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包括美术、音乐等。美术又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与人类关系密切。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代社会,美术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本章学习,可以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包含的内容、绘画的主要种类和美术的起源,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美术教学奠定必要的美术常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眼界。 (1)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 (2)了解美术的分类、绘画的种类。 (3)对名家、名作有一定了解,懂得如何欣赏。 第一节 美术概述 一、美术的概念 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中塑造平面或立体的静态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书法、建筑等类型。 美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美术”一词最早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始见于欧洲17 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 世纪中叶。其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美术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今天,英语中的art 一词仍然既作“艺术”又作“美术”解,它既可以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他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专门用来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如今美术又和现代科学结合,派生出许多新的艺术门类,如计算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三维动画等。 二、美术的主要特征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察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 第二节 美术的分类及其艺术特质 美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在艺术分类中又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书法艺术等类型。每个门类又可以根据表现的题材和使用的题材不同再分成若干小类。 一、绘画 绘画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由于绘画使用的物质材料与工具不同,又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速写、版画、连环画、漫画和漆画等种类。 ( 一) 中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源于上古时期的岩画、彩陶画、帛画以及秦汉时期的壁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艺术开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艺术形式,并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样式。 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颜色在绢或宣纸上作画,这种画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画按照题材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屋木、畜兽等很多类,其中人物画(图1-1)、山水画(图1-2)、花鸟画(图1-3)最多,并称为“三大画科”;按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 图1-1 《女史箴图卷》(顾恺之东晋) 图1-2 《溪山行旅图》(范宽北宋)图1-3 《芙蓉锦鸡图》(赵佶北宋) 1.工笔画 工笔画以工整细密的线条和笔法来描绘对象,色彩上采用分染、罩染、烘染手法,达到高雅统一的格调,具有平面感和装饰性,达到人物“气韵生动”“传神”的效果,如图1-4 和图1-5 所示。 图1-4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图1-5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2.写意画 写意画,即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笔与墨是写意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笔中有墨,墨中见笔,是传统写意画对笔墨的基本要求,各种用笔都脱不开墨色的变化。写意画一般画在生宣纸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艺术家的感情,如图1-6 至图1-8 所示。 图1-6 《杂花图卷》(徐渭明) 图1-7 《泼墨仙人图》(梁楷宋)图1-8 齐白石作品 十 八 描 十八描,中国画技法名,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的《绘事指蒙》中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清王瀛将其付诸图画,并注明每种描法的要点。现在,我们看见的总结十八描技法的图画即是出自他手。 十八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游丝描类,它行笔慢,多以中锋出之,压力均匀,线型始终如一,变化较少。铁线描、曹衣描、琴弦描皆属此类,它的代表作者是顾恺之。二是柳叶描类,它行笔快,变化多,压力多在线条的中段。枣核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均属之,它的代表作者是吴道子。三是减笔描类,它的特点是行笔快,多用侧锋,与纸面压擦力大,压力多集中在线的一段,而又由线到面,线型变化大,竹叶描、枯柴描等皆属之。 3.兼工带写 此为国画术语,是中国画技法之一。在一幅画中所描绘的形象,有笔法工整、细致的地方,也有洒脱、放纵的写意部分,用工、写两种笔法,表现出物象的形神,多见于花鸟画和人物画,如图1-9 所示。任伯年算得上是兼工带写的代表画家,他一生中留下了大量兼工带写的作品,如图1-10 所示。 图1-9 花卉册(恽寿平清)图1-10 人物画(任伯年近代) ( 二) 油画 油画(an oil painting; a painting in oils )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它是以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的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绘制的一个画种。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油画可以较充分地描绘对象,其展示的绘画色彩丰富,能充分表现出物体的色彩变化,立体质感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极富真实感。 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人物(图1-11)、风景(图1-12 和图1-13)和静物等(图1-14)。 图1-11  《荷拉斯兄弟之誓》(大卫法国)图1-12 《林荫道》(霍贝玛荷兰) 图1-13 《日出·印象》(莫奈法国)图1-14 《鳐鱼》(夏尔丹法国) (三)水彩画 水彩画是用透明颜料与水调和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通过表现自然光中的色彩变化和丰富的效果,从而塑造对象。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得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面作品,只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如图1-15 所示。 水彩画是西方绘画的一个独特画种,作为独立的绘画形式,其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著名画家丢勒的《一簇樱草》(图1-16),但水彩画成为独立画种并兴盛、发展是在英国。 图1-15 《乡情》水彩画(怀斯美国)图1-16 《一簇樱草》水彩画(丢勒德国) (四)水粉画 水粉画是用水调和粉质颜料描绘而成的一种图画。其表现特点为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 含粉对水色流畅的活动性会产生一定限制。水粉画在湿的时候,颜色的饱和度很高,干后则由于粉的作用使颜色失去光泽,饱和度大幅度降低。但如果运用得当,能兼有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两种艺术效果,如图1-17 所示。 (五)素描 从广义上讲,素描泛指一切手绘的单色图画,素描是对物体进行的简单刻画,用黑、白、灰三色将物体的亮面、阴影、投影画出来,在平面的纸上勾勒出一个多面的物体,如图1-18 所示。 图1-17 水粉静物(孟红霞)图1-18 列宾美术学院素描作品 (六)速写 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它同素描一样,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在欧洲18 世纪以前,速写只是画家创作的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如图1-19 和图1-20 所示。 (七)版画 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它是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木板、石版、铜版、锌版、麻胶版等)。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而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如图1-21 所示。 图1-19 戈雅速写图1-20 荷尔拜因速写 图1-21 桃花坞木刻版年画 1.版画的发展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会将画、刻、印三者分工,称为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可以充分发挥版画家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为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 世纪30 年代,在鲁迅先生的提倡下,版画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西方,16 世纪德国画家丢勒以铜版画(图1-22)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 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 世纪。 2.版画的分类 版画的种类很多,根据版面性质和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凸版,如木刻版画(图1-23)、麻胶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凹版,如铜版画、锌版画;平版,如石版画。 传统版画的“版”具有局限性,间接性的创作方式造成画面效果弱化,在现代社会 遭遇各种艺术形式冲击。如今,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版画创作,既可以使表达方式多样 化,也可便捷、直观地驾驭创作效果。 图1-22 铜版画《书斋中的圣哲罗姆》(丢勒)图1-23 木刻版画 丢勒凭借其著名的《启示录》,一跃成为名冠欧洲的画家。《启示录》是《圣经》最后充满恐怖幻想的经文,其作用是告诫信徒若不笃信上帝,就必遭天谴。30 岁时他创作了最著名的三幅铜版画,即《骑士、死神、魔鬼》(图1-24)、《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和《忧郁》。 (八)连环画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为“连续画”,兴起于20 世纪初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 图1-24 版画《骑士、死神、魔鬼》 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 连环画是一个独立的画种,一般以线描为主,也可用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它,如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如图1-25 所示。 (九)漫画 漫画是广受欢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绘画。一般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漫画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两种,如图1-26 所示。 图1-25 连环画《西厢记》图1-26 丁聪漫画 (十)漆画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有时漆画也放在工艺美术类中),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 漆画的技法丰富多彩。依据其技法不同,漆画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不同品种。漆画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性,如图1-27 所示。 图1-27 中国古代漆画(战国) 二、雕塑 雕塑又称为雕刻,它是与绘画并列的主要造型艺术门类,包含雕凿、石刻、泥塑三种创作技法。雕塑作品一般由石质、木质、金属、黏土等各种物质材料构成。 雕刻的种类很多,由于使用的石质、木质、金属、黏土等各种物质材料和工具特殊,因此各不相同。常见的如石雕、玉雕、木雕、竹雕、根雕、瓷雕、冰雕等,特殊的如食品雕刻、果蔬雕刻、花卉雕刻及微雕等。雕塑艺术被称为“凝固的舞蹈”,它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28 和图1-29 所示。 图1-28 《哀悼基督》(大理石)图1-29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雕塑作为一门艺术,会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体现不同的时代气息,它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及背景知识等的不同,其各自的雕塑艺术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雕塑有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有石头、木材、黏土、石膏、金属、玉石等。 1.圆雕 圆雕是指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的手法与形式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的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是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黏土、沙土、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玻璃钢等,如图1-30 和图1-31 所示。 图1-30 圆雕《思想者》图1-31 圆雕《假山石85 号》(玻璃钢) 《思想者》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地狱之门》的作者,他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大门而制作的。1888 年,《思想者》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出时的尺寸同《地狱之门》的相当,约0.72m,名字叫《诗人》。1889 年,在莫奈—罗丹巴黎联展中以《思想者——诗人》为名的石膏像进行展出。从此,《思想者》成为唯一的名字。1904 年,在伦敦第一次展出放大的《思想者》石膏像。同年,铜雕像在巴黎的全国美术展中展出。 玻璃钢雕塑是雕塑的一种成品类型,具有质轻、耐腐蚀、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又称FRP,学称纤维增强塑料,在国内习惯上称之为玻璃钢。它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材料,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 2.浮雕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产物,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所占空间较小。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如图1-32 所示。 3.透雕 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为透雕(镂空雕),把浮雕的底板去掉,有的可供两面观赏,如图1-33 所示。 图1-32 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局部)图1-33 玉器透雕(宋) 三、建筑艺术 建筑是人们利用一切物质手段,构筑供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建筑的首要功能是实用性。建筑艺术则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建筑艺术的欣赏是在把握建筑实用功能的同时,去感受建筑物均衡、对比、色彩、材质等形式美和由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空间及延伸形成的空间审美氛围,深刻领会其精神内涵和美感,如图1-34 所示。 图1-34 印度泰姬陵 按其功能性特点,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和生产建筑等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而现代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中国古代建筑品类繁盛,包括宫殿、陵园、寺院、宫观、园林、桥梁、塔刹等。 自秦朝开始,“宫”则成为皇族住所的专用名称,宫殿为皇帝理政和生活的地方。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主体建筑高大华丽,两侧建筑在体量上相对低小简单,以此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图1-35 所示为紫禁城太和殿。 法国在17 世纪到18 世纪初为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时期,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为当时社会所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多采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富丽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如巴黎卢浮宫、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仿,如图1-36 所示。 图1-35 紫禁城太和殿图1-36 法国凡尔赛宫 中外古代建筑差异 (1)建筑材料不同。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建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唯有中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差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3)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4)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四、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工艺美术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它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于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工艺美术一般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1.实用工艺美术 实用工艺美术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包括陶瓷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电影和商业广告设计、家具设计、首饰设计等不同种类,如图1-37 和图1-38 所示。 图1-37 古典家具图1-38 座椅设计(扎奴索意大利) 2.观赏工艺美术 观赏工艺美术,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如图1-39 所示。 五、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中国有句古话:字如其人。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作为汉字的一种艺术是中国所独有的,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为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成大篆、小篆、隶书,最后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书法的美在于字里行间的节奏、韵律、气势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如图1-40 和图1-41 所示。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安排横直有致,羲献父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跻身“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如今,练习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之一,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 图1-39 白玉皮子人物(山子清)图1-40 王羲之书法艺术 图1-41 祝允明书法艺术 第三节 美术的起源 美术的起源是美术史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大概有模仿说、符号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游戏说、图腾说、潜意识说、宗教说、装饰说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说法是巫术说、游戏说、摹仿说、劳动说。 一、巫术说 巫术说最早见诸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 )的《原始文化》一书,巫术说认为原始人经常遭受自然界的袭击,对自然的一切现象都感到神秘,难以理解,企图发明各种能支配自然力的东西,如假面、泥人、雕刻、图画等,这些发明都是企图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去控制各种可怕的自然力量。 从目前大量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材料证明,在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中有很多符号与图画,巫术观念的确是原始人世界观最突出的特征,而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壁画、雕刻大多具有巫术的含义。例如,史前岩画,一些图像动物身上有被长矛刺戳或棍棒打击过的痕迹;有的图像动物身上还中了六七条标枪,据推测是借此对动物施加巫术影响,以祈祷狩猎的成功。 还有些洞穴壁画的动物形象被多次重叠,大约是第一次作画后凑巧产生了预期的巫术结果,于是原始人便在那个地方反复作画。由此可见,巫术观念在美术发展的过程中的确起过巨大的作用,如图1-42 所示。 图1-42 《奔马》洞穴壁画(拉斯科法国) 二、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美术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的美学史论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席勒认为,人类审美观念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标志;斯宾塞进一步明确并发展了席勒的观点,认为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美感起源于游戏的冲动。 正如各类动物也有游戏活动一样,原始人类在劳动之余也会做游戏,如唱歌、跳舞、画画,把生活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形象用画或刻的手段体现在岩石、沙土、树木等地方,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画完之后的欣赏也是一种游戏。 游戏说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理学、生物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提出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解释艺术的发生和理解艺术的本质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三、摹仿说 摹仿说是最古老的一种关于美术起源的理论,但和上述两种理论相比其影响较小。摹仿说认为,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越来越多的识别各类动植物,识别能力的提高导致了对它们的摹仿。 首先,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创造的冲动是相通的,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描绘也是对事物的一种把握,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满足。其次,摹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或许是人类艺术采用的最早艺术方法。从今天所发现的原始艺术作品来看,无论是洞穴壁画还是雕刻,都可看出摹仿痕迹,如图1-43 所示。 图1-43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受伤的野牛》 《受伤的野牛》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迹。这是现今发现的人类最早、最著名的美术作品之一。它是1879 年由一个名叫蒙特乌拉的西班牙工程师的女儿偶然发现的。 由于这一壁画中描绘的动物十分生动,以至于当这位工程师将它公诸于世时,西班牙考古界反而说他造假惑众,使他蒙冤20 多年。西班牙的这个洞穴长约270m,壁画集中在入口处长18m、宽9m 的地方。上面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15 头野牛、三只野猪、三只鹿、两匹马和一匹狼。 这幅《受伤的野牛》壁画,位于主洞的顶部,那堆积在一起的动态很难表现,可是在史前画家的笔下,不仅野牛骨骼脉络清楚,解剖结构准确,而且它的头部似乎还传达出痛苦、挣扎和气喘吁吁的真切表情。从现在的画迹来看,这些壁画是先勾线后涂色,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都是天然矿物颜料,所用的绘画工具可能是利用当时的一些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这些壁画距今已有两三万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