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计划:计划的4个特点与多类要素前后排列顺序布局 计划是为一定时期制定工作目标并为其实现作出具体安排的一种文书。计划在工作中十分常见,与规划内容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作措施和方法的具体程度上。规划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更强,对于未来长期一段时间的工作作出整体性安排,很少将基层具体工作都进行详细阐述;而计划则要求必须具体,在制定目标后需要将实施的方法、步骤,使用的资源都进行详细的安排。 1)灵活性 计划可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从时间上来看,比较长期的如 3 年、5 年等,短期如季度、月度等。从内容上来看,计划既可以适用于全面性的工作,也可以针对某一方面、某一项的工作。 2)前瞻性 计划和规划相似,都是在工作进行前所做的超前安排,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对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必须有洞察未来的眼光,在一定调研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贴近现实的安排。 3)指导性 计划作出的工作目标及相应的实现方法和具体措施、步骤,都是对相关地区、领域、工作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指导性安排与计划,有关人员应当以计划目标为任务,根据计划安排去做。 4)具体可行性 计划需要贴近制作单位的现实情况,具体可行。内容中需要对所达成目标需要做的具体行动、措施、步骤等进行详细说明。再者,目标不可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导致在时限内难以达成,过低目的性就不够强,会使得计划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此外,可行性也与前瞻性相关,在调研基础上有洞察性地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才能使计划切实可行。 2. 计划的写作格式 一篇计划是由各类要素构成的,要素的顺序及在文中的安排就构成了计划的格式。计划中大致包含标题、正文、落款三大要素。其中正文又包括开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落款包括制作单位署名及成文时间。 1)标题 计划的标题可以采用公文式,通常有三种格式。 ①制定单位+计划时限+事由+文种。 ②制定单位+计划内容+文种。 ③计划时限+计划内容+文种。 2)正文 正文开头应首先对制订计划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相关背景、指导思想、根据、目的和意义等。具体应包含的内容及详略需要根据具体内容确定,一般不需要分条写,清晰简明地将内容写清楚,表明该计划是有依据和意义的,通常篇幅无须太长。 开头部分可以认为是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之后就是正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两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是计划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的安排。 ① 工作目标。这是制订计划主要的目的所在,需要使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将计划时限内的所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结果全部具体地阐述清楚。逻辑上一般先写总的目标和要求,再叙述依据领域、部门等细分的具体任务。总的目标一般概括写,细分的具体任务如果内容较多,应该分条列明。为了尽量明确具体,如果有可量化指标,最后应明确相关任务的数量、时间要求,甚至是质量标准。 ② 措施和方法。针对工作目标,将达到目标的所应做的具体工作、使用的方法等作出清晰说明。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采取的工作方法,各类工作的相关人员,掌握的条件和资源,需要解决的困难,实际工作的每个步骤及完成时间等。具体的应写内容要根据实际的工作内容的需要而定,但一定要将内容写得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这一部分内容通常较为繁杂,而且为了使其清晰有条理,便于以此来开展工作,写作中一般会使用各级序号或者小标题来将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或层次,并在各部分中分条列项式地进一步详细阐述。逻辑的安排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或者二者结合来进行。 正文的最后是结尾部分。这部分可以包括展望前景、发出号召、明确执行要求等。结尾部分不是必写内容,可以在具体的工作措施安排之后就自然结束全文,不另作结尾。 3)落款 落款部分应包含制订计划的单位名称及成文日期。当计划标题中已写明制作单位,同时标题下已加小括号注明日期的,最后可以省略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