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学森
定价:1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57449
出版日期:2021.03.01
印刷日期:2021.03.12
图书责编:李万红
图书分类:零售
《机器学习观止——核心原理与实践》在写作伊始,就把读者设想为一位虽然没有任何AI基础,但对技术本身抱有浓厚兴趣、喜欢“抽丝剥 茧”、探究真相的“有识之士”。有别于市面上部分AI技术书籍从一开始就直接讲解各种“高深莫测”算法的叙 述手法,《机器学习观止——核心原理与实践》尝试先从零开始构建基础技术点,而后“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前进,最终“直捣黄龙”,赢取最 后的胜利。 全书据此分为5篇,共31章,内容基本覆盖了由AI发展历史、数学基础知识、机器学习算法等经典知识点以及 深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等较新理论知识所组成的AI核心技术。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多个章节重点 介绍了如何在工程项目中运用AI来解决问题的诸多经验以及相应的模型算法,以期让读者既能享受到“知其所以 然”的乐趣,还能体会到“知其然”的轻松和愉悦。 《机器学习观止——核心原理与实践》适合对AI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从事AI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开发人员、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从 《机器学习观止——核心原理与实践》中学到机器学习的相关知识。
林学森,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为某世界100强科技公司首席技术专家、资深架构师。在系统软件、人工智能、软件工具链、分布式系统等领域具备多年的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经验。另著有《深入理解Android内核设计思想》《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权威指南》等书籍。
这本书前后写了五年,终成稿付梓。 过去五年是以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爆炸性增长的一段关键时期。在本书写作期间,“深度学习三巨头”Yoshua Bengio、Geoffrey Hinton和Yann LeCun共同获得了图灵奖,更是把本轮人工智能浪潮推向了巅峰。可以说,我们大家都在见证,并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持续见证人工智能的各种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及它们在产业界各个角落的落地开花。 那么,本轮人工智能(不论以何种分支为载体)的兴起,真的可以如人类已经经历的几次工业革命一样,给整个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吗? 提出这种疑问的人,可能对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十年的“风雨飘摇”还记忆犹新。 人工智能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除了Alan Mathison Turing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测试”外,还有几个重要事件,比如:世界上第一台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建造;1956年在美国Dartmouth College召开的会议上,人们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术语,并将其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世界上第一座人工智能实验室,即MIT AI LAB的建立等。 随后的二十年是人工智能的第一次高峰,人们认为只需要较短的时间,机器就会取代人类完成很多工作。然而事实证明,当时的这个观点显然过于乐观了—由于AI研究长期的“雷声大雨点小”,于是1973年一份著名的《莱特希尔报告》(Lighthill Report)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将AI逼进了第一个寒冬(1974—1980年)。 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完全浇灭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希望之火”—果...
机器学习基础知识篇
第1章 人工智能概述 002
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002
1.2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003
1.2.1 史前文明,曙光初现(1956年前) 004
1.2.2 初出茅庐,一战成名(1956—1974年) 008
1.2.3 寒风凛冽,首次入冬(1974—1980年) 010
1.2.4 卷土重来,威震八方(1980—1987年) 010
1.2.5 失望弥漫,再度入冬(1987—1993年) 012
1.2.6 重出江湖,渐入佳境(1993年至今) 013
1.3 人工智能经典流派 016
1.3.1 符号主义 018
1.3.2 连接主义 019
1.3.3 行为主义 023
1.3.4 贝叶斯派 026
1.4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027
1.5 如何选择机器学习算法 029
1.5.1 没有免费的午餐理论 030
1.5.2 Scikit Learn小抄 031
1.5.3 Microsoft Azure小抄 032
1.6 机器学习的典型应用场景 032
1.6.1 计算机图像领域 035
1.6.2 自然语言处理简述及其应用 036
1.6.3 制造业中的预测性维护 038
1.6.4 软件自动化开发和测试 042
1.7 本书的组织结构 043
第2章 机器学习中的数学基础 045...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