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本书由国内双一流高校具有近20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经验的老师倾力编写,以用户易于理解的顺序,自顶向下分层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书结合Linux网络虚拟化技术,设计贯穿全书的虚拟实验网络。本书拟提供多媒体课件,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计算机网络》拟配套实验教程,有助于读者构建Linux虚拟实验网络,观察各种网络现象,掌握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

作者:李磊、陈静、李向丽、谭新莲

定价:7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08929

出版日期:2022.08.01

印刷日期:2022.08.29

图书责编:汪汉友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全书分为10章,首先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体系结构。然后以读者更易于理解的顺序,自顶向下的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协议。在讲述重要协议时,结合Linux网络虚拟化技术,用wireshark抓包捕获真实的数据包说明协议的操作细节。最后介绍IPv6、计算机网络安全和Linux网络虚拟化的基础知识。

李磊 博士 大学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前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面宽,理论性强,涉及许多抽象概念,本书按照读者接触计算机网络的顺序,分层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协议,重点介绍TCP/IP协议族及其工作原理。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本书利用Linux网络虚拟化技术,设计虚拟实验网络环境,用Wireshark捕获真实的网络数据说明协议的操作细节,以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算法等。 本书共8章,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组织。 第1章介绍全书使用的核心概念。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边缘部分的接入网技术、网络核心部分的分组交换技术、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等基本概念。 第2章介绍TCP/IP体系结构中最基本的概念——IP地址。主要内容包括IP地址的表示方法、IP地址的编址方案、特殊用途的IP地址以及IP地址的规划和分配。 第3章介绍应用层协议原理以及相关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万维网应用和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域名系统(DNS)的原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电子邮件系统。 第4章介绍传输层的功能以及重要协议。主要内容包括端口的概念,传输层的多路复用,实现可靠传输的原理,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报文格式,传输控制协议(TCP)的报文格式以及连接管理、可靠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第5章介绍网络层的功能及重要协议。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协议(IP)和IP分组转发的算法,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及其应用实例,RIP、OSPF和BGP等路由选择协议的基本原理,NAT和VPN的基本原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概念和典型应用。 第6章介绍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以及...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1

1.1.1互联网的诞生1

1.1.2网络的网络2

1.1.3互联网的发展3

1.1.4互联网标准化5

1.1.5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7

1.2网络边缘8

1.2.1接入网8

1.2.2传输介质14

1.3网络核心15

1.3.1交换的方式16

1.3.2分组交换网的性能20

1.4网络体系结构23

1.4.1分层、协议和服务23

1.4.2互联网体系结构25

1.4.3封装和解封27

1.4.4复用和分用29

1.5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30

1.6本章小结32

习题133第2章IP地址36

2.1IP地址概述36

2.2有类别编址37

2.2.1IP地址的类别37

2.2.2A类、B类和C类IP地址38

2.3子网划分40

2.3.1定长子网划分41

2.3.2可变长子网划分43

2.4无类别编址45

2.4.1网络前缀45

2.4.2路由聚合46

2.5特殊用途的IP地址47

2.6IP地址的规划和分配51

2.6.1IP地址的规划和分配方法51

2.6.2IP地址的规划和分配实例52

2.7本章小结54

习题255第3章应用层58

3.1应用层协议原理58

3.1.1客户服务器方式59

3.1.2对等计算模式60

3.1.3进程通信61

3.2万维网63

3.2.1万维网概述63

3.2.2超文本传送协议概述66

3.2.3HTTP报文格式69

3.2.4代理服务器和内容分发网络77

3.2.5HTTP/279

3.2.... 查看详情

本书凝结了作者多年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经验,是在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既强调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又力求反映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本书可以作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对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教辅材料,包括电子课件,思维导图,以及Wireshark软件捕获到的网络数据文件,可以扫码下载使用。 查看详情