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1. 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具体的研究对象; 2. 了解“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性质; 3. 了解如何更好地学习“国际贸易地理”这门课程; 4. 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任务及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要明确国际贸易地理学 的研究对象,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 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它包括一个国家(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条 件、气候条件、各种自然资源,以及由于历史变迁、人类活动和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 化。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各种人 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体 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 (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 (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 影响。 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间商品与劳务交换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及有关上层建筑发展规 律的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要研究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贸易利益在 各国间进行分配的制约因素,并要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国际贸易是一种活动或 一个过程,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即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 和。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种越出国界的商品交换活动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看,这 种各国间的商品交换活动是世界贸易,即国际贸易。因为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国间经济方面相互联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即商品交换,这是世界各国间在国际分工条件 下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经济行为。国际贸易学与国际贸易有明显区别。前者是指一种 理论或一门学科,是研究并阐释国际商品交换关系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从宏观经济的 角度出发,从总体上考察国际商品交换的各个方面,分析支配或影响国际商品交换关系发 展变化的国内和国际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变化 2 国际贸易地理(第2版) 对各国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与作用,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条件、特点、趋势等。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的交叉,同时有其独特的 范畴,主要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在世界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分析其 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具体来看,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 (1)研究世界贸易格局变化、世界贸易运输地理、主要商品的世界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和变化发展。 (2)研究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 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对其贸易规模、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流向、贸易条件、贸易模式的影响; 反之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的发展对其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3)研究世界上单个国家或地区地理环境、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与贸易地 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变化发展。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 国际贸易地理学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 质的边缘学科。该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性特点。 国际贸易地理属于部门地理学,它与世界经济地理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都侧重于从 地理学角度研究有关的经济活动。不同的是,世界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条件与生产活 动的关系,主要侧重于研究生产力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国际贸易地理则是以世界经济 地理学为基础,研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活动关系的学科,着重于研究国际商品流通与市 场的地理分布,具有自己学科的明显特性。同时,世界自然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地理也不可 分割,因为前者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地理环境结构及其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而后者随时都 会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国际贸易地理作为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体现在地 理学科与经济学科的关系上。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学科,它阐述人类社会 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以此来认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商品流通 地区分布及组合的规律性。国际贸易地理学就是要运用其基本理论、观点来研究贸易活 动与地理条件的关系、商品流通地域分布及其规律性的形成。所以政治经济学对国际贸 易地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除上述学科外,国际贸易、国际商品学、国际经贸实务等学科也和国际贸易地理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国际贸易虽然研究的对象与国际贸易地理完全不同,但却都是以贸 易经济活动为其重要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 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 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十分明显的交叉现象。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相当丰富,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必须掌握正确的观点和 方法。 区域性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区域指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点、一个场 所或一个部分。社会的经济活动,不管是何种部门或产业,也不管是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并在当地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等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特 殊的空间地域组合。对于国际贸易地理学来说,离开了空间分析及对具体地区的研究,就 等于离开了科学本身。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传统思想和方法。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地 理环境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机制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给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分布、经济 地域体系及国际贸易等活动施加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揭示经济过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 发生的本质联系,就不能不涉及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包括自然条件、自 然资源评价、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质与量的影响的分析研究。这诸多要素彼此密切 联系、互相制约。为了弄清其相互作用过程,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述,由此也就决定了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必然是综合的研究。 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学还须重视其社会性特征。在社会中,商品流通的地域分 布及其组合都是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处于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地位, 比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更加直接地关系到社会经济和人们 的生活利益。 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应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善于有效利用, 从而去考察和解决问题。还必须重视地图和图表的运用,在对国家或地区经贸地理数据 的比较研究中,地图、图表与文字互相配合,大量地理信息借助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常可使 学习与研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空间,指导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对外贸易实践,提高外经贸工作人员的素质。 1. 拓展理论研究空间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方法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把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地理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指导中国对外贸易实践 通过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揭示人类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找 出规律,以便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自觉地按规律办事,做到扬长避短,以取得更大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也是本学科有 待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宗旨。因此,了解世界主要经贸区域的经贸特点,各国和各 地区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市场特点、进出口商品结构,各国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地貌)和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科学、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 中 国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贸关系都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3. 提高外经贸工作人员的素质 国际贸易地理学涉及多个学科,其中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多方面的 知识。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有助于从经济、自然、人文、政 第一章 绪论 3 4 国际贸易地理(第2版) 治、风俗习惯等方面全面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日后开展跨国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考题】 1. 简要介绍“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 2.“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3. 如何正确地研究与学习“国际贸易地理”? 4. 学习“国际贸易地理”有何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