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作者近年学术论文和学术批评的结集,共收14篇文章,分两辑,第一辑“文学史论与作品解读”,第二辑“方法漫论与学术批评”。
序(代序) 孙玉石 文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同理,每一个时期或多或少都有它独特的阅读模式:有时候文学被归类为风花雪月;有时候文学被视为反映现实。甚至同一个时代之内往往也不乏互有出入的读法:或许有人会认为文学直接契合现实;不过也许也有人认为文学表面背离现实,但经过中介(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中介)之后切入现实。 不管我们如何看待文学,阅读文学的要件少不了读者独立自主的介入,透过具体的阅读、解释,进而理出作品的隐性结构,并将作品与现实错综复杂的关联加以勾勒出来。换句话说,强势的阅读不人云亦云;相反的,读者必须利用有系统的阅读模式,来挖掘作品的深层,并将作者难言之隐一一加以披露。蓝棣之先生所采取的阅读策略正是这种强势的阅读。依我的臆测,他的用意可能是希望点出前人所未见之盲点,敦促本书的读者对现代文学经典重新诠释,重新体认,并描绘中国现代心灵的图像。 当然,心理分析的阅读模式并非全无破绽,而心理分析也因此可以唯我独尊。有人批评心理分析是19世纪末维也纳犹太小资产阶级的诠释框架,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人认为人的潜意识经过隐抑(repression)的机制,无法以真面目浮现于世;而显现在外的现象是经过替化、妥协与反制而得的结果,与原状相去甚远。甚至有人抱怀疑的态度,认为心理分析不啻捕风捉影,严格说来,只算是读者所见,并非作品所原有,更遑论实证的验证了。总而言之,历来论者对心理分析的质疑,可以说是不一而足。不过话说回头,心理分析的确有它独特的见地,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错综复杂,甚至自相矛盾(即所谓的过度定因[overdetermin...
坚实的开掘与清醒的守望(代序)孙玉石3
第一辑文学史论与作品解读1
“青春,美,恶魔,艺术”
——唯美—颓废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3
寻找轻松
——中国现代趣味主义轻文学思潮论略56
“和而不同”——新形式诗学探源88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结片论113
孤独的行吟与独特的思考
——“恶魔诗人”于赓虞的诗与诗论141
伊人何病?——《南迁》解读170
小说艺术的本职回归与德性复苏
——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所想到的192
第二辑方法漫论与学术批评197
从本体到方法
——文化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9
文化批评的历史性原则
——从近期的周作人研究谈起217
“古典化”与“平常心”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断想239
解放区文学研究的“新的添加”
——《迟到的探询》读后257
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矛盾的反思思维
——从支克坚先生的革命文学研究说开去262
附:答解志熙问支克坚 315
走出困惑的历史理解力
——《嬗变》对文学史研究的贡献与启示328
深恩厚泽忆渊源——悼念任访秋师339
后记34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