 3.阴阳结合 传统剪纸中,完全采用阳刻或阴刻的作品并不多见,大部分是采用阴阳结合的手法,如图1-16 所示。根据画稿里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方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剪影通过物象外轮廓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 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如图1-17 所示,剪影类剪纸的外轮廓形态的美感极为重要。 图1-16 阴阳结合剪纸图1-17 剪影剪纸 5.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一般主稿所使用的材料都采用较厚实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广东佛山有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显得富丽 堂皇。图1-18 所示为梁志炎的套色剪纸作品。 图1-18 套色剪纸(梁志炎) (四)剪纸技法 剪纸基本技法“五要素”为圆、尖、方、缺、线。要达到:剪圆如秋月,饱满圆润;剪尖如麦芒,尖而挺拔;剪方如瓷砖,齐整有力;剪缺如锯齿,排列有序;剪线如胡须,均匀精细。剪口整齐,既不留缺茬,又不能剪过头或剪坏别处。 制作剪纸的过程,一般应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繁后简、先主后次、先里后外。也就是,先剪复杂的部分,后剪较容易的部分;先剪重要的部分,后剪次要的部分;先剪里面的部分,最后剪外围的部分。 1.常用剪法 剪纸时通常将纸对折来剪制,对折的痕称为“折线”(也称轴线);剪刀剪出的线称为“剪线”。要表现各种形象,将内部空白部位剪掉,称为“镂空”;有时要将某个部位剪一根线而不是镂空,称为“空刀”,其剪线称为“隐线”。 在剪制时,因线条组成复杂多变,所以在运剪时剪刀需要调整运用,从纸上方剪入称 为“下剪”,从纸下方伸入称为“上剪”。1)对折剪对折剪有左右对称剪和上下对称剪。左右对称剪是以中心垂直线为基准对折后,以折线为中心剪图案,展开后可得两个 对称映射图案。图1-19 所示为双鱼图案的草图和成品。上下对称剪是以中心水平线为基准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剪图案。上下对称剪的题材较少,常用于表现水中倒影。图1-20 所示的对称的鸭子造型表现了水的映射。 图1-19 对折剪纸《双鱼》图1-20 上下对称剪 对折剪《斗篷女孩》 对折剪《斗篷女孩》步骤如下:准备一张红纸、一张白纸。如图1-21 所示,将两张纸对折。以对折边为中心,设计出形象的大体轮廓,并添加细节和装饰。先剪眼睛等细节,再剪靠近折边的形象,最后剪外轮廓。分开两张纸,在红色纸张上剪出需要保留的红色斗篷和斗篷上的花纹,并粘贴在白色剪纸上。 2)团花类剪纸 团花剪纸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如图1-22 至图1-26 所示。由于纸张可折叠,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越性。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如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对马”即为团花格式,可见团花格式是剪纸中最为古老的形式。为方便操作,团花剪纸也往往先剪内部掏空图案,再剪折边图案,最后剪轮廓花样。 图1-21 对折剪《斗篷女孩》步骤 图1-22 三角对称剪图1-23 四角对称剪 图1-24 五角对称剪图1-25 六角对称剪图1-26 八角对称剪 团花剪纸——花环 团花剪纸——花环制作步骤如下。首先,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再对折下面两个角,形成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左下角向上折成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直角折向对边,反面与此相同。在折好的三角上画图中所示线条,并沿线条剪开。展开后即成八角团花剪纸。最后将中间花瓣部分上折并粘到花心处,以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如图1-27 所示,多个花朵通过粘贴与叶子组合可形成色彩多样、层次丰富的装饰花环。 图1-27 团花剪纸步骤 3)独体图案剪纸 很多民间艺人在制作剪纸时,可以不画草图直接下剪,这就是熟能生巧,需要依靠长时间的练习积累。流行于山西省吕梁山区的一句歌谣:“养闺女要巧的,牡丹石榴冒铰的”。“冒”就是随意,“冒铰的”是指一些剪纸能手,她们提起剪刀,想剪什么就剪什么,随心所欲,而剪出来的剪纸人见人爱。 创作独体图案一般需要提前将图案画出草图,再将草图放在比草图略大的若干色纸上固定成一叠。对称的部分、大块的面积可以用剪刀剪,细的部分可以用刻刀刻。 剪纸一般不便表现层次重叠和庞杂的场面。剪纸这一简捷、明快的特点,更适合表现夸张性、随意性的事物。剪纸不强调光影和素描效果,更不强调自身色彩的如实反映,有时对物体的比例概念、时间概念也需要模糊处理。 如图1-28 所示,传统剪纸《鱼钻莲》中的鱼与莲的对比,显然鱼要比实际比例大得多。如图1-29 所示,《四季果》中的四个季节中所结果实合为一体,就是时间模糊的例子。 总之,只要有利于表现创作题材,适当的变形是剪纸所需要提倡的。 图1-28 剪纸《鱼钻莲》图1-29 剪纸《四季果》 独体剪纸——《扫天婆》 独体剪纸创作更为自由,为了在剪纸时不错误下剪,必须清楚地区分剪掉和保留的部分。可以先用笔将扫天婆的形象仔细描绘出来,如图1-30 所示,然后再添加细节与装饰,设计扫天婆形象。 图1-30 独体剪纸《扫天婆》步骤图一 画好草图后将草图附在彩色纸张上,用订书器将四周订紧,防止窜动变形。如需要同时剪出多张,可同时订紧多张彩纸。张数由纸张厚度决定,纸张越薄可以同时产出的数量就越多,但一般不多于8 张。如图1-31 所示,细节部分用刻刀刻出,大面积和长线条用剪子剪出。 剪刻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由内到外。如图1-32 所示,先刻画形状中最复杂和细小的部分,再刻画大面积的形体。 图1-31 独体剪纸《扫天婆》步骤图二 图1-32 独体剪纸《扫天婆》步骤图三 最后,将形象的外轮廓剪出来,如图1-33 所示。一次剪刻,同时产生了多个扫天婆。将它挂起来扫走阴霾吧! 图1-33 独体剪纸《扫天婆》步骤图四 2.基本纹样 传统剪纸有锯齿纹、月牙纹、朵花纹、水纹、云纹、火纹、方形三角、圆形等很多纹样, 这些纹样对剪纸起到装饰作用,也是剪纸组成的重要部分,对这些纹样反复剪制熟练,是 剪纸的基本功。 1)锯齿纹 锯齿纹是指两条直线相交形成锯齿状纹样,有长短、粗细、疏密、曲直、刚柔之分。通常用坚硬长短的锯齿纹表现树叶的边角和茎的针刺;用柔和的锯齿纹表现水灵灵的花与果;用刚健的锯齿纹表现动物的鬃毛;用圆实半弧形粗细的锯齿纹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甲;用灵活疏密的锯齿纹表现人物的眉毛、胡须、飘洒的头发和服饰上的皱褶等。 剪法:如果在内部,先在尖处开一长口,然后开剪,剪时要注意根尖之间距离相等;如果在外部就随着外形剪。如图1-34 所示,鸡的羽毛即为锯齿纹。 2)月牙纹 月牙纹是一种弯曲的宽窄、刚柔、长短不一的呈月牙形的纹样。一般都是阴剪,短而灵便的线条,用来表现整个事物的形象,如衣纹和运动感等,或用几条并列的月牙纹,以使作品显得更有装饰性。在剪制时要有意识地强调它,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朵花纹 朵花纹是一种图案式的小花头,通常为梅花、桃花、菊花等。大一点的可按花瓣分层加以表现,小一点的可三瓣五瓣,有的几乎缩成一个点状,多用在服饰和动物身上或环境花草上以及固定的器物图案上的点缀,是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纹样。 4)水纹 水纹多在配景或以景为主的剪纸中出现。水的形状很多,有平静波纹、浪花、水珠等。水流动产生水波,微波荡漾,如游丝般给人以波光闪闪的感觉,有时又起起伏伏,波涛澎湃汹涌。为表现狂风巨浪,把浪头卷回来,成为巨浪高耸,使人惊心动魄。水旋以小卷为轴心连线成圈圈,层层放大。表现静水要板滞,表现活水要活跃,总之要简而不空、繁而不乱。 5)云纹 云有行云、朵云、团云、云气等。行云是朵云、团云被风吹动后才产生,有云头云尾,云头绵绻,云尾飘动。朵云是比较静的云纹;团云的形状是朵云、行云的综合形状。 6)火纹 火有火苗、火星、火花、火焰。火苗似秧,随风飘动溅出的火点,小者像星,稍大者像花。火纹随风飘动成火焰,还有火炬等。 二、剪纸贴画 剪纸贴画是在剪纸的基础上通过粘贴形成的手工作品。除纸张外,很多日常生活中 废弃的材料也能制作剪贴画,所以有人称剪贴画是“环保艺术品”。剪贴画通过独特的制作技艺,巧妙地利用材料和性能,充分展示了材料的美感,使整个画面具有浓浓的装饰风味。 1.民间剪纸贴画 1996 年陕西旬邑县的剪纸艺人库淑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她的剪纸作品不同于其他剪纸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很多剪纸形象的拼贴形成形式更完整、色彩更丰富、尺寸更大的作品。 如图1-35 和图1-36 所示,作品构图丰满,人物造型质朴,色彩运用绚丽而又统一。 图1-35 剪贴画(库淑兰)图1-36 剪贴画《剪花娘子》(库淑兰) 2.剪贴画工具 剪贴画工具包括剪刀、彩色纸张、胶水或胶棒、卡纸。 3.剪贴画技法 剪贴画一般需要设计图稿、剪纸、粘贴几个步骤。剪贴画精致、细腻,富有叙事性和装饰性,如图1-37 和图1-38 所示。 拼贴画材料除纸张外,也可用石子、棉花、种子、沙子、布、线等。在幼儿园中的剪纸贴画常为图形拼贴画(图1-39)。拼贴各种大小不同的规制图形,组成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生活中常见的造型,如图1-40 所示。拼贴画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提高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图1-37 剪纸拼贴《秋》(韩雨朦)图1-38 剪纸拼贴《夏》(游雪莲) 图1-39 儿童剪纸拼贴 图1-40 自然材料拼贴(张雪) 三、平面纸工作品欣赏 Michael Velliquette 利用彩色的档案卡、票纸,通过粘贴、弯曲、折叠和滚动元素,创造出戏剧化的空间关系。Michael Velliquette 的作品是一个直观的、纯手工制作的审美艺术品,在错综复杂的精心设计下,提高作品的三维度。他的每件艺术品都向人们展示出一种人生哲理(图1-41)。 图1-41 Michael Velliquette 剪纸贴画作品 剪贴画具有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变化多样等特点,是一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工艺美术活动。 第二节 立体纸工 一、折纸 纸张既具有实用功能也具有审美意义,折纸的魅力在于通过折、叠、提、拉、翻等技法组合将二维平面幻化为三维立体形态。不同质地和性能的纸张通过多种手法和技巧,可表现出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形象。 (一)折纸简述 折纸历史久远,其发祥源头已不可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折纸技术在中国和日本代代流传。1797 年日本三重县桑名市长円寺的僧人义道一円出版的《秘传千羽鹤折形》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折纸书,如图1-42 所示,该书记载了当时所知道的大量折纸图案。 学前教育创始人,德国的杰出教育大师Friedrich Froebel 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地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在他创办的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勃兰登堡幼儿园中开设折纸课程,这种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世界。 从19 世纪晚期到20 世纪是现代折纸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折纸大师,如日本的吉泽章以及西方的Ligia Montoya 与Adolfo Cerceda 。日本折纸艺术家吉泽章被认为是现代折纸艺术的鼻祖。 吉泽章一生发明了超过5 万种折纸图样,更建立了描述折纸技术的标准语言,至今仍为全世界所通用。1983 年,日本天皇授予他旭日章,这是日本国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勋章之一。图1-43 所示为吉泽章的作品《熊猫》。 图1-42 《秘传千羽鹤折形》影印图1-43 折纸《熊猫》(吉泽章日本) 法国雕塑家Eric Joisel 的折纸作品具有很好的雕塑感,如图1-44 所示,人物造型细致,立体感强。 (二)折纸分类 折纸由纸张折叠而成,一般不使用剪刀和胶水。折纸作品以一张纸折叠成的作品为主,但也有用两三张甚至几百张纸制作的作品。折纸作品根据技法可以分为折叠法折纸、折剪法折纸和折叠组合法折纸。 图1-44 折纸玩偶(Eric Joisel 法国) (三)折纸材料 很多品类的纸张都可以用于制作折纸作品,不同的纸张特性也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较硬的纸张可以用于制作形态较为简洁的包装盒、玩具、模型等造型;较薄的纸张适用于工艺相对复杂的作品,可以比较细腻地展示造型细节。 图1-45 和图1-46 所示为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张。从色彩上分类,纸张有单面色、双面色、全色、半透明等;从肌理上分类,有单层、多层、毛面、平面多皱等;从厚度上分类,有各种克数的铜版纸、牛皮纸、卡纸、瓦楞纸、蜡光纸、包装纸等。 图1-45 双面装饰图案彩纸图1-46 闪钻手工纸 (四)折纸基本技法 折纸的基本动作有对角折、对边折、内陷式反折、外翻式反折、连续反折等。基本形包括双三角、双正方、集角正方、集中正方等。 1.双三角制作方法 双三角制作方法如图1-47 所示。 图1-47 双三角制作方法 双三角在折纸中的应用如图1-48 所示。 图1-48 折纸《兔子》 很多可以吹起来的折纸作品,其制作过程都与图1-48 所示的折纸《兔子》的制作过程类似,这是因为双三角制作时可以产生一个吹气孔。气球的制作过程如图1-49 所示,它是这一类折纸的基本形态(图1-50),可以在其基础上变化出很多其他形象,如图1-51 所示。 图1-49 气球的制作过程图1-50 吹气类折纸基本形图1-51 吹气类折纸《皮卡丘》 2.双正方制作方法 双正方制作方法如图1-52 所示。 图1-52 双正方制作方法 双正方在折纸中的应用,如图1-53 所示。 二、衍纸 衍纸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生活艺术品,运用卷、捏、拼贴组合完成,常被用于卡片、包 装装饰、装饰画、装饰品等。衍纸艺术又叫卷纸装饰工艺,就是以专用的工具将细长的纸 条一圈圈卷起来,成为一个个小“零件”,然后通过组合这些样式复杂、形状各有不同的“零件”进行创作。 据说这种风格奇丽的纸艺术起源于15—16 世纪欧洲修道院,当时的修女为了美化 宗教性质的用具,曾利用羽翮作为卷纸的道具。衍纸具有容易曲摺,回复力较好、活泼的 弹性、可切割等特点,只要将纸张的特质活用至极致,呈现出来的成品就能从原有的平面 扩及至立体世界。稍加耐心和创意,就能创作出美轮美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